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pdf_第1页
硕士论文-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pdf_第2页
硕士论文-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pdf_第3页
硕士论文-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pdf_第4页
硕士论文-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 密级 帮衙箍史訾 硕士学位论文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张蕾 导师姓名职称:王室涸数援 专业名称:童压堂研究方向:西直童压史 论文答辩日期:坌q q z 生旦学位授予日期:星q q z 堡鱼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二零零七年六月 摘要 卡米尔圣一桑是法国1 9 世纪下半叶非常重要的音乐家,也是法国“民族 音乐协会”的代表人物之一正是通过以他为首的音乐创作重振了法国的器乐音 乐传统。并有力地推动了后期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发展b 小调第三小提琴协 奏曲创作于1 8 8 0 年,是圣一桑创作盛期的一部作品,由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 拉萨蒂在次年初演之后便在各地音乐会频繁上演,成为1 9 世纪下半叶最经典的 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国内对于圣一桑及其作品的研究较少,且多为论述生平及创 作的概要介绍,本文意图立足1 9 世纪末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圣一桑艺术经历与 创作观念对这部作品的影响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探究。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了国内外对圣一桑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研究的目的 和意义第二部分叙述了世纪之交的法国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并概述了圣一桑 的生活和创作道路。第三部分对圣一桑的“折衷主义”的音乐理念、作品体现出 。谐谑”的特点、以及圣一桑一贯表现出独立、自由的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 究和表述。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分别从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影响因素、 以及音乐本体分析三个方面对b 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 述与分析,是本文的中心部分。作为总结性的思考,“结语”综合阐述了圣一桑 的音乐创作理念和音乐语言特征。并对 ,对圣一桑的歌剧参孙与达利拉做了研究; 另外一篇是2 0 0 6 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生王旭青的硕士学位论文圣一桑 交响诗研究,对圣一桑的四部交响诗做了深入的分析 音乐美学方面有何乾三选编的 ( o p 3 2 , 1 8 7 2 ) :a 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o p l 3 ,1 8 7 3 ) 等。这些作品,尤其是几首 为弦乐器写的协奏曲对圣一桑的整个音乐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柴可夫斯基就 曾在1 8 7 5 年1 1 月3 0 日和1 2 月1 0 日连续拟文,在俄罗斯新晚报上对圣一 桑的g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 b e 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进行赞誉: 。圣一桑先生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在一切方面都是出色的。特别是第一乐章中有另人 不得不惊叹之处,如清新而十分独特的主题,异常巧妙的主题呈示,一些很新颖的和声处理 ( 我这里向专家门指出大三和弦的一贯对应发展,由独特的钢琴华彩伴随) 以及卓越的,鲜 明的,效果强烈的配器。 1 8 7 1 年,圣一桑为纪念连续失去的两位挚友:巴黎公社的领导人之一德格 利和爱国画家瑞瑙而创作了英雄交响曲( o p 3 4 ) 以缅怀友人和纪念普法战争。 也就是在这一年,圣一桑访问了英国,在著名的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了数场管风 琴音乐会1 8 7 5 年后,他开始旅行欧洲各地,多次举办音乐会指挥或演奏自己 的作品。同年,圣一桑结婚了,婚后他创作了一首大提琴与钢琴( 或管弦乐队) 。1 8 7 5 年1 2 月1 0 目,俄罗斯新闻报 。译文译自柴可夫斯基论音乐创作 ) 1 1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的小品 中的影响 在协奏曲体裁中,圣一桑多采用的是纯音乐的无标题写法,从结构到音乐的 气质都浸透着一种或内在或外在的古典风格,而作品中的那种精致、典雅、清澈、 严谨、均衡等特点,更多的与法国古典音乐传统相关联。在这首第三小提琴协 奏曲中,他虽没有用“标题”的提法,但在对这首作品的解释中仍用了浪漫主 义的“标题”说法,即第一、第三乐章可以视为“山”。而第二乐章则是两山之 间的“湖”同时这首协奏曲又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三个乐章结构以及传统的奏 鸣曲式写成。o 同样。在“标题”与“纯音乐”之间“折衷”的特点在管弦乐组曲动物狂 欢节中也有表现。这部供两架钢琴与乐队演奏的十四首短曲,每首都有标题, 有描写,有抒发,并借熟悉的旋律重新表示新的形象,幽默谐谑。作为这首标题 的管弦作品,标题与描绘本身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第十三首“天鹅” 旋律优美动人,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但在这首管弦组曲中并无标题音乐所应有的 严密的交响思维的发展和浓重的音响色彩,只是借用这些熟悉的旋律片段或描 绘、或隐喻标题所描绘的对象,所以,它更像是“描绘”的音乐。 :c a m i l l e s a i a t - s a c h s , t r a n s l a t e d b y e d w i n g i l er i c h ,m u s i c a l m e n 砌, i m 】x e i h d m s e r v i c e s c o f p , 1 9 2 2 o 李近朱交响音乐史话 m i 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 9 9 8 ,1 7 2 。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法东欧部分【m 1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 9 8 7 勰 1 4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2 、“内容”和“形式”的折衷 ( b 小调,o p 4 3 ) :( b 8 大 调钢琴四重奏 ( 0 p 4 1 ) :大合唱洪水;c 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等等。但 不幸也随之到来:婚后圣一桑夫妇有了两个孩子,却因为意外坠落和疾病在不到 六周的时间内全部夭折,这对圣一桑的打击非常大,为此,圣一桑也对妻子开始 怨恨,并下决心结束这种多灾多难的生活。就在这段煎熬的时间内,圣一桑以惊 人的速度写了大量的作品。他写了十三部大型室内乐作品,二十多首钢琴作品, 中叔本华( a r t h u rs c h o p e a l u u e t , 1 7 8 8 - 1 8 6 0 ) 德国哲学家 o 参阅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1 9 2 0 世纪音乐讲稿 1 9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掌分析 一些为教堂和剧院写的音乐;还写有四部歌剧,十五部主要的管弦乐作品( 包括 两部交响乐和四部协奏曲) ,这其中,就有这部b 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国 2 、李斯特作品的影响 圣一桑与李斯特的渊源已久他与李斯特在1 8 4 8 年赛格尔斯( f r a n c o i s s e g h e r s ,秘鲁籍小提琴家) 的一场音乐会上相识后就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并彼 此影响。圣一桑的歌剧参孙与达乖j 拉( s a m s o ne td a l i l a ) 的成功上演就与 李斯特的支持分不开圣一桑曾在音乐评论中讲述了这段故事: 。没有李斯特。我就不可能写出来参孙与达丽拉k 李斯特不仅在魏玛上演了参孙 与达丽拉 。而且若不是他给了我支持,那部作品根本就不可能成形当初我对这个主题 提出的建议遭到那么大的反对使我已经放弃了把它写出来的打算剩下的只有几页字迹难 辨的草稿后来有天在魏玛我向李斯特谈起了这件事。他听完后在没有听过它一个 音符的情况下就对我充满信任地说:把你的作品写完:我将把它在这里上演。 圣一桑的四部交响诗几乎全部提献给了李斯特,圣一桑曾经说:“我酷爱李 斯持的音乐,因为他不介意别人的说三道四;他想说什么就识什么;他惟一烦恼 的是如何才能把它尽量说好。”国他推崇李斯特的作品,并且也是李斯特为主要代 表的标题音乐的最早和最热情的支持者之一,圣一桑还曾这样赞赏李斯特对于交 响诗这一体裁的贡献: 。李斯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比韦伯,门德尔松、舒伯持和舒曼的胆 子都大他创造了交响诗这种体裁。饱是器乐的解放者他宣告了自由音乐的统治地位。 o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概念对圣一桑有很大影响。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中对。标题音乐”( p r o g r a 姗em u s i c ) 这样解释:“标题音乐”是一种叙事的或 描述的音乐类型。是指与诗意的描绘性、叙事性的主题素材有联系的器乐形式。 。参阅来爱国圣一桑f m 】j t 京:东方出版社,1 9 9 8 2 9 - - 3 0 。此段引自圣一桑1 9 0 1 年l 王月8 日。音乐评论转引岛朱爱国圣一桑【嘲北京,东方出舨社,1 9 9 8 ,鹤 罗曼罗兰音乐散文集【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9 8 ,3 5 7 此段引自圣一桑和声与旋律 和肖像与回忆 ,转引自罗曼罗兰音乐教文集i m l 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社,1 9 9 8 ,3 5 7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其途径就是从非音乐的语言中吸收提炼出大量的灵感,并以此感悟为作品的主要 构思,使作曲技巧在不同程度依赖非音乐的构思。通常作曲家心中会有一个含有 细节的设计,并使音乐与它紧密联系,这样才称其为“标题音乐挣o 在李斯特的 作品中,这种叙事或者说写实,非常具体的写实的这种笔法,更多是一种从精神 上,从更高的概念上去把握一个整体形象的构思但圣一桑既写了勃拉姆斯式的 无标题的纯音乐,实践了勃拉姆斯的“让音乐重返到自己天国里去”的古典主义 原则,也完全站在勃拉姆斯反对李斯特、瓦格纳所大力提倡的“标题音乐”一面, 写出了许多音乐作品,尤其是四首交响诗,实践了浪漫主义的“综合”音乐以外 表现因素的艺术主张。 圣一桑自称。我热衷于风格的纯正和形式的完美他认为,。一部作品有 没有标题”无关紧要,因为标题“并不会使音乐变得更好或更坏”,重要的使“音 乐本身是好是坏,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o 因为只有在。纯音乐”本身具有 的“乐趣”上辅以大胆预定的途径去进行想象这一“乐趣”,标题才是有意义的。 他为了不放弃任何学派的“美”而不惜。不创立自己的体系或流派,他曾这样 说:“我所喜爱的不是巴赫,不是贝多芬,也不是瓦格纳,我所喜爱的是艺术 归根结底,我是一个折衷主义者在这一美学思想指导下,圣一桑的作品自然 呈现出清澈、均衡,严谨、精致等特点,这表明他保留着部分法国古典传统。但 圣一桑的精致与法国在第二帝国时期崇尚的器乐音乐的。典雅与精致”不同他 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从这种陈旧的风格中解脱出来,投身到整个欧洲音乐发展的 浪漫主义主义主流中去,从而表现出敢于创新的精神。o 3 、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成立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法国自身的“音乐”几乎就是歌尉的同义词,在一 些较为正式的音乐会上演奏的通常都是德国的古典名曲,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在自 己的国土上很受冷落。法国的交响乐传统并没有流传下来,柏辽兹的 幻想交响 曲等作品中运用的交响思维并未得到继承,整个音乐舞台上充斥着意大剩和德 国的音乐,而法国本土的音乐家的作品却无人问津,特别是器乐作品。尤其是当 时风靡一时的瓦格纳的音乐笼罩着欧洲大地,几乎所有的音乐创作似乎都笼罩在 。参阅自薛雷艺术百家佣2 0 0 2 m 参阅方立平圣殿的巡礼( 上篇西方音乐) l m l 北京:百家出版社,1 9 9 6 ,1 6 5 。参阅方立平:圣殿的巡礼 ( 上篇西方音乐) l m 】北京:百家出版社,1 9 9 6 年,1 6 5 2 1 圣一桑t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这位艺术大师在音乐创作和艺术理念方面的巨大影响之下国圣一桑对此却保持 着一个冷静的头脑。他曾在和声与旋律中这样谈到: 。我深深赞赏瓦格纳的作品。尽管它们稀奇古怪对我来说。认识道这些作品超凡绝伦, 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那就够了,但我从来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位虔诚的瓦格 纳迷。童 就在这样一种对德抵抗情绪日益高涨的文化氛围下,圣一桑等为代表的一批 法国作曲家以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热忱,于1 8 7 1 年创办了“民族音乐协会” 这个协会以振兴“高卢艺术”、推动法国器乐发展为宗旨,热情鼓励、积极组织 演出法国年轻一代作曲家的新作品。 “民族音乐协会”的主席为阿历克谢,委员包括圣一桑、福雷、弗朗克、拉 罗等人,同时也得到了指挥家巴德鲁的大力支持协会在成立之初就在章程中明 确提出了其成立的宗旨:“要关心所有法国作曲家的重要作品及其传播,不论它 是否已经发表;要尽可能鼓励和探索各种音乐尝试,不管它采用何种形式,只要 它们反映了作曲家高雅的艺术风貌。”成立后,协会组织了多次重要的演出,其 中很多是重要的首演。而且,在当时歌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气氛下,协会组织的 音乐会给听众演奏的尽量是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尤其是交响乐和管弦乐作品 音乐会的曲目曾包括圣一桑、福雷、佛朗克等其他早期成员以及肖松o 、拉威尔、 杜帕克固、的作品。这样,在振兴法国新音乐的熟忱和愿望支持下,协会的创立 终于使得法国本土一些年轻作曲家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公诸社会,得到演出;同时, 法国的观众也可以更多了解到最新法国作曲家的器乐作品,对法国器乐创作恢复 信心在这期间,圣一桑由于有着对古典传统的创作技巧方面的深厚功底,并对 当时各种音乐流派在音乐创作上新的发展于探索了如指掌而又热情支持,所以在 音乐创作方面走在了整个协会成员的最前列。 ( 二) 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本体分析 咏罗亨利朗著,杨燕迪、顾连理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 0 0 1 t9 2 3 。 。s a i n t - s m , h a n n o n i c d m d o d i c , l 3 0 - 3 1 转引自s c o t t f t e , c h w a l d 。s a n t - s a e m j “ f w w o n m u s i c a s d m u s i c i a n s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v i e w o f t h e a d h c t i c sa n d s o c i o k , 舒o f m u s i c , 0 9 8 4 ) ,1 7 1 o 肖松( e m c 醴a i 柚s s 阻,1 8 5 5 - - 1 8 9 9 ) ,法国作曲家,曾任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秘书 。杜帕克( h c n dd i 椭1 8 4 8 - 1 9 3 3 ) ,法国作曲家,师承弗朗克 2 2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圣一桑的小提琴协奏曲共有三首,第一首a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o p 2 0 ) 作于1 8 5 9 年,为西班牙的小提琴家萨拉萨蒂( p a b l od es a r a s a t e 。1 8 4 4 1 9 0 8 ) 而作。第二首 c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 p 5 8 ) 作于1 8 7 9 年为比利时的小提琴 家马西克( m a r t i np i e r r ej o s e p hm a r s i c k ,1 8 4 8 - 1 9 2 4 ) 所作第三首b 小调 小提琴协奏曲( o p 6 1 ) 作于1 8 8 0 年( 创作第二首的第二年) ,也是提献给萨 拉萨蒂,并由萨拉萨蒂于1 8 8 1 年月2 日在巴黎首演,时长约2 8 分钟。乐队编制 为主奏小提琴、长笛两支( 其中一支中途换为短笛) 、双簧管两支、竖笛两支( a 调,在中间乐章换为降b 调) 、小号两支( g 调) 、长号三只、定音鼓、和弦乐 五部组成。毋 乐曲的第一乐章是一个不太快的快板乐章( a l l e g r on o nt r o p p o ) ,b 小 调,2 2 拍子,按照传统的奏鸣曲式写成但与古典协奏曲的写作不同,由于第 一主题的材料在发展部曾充分变形、碎化发展,所以在再现时,先呈示了第二主 题,然后才再现了第一主题。即a b a ( 发展) 一b a 豹形式,即呈示部一展 开部一再现部( 省略主题) 一尾声。与“双呈示部”的这一类协奏曲相比较,这 首小提琴协奏曲采用的是与门德而松协奏曲同一类型的独奏小提琴直接呈示的 方式。 乐曲一开始便在低音弦乐器四小节的颤弓演奏背景中,由独奏小提琴拉出了 热情洋溢、富于戏剧性的第一主题,并在整个乐章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主部 主题由三个回转的五音动机( 回音动机) o 构成,它不仅直接构成和弦,而且为 整个乐章中丰富多彩的变化发展奠定了基本构架。其中升高的第v i i 音暗示了整 首乐曲的情绪和倾向,是整个乐章音乐材料发展的核心( 见谱例1 ) ; d 大调主部主题: 谱倒1 a l l e g r on o nt r o p p o ( 不太快的快板) | - - a 动机il - - - - b 动机ll - - - c 动机i o 李哲洋管弦乐名曲解说 ( 协奏曲卷) l m l 台北:大陆出版局民国九十三年。3 3 1 。见潜例l 所示a b c 三个五音动机 2 3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主部主题出现之后,乐队以主部主题的动机为素材,先在整个乐队进行气势 磅礴的演奏,转而管弦乐队进行下行的节奏型,乐曲开始由起初的热情华丽渐渐 转入平静,再经过由木管伴奏的以第一小节为主要乐思所延伸出来的优美抒情的 经过段后,副部主题逐渐呈现出来( 见谱例2 ) : 。 e 大调副部主题: 谱倒2 d e l c ee s p r e s s i v o ( 柔美,富有表情的) 这两个主题不尽相同,主部主题是一个硬朗而坚强的男性形象,副部主题是 一个柔美而温婉的女性形象,两个主题一个热情奔放,一个烂漫恬美,从而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圣一桑在这里标示d o l c ee s p r e s s i v o ( 柔和而富于表情的) ,采 用了以连弓和波音为主要演奏形式,运用了歌唱性的表现手法,与主部主题带重 音的、显得非常干练的四分音符所表现出的“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热情的音乐片断一直持续,随后是一个速度比较缓慢的四小节的准备插 段,还是运用主部主题的材料:( 见谱例3 ) 谱例3 发展部在两小节的乐队震音之后仍然由小提琴s o l o 奏出第一主题,但由木 管乐器联合呈示后半段的动机c 紧接着管弦乐和小提琴共同呈现碎化了的主 题,对动机a 、动机b 和动机c 进行充分发展最后在一个抒情性的经过句后,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再现了副部主题再现部副部主题首先以b 大调在高低八度两个音区两次呈现 ( 见谱例4 、5 ) ; 副部主题在再现部低八度呈现: 谱例4 副部主题在再现部高八度呈现; 谱例5 副部主题的这两次呈现在情绪上也有两个层次:在里示部e 大调的副部主题 中,小提琴在弦乐宁静的背景音乐中奏出柔美的旋律,仿佛宁静的夜晚内心充满 激情却不外露的浅吟低唱;而在b 大调低八度上出现的副部主题情绪则更加深 化,仿佛情深意切的倾诉,而高八度的一段就如同恬美的回忆。最后旋律在弦乐 模仿竖琴的拨奏和加了弱音器的圆号声中渐渐的平静了下来随后在小提琴华丽 的经过句的同时,由管弦乐陈述的主部主题的重复完毕,并且在尾声的时候开始 宽音域的琶音上行,第一乐章就在这样一个激情磅礴的音乐形象中结束。 第一乐章曲式分析 图表1 曲式名称引子奏鸣曲式呈示部 基本结构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 材料 b 小节4 5 2 0 2 l 一9 79 8 1 2 11 2 2 1 2 9 织体手法主调和声、乐队协奏 调性 b b 小调e 大调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接图表1 曲式名称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基本结构 主部主题连接段 副部主题连接段 主部主题 材料 a碎化材料 b 碎化材料主部材料 小节 1 3 0 1 4 41 4 5 1 8 51 8 6 2 0 72 0 8 2 3 l2 3 2 2 9 4 织体手法主调和声、乐队协奏 调性下属调b 小调b 大调b 小调 第二乐章是稍快的小行板( a n d a n t i n oq u a s i l l e g r e t t o ) ,用远离主调的 降b 大调李哲洋的管弦乐名曲解说分析这个乐章为三段体奏鸣曲形式回, 本文也依循这个分析结果,但因其展开部省略,也属变化奏鸣曲范畴毋。第二乐 章因为圣一桑省去了定音鼓和两种铜管乐器长号和小号,因此在整个音响效果上 比第一和第三乐章都更加柔和优美由小提琴演奏的旋律优美而亲切,基本主题 自然而舒展,节奏具有船歌的韵律和摇摆,是非常著名的一个乐章乐章开始也 是在四小节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在弦乐队轻声震音的烘托中以船歌6 8 拍子奏出 柔和的第一主题: 谱例6 接着这个动机依次由第一小提琴、双簧管以及弦乐组逐一呈示,长笛用柔和 的断奏与之呼应随后f 大调的第二主题出现( 见谱例7 ) ,并带有一些异域的 特色: 谱例7 。李哲洋虽新名曲解说全集( 协奏曲卷) 【m 1 台北:大陆书店出版社,民国七十一年。3 3 2 o 由于奏鸣曲的慢板乐章的音乐运动较为平缓,而且其抒情性和歌唱性的主题也往往不适合展开,因此往 往省略展开部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随后,又分别由弦乐、小提琴对呈示过的第一、第二主题进行变化缩减再现, 然后奏出一个独特的音型( 谱例8 ) ,并在乐曲随后发展中不断出现: 谱例8 如细抽细 在省略发展部后第一主题立刻由第一小提琴再现,简短的经过旬后主奏小提 琴以原调重复,紧接由低音管和长笛的分解和弦( 在尾声中由小提琴以泛音呈 示) ,随后进入尾声。 关于这一乐章的情绪,圣一桑一次在跟匈牙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奥 尔( l a u e r ,1 8 4 5 - - 1 9 3 0 ) 谈起时做了关于速度和情感的提示: 。我写的这部协奏曲的第一和最后一个乐章是非常富有感情的;它们由一个具有宁静气 氛一一宛如群山之间的一个湖泊一一的中问乐章分开我这部协奏曲是写给萨拉萨蒂的,他 在湖上是那样平静坦然,而在山上激动的时刻仍从容不迫”。 在这里,圣一桑明确而形象的把这首协奏曲的前后两个乐章比作是两座 4 山”,把处于中间的第二乐章比作“湖”。要求演奏者在演奏。山”时要有山 的高昂激情;演奏“湖”时有湖水的平稳宁静。o 第三乐章的曲式分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省略了展开部的自由奏鸣曲 式。,一种是奏鸣回旋曲式回。通常具有这么大的规模的协奏曲的末乐章一般都用 奏鸣曲式,或用回旋奏鸣曲式写成,而圣一桑的这部协奏曲的末乐章虽然从总体 上看也有奏鸣曲式的痕迹,但它的结构更为自由,基本省略了展开部同时与其 他协奏曲不同的是整个乐章有四个主题: 第一主题也是引子部分,用b 小调写成,庄严且极为温和( m o l t om o d e r a t o em a e s t o s o ) ,但这个主题被弦乐和独奏小提琴扩大再现,因此不单纯是只是引 子,也是奏鸣回旋曲第一个主题( 见谱例9 ) : 中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法东欧部分【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 9 8 7 ,勰 。朱爱国圣一桑【m 1 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9 6 ,1 0 9 。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法东欧部分【m 1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 9 8 7 ,8 9 车哲洋最新名曲解说全集( 协奏曲卷) 【m 1 台北:大陆书店出版社,民国七十一年,3 3 3 2 7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谱例9 第二个主题,也是回旋曲主部主题,类似强烈的塔兰泰拉( t a r a n t e l l a ) 舞 曲o ( 见谱例1 0 ) : 谱例1 0 第三个主题一一g 大调圣咏合唱型的中段主题( 见谱例1 1 ) : 谱例l l 第四个蓬勃向上的副部主题( 见谱例1 2 ) : 谱例1 2 综上分析,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规范传 统,但他同时又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形式更加自由,处处匠心独具,具有以下 特点: l 、旋律的炫技性 。塔兰泰拉( t a r a n t e l l a ) 舞曲,意大利那不勒斯舞蹈,采用连续不断的平均音型,犹如无穷动 2 8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古典主义时期的协奏曲也有华彩的乐段,但是在第一乐章结束之前,乐队停 留在k 四六和弦的延长音上,由独奏乐器尽情展示其高超即兴演奏技巧的“华彩 段”。但圣一桑在这部作品中更多采用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特点,华彩乐段贯穿 全曲而不仅仅在华彩段中,独奏乐器的炫技性进一部加强。同时,圣一桑的作品 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炫技性,例如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他就运用到以下四种超难度 炫技片断: 华彩的快速音阶与琶音:。 谱例1 3 八度的分奏: 谱倒1 4 双音与和弦: 谱例1 5 和弦的分奏: 谱例1 6 9 华彩段通常由演奏家即兴发挥,也可由作曲家或演奏家提前写好 2 9 圣一桑第兰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2 、结构新颖 结构方面圣一桑仍采用近代协奏曲的奏鸣曲式套曲原则,第一乐章用奏鸣曲 式快板乐章;第二乐章为抒情优美的慢板;终曲轻快明朗带有舞蹈性但他在乐 曲的开始,取消了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在第一乐章双呈示部的特点 ,而是采用 小提琴在弦乐队四小节的轻柔震音下直抒主题,开门见山同时圣一桑在处理这 三个乐章时不是刻板的应用,而是加以变化并有创新例如在第三乐章采用了四 个性格迥异的主题,互相形成对比,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把引子的主 题夹在中段主题与回旋曲主题之间来再现等等,都可以看出圣一桑努力使这一乐 章变得更加有机性的统一 3 、标题性的构思 圣一桑在这部协奏曲中尽管没有题“标题”,但他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中 分别都有贯穿全曲的动机,同时对第二乐章还做了相关的演奏提示o 但是这种 “标题“却不彻底,他并没有像柏辽兹中提琴协奏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那样 明确的“固定乐思”来代表人物性格而发展,他的“标题”更多是描述性的提示, 用以指示演奏时的感情和速度。他的乐曲也引起众多作曲家的关注:奥托奈泽 尔在其自传中曾将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解释为:第一乐章是从“忧 郁的决心”到最终掀起的“强烈的热情”;第二乐章是“春天里阳光的微笑”l 第三乐章是“一首赞美诗,它经过热情奔放后,得以平静和满足的插曲。”o 4 、音乐风格特征 圣一桑并没有如李斯特和勃拉姆斯一样继承和发扬贝多芬协奏曲的特点,使 协奏曲具有交响曲般的磅礴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性,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更以明朗的 诗意化旋律、富于动感的表现力和优雅细腻的感情见长。 他的作品贯彻了法国的器乐音乐传统,曲调丰富、节奏活跃多变而有力度、 织体优美多样。他的和声语言基本上也是古典的,主题在织体上主要运用主调和 声的方法,但在第三乐章也运用复调的手法。在配器上带有法国乐派典型的明晰 。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第一乐章为双呈示部快扳乐章,第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两个对比主题均在主调 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乐队演奏,两个对比主题形成主属调的对比 o 见本文对第二乐章分析 朱爱国,圣一桑【h 町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l o 吼 3 0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色彩,充分展现独奏乐器的表现力和变化色彩。充分运用管弦乐队的音色烘托背 景、呈示主题。 谱例1 7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结论 卡米尔圣一桑在世时荣誉备至,其后他的作品却一度受到冷落,但不可否 认的是圣一桑的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仍活跃在今天的舞台上正是通过以圣一桑 为首的“法国民族乐派”以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在面临十九世纪以来德、奥交 响乐的强势冲击和法国歌剧占领舞台的内忧外患下,以振兴法国器乐传统为己 任,积极热情的帮助、鼓励法国本土作曲家的创作,将法国器乐音乐创作从第二 帝国时期以来的典雅、精致、均衡中解脱出来,而汇入整个欧洲音乐汹涌澎湃的 发展主流浪漫主义中去法国音乐文化由此不仅在国内重新获得了活力,圣 一桑和其他众多本土作曲家的作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 赞誉 圣一桑一生才华横溢,兴趣广泛在保持着对音乐热爱的同时他还涉猎考古、 天文,哲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他独立自由,始终在各种盛名之下保持头脑冷静; 他热爱社会,对年轻的作曲家给予无私的鼓励和帮助;他中年丧子,承受了巨大 的人生悲痛。也许正是人生的滋味太过浓重,圣一桑在音乐创作方面游走于古典 和浪漫、保守和激进之间,固执地恪守着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他的“折衷”正 是对法兰西音乐典雅、清朗的传统和欧洲古典主义几百年沉淀下来的优秀音乐文 化的继承和发展 圣一桑一生只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但其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表现力让 人过耳尤不能忘就在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中,圣一桑充分展示了他对音乐结 构内在张力和动力的构建能力,以及对旋律写作,和声织体、配器音色等方面卓 越的把握能力虽然根植法国器乐和古典主义协奏曲的传统但圣一桑在新颖的 结构、炫技性的旋律特征、构思的标题性和表现力等方面都展现出浪漫主义音乐 的时代特征而多彩的风俗描绘、优雅的气息、明晰的配器色彩,优美的织体都 统一在他自由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之内,体现出圣一桑对于形式美感的重视和追 求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参考文献 1 】( 美) 唐纳德杰格劳特西方音乐史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6 2 ( 美)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1 3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1 4 ( 英)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顾戡译,钱仁康、杨燕迪校简明牛津音乐史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 9 9 9 5 李哲洋管弦乐名曲解说( 协奏曲卷) m 台北:大陆出版局,民国九十三 年 6 廖叔同西方音乐一千年 m 北京:三联书店,2 0 0 4 7 李岚清音乐笔谈 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8 钟予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1 9 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 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社,2 0 0 3 1 0 林逸聪音乐圣经下 m 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0 1 1 彼得斯汉森,孟宪福译二十世纪音乐概述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 9 8 1 1 2 朱爱国圣一桑 m 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9 8 1 3 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9 9 9 1 4 匈 弗朗茨李斯特李斯特音乐文选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6 年 3 月 1 5 ( 德) 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 9 世纪音乐史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 0 0 2 1 6 ( 美) 耶胡迪梅纽因人类的音乐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3 1 7 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0 0 1 8 菲尔g 古尔丁著,雯边等译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m 海口:海南出版社, 1 9 9 8 1 9 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 c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 0 0 4 2 0 张旭主音乐欣赏 s s 号:1 0 4 0 6 3 7 1 ,2 0 0 1 年0 7 月第l 版 i v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2 1 周世斌音乐欣赏 s s 号:1 0 6 7 0 9 1 4 ,出版日期:2 0 0 0 年 2 2 美】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 s s 】号:1 0 4 1 8 4 1 4 刘可希译1 9 9 8 年2 月第 1 版 2 3 张虔,景作人音乐欣赏普及大全 s s 】号:1 0 1 9 5 3 7 8 1 9 8 9 年8 月第1 版 2 4 美 罗伯特希柯克音乐欣赏 s s 】号:1 0 1 9 6 8 4 5 ,1 9 8 9 年1 0 月第l 版 2 5 儿法 贝尔纳亨利雷威自由的冒险历程:法国知识分子历史之我见 s s 】 号:1 0 3 2 6 8 4 0 曼玲张放译2 0 0 0 年0 7 月第1 版 2 6 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 c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 9 8 3 2 9 汪启章,故连理,吴佩华编译外国音乐词典钱仁康校订上海:上海音乐 出版社,1 9 9 8 年8 月 3 0 ( 英) 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北京:人民 音乐出版社,2 0 0 2 年9 月 3 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二十世纪外国音乐家词典北京:人民音乐 出版社,1 9 9 1 3 2 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法东欧部分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 9 8 7 3 3 洪万隆黎明音乐词典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 9 8 3 年 外文资料 1 s t a n l e y s a d i e ig r o v ed i c t i o n a r yo f g u s i c 鲫d m u s i c i a n m a c m i l l a n p r e s sl t d l o n d o n ,1 9 8 0 2 m a r ke v a nb o n d s ,b r i e fh i s t o r yo fm u s i ci n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3 e d ic h i e fb yo s c a rt h o m p s o n ,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y c i o p e d i ao fm u s i c a n dm u s i c i a n s 。d o d bc o m p a r yl o n d o n ,1 9 7 5 4 t i m o t h ys f l y n n c a m i l l e 国i n t - s a e n s ? 一g u i d et or e s e a r c h m g r e a t b r i t a i n ,l o n d o n ,2 0 0 3 5 g e o r g e ss e r v i e r e s 。l am u s i q u ef r a n e a i s e m o d e r n e , m p a r i s :g e a v a r d d i l s 1 8 9 7 【6 s t e g e m a a n ,m i c h a e l :c a m i l l es a i n t - s a e n sa n dt h ef r e n c hs o l oc o n c e r t o :f r o m v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学分析 1 8 5 0t o1 9 2 0 ,【m 】t r a n s l a t d e db ya n nc s h e r w i nr e i n h a r dgp a u l ) , , g e n e r a l e d i t o r , 1 9 9 1 期刊文献 1 】陈婷圣一桑与b 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j 山东: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第一期 2 马达从四部名作看小提琴协奏曲中回旋曲式的历史衍变 j 北京,中国音 乐学( 季刊) 2 0 0 0 年第一期 3 俞海形相似而“神”不同比较李斯特与圣一桑的 死神之舞 j 贵州, 大学学报艺术版,2 0 0 2 年第4 期 【4 张璐优美典雅的大提琴旋律圣桑与他的天鹅 j 集宁师专学报, 2 0 0 1 年9 月第3 期 5 陈胜海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一一浅释两位小提琴大师的演奏 j 北京:人民 音乐,1 9 9 5 年1 1 期 6 孙皓大师中的通才一圣一桑 j 视听技术,1 9 9 5 年6 月 7 罗时东圣一桑a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欣赏与演奏 j 】音乐探索,1 9 9 9 年1 月 8 青藤狂喜的圣诗圣一桑的第三交响曲 j 音乐爱好者,2 0 0 5 年2 月 9 朱雅芬编译1 9 世纪晚期法国的钢琴 j 钢琴艺术,2 0 0 4 年6 月 圣一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后记 撰写论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从2 0 0 5 年年底初步选题、开题、 搜集资料、到开始撰写论文,整个过程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困难,同时也有很 多遗憾。 回顾三年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我要真诚地感谢我的导师王文澜教授! 三年 的学习生活中,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以及孜孜不悔的教导,都 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一直温暖我、鼓励我! 先生之 风,山高水长。 感激我的父母,一直以来无私的支持和关怀! 感谢我的朋友,是你们让我温暖。 v i i 张蕾谨记 2 0 0 7 年4 月2 0 日 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作者:张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殷岚 试析圣桑音乐创作中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萌芽 2007 法国作曲家圣桑的音乐创作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的法国音乐史占有一席显著的地位。圣桑的音乐作品中传达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萌芽,其因素 与民族性相结合富有艺术新意的音乐风格,不仅影响到二十世纪法国音乐的发展进程,而且更是二十世纪早叶世界音乐中所蔓延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 前奏。 本论文立足于多重视角对圣桑的音乐创作中“新古典主义”萌芽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探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研究内容涉及新古典主义的概述、圣桑 与法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作品中新古典主义风格萌芽与其民族性相结合的艺术特点、其创作对二十世纪音乐潮流趋势的影响以及由这些内容所延伸开来的 有关圣桑音乐的背景历程与创作动因、法国新古典主义背景的溯源与解读、音乐语言特征以及圣桑的音乐艺术观等。序言关注的是新古典主义的起源,特 征以及与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研究最新动态等;第一章论述了圣桑音乐中法国传统音乐的原始根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创作过程中所融入的个人 审美倾向以及同时期与其他法国音乐家艺术风格的横向比较;第二章以论述作品中新古典主义的萌芽与民族性相结合的特点为基点,探讨这些核心乐思在 和声织体、旋律配器等的多方面所呈现出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第三章通过对圣桑的音乐形式观与音乐创作结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归纳出法国的 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中晚期到20世纪早期的法国音乐的特点,最后第四章节则阐述到圣桑的音乐创作折射出对法国音乐及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 影响。 总之,笔者诣在以其作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人物先行探索者和实践者为点,进一步涉入到当时其音乐创作中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萌芽与民族主义音乐相 结合法国音乐的特点,以及这种风格萌芽对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潮流的间接影响。 2.期刊论文 王旭青.wang xu-qing 论圣-桑的音乐形式观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2) 法国作曲家圣-桑热衷于思考与探究音乐美学、音乐批评甚至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并留下了一些论著.尽管圣-桑对音乐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 尚未形成一个体系,有些见解甚至还引起一些非议,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的“艺术的日的在于它本身“、“形式高于一切“等美学观点,无不显示了他对音乐艺术的 独特理解及其美学立场,构成其音乐艺术观的重要方面.文章以研究圣-桑交响诗为切入点,深入研读圣-桑的相关论著及言论,从而更加切近地去理解圣-桑音 乐形式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美学渊源,并考察圣-桑个人的音乐美学理念对其交响诗创作所施予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理论探索的意义. 3.学位论文 张敬 卡米尔圣-桑钢琴协奏曲研究以第二(op.22)、第四(op.44)、第五(op.103)钢琴协奏 曲为例 2007 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ens,1836.10.9-1921.12.16)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指挥家、音乐评 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他是浪漫主义后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法国音乐的杰出代表,在他的音乐创作中,既继承了古典音乐创作的传统理 念,又在其基础上结合浪漫主义的创作思想不断地创新和突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特色。第二(op.22)、第四(op.44)、第五(op.103)钢琴 协奏曲,是圣桑钢琴音乐创作中各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对他的三部钢琴协奏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绪论主要阐述了与本论文相关的概念、研究目的和意义、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对圣桑生平、艺术创作、在法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他的钢琴协奏曲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 三、对圣-桑的三部钢琴协奏曲从时代背景、音乐本体和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手法进行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并对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进行风格上的比 较。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 四、圣-桑性格和音乐美学思想上的二重性因素,在第二、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创作中的体现。 本文从圣-桑的成长历程和创作背景入手,以音乐本体分析为主,通过对早、中、晚三个时期,三部代表性钢琴协奏曲的分析和研究,使我们加深对这 些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准确地把握他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特征。 4.学位论文 张鹏远 圣-桑第三交响曲研究 2007 圣-桑是法国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继柏辽兹之后,德彪西之前最为重要的承接者,驱动着法国纯器乐的复苏与发展。他的第三管风琴交响曲不 管是在法国器乐史上,还是世界交响乐史上都是不容忽视的杰出作品。本论文立足于史学、美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对圣一桑及其第三管风琴交响曲做了 综合探究和考察。本论文的主体共五个部分,研究内容涉及到19世纪法国交响曲的渊源及现状、圣-桑的交响曲创作历程、影响圣-桑创作的几个因素、第 三交响曲本体分析,以及对圣一桑与其第三交响曲的接受与批评。 第一部分主要从19世纪法国交响曲的现状与渊源方面,梳理了圣一桑交响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笔者阐述了李斯特、生活经历、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等几个因素对圣-桑的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圣-桑5部交响曲创作的历程、创作动机,风格特征。 第四部分从主题发展手法,总体结构特征、个性的配器手法、别具一格的管风琴因素等方面对第三交响曲的音乐本体进行了剖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