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问题研究前 言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做出了进一步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决定,无疑为今后的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成巨大的促进作用。围绕农村土地产权的所有制是否进行改革的争论,中央文件中明确规定维持现有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变,鼓励土地权益的合理流转,这是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作出的正确决策,既保证了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更利于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撑。大力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就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方针。当一个地区其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工业的情况下,为保证农业不走向衰落,农业必须不断走向集中并实现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涉及到农业的方方面面,它的前提是突破现有土地流转制度的制约,同时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即实现土地的规模集中的同时实现生产要素的规模集中。农业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必要措施,同时,也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劳动力、资本等有利要素。 国际上普遍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为了促使本国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包括以经济立法为手段,促使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以政策手段采取适当的补贴措施,促进土地流动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这些有力的措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内,农业规模经营问题也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及决策者的广泛关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农业规模经营的新模式,如倍受关注的“珠江模式”和“温州模式” “耿车模式“等,同时国家还在重庆、成都等地区开展试点,探寻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的科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山东省巨野县正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资源的开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规模化集中的程度不断提高,在农业规模经营方面也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同时,巨野县是传统农业的典型县,农业将占用重要地位,本文将结合有关数据和一些现实问题,重点探讨本地区农业向规模集中的可行性,以及在实施农业生产向规模集中过程中应实行的对策和注意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它涉及到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城镇化的转变等诸多问题。结合本地区情况,就此问题,谈一下本人的见解。摘 要根据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和我国农业发展的的实践,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改革开发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逐渐实行,使广大农民获取了高度的生产经营权力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改善人生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在贡献,但是,我国目前的小规模家庭经营现阶段仍是传统小农生产的延续,这种小农生产无法普及和推广现代化机械设备和农业先进技术,所以必须有所变革。同时,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较低,自身资本积累有限,现有小户分散的生产模式不利于农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不利于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因而迫切需要把农业的生产模式向规模化方向转变。巨野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东大门,巨野县辖18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98万,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9万亩。境内为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是全国重要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生产基地。巨野县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在2002年以前一直占据着全县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农业产品产量和质量较高。由于农业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同大多数农业县一样,全县“三农”问题形势比较严峻。本文在探讨农业规模经营时,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从劳动力只是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入手,着眼于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价值,鼓励劳动力向高效率领域转移,进而实现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集中,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论证,表明了在当前巨野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施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是可行的;农业生产集中有利于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随后针对本地区情况结合本文研究分析结果,指出了本地区在农业规模经营中应采取的对策并做出结论。【关键词】 农业; 规模经营; 问题; 对策目 录一、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客观必要性 1(一)巨野县农业生产现状1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12、政策支持帮扶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3、农业规模经营已露端倪,非农产业具备了反哺农业的条件 24、政策支持帮扶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5、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相关服务业有待提高 3(二)巨野县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意义 31、农业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2、农业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43、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巨野县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44、农业规模经营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巨野县二、三产业的重要举措5二、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5(一)农业规模经营方式比较单一 5(二)单体农业规模经营规模还较小 6(三)规模经营主体不足、实力不强 6(四)农民对农业规模经营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 6(五)制度创新性不足,土地经营权益的流转难度大 7(六)农村的社会保障的失位对土地流转有重要影响7(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存在制约因素8(八)现阶段农民经营意识,影响土地集中 8三、加快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8(一)加快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8(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推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土地流转 9(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规模经营的主体 10(四)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农业规模经营模式11(五)多种渠道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12(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积极性12(七)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土地的流转13(八)积极开展农业规模经营试点工作 15四、结 论 15致 谢16参考文献 17一、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客观必要性(一)巨野县农业生产现状巨野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2亩,传统的小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模式还存在,但是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的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模式开始出现。大面积的规模种植业在当地已经有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成方连片的大蒜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其它一些高效农业也实现了这种形式的规模化发展。在由单个主体经营的规模农业方面也在渐成气候,一方面一些在资金、技术、机械等要素上有优势的农业个体开始逐渐的兼并相邻的土地经营权,实现自身种养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一些社会资本开始逐渐投资到农业领域,由农业投资人主导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和优化配置。两年内,个体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达到800多户,在200亩以上达到210多户,400亩以上的达到92户。这些为农业向规模集中经营提供了契机。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及山东省“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巨野县工业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都表明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产业发展也在扎实推进。农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19.7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42.2亿元。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高效作物面积扩大,粮经比例由2002年的44:56调整到2009年的41:59。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建成了山东省第一个大蒜示范化生产基地,培育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7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家。诞生了在全国行业内领先的佳农果蔬、龙泰果蔬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政策支持帮扶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巨野县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但是从近年来巨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政策帮扶支持起到重要作用。在工业领域,随着东西帮扶、对口支援及“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在转移支付、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诸多领域,山东省以及各帮扶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税收、投资、电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济宁工业园”、“恒巨工业园”等均是对口帮扶的市县援建,山水水泥、银丝纺织、大陆机械等一批大项目也是“项目帮扶”的重要内容。在农业领域,最直接的是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资补贴、农机补贴等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同时,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宽松政策下快速膨胀,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平台。这些直接、间接的政策扶持,培育和发展了巨野县域经济的各类市场主体,为它们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2。3、农业规模经营已露端倪,非农产业具备了反哺农业的条件由于巨野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2亩,传统的小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模式还存在,但是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的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模式开始出现。大面积的规模种植业在当地已经有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成方连片的大蒜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其它一些高效农业也实现了这种形式的规模化发展。在由单个主体经营的规模农业方面也在渐成气候,一方面一些在资金、技术、机械等要素上有优势的农业个体开始逐渐的兼并相邻的土地经营权,实现自身种养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一些社会资本开始逐渐投资到农业领域,由农业投资人主导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和优化配置。两年内,个体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达到680多户,在200亩以上达到180多户,400亩以上的达到82户。同时,由于非农产业快速的发展,非农产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不断提高,这些为农业向规模集中经营提供了契机。2009年,巨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3家,直接带动就业14万多人;据有关报道,在上海等地从事司机的巨野人多达5万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有更多的农民选择到非农领域就业,在此情况下,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中必将更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这表明了在巨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推动农业经营模式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也表明农业生产向规模集中的必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3。4、政策支持帮扶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巨野县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但是从近年来巨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政策帮扶支持起到重要作用。在工业领域,随着东西帮扶、对口支援及“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在转移支付、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诸多领域,山东省以及各帮扶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税收、投资、电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济宁工业园”、“恒巨工业园”等均是对口帮扶的市县援建,山水水泥、银丝纺织、大陆机械等一批大项目也是“项目帮扶”的重要内容。在农业领域,最直接的是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资补贴、农机补贴等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同时,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宽松政策下快速膨胀,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平台。这些直接、间接的政策扶持,培育和发展了巨野县域经济的各类市场主体,为它们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2。5、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相关服务业有待提高虽然巨野县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2007年的三次产业比29:49.6:21.4中,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高,而二、三产业的比重依然较低。这表明,在农业的服务领域还存在着差距,农业的附加值不高,对整个产业的贡献率相对不足,单纯农业产值上升的动力不足,在农业的服务领域,如科技、信息、营销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二、三产业还有上升的很大空间,工业、服务业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二)巨野县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意义在2003年初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而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经阶段,只有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社会化程度,才能容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运用的技术装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1、农业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入世后,中国的农业将面临双重的影响,有利的一方面为:我国加入wto,外资进入我国将更通畅,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其不利一面为:中国农业的基础依然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整体竞争力较弱,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农业自身效益的提高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一是缩小我国农业的宏观调控的空间,包括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调控空间等;二是国外农产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现阶段我国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传统的小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模式还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存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产品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入世后国外的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必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从而对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粮食、棉花等市场。因此必须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实施积极对策,趋利避害。因而,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改进农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我们必然选择。2、农业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目前,从整体上来说巨野县的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效益还比较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不能够完全体现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能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靠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转变当前的农业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性经营向集约规模化经营。土地的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来,单人单户式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由于带来的收入很少,经营者增加物质技术投入的积极性比较低;而较大规模的经营,商品生产的程度较高,能够带来较多的收入,能够大大激发经营者的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土地产效率。巨野县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十分不足,不可能完全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只有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增加农产品总量是切实可行的途径。显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集约经营、转变农业增长式的重要手段。3、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巨野县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今的农业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在内的综合性竞争。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大力发展,有利于把巨野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进一步联结起来,把传统分散经营的广大农户联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同时,通过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能够扩大机械化生产覆盖率,通过优选种植品种,大大提高农民种植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巨野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上水平,农业管理和经营方式上层次,农业创新体系建设上台阶,提高巨野县的农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水平。4、农业规模经营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巨野县二、三产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巨野县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巨野的农业生产发展中产业化优势并不明显,第一产业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链条尚未形成,农业产业机构还十分不合理,农业生产大多仍停留在传统农作物的分散种植上,科技水平含量较低,没有形成优势的规模农业生产,从而不能带动相关产业项目的快速发展。只有立足于巨野实际,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打造农产品优势品牌才能带动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二、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农业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就目前阶段来说,巨野县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是健康的,发展过程也是有序的,但是,巨野的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中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同时规模经营实现的条件也是不平衡的5,结合巨野县的当前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点:(一)农业规模经营方式比较单一当前,巨野县的农业规模经营方式比较单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主要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全县85%以上的流转主是通过转包到种养大户,而且相当部分的流转只是在邻里和亲戚之间进行的,而且形式非常简单,而实行土地、资金、技术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农业合作社等为主体从事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比例还很低,农业规模经营户的经营面积、技术、资金、本身文化程度和管理经营能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实力也不强,不能够有效的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土地经营股份合作社,但是,那些往往是为了专门应付上级某些部门考核验收而虚设的,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至多行使的是村集体的职责,将土地集中起来再租赁出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搞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更不要谈农民能按股得到分红了。 (二)单体农业规模经营规模还较小当前,巨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土地的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实现现代农业规模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巨野的传统、分散的耕作和居住方式,资源占用较多,投入成本较高,但产出效益较低。据统计,按照目前一般打工人员每年收入3万元的标准计算,经营农业的规模必须要达到30亩地,劳动力价值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而从巨野县的规模经营规模的绝对量上来看,巨野农业规模经营除一小部分效益较高的设施农业项目规模比较大、效益比较好之外,其它大部分粮食种水平普遍较低。在巨野县,小麦、棉花等作物的单体经营规模很大一大部分都在在10亩至20亩之间,30亩以上的占规模经营面积比重都很少,并且农业种植的机械化程度都比较低,高科技含量不高。虽然从理论上看,单体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但是根据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来看,土地经营面积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技术的投入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从而能够影响农业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三)规模经营主体不足、实力不强土地流转要形成规模效应,让土地经营权流向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更高的受让人,达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目的,关键在于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由于以家庭户为经营单位的土地过于分散,不利于最大限度挖掘土地资源的效益潜力,农民收入不能持续快速增长,长期徘徊在一个不高的水平线上,加上农业是个高风险产业,由于投资回报率以及时间、风险等原因,同时,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经营模式还是以大户家庭劳力为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来规模经营的主体数量太少、资金实力不强、技术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不高,致使土地流转缺乏内在动力,同时,很大一部分农村经纪人和种养业大户“求稳怕大”的心里,不敢冒然扩大规模,以降低风险,大量工商资本也不愿意进入农村进行投资。这些都导致规模经营主体数量不多、实力不强这一突出问题。(四)农民对农业规模经营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从巨野县的调查的情况分析来看,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民心里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一谈农业规模化经营,马上就联想到把大片大片的土地集中起来,土地的“归大堆”等视为规模经营。还有一些中老年农民由于观念陈旧,恋土观念非常强,宁愿抛荒不种或粗放经营,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并且还有的农民怕土地流转后,失去了对土地的使用经营权,到最后没有了生活保障,特别是城市效区农民,怕土地流转后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而对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他们害怕农村土地政策不稳定,不敢放心大胆的进行农业投入,对于农业自灾害和市场风险也有较大担心。同时,当前巨野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政绩,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过程当中,不能很好保护农民合法利益,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能够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而片面通过行政命令或其它强制手段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有的甚至没得到批准就擅自改变了土地用途,大搞工业项目建设,从而大大的挫伤了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因而直接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发展和大范围推行。(五)制度创新性不足,土地经营权益的流转难度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的繁荣和昌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农业的生产为适应现代化大规模生产而必须向规模进行集中的情况下,农业规模经营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土地的集中,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性的缺乏成为农业规模集中的制约因素。在农业向规模集中的的过程中必然要伴随着土地的流转,而流转的形式只能是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从保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出发,我们必须承认农民的承包权、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这些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保障,同时我们也应该灵活的处理这些权利之间的关系,这些权利是否可以在在不同主体间流转问题,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规定的还比较模糊。农村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分离是现行土地制度的一大特点,但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成为一个发展趋势8。(六)农村的社会保障的失位对土地流转有重要影响当前,要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顺利实施,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劳动力能够稳定顺利地进入非农产业领域,农民家庭收入来源要依靠非农产业。二是要有可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帮助他们抵御未来生、老、病、死、伤、残等事故风险,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由于土地的分散经营和单位面积土地的收益低等原因,现阶段土地的一个重要职能便成了社会保障职能。很多农民经营土地的目的是收获自己的一份口粮,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样在解决土地使用权或经营权流转的时候必须考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农业生产向规模集中的过程中必然要伴随土地的流转,在生活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农民在放弃土地经营权的时候必然有所顾虑。由于巨野县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财政进一步支农的措施乏力,加之农村人口多,农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农业生产分散等,因此,在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上还是会有很多困难。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这表明,农业规模经营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存在制约因素解决人地紧张的矛盾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因此应该把农业生产规模集中建立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并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能获得相当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关系到农业的规模经营还是解决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必然措施。巨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剩余劳动力达20多万人,虽然近几年巨野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效十分明显,但是在巨野还广泛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相当一部分农民认认为自家有田,吃过用过略有剩余,就不愿外出务工吃苦,加上外出务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等等,所以目前依然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八)现阶段农民经营意识,影响土地集中 “农民种地天经地义”的农本主义,“生意养人,地养家”的封闭意识,加之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立家之本,以及历史上因旱涝导致粮食匮乏的频繁饥荒灾难,使得农民放弃土地有顾虑10。在一定程度上土地还是农民变相的养老储备,在现阶段土地的一个职能就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土地的这一职能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目前动员农民把土地经营权转让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另外,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劳力技能低影响农业规模化的进程。农业规模经营以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备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实现条件,而本地区现阶段农村人多地少,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还较低,农业生产从主体上看仍是手工劳动,难以迅速的实现农业规模的集中。三、加快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在实施规模经营中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找到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我们研究问题的目的。(一)加快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巨野的农村农业规模经营,政府的鼓励扶持政策比须跟的上,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制订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信贷及农业保险等政策。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土地片区流转、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经营项目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财力上给于积极配合,对于那些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专业大户、企业、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财政应当拿出专款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规模经营大户;二是要进一步创新农村信贷政策。本地金融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信贷政策,为土地规模经营的企业和种养大户提供贷款,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功能,改革抵质押贷款等方式,积极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抵押贷款,大力保障规模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县国土部门应该免收土地规模经营企业和种养大户修建永久性固定建筑物的相关用地手续费用;对规模经营企业和种养大户用于添置和更新机耕设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贷款,都应优先给予补贴和贴息。在确定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时候,要优先安排积极申报和推进土地流转的地区;对土地流转集中成片的地区,要优先推荐转出土地的农民,到所在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就业,并由劳动部门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对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均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积极开展高效农业险种试点,建立农业生产风险基金,将农业救灾资金、生产生活补贴资金转化为农业风险基金。四是要建立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作用。(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推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土地流转要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要进一步创新方法,积极引导,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结合巨野县实际,具体的说,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依法。即按照现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有关政策执行。二是自愿,即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用强制手段压迫农户流转土地。三是有偿,即土地流转的条件和补偿完全要与农户与受让方平等协商,流转的收益要完全归农户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也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基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推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就要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合作经营,确保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建立适应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股份化的土地经营管理机制、合作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和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方式等,进一步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和农村土地银行试点,鼓励进城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城市社保进行置换,把宅基地使用权与城镇住房进行置换,完善土地入股收益保障、收益动态调节和风险防范机制,调动广大农户参与土地入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化,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登记、流转地价评估、流转合同签订鉴证、流转交易纠纷调处等制度,从而保障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规模经营的主体当前,巨野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农民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近年来巨野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有一定程度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一些问题: 2009年巨野县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50多个,从发展的规模来看还比较小,数量也很少,而且真正由农民自己兴办的少,由农民以外力量“领办”的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已取代了政府过去的部分经济职能,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过程系列化的服务,解决了只靠一家一户农户分散经营办不了、办不好的实际问题,以规模性服务推动规模经营,要进一步坚持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重要途径。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政府府通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资金、技术、运销、法律、气象与灾害预报等全方位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通过政策上的扶持、典型带动和规范的引导,积极引导和发展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中包括了以联合经营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为主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以农机、植保等专业服务为主的农村专业服务性合作社等,以“专业合作组织企业龙头农户”或“企业龙头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土地流转的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农业转变。针对巨野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这一难题,政府应积极推动地区间的联合与合作。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加快富裕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龙头企业之间的互动式发展,积极探索社区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注册登记为专业合作社法人试点,尽快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巨野县农业规模经营模式,要以两个坚持为前提,一是坚持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尊重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坚持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不得动摇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不得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都要体现权利与义务、利益与责任的统一。要不断创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参考浙江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起步较早的地区的经验,笔者认为,当前阶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有以下四种主要形式:一是农业大户经营模式。是指科技户种田能手,或者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将土地集中起来连片进行经营的生产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从种到收全过程能够自主经营,这种模式形式灵活多样,利益直接明了,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具有好管理,易经营等特点。二是“股份制”经营模式。指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集体或涉农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等组织,能过吸纳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来实行管理规范化的经营模式,具有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的特点。这一模式有利于耕种开展规模化、长期化和标准化经营,能够更好地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和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权益, 这种模式把入股村民的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合作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股份制”经营模式能够把农民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他们参与集体经营管理、监督集体经营过程的积极性,从制度上使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三是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是指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其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租赁承包或以服务换取经营权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连片进行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通过租赁承包或以服务换取经营权的方式获得土地规模经营权,通过发挥集体优势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高度统一,组织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这一特点。四是涉农(龙头)企业经营模式。是指企业为保障优质、充足的原材料供应,通过土地流转或产品订单将土地集中连片,进行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这种模式的土地获得方式是通过集体租赁的形式实现,一般是通过企业专业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形式,其特点是:资金雄厚、科技水平高、产业化经营。巨野县要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找准切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经营模式,以获得最佳效益。(五)多种渠道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积极开展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具的推广应用,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土地细碎化、土地利用率低和土地闲置问题,改变以往农户分散经营的方式巨野县紧邻东部沿海,近几年受东部劳动力需求拉动力影响较大。另外,近年来巨野县涌现出一些像华燕制衣、佳农果蔬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具备了较强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在当前情况下,巨野县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等领域已经成为吸收广大农民就业的生力军,为巨野剩余劳动的转移做出突出贡献。当前,在转移巨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上,我们也不能只局限在工业领域,转移农业因土地流转而闲置的劳动力,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在非农领域7。服务业、流通业等领域也是农民可以经营的领地。目胶巨野县不仅有一大批的经营效益好、规模大、力量雄厚的乡镇企业,更有为数众多的不同规模的市场,数量众多的农民从事着农产品的加工和运输,以及其他为农业服务的行业;还有更多的人利用外来人口多的特点,从事商贸、餐饮等服务行业,农民已经成为二三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处在开放的的前沿,对外劳务输出(国外)也方兴未艾,从一些劳务输出的中介组织激烈的的竞争中,可以得到本地区的劳动力在出国务工方面还是有很大规模的。以上这些途径都为本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笔者在巨野县一些村庄调查时发现,很多农民对规模经营持谨慎态度。农户积极性普遍不高,究起原因:一方面是受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思想比较陈旧,对这一新生事物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本地区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要确保改革有序顺利推进,关健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以提高其积极性,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当前,农民养老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土地仍然是广大农民维持生活、生计的基本保证。要在全县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不能刮风,更不能用强制手段。要鼓励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出来,除了按规定基准价格获得流转费用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将其优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比如优先提供低保、给予一定数额的合作医疗投保补贴、加大就业安置力度等,弱化和替代土地的保障功能,使其能够真正离农离土,心里上而没有后顾之忧。二是要与提高农业专业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鼓励农民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要积极培育农业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涉农龙头的企业发展,继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连接市场的辐射作用。三是要与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考核机制结合起来。要研究完善鼓励推进规模经营的各种补贴操作办法,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规模经营实行区别对待、把握重点。要建立健全规模经营绩效考核机制,将国家和地方对农业的政策补贴水平与规模经营绩效挂起钩来,形成联动效应,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还要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创新推广方式。同时,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和科技实用人才的培训;要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市有门户网站、县有网络平台、镇有信息服务站、村有信息联络员,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要积极为优质农产品销售搭建宣传和运作平台,通过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其他增收举措的综合运用,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平稳、快速增长。(七)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土地的流转农业规模经营首先应该解决土地的集中,因此进行土地利用政策和经营权流转的改革尤其重要。我们通过分析本地区特点,应该积极的引导,进行政策的探讨和创新。1资源向劳动力生产率高的领域流动为土地流转提供契机劳动力生产率即是单个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看成一种资源,任何资源都有向生产效率高的领域流动的特点,劳动力也不例外。我们根据劳动报酬的观点,把不同行业劳动力生产率的差异表现为不同行业的工资差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农民工占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57.6%,占建筑业就业人员的80%4。 表1 农业、制造业、建筑业年平均工资比较表农业制造业建筑业2000年51848750(169)8735(168)2001年5741 9774(170)9484(165)2002年639811001(172)10279(16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注:括号内为相比农业工资的比值,农业为100农民在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上主要为制造业和建筑业,为此我们选择农业、制造业、建筑业这三个领域内的全年平均工资进行比较,见表1。很易见在劳动强度,知识技能要求相当的条件下,制造业和建筑业劳动报酬较高,在吸纳农村劳动力资源方面存在比较优势。因此,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动力因素是存在的。随着本地区加工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加强,制造业领域所能承载的劳动力数量仍会增加。2、生产要素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