县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1页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2页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3页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4页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 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文 本 说明书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1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况况 一、区域位置一、区域位置 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界施秉县,南 接台江县、凯里市,西连瓮安县、福泉市,北邻余庆县。地跨东经 107 3746-1081104,北纬 264339271429之间。全县东西长约 57 公里,南北宽约 47 公里,国土总面积 1667.8 平方公里。县城驻地距黔 东南州州府凯里市有 55 公里,距省会贵阳市 196 公里。 二、自然环境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形由西、西北向东、 东南部逐渐降低。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多呈北东、北东东走向。 中部、北部山地隆起,为黔北高原武陵山脉延伸。南部隆起山地为苗岭 山脉余系,属黔东南凹陷。境内最高峰为西北角纸房轿顶山,海拔 1367 米;最低点东南角清水江河谷,海拔 519 米,高差 848 米。县城 新州镇海拔 800 米。 2、河流水系 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有大小河流 100 多条,主要 河流有重安江、氵 舞 阳河、平溪河、西堰河和苗里河。水利资源比较丰富, 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 8.89 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径流量 2.57 亿立方 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 7.52 万 KW。全县建有众多的沟塘和引水工 程,是全县工农业生产的有力保障。 3、气候 县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一年平均气温 14.7,其中年最高气温达到35.9,年最低气温为-5.8。 月平均气温7 月份最高,元月份最低。无霜期天数为 267288 天。年降 雨量 1233.2mm。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东东向,风向频率 36%。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伏旱、凝冻、冰雹等,出现频率较高。 4、土壤与植被 县的河谷冲积坝子较多,300 亩以上的坝子有旧州、红梅、石牛、 浪洞、平溪、重安等 25 处。旧州万亩大坝是县和黔东南州的主要产粮 区之一,是县土地开发较早区域。 处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林木主要有松、杉、桑、油桐、油茶、 茶叶等。云雾山回龙寺茶传为明清两朝贡品。东坡农场红茶远销国外。 上塘水源涵养林、氵 舞 阳河风景名胜区的重安江峡景区、飞云崖景区、 野洞河景区等植被保护良好,连同广布县境的各个中小林场,构成了 的自然植被景观,县森林覆盖率为 32.4%。天然药源丰富,有 名贵药材天麻、银耳及金银花等 1000 余种中草药材。 5、矿产 县的矿产有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水泥原料矿、粘土、 铝钒土、铅锌、锰等 10 余种,尤以水泥原料矿、重晶石较丰富,是发展 建材工业的优势矿产。 2 三、历史沿革三、历史沿革 县名,源于旧州,以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今县境古属 牂牁国,秦属黔中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平且兰,改建牂牁郡, 旧州为郡治所在地。唐中叶于置新兴县,于旧州置韶明县。宋大 观 2 年(公元 1108 年)于旧州置乐源县;南宋理宗保佑六年(公元 1258 年)于旧州筑城,赐名镇远州。元二十八年(公元 1291 年)置府。明洪 武七年(公元 1374 年)置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十一年正月(公元 1378 年)置守御千户所;十五年(公元 1382 年)改卫,直属贵州都 司;二十二年(公元 1389 年)置兴隆卫,隶贵州都司;明万历二十八年 (公元 1600 年)废安抚司置州,并与千户所属平越军民府。清康 熙十一年(公元 1672 年),千户所入州;康熙二十六年(公元 1687 年)裁兴隆卫迁州治于兴隆卫城,称卫城为新州,原州改设巡检司, 仍属平越军民府;嘉庆三年(公元 1798 年)划州属镇远府。 民国 2 年(公元 1913 年),州属黔东道,隶属镇远行政专署。民 国 3 年(公元 1914 年),州改称县,旧州巡检司改为旧州分县,属 县辖。1935 年县隶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36 年撤旧州分县;1938 年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 年 11 月 10 日县解放,县人民政府建立,驻地四屏镇。 1950 年隶属镇远专区。 1992 年撤并建,全县有 5 个建制镇和 9 个乡,延续至今。 四、经济社会四、经济社会 1、行政区划 在1992 年撤并建以前,县辖新州、重安、旧州、平溪和谷陇 5 个 区辖 5 个镇、22 个乡、11 居委会、42 个居民小组和 250 个村委会辖 2133 个村民小组。1992 年通过撤并建后,城镇在全县范围内得以较广泛 的发展,到2000年,全县辖 5 个建制镇和 9 个乡、11 个街道居委会、 252 个村委会、2124 个村民组。 黄 平 县 行 政 区 划 表 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 行政单位 指标 乡镇 村委会 (个) 居委会 (个) 村民组 (个) 居民组 (个) 县 25211212474 新州镇27 3 26726 旧州镇30 5 35239 重安镇27 3 2299 谷陇镇34 205 平溪镇10 123 纸房乡12 87 浪洞乡19 162 上塘乡17 121 一碗水乡 8 84 崇仁乡18 160 黄飘乡13 68 苗陇乡13 82 翁坪乡11 88 重兴乡13 96 2、经济发展 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9659 万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3 12.12%,人均 1199.24 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 22567 万元,占全部的 56.9%;第二产业产值 6330 万元,占 15.96%;第三产业产值为 10762 万元,占 27.14%,三次产业分别比上年增长 4.11%、83.69%和 5.0%。 全县全年工农业总产值为 49561 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7814 万 元,农业总产值 41747 万元。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 2192 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768 万元。 粮食总产量实现 10.56 万吨。 3、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2000 年底,县总人口达到 33.07 万人,年综合增长率为 24.59,其中自然增长率达到 9.04。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达到 20.39 万人,占总人口的 61.66%。全县非农业人口为 2.21 万人,占总 人口比例为 6.68%。 全县城镇人口为 8.49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25.67%。 4、对外交通 公路 县在公路建设方面,2000 年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省道 S304、S204 由北向南贯通了全县中部城镇的交通,并成为 南达凯里、北入余庆、东北连接施秉的经济轴线。县境内处于省道 上的城镇有重安镇、县城(新州镇)、旧州镇和一碗水集镇。省道全长 95 公里。 全县县乡公路已基本上联通所有乡镇,交通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 善。 铁路 湘黔铁路于 1973 年建成通车,穿过县境东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 区的翁坪、苗陇和谷陇镇三个乡镇,全长 30 公里,设有车站 3 个(岩鹰 站、宝老山站和谷陇站),其中客货车站 2 个,谷陇车站距县城 38 公里 (谷陇车站建在苗陇境内)。 建设中的株(州)六(盘水)铁路复线与湘黔线基本平行,也经过这 3 个 乡镇,株六复线的建设和即将通车,将成为刺激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和引导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河道航运 县河道航运的凭依是县境南面的重安江和东南界河清水江。在 水运昌盛的时期,是县人流进出境和货流外运的重要通道,随着公 路、铁路运输的发展,河道航运已逐渐衰落,因此沿江城镇的发展限制 性条件也日益突出。 航空 机场位于旧州,是 1939 年国民党时期建成的军用机场,占地面 积 1.8 平方公里。现存主、副跑道各一条,主跑道长 1.5 公里,能降落运 五型飞机。机场缺乏地勤及导航等设施。机场现在主要是林播、灭 虫等飞行任务的小型飞机偶尔使用,是黔东南及瓮安、福泉、余庆等邻 县执行飞播造林任务的基地。 机场拟建成旅游支线机场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地方上积极为争取国家早日立项和进行改扩建作努力。 4 5、其它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县的教育事业建设在全省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每年都保持财 政对教育的投入是逐步增长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地得到加强和 改善,2000 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8.96%,不同程度农村科技教育 得以推广。 文化设施建设也取得较好成绩。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 建了 99 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构成了传播文化的广域的媒介,全县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 82%。 医疗卫生保健 全县一直抓紧抓好医药市场的整顿和管理,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 生基础条件和抓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为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 保健”的目标而努力。 社会保障 通过不断地完善保障制度,多方地筹集资金,确保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能按时发放,同时积极组织 不同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尽量尽能力地帮助职工解决就业问题和实际 困难,保证了社会的稳定。通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将 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早日成功。 五、旅游资源五、旅游资源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 舞 阳河景区,是贵州东线旅游的主要资源景观。 景区集自然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在长达 95 公里的氵 舞 阳河河 段上,峡谷幽深、奇峰峻岭、曲水依山、回峰抱水,上下 200 多道湾(滩), 构成一条五彩缤纷的天然画廊。景区内苗族、亻 革 家的衣食住行、生活 习俗神秘而令人向往。 县地处氵 舞 阳河上游,又是进入氵 舞 阳河景区的大门,其旅游资源 十分丰富。仅氵 舞 阳河风景区的十大景区,就占了四个。重安江景区, 有盛称“小三峡”的十里古峡;有世界上罕见的间歇泉瀑布;有著名的深 谷幽溪和美丽神奇的野洞河风光;特别是原始古朴的苗族、亻 革 家风情 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和民族研究者。飞云崖景区有贵州第一古刹飞云 崖,颇具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相 得益彰。有被省内旅游专家叹为贵州旅游资源“特级金矿”的飞云大峡 谷,以雄崖、绝壁、孤峰、奇石、古木怪树、藤萝缠绕、罕见人至、猴群 出没而著称。旧州古镇景区有金盆、银碗、圣水、玉带旅游资源之美称, 景区内有古镇风貌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有红军长征时毛泽东、朱德、肖 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历史足迹,有蓄水 6300 万立方米 的氵 舞 阳湖和万亩良田大坝。尤其是氵 舞 阳湖峡谷,奇秀美丽,雄伟挺拔, 犹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如你在水温 47、PH 值为 7.3 的浪洞河温 泉之中沐浴,会使你精神倍爽,疲劳顿除。上氵 舞 阳景区全长 36 公里, 河谷深邃,地貌奇特,两岸植被繁茂,风光绮丽,兼有长江三峡之雄,桂 林漓江之秀,四川九寨沟之幽。 六、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六、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县是黔东南少林县之一,九十年代初在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 府“七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黔东南”的统一部署下,大力植树造林、封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5 山育林,积极开展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探索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 路子,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1、通过造林和进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以工代赈工程,植树 造林和保持水土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县已完成土地利用详查和规划, 为科学利用和保护土地提供科学依据。县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县长江流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毕,其它农、 林、水、环境保护规划均已编制或正在编制之中。 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 1998 年已在 县启动,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正在筹建之中。 3、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已经纳入县政府的议事日程。县人民政府 利用原生植被保护较好,以氵 舞 阳河、重安江的源头上塘乡为中心建立 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同时成立上塘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工 作站,负责处理保护区日常工作。通过成立公安派出所等手段,强化了 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虽然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作了大量的工作,由于县境内地貌复杂,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境况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经济活动和生产过 程中边治理边破坏的不合理现象还严重存在,全县生态环境恶化的势 头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 4、横坡森林公园已由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一、规划指导思想一、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经济区划和生产力布局为依据,以县城为重点,依托中心 城镇,推动县域城镇的协调发展,合理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充分发挥城镇作为经济社会载体的中心作用功能,基本形成结构 相对完整、职能基本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比较配套的县域城 镇体系。 二、规划原则二、规划原则 1、依托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建立适合县情的城镇体系发展模 式; 2、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3、加强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衔接,坚持可持续发展; 4、发挥城镇职能,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城乡共同进步; 5、确定近期城镇发展目标,远期与近期相结合原则。 三、规划依据三、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4、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9.1) 6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10.1) 6、 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年) 7、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5 年总体规划 8、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62010 年) 9、 县旧州镇古镇保护规划(2000 年) 11、其它法规、规范及地方文件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20012020 年,共 20 年; 近 期:20012005 年,共 5 年; 中 期:20062010 年,共 5 年; 远 期:20112020 年,共 10 年。 二、规划范围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县行政辖区范围,国土总面积 1667.8 平方公里。 第三章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节第一节 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环境因素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环境因素 县城镇体系发展,与全省城镇体系发展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点 轴发展的特征相当明显。同时,受区域环境影响,县城镇体系的发 展有着比较强烈的个性。 影响县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因素主要有:株六复线建设及株六 复线经济带的建立、氵 舞 阳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乌江构皮滩电站建 设及麻凯高速公路建设等。 一、株六复线建设及株六复线经济带建立,是一、株六复线建设及株六复线经济带建立,是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县经济社会发展布 局的重大影响因素局的重大影响因素 株六铁路复线全长 1161 公里。贵州境内长 617 公里,途经 6 个 市 16 个县。株六铁路复线是贵州承中启西、衔接南北的重要纽带,沿 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科技实力较强,自然资源综合优势良好, 工业生产基础较好,是贵州省主要生产力布局的横向轴线。 县境内株六复线设有 3 个站,均为临时停靠站。其中谷陇站于 2002 年改造成为客货混用站,是客货进入的重要窗口。 县县城用地狭窄,城市扩展的空间不足,城市工业发展后劲缺 乏,工业生产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欠缺。往旧州方向,虽然是主要城 镇分布和拓展轴向,但城镇发展以旅游和农业经济为主,工业进入的 限制性比较大。工业作为经济增长和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县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7 境范围内选择必须依靠大交通、便于形成大市场,则沿株六复线布局 第二产业是统筹安排全县生产力布局的重大创新。尤其是同凯里、福 泉有一定的关联和配套协作企业及对本地资源深加工企业、畜牧加工 企业、绿色产业等,将重点选择在铁路沿线的谷陇、瓮坪等城镇,这样 既有利于生产协作与生产供应设施、基础设施的配套,便于节省投资 和原料的运输,形成规模生产,同时有利于全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 镇专业化职能的发展。 二、二、氵氵 舞舞 阳河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是形成阳河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是形成精品旅游的重要精品旅游的重要 凭依凭依 黔东南州其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族风情是贵州省东线旅游 重要的旅游资源条件。氵 舞 阳河风景名胜区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 流经地区,构成了贵州省东线旅游的一条精品线路,是贵州实施旅游 发展战略的窗口,也是贵州旅游向东延伸的凭依。 县境内有氵 舞 阳河风景名胜区的旧州古城景区、上氵 舞 阳景区(部 分)、重安江峡谷景区和飞云崖峡谷景区分布,是县开展旅游的重要 资源条件。而上塘的森林自然景观、浪洞温泉旅游开发,将把氵 舞 阳河 东线旅游向西、北延伸并同瓮安、福泉、余庆的旅游环境构成一个 整体,对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联合开发起着重要作用。省道 S204、S304 是组织旅游开发的重要轴线,也是贵州省东线旅游中施秉 镇远重要旅游线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贵州在东线旅游开发投入的 加大,的旅游环境将逐渐得以改善,对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开发 形成龙头产品有积极意义。 县的旅游业发展,要紧紧围绕氵 舞 阳河风景名胜区作文章,抢抓 机遇,建设旧州东坡谷陇旅游线路,建成的旅游龙 头产品,带动全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三、乌江构皮滩电站建设和凯麻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是推动三、乌江构皮滩电站建设和凯麻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是推动县县 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联系的重要区域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联系的重要区域因素 凯(里)麻(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黔东南的经济社会环境产生了 重大影响。凯麻高速公路是规划国道主干线 GZ65 的一段,是联系黔 东、黔中的主要公路干线。在通车后较短的时间里,极大地刺激了凯里 及黔东南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涌入,交通建设的带动作用及对经济 的贡献非常明显,掀起了黔东南公路建设的高潮。 规划建设凯里公路作为县域规划的重大举措,并为争取纳 入黔东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而努力。凯黄公路既是县的经济线,也 是加快施秉镇远旅游线开发和延伸凯里经济触角的重要 项目,并能为旧州旅游支线机场的争取建设和充分利用创造条件。 乌江构皮滩电站是乌江梯级开发水电的重要项目。其位于北部 邻县余庆县,它的建设将成为沿省道 S204 的、余庆联动发展的重要 因素,势必促进县境北部的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和农村乡镇工 业发展,以及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库区建设,并推动城镇服务水 平和质量的提高,服务范围扩大,能有效推动和加快北部城镇化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2005 年) 国内生产总值:6.1 亿元,年均增长 9%; 地方财政收入:3400 万元,年均增长 9%;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5000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 元; 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35%以上。 (2)中期(2010 年) 国内生产总值:10.0 亿元,年均增长 9%; 地方财政收入:5200 万元,年均增长 9%;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8000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 元; 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45%以上。 (3)远期(2020 年) 国内生产总值:26.0 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5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0000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 元; 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50%以上。 2、社会发展目标 (1)近期(2005 年) 人口:控制在 35.0 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以下; 城镇人口:10.0 万人; 城镇化水平:28.6%;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5.0m2; 城镇电话普及率:20%; 城镇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他地区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7 年左右; 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中期(2010 年) 人口:控制在 37.0 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以下; 城镇人口:11.4 万人; 城镇化水平:30.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0.0m2; 城镇电话普及率:30% ; 全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10 年左右; 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完善的卫生保健的目标;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3)远期(2020 年) 人口:控制在 41.0 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以下;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9 城镇人口:15.0 万人; 城镇化水平:36.6%;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5.0m2; 城镇电话普及率:50% ;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12 年左右; 实现人人享有完善的卫生保健的目标; 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主要生产力布局设想二、主要生产力布局设想 1、轴线布局 根据全省和黔东南州的国土整治开发战略构想及实际,县生 产力布局应以省道 S304、S204 为轴线,构成南北向布局的基本格局。强 化发展旧州浪洞平溪纸房轴线和县城黄飘谷陇轴。同时,培 育沿铁路线的瓮坪谷陇苗陇次级轴线,推动沿线少数民族集中的乡 镇经济发展,加快全县脱贫致富步伐。 (1)沿公路轴线 沿省道及县道南北向发展的轴线是连接同贵阳、余庆、福泉、 瓮安、施秉乃至凯里的重要通道,县的主要城镇皆分布在沿线,也 是县工农业生产集中地区和生产力水平较高地区,是县生产力布 局的重心。 (2)沿铁路轴线 铁路(湘黔线、株六复线)通过的翁坪、谷陇和苗陇是县少数民 族聚居地区,地域开发较晚,经济水平不高,贫困面广。在均衡布局生 产力过程中应该采取扶持手段,促进其取得相应的发展,保证生产力 布局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规划作为全县生产力布局的辅助轴线,充 分利用铁路交通优势,构成生产力布局的热点。 2、地域布局 从地域布局的角度出发,将县的生产力布局划分为两个区域: 北部区域和南部区域。 北部区域包括旧州、上塘、浪洞、平溪、纸房、一碗水等乡镇;南部 区域包括县城(新州)、重安、黄飘、重兴、翁坪、苗陇和谷陇等乡镇。 (1)北部区域 北部区域以旧州、平溪为依托,农业生产相对发达,是乃至黔 东南的主要产粮区,交通区位有望因旅游机场的改扩建而得到极大 的改善。 该区的主要任务是: A、以粮食、油料为农业生产的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化; B、建设用材林基地,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C、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 D、发展交通运输和为航空运输服务的服务业; E、发展旅游业; F、推动农村市场建设。 (2)南部区域 以新州为中心,重安、谷陇为依托,是县第三产业相对发展较 快的地区,也是县发展工业经济的重点。 该区的主要任务是: 10 A、发展经济果、林型农业; B、发展轻工业; C、发展建材工业; D、发展民族工艺手工业; E、发展旅游业; F、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G、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联运交通运输业。 第四章第四章 县域人口预测及城镇化发展县域人口预测及城镇化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县域人口发展预测县域人口发展预测 县的人口发展,长期以来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率,这主要 是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缺乏有刺激性的影响因素干扰。随着我国西 部大开发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深入,同时县在旅游开发带动下和 支线机场积极争取纳入贵州民用航空机场建设规划项目等因素的影响下, 县的总人口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增长加快,城镇人口与 非农业人口增多,人口集中于条件较好的乡镇的趋势更加明显,流动 人口的增加强度在扩大。因此,对县的人口总量分析,还应考虑这 些外部因素。 参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5 年总体规划, 结合县年人口综合增长水平,县总人口预测分别采用年均综合增 长率法、年平均增长规模法以及 Logistic 曲线模型等方法,综合各方 法的分析结果,从而预测到远期的县总人口规模。 到 2005 年,全县总人口发展到 35.0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 9以内; 到 2010 年,全县总人口发展到 37.0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 8以内; 到 2020 年,全县总人口发展到 41.0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 7以内。 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人口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人口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县现状城镇人口仅 8.49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仅为 25.67%,城 镇化水平较低。 小城镇建设成为农村市场建设的载体,将逐渐得到重视和大力发 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的城镇化过程正逐步展开,同时户籍管理 制度的改革成为鼓励支持从事非农业的农民进城的重大举措,到规划 期末,全县小城镇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对全县的 城镇人口预测有以下两种方法。 1、综合增长法 规划对城镇人口的预测立足于现状人口增长水平,以人口综合增 长率 24.59作为基准,在以上所述的各重大因素影响下,城镇人口的 发展可望高于这一水平。规划近、中期取 30、远期取 25作为城镇人 口的增长水平,进行相应预测。 则近期(2005 年)的城镇人口将达到 9.8 万人;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11 中期(2010 年)的城镇人口将达到 11.4 万人; 远期(2020 年)的城镇人口将达到 14.6 万人。 相应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 28.0%、30.8%和 35.6%。 2、城镇布点法 规划通过各个城镇 2020 年可能发展到的规模逐个分析,最后汇 总得到全县的城镇人口规模。 通过城镇体系中的规模分析,规划到 2020 年全县城镇人口将达 到 13-16 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 31.7-39.0%。 综合以上两种方法、规划确定到 2020 年的全县城镇人口达到 15.0 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 36.6%,年增加城镇人口 0.31 万人。城 镇化水平年增加 0.55 个百分点,比较适合工业经济不强、农业经济 所占地位突出,第三产业刚刚起步的经济和城镇化特征。其中近期、中 期城镇人口分别为 10、11.4 万人,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 28.6%、30.8%。 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化途径城镇化途径 城镇化发展途径是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开发为契机,积极发展地 方产业和乡镇企业,构成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 加快商贸发展,提高城镇的经济社会集聚效果,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 高;积极发展交通通信及服务业,改善各种基础服务设施条件,为加快 城镇化发展作准备;加强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健康有序 发展。 第五章第五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第一节 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县域城镇体系现状 一、城镇发展现状一、城镇发展现状 1、城镇数量 2000 年,县共有城镇五座:县城(新州)、旧州、谷陇、平溪和重 安,集镇九座:纸房、一碗水、浪洞、上塘、崇仁、黄票、重兴、翁坪和苗 陇,城镇密度为 0.3 座/百平方公里,低于全省 0.39 座/百平方公里的水 平,城镇比较稀少而且分散。 2、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和部分暂住人口,其中常住人 口含城镇建成区的非农业和农业人口,他们享受了城镇服务设施和市 政公用设施。城镇人口同时也反映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 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县的城镇人口总数为 8.49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25.67%。非农 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约为 26.03%(含集镇)。 县各乡镇人口及城镇人口分布表 乡 镇 乡镇年末 总 人 口 其 中 非农业人口 城镇 人口 备 注 12 合计 33.07 2.21 8.49 新州镇(县城驻地) 4.90 1.24 2.98含县管户口 旧州 4.89 0.37 1.52 重安 3.76 0.22 0.62 谷陇 4.22 0.11 0.53 平溪 1.57 0.07 0.36 纸房 1.07 0.02 0.17 浪洞 1.94 0.03 0.68 上塘 1.62 0.02 0.51 一碗水 1.23 0.02 0.25 崇仁 1.86 0.02 0.18 黄飘 1.42 0.01 0.13 苗陇1.65 0.04 0.08 翁坪1.45 0.02 0.21 重兴1.49 0.02 0.27 二、建制镇概况二、建制镇概况 1、新州镇(县城驻地) 新州镇位于县中部偏东,南至凯里市 55 公里,北到余庆县 66 公里,东北到施秉县 32 公里,东南至谷陇火车站 33 公里。是县人 民政府驻地。清康熙 26 年(公元 1687 年)移州于卫城,即新州,至 今 307 年。民国 21 年设立镇。1958 年建人民公社。1960 年复建新州镇 至今。1992 年1 月的建镇并乡撤区中,原罗朗、东坡两乡并入该镇。全镇 土地面积 251.76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 2.98 万人。省道 S204、S304 在此交汇。 2、旧州镇 旧州是开发较早的镇,位于县中部偏西,座落旧州万亩大坝 南部、氵 舞 阳河畔,是黔东南州一大产粮区,南距新州 25 公里,北至余 庆县 41 公里。元 28 年(1291 年)置府。明先后为安抚司、州,清康熙 26 年移州至新州,称此为旧州。民国 21 年设旧州镇,1958 年设旧 州公社,1965 年恢复旧州镇。1992 年 1 月建并撤,将原旧州、红梅、石 牛、石板河 4 乡镇合并设立旧州镇。全镇国土面积 222.7 平方公里。旧 州是最大的农贸镇。城镇人口达到 1.52 万人。省道 S204 穿过城镇, 往北达余庆。 3、重安镇 重安镇在明永乐 4 年置重安长官司,至今近 600 年。民国 21 年设 重安镇。1992 年建并撤中,原重安、代支、马场、铁厂 4 乡镇合并建立 重安镇。全镇国土面积为 112.2 平方公里,全镇人口达到 3.76 万人,城 镇人口 0.62 万人。是与贵阳、凯里联系的南大门。 4、平溪镇 平溪镇位于县北部,民国 21 年建镇,1958 年建公社,1984 年 7 月 2 日恢复镇。平溪镇国土面积 104.7 平方公里,2000 年总人口 1.57 万人,城镇人口为 0.36 万人。 5、谷陇镇 谷陇镇位于县东南部,湘黔铁路和株六铁路复线由西南至东北 穿过镇域。1984 年 7 月 2 日建镇。1992 年 1 月建并撤,原谷陇、加巴、 山凯合并建立谷陇镇。全镇国土面积 161.3 平方公里,是县东南部 较大的农贸市场,是黔东南州的一大牲畜交易集市。2000 年全镇总人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13 口为 4.2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0.53 万人。 除上述五个镇外,还有纸房、浪洞、上塘、一碗水、崇仁、黄飘、 翁坪、重兴、苗陇等 9 个乡。 三、城镇体系发展现状三、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1、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和职能类型 (1)等级结构 由于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尚处在初期的积累阶段,因此, 城镇体系的发展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受资源开发影响和交通设施 建设的影响,以及历史发展形成的联系得到加强等因素,县的城镇等 级有初期发展的一定特点。县城是全县的中心,而旧州是基础条件较好, 是全县的次中心,其他建制镇发挥着一般城镇的功能。建制镇往往具有 一定的优势特征,是撤并建前的区驻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 能力较强。集镇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其城镇还处在发展和发育过程中, 同时,区位条件的差异性,众多的集镇使其还主要依赖于农业经济的发 展来带动城镇化,因此,城镇化发展较慢。 县的现状城镇等级结构如下: 第一级:县城:是县政府党委驻地所在的新州镇; 第二级:县域中心城镇:旧州; 第三级:一般城镇:平溪、谷陇、重安等 3 个; 第四级:集镇:纸房、浪洞、一碗水、上塘、崇仁、黄飘、重兴、翁坪、 苗陇等 9 个。 (2)规模结构 县的城镇规模大小,受城镇发展历史的影响较大。建制镇以上 城镇基本上是原来撤并建前的区驻地,同时管辖地域较大,开发较早, 尤其是交通条件一般都较其他城镇稍好,农业基础好、工业开发早、人 流、物流强度较大、交往频繁等诸多因素,为城镇人口的增长和非农化 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构成城镇人口的主体中非农业人口占有相当 的比重。而集镇一级往往位置偏僻,地形限制、工业发展条件欠缺、交 通不顺等限制,发展也就慢一点,而构成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却占有 相当比重,农业烙印极深,城镇化质量不高。个别集镇如浪洞、上塘, 农业开发早,人口集聚强度大,达到 57 千人。 城 镇 规 模 结 构 表 城镇等级 城镇规模 (万人) 城镇数 (个) 城 镇 名 称备 注 县 城 2.981新州 中心城镇 1.521旧州 一般城镇 0.3-0.83平溪、重安、谷陇 集 镇 0.39 纸房、浪洞、一碗水、上塘、崇仁、 黄飘、重兴、翁坪、苗陇 浪洞、上 塘城镇人 口分别达 到0.68 和0.51 万 人 (3)职能类型 县城镇职能类型构成有以下几类: 综合型城镇:县城(新州) 旅游型城镇:旧州、重安 工矿型城镇:纸房 交通型城镇:谷陇、一碗水、苗陇 农副产品加工及农贸型:平溪及其它集镇。 14 城镇的职能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几种职能的综合作用,以上描 述的是它的主要职能,而其它职能的显现,将成为该城镇加快发展的 重要影响因素。如,重安镇是与凯里交界的一个重要集市,同时,还 是衔接水运和陆运的枢纽,可能随着凯黄公路的建设及重安一谷陇公 路的改造顺畅,重安谷陇的水运和铁路运输的联动性加强,其职能 地位可望有一定程度加强。纸房曾经在汞矿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矿源的枯竭,它也随着衰落了。纸房与余庆、瓮安的经济联系比同 的联系还要密切。在今后的发展中,纸房北上进入乌江、余庆的通 道建成后,它可望成为余庆、瓮安和之间的一个物资集散地。 2、城镇的空间分布 县的城镇空间分布充分地体现了交通作为城镇发展影响因素 的作用及其强度。主要城镇包括县城、重安、旧州和谷陇沿着省道和铁 路线,而苗陇因为谷陇车站的布置,其与谷陇的联动发展已有较好基 础。一碗水乡位于余庆的 S204 省道上,依托公路发展交通运输和 商贸活动成为提高自己经济地位的重要手段。 在主要交通线上的城镇与人口的密集,也同样体现了生产力发展 的一个趋势:交通轴线是今后生产力布局的重点。 四、城镇体系现状特征四、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1、城镇体系的发展尚处于发育阶段,城镇的极化发展尚不足以带 动城镇体系在短时间里形成; 2、城镇的分布和人口分布相一致,沿着省道和铁路是城镇的主要 分布轴线; 3、城镇的等级序列,在逐渐摆脱行政等级基础上,向经济职能方 面的等级转变; 4、城镇的人口规模相差大,城镇集聚经济规模优势较小,极点小, 辐射带动力较弱。城镇化质量不高,农业经济烙印较深; 5、城镇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较差,除个别镇外,尚未有创新的地 域整体开发观念; 6、城镇的专业化职能不明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工业 化进程慢,市场不发达,城镇发展的后劲不足; 7、城镇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城镇环境质量水平低,城镇建设管理 不规范。 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发展战略 一、战略设想一、战略设想 重点建设县城和旧州为主的中心城镇和其他城镇,积极发展小城 镇,提高小城镇的规模和建设水平,大力促进农村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为不同职能的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条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建设,发 展民族经济,根据地域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城镇 群体的多功能作用。促进和加强城镇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推动城镇 布局与生产力布局合理和衔接,建成体系较完整、职能分工明确、规模 等级合理的城镇体系框架。 二、战略布局二、战略布局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15 县的城镇发展处在起始阶段,城镇间的发展沿主要交通轴线的 特点较突出,而交通轴线也是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因此,在 城镇体系初步发展阶段,选择点轴发展模式指导城镇体系建设有较强 的实际意义。节点是城镇和独立的工业区,轴线是公路干线。 县的城镇发展主要轴线与生产力布局主轴辐合,即以 S304、S204 为主的方向,包括连通浪洞、平溪和谷陇的县道,将成为主 轴上重要的城镇发展区域,是县优先城镇化区域。 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县的城镇体系,是以县城为依托,以中心城镇为骨干,一般城 镇作基础和补充,主要交通线作为纽带联系而组成的相互联系、分工 合作、协调发展、分布合理的城镇有机整体。 一、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一、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 决定城镇等级的主要因素包括:城镇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行政 文化地位、交通区位及历史基础等条件。 在县的城镇等级划分中,还考虑到在为地域开发而所应承担的 责任,即通过规划确认的方式,培育和提升重安、谷陇的等级平台,扶 持其充分担当好经济增长极的角色。 规划将县的城镇等级划分为三级:县城中心城镇一般城镇 三级。 县城:指县城所在地(新州),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 通信枢纽,商贸繁荣、工业生产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城镇。 中心城镇:包括旧州、重安和谷陇,是推动城镇体系发展的二级城 镇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从地域上来说分布在县境的东部、 南部和西北部,在地域综合开发中作为重要生产力布局的重点。 一般城镇:包括纸房、浪洞、一碗水、翁坪、崇仁、黄飘、重兴、苗陇 和平溪、上塘。通过大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及交通的发 展,努力提高以上小城镇在全县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水平,提高与 外界交往、联系密切程度,增强经济实力,真正发挥其带动腹地经济的 “增长极”作用。 一般城镇建设有一定的发展,实力有一定增强,部分城镇(集镇) 或限于区域腹地范围较小,或受限于离县城和中心城镇太近而产生的 离心影响,或受限于交通不畅原因等,它们的发展相对较慢,规划立足 于夯实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克服劣势条件作文章,为提升其 等级作准备,它们构成城镇体系等级的基层。 县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表(2020 年) 序列等级 城镇数量(座) 城 镇 名 称 一县 城1县城(新州) 二中心城镇3旧州、谷陇、重安 三一般城镇10 纸房、浪洞、一碗水、翁坪、崇仁、 黄飘、重兴、苗陇、平溪、上塘 二、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二、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城镇的规模是和城镇经济社会活动强度有密切联系的,不同人口规 模的城镇及其比例关系共同构成了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 16 规划到 2020 年,县城镇体系将形成规模划分清晰的四个层次, 具体规模划分见下表。 县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表(2020 年) 人口规模(万人)城镇数量(座)城 镇 名 称 51新州 2.51旧州 0.5-14重安、谷陇、上塘、浪洞 0.3-0.58 纸房、崇仁、黄飘、苗陇、重兴、 翁坪、一碗水、平溪 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规划中,其与等级划分有一定区别,其中浪 洞的城镇人口规模较大,这主要体现出浪洞总人口和向城镇人口转化 存在与其他乡镇间的分异所决定。浪洞的外出务工人员规模较大,返 乡人员很大部分选择进入城镇定居,完全离土离乡,因此城镇等级与 规模结构不统一。上塘的本身城镇人口基数较大,故其城镇等级与规 模结构不统一。 三、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三、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城镇职能划分目的在于明确各个城镇的分工协作,确定各城镇的 专业化职能,充分发挥各类职能城镇在组织生产、流通中的优势,避免 重复建设和便于衔接集中投入,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综合生产体系,带动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县生产力布局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县的城镇职能 类型有:综合型、交通型、旅游型、商贸型、工业型。 县城镇主要职能特征一览表(2020 年) 序号城镇名称城 镇 职 能职能类型 序号城镇名称城 镇 职 能职能类型 1县城(新州) 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发展以商贸、旅游服务 为主的小城镇 综合型 2旧州 的次中心,交通方便,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小城 镇 旅游、交通型 3重安 的南大门,以发展旅游业为主,是县的工业 品批发基地 旅游、商贸型 4谷陇 县公路、铁路交通衔接的节点和建材、化工工 业生产基地 交通、工业型 5平溪 北部商贸和烟叶基地以发展乡镇企业和商业 贸易为主的综合性小城镇 综合型 6上塘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的小集镇旅游型 7纸房以商贸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小集镇综合型 8浪洞以旅游业为主的小集镇旅游型 9一碗水交通运输服务为主的工业集镇交通型 10崇仁 是县城重要的卫星集镇,全乡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综合型 11黄飘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型 12重兴全乡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综合型 13翁坪工矿型集镇综合型 14苗陇以发展交通业和加工工业的集镇交通、工业型 四、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四、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 县的城镇分布的空间特征充分地反映了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 轨迹,规划延续这一轨迹,继续强化南北轴线作为城镇布局的重要地 区,以点促线,以线带面推进城镇体系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广 域渗透。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17 的主要城镇沿 S304、S204 省道布局,同时,通过新州谷陇公 路交通的改善,基本是城镇与生产力同步发展的轴线。县的城镇体 系空间布局依托于这根主轴线,各级城镇呈枝状向两侧延伸,构成了 树型的干支状串连式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态,次轴是沟通分散的城镇与 主轴联系的各条交通线,也是主轴线与周边各县(市)的连络线。 在县城镇体系发展中,苗陇谷陇的联动发展,新州旧州的协 调发展、重安翁坪重兴的互动发展都是极具地方性特点,这几个 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合并乡镇的制度创新,应该成为各级政府部 门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它们是城镇体系的落实和有力补充,也是 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适用模式的选择研究课题。考虑撤乡并镇组织城镇 建设是解决乡镇规模过小、建设分散、产业实力薄弱的重要方式。近期 内如不具备普遍的扩镇并乡条件,可仍保留现有乡镇建制,但在城镇 发展政策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置上采取重点扶持发展策略和集中 投入,为远期的乡镇合并或联合建设创造条件。 第六章第六章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第一节 综合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 一、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 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目的,衔接好公路、铁路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