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抗菌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2 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n 任何抗菌药物,除口服或局部应用不吸收者 外,在体内均有 ADME过程,即抗菌药物的 体内过程。 A: absorption D: distribution M: metabolism E: excretion 3 治疗感染时应根据药物吸收程度和速率的不同合 理选用。(轻、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时宜采取不 同的给药途径) 药物 游离状态(具抗菌活性) 与血浆蛋白结合(无抗菌活性)体内 吸收吸收 :包括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包括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 4 n 一般,血液丰富的组织(肝、肾、肺)中抗菌药物浓度较高 ,在血供相对较差的部位(脑、骨、前列腺)浓度较低。 n 生理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n 骨组织中以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注射)和氟喹诺 酮的浓度较高。 n 前列腺中以碱性脂溶性药物较易进入:大环内酯类、磺胺类 、喹诺酮类、四环素类。 n 浆膜腔和关节腔: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 50 -100。 n 易通过胎盘屏障: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 分布 5 n 原形代谢: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类(大部分) 代谢: 多经肝内代谢 6 排泄: 大部分经肾排泄 n 尿药浓度高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多数头孢菌 素类、氨基糖苷类 n 胆汁中药物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四环素、氨苄 西林等进行肝肠循环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 素、利福平(粪便中排泄多) n 透析后需要加量的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部 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磺胺药。 7 抗菌药物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 指导意义 n药物选择: 需根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选用在相应组织或体液中分布良好的抗菌药物( 尤其是特殊部位感染,如脑组织、骨、前列腺等) n用药途径 : 口服吸收良好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敏感 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时,不必用注射剂;但处理 严重感染时,静脉给药保证疗效。 n尽量避免局部用药。 8 n 特殊人群用药: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 类等易透过血 -胎盘屏障,并可能损害胎儿,妊娠 期不宜使用。 n 尿路感染的用药: v 单纯性尿路感染:毒性低、价廉、口服 v 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 较低剂量 9 几个概念 n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MIC): 药物可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n 最低杀菌浓度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 药物杀死培养基内 99.9% 的细菌所需的最低浓度。 n 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将细菌暴露 于浓度高于 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 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常以小时计)细菌 繁殖不能恢复正常,该现象亦称抗生素后效应。 10 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与疗效的关系 n 根据药敏试验中抗菌药对细菌的 MIC值结合药物 在常用剂量时的血药浓度判断该菌对某抗菌药敏 感或耐药,从而指导临床选用合适抗生素。 n 抗菌药的体内杀菌活性:抗菌药物依照药效学特 征可分为 浓度依赖型 和 时间依赖型 两大类。 11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分类 抗菌药类别 PK/PD参数 药物 时间依赖性 (短 PAE) TMIC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 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 时间依赖性 (长 PAE) AUC24/MIC 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氟康唑、阿齐霉素 浓度依赖性 AUC24/MIC或 Cmax/MIC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 B TMIC =lnDose/(VdMIC) T 1/2/ln2 100/DI 12 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效学参数包括: 药物浓度高于 MIC的时间占给药间期的百分比( T MIC% ), 受此参数制约的抗生素主要是 -内酰胺类 和大环内酯类。 24小时曲线下面积( AUC)与 MIC的比率( AUC24h / MIC, 24hAUIC) ,其相关抗菌药物是氨基苷类及 喹诺酮类等。 峰浓度( Peak)与 MIC的比率 ,其相关抗菌药物有 四环素、氨基苷类及喹诺酮类。 13 浓度依赖性: n 即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愈高,杀菌活性 愈强。 n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两性霉素 B、甲硝 唑等 14 A 氨基苷类抗菌药物 n 其特点是具有首次接触效应( FEE)和 较长的抗菌后效应( PAE)。 n 这类药物的 24hAUIC与疗效的关系非常 密切,而临床观察认为 Peak/MIC的意义 更为重要 。 15 B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n 此类药物的 24hAUIC是决定药物疗效的 最重要的参数。 n 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表明, AUIC 30时 ,死亡率 50% ,当此比率 100时,则 几乎无死亡。 16 时间依赖性 n 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通常 在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 MIC的 4-5倍时,杀菌 速率达饱和状态,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 活性和杀菌速率无明显改变,但杀菌活性与药 物浓度超过对细菌 MIC的时间长短有关。 n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大环内 酯类的多数品种 17 细菌性感染时根据体内杀菌活性合理用药 n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半衰期短者,需多次给药 ,使给药间隔时间( T) MIC的时间延长,达 到最佳疗效; n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增加每次给药剂量,使 AUC24/MIC和 Cmax/MIC达较高水平,易达 到最大杀菌作用。 18 治 疗 药 物 检 测 19 需要进行 TDM的抗菌药物 n 药物毒性大,其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者(氨基 糖苷类) n 新生儿期使用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者(氯霉素) n 肾功能减退时易发生毒性反应者(氟胞嘧啶等) n 某些特殊部位的感染,确定感染部位是否达有效药 物浓度,或浓度过高有可能导致毒性反应发生 2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1 n重视和加强病原学检查,应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 病原真得,严格掌握适应症;(细菌药敏和联合药敏 ) n熟悉药物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适应症和 不良反应 n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等而合理用药( 特殊人群) n 防止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n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的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2 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n 不宜使用的情况:预防性使用、病毒感染、病因或发 热原因不明、局部应用 n 联合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 n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 n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n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组织,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 23 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的应用: n 肾功能减退 肾功能减退时,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且对肾有毒的药物 ,如两性霉素 B、万古霉素及氨基糖苷类等。 n 肝功能减退 避免或慎用氯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 类等。 n 新生儿 禁用氯霉素、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以免造成灰婴 综合征、溶血、核黄疸; 儿童应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 响的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孕妇应禁用四环素类、氯霉素 、依托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奎诺酮类、磺胺类 24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5 抗感染药物的四种效应 n 对敏感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应 n 对感染患者的毒性效应 n 对感染患者体内非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应 n 对致病菌和正常共生菌群中耐药菌株的筛选 效应。 26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 -内酰胺类 ,均具有 -内酰胺环 。 -内酰胺类 : 27 G+细菌 细胞壁粘肽含量高( 60% ),故对 -内酰胺类敏感,易被杀死。 G 细菌 细胞壁粘肽含量少( 10% ),故 对 -内酰胺类敏感性低。 繁殖期细菌 需合成大量胞壁粘肽,故对药 物敏感性强。 人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 -内酰胺类对 人和动物毒性低。 28 一、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 G (penicillin G) 又称苄青霉素 (benzylpenicillin) , 其侧链 为苄基( -CH2- ),常用其钾或钠盐。其 效价以单位( u)计算: GK: 1mg=1595u GNa: 1mg=1667u 29 抗菌作用 对大多数 G+细菌 (球、杆菌)和 G球菌 有强大杀 菌作用,对 G杆菌作用弱。 多数细菌对青霉素 G不易产生耐药性, 金葡菌与青 霉素 G反复接触后易产生耐药性 。金葡菌产生一种 - 内酰胺酶(青霉素酶),使青霉素的 -内酰胺环裂 解成青霉噻唑酸,失去抗菌活性。某些 G杆菌也能 产生 -内酰胺酶,故对青霉素不敏感。 30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少,遇胃酸易分解。肌注吸收迅速而完 全,约 3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 t1/2约为 0.51小时, 有效血浓度维持 46小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 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低,大部分原形经肾 排泄。 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 (procaine penicillin)和 苄星青霉素 (benzathine benzyl penicillin)。 31 不良反应 :毒性低、化疗指数大,主要不良反 应为过敏反应。发生率约 0.710% ( 平均 5% )。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样反应、皮肤过敏 反应 过敏反应机制: 由青霉素本身及其降解产物产生 不同抗原决定簇引起 过敏反应防治: 预防过敏性休克 询问过敏史 皮肤过敏试验 32 皮试可预报过敏性休克( 型过敏反应)。皮 试过敏试验阳性率仅为过敏反应者的 30% 。为提 高皮试阳性率,国外主张改用青霉噻唑多赖氨酸 作为抗原进行皮试。 发生过敏性休克可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肾上 腺素、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或 H1受体拮抗剂。 33 其他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症状 凝血功能障碍 注射局部疼痛,硬结红肿 大剂量青 G钾盐静注易致高血钾症 34 (二)半合成青霉素 在青霉素 G的主核 6-APA上,用化学方法接 上不同基团,可获许多人工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 苯氧甲青霉素( Penicillin ):耐酸、可口服、抗 菌谱 同青霉素 G, 但较弱,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35 包括苯唑类青霉素,如苯唑西林( oxacillin)、双 氯西林 (dicloxacillin)和乙氧萘青霉素 (nafcillin), 通过其酰基( R1) 的空间位障作用,保护 -内酰 胺环,耐酶,耐酸,可口服。 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2、耐酶青霉素 36 氨苄西林 (ampicillin)、羟氨苄西林 (amoxycillin), 青霉素 G侧链( R1)苄基上的氢被氨基( -NH2)取 代,脂溶性增加,药物易于透过 G阴性杆菌胞壁外 膜的脂多糖和磷脂,发挥杀菌作用。 对 G杆菌的作用类似氯霉素及四环素,不如氨基 糖苷类。对青霉素敏感菌的作用与青 G相似。 不耐酶,耐酸,可口服。 3、 广谱青霉素 37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替卡西林 (ticacillin)和 呋苄西林 (furbenicillin)等。 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不耐酶,耐酸性差,口服不吸收或吸收差。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38 5、主要作用于 G-的青霉素类 美西林 (mecillinam)、匹美西林 (pivmecillinam)等。 抗菌谱广,对肠杆菌科有良好抗菌作用,对 G 、 铜 绿假单胞菌和拟杆菌属多无抗菌活性。 39 二、头孢菌素类 在头孢菌素的母核 7-ACA的 3和 7位上接上不同侧 链而制成的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具有 抗菌谱广、杀 菌力强、对胃酸及 -内酰胺酶稳定、毒副反应小等 优点 。按合成先后及抗菌作用特点以代分类。 40 头孢类的分类及特点 41 (二)不良反应 副作用小,有一定的肾毒性(近曲小管细胞损害 )、其中第一代较大,第二代次之,第三代基本 无肾毒性。 过敏反应一般为药热、皮疹和血清病样反应、严 重时可见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之间可能有交叉 过敏( 510%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剂量过大 或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具出血倾向患者,致低凝血 酶原血症、引起出血。可能与药物抑制肠道细菌 合成维生素有关。 42 三 、其他 -内酰胺类 : n 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 (cefoxitin)和头孢美唑( cefmetazole) 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仿,广谱,对 G杆菌作用强、 耐酶。多数厌氧菌对其敏感。 主要适用于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如盆腔炎、 腹腔感染等。 43 n亚胺培南( imipenem):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人体内迅速被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去氢 肽酶 I水解失活,临床所用者为亚胺培南与该酶的抑制剂西司 他丁 1: 1的复合剂。 具有极广的抗菌谱和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 G+、 G-、铜绿假 单胞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多数厌氧菌均具活性。 主要用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和严重需氧菌厌氧菌 混合感染。 不应做为一线抗菌药物使用,亦不宜用作预防用药。 44 n噻肟单酰胺菌素 (氨曲南, aztreonam): 为单环 内酰胺类抗生素。 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抗菌作 用。 对多种 内酰胺酶稳定。 对 G+和厌氧菌作用差。 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很少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45 n 羟羧氧酰胺菌素 (拉氧头孢 , latamoxef): 与第 三代头孢菌素相似,抗菌谱广,对 G菌作用强 ,耐酶,血 浓度持久。 46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均为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 。包括由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得的链霉素、新霉素 、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 , 由小单孢菌 培养液中提得的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 诺米星和人工半合成的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 本类药物化构基本相似,呈碱性,常用其硫酸盐 ,易溶于水,性质稳定。 47 (一)体内过程 口服难吸收( 给药量 1% )。肌注后 3090分钟达峰 值。除链霉素外,血浆蛋白结合少,主要分布于细胞 外液,难于进入细胞内,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可进入内耳外淋巴液、浓度与用药量成正比。 在体内不代谢,经肾小球过滤排出,尿药浓度约为血 浆浓度的 25100倍。肾功能减退,排泄减慢, t1/2延长 。 48 (二)不良反应 1、耳毒性: 表现为前庭及耳蜗功能障碍。 前庭功能损害: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 平衡障碍。 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 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49 耳蜗神经损害: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耳毒性 的自觉症状并不明显,但经仪器如高频音听电图 、眼震颤电图监测显示,有前庭功能或听力损害 的 “亚临床耳毒性 ”发生率可达 1020% 。 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50 2、肾毒性 主要经肾排泄并在肾脏(尤其是皮质部)蓄积 ,可使近端肾小管急性坏死,表现为尿液浓缩 障碍,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减退 。 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链霉素 ,奈替米星肾毒性很低。 51 3、过敏反应 可致嗜酸性细胞增多、皮疹、药热、过敏性休克。 4、神经肌肉阻断 药物与突触前膜 Ca2+结合部位结合,抑制突触前 Ach释放并阻断突触后 Ach受体所致。可静注葡萄 糖酸钙和新斯的明治疗。 52 链霉素( Streptomycin) 链霉素对结核菌和多数 G-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对 G+球菌亦有抗菌作用,但较弱,在偏碱环境中 抗菌作用强。 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链与其他氨基糖苷 类多表现单向交叉耐药性,对链霉素耐药后对其 他仍敏感,但对其他耐药后对链霉素也耐药。 53 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首选药)、布氏杆 菌病、与青 G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 所致心内膜炎、 G-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 除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及过敏反应外 ,注射链霉素年可出现口唇、面部、四肢麻木感 及头晕等。 54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多数需氧 G杆菌均有较强抗菌 作用,是治疗 G杆菌感染的首选药。 对绿脓杆菌亦有较强杀菌作用,与羧苄西林合用抗绿脓杆 菌感染有协同作用。 G+球菌中对金葡菌有效,对耐青霉素 或耐头孢菌素株亦有效。 耐药性产生较慢,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 不良反应: 前庭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链霉素低,耳蜗损 害也较少。肾毒性较链霉素多见。过敏反应较少见 。 55 阿米卡星( amikacin) 阿米卡星为卡那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 ,又称丁 胺卡那霉素。 其抗菌谱较卡那霉素有所扩大,对绿脓杆菌 有效。耐酶(钝化酶),对肠道 G杆菌和绿 脓杆菌所产生的钝化酶稳定。用于对其他氨 基糖苷类耐药的细菌感染。 不良反应有耳蜗毒性,肾毒性。 56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但对绿脓杆菌作用 较庆大霉素强 24倍,对庆大霉素耐药者亦 有效。 主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与羧苄西林合用可 增强疗效。 57 前者的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近 , 抗绿脓杆菌作用 较庆大霉素强两倍 , 但毒性也是庆大霉素的两倍 , 故临床少用。 后者是西索米星的半合成品 ,抗菌谱广。对某些 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阴性杆菌和耐青霉素类抗 生素的金葡菌感染有效。其耳毒性和肾毒性是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最低者。 西索米星 (sisomicin)和奈替米星 (netilmicin) 58 新霉素( neomycin) 对 G+、 G-菌及结核杆菌均有抗菌作用。是氨 基糖苷类毒性最大者,可致永久性耳聋与肾 损害。 口服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及手术时肠道消毒或 肝昏迷的辅助治疗,局部用于皮肤或其他浅 表感染。 59 四环素类 n 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和地美霉素四种 由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和半合成四环素类(多西 环素、美他环素及米诺环素) n 抗菌谱广 ,对多种 G+、 G-菌和厌氧菌等均具有 良好抗菌作用。 n 可用于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回归热等的 首选药物。 n 不良反应:四环素牙 60 n 包括氯霉素和甲砜霉素。 n 广谱抑菌剂,对 G-的作用较对 G+强、对流感嗜血杆菌 剂各种厌氧菌有效、对螺旋体、立克次体属、衣原体 属均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开鲁县高中政治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 郗公吐哺-【2022年暑假预习】云名著《世说新语》之“德行”卷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4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 第8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学设计设计(新版)苏科版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及反思
- 2024中广核新能源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发电厂集控运行培训课件
- 初中英语Lesson 26 Our River一等奖教学设计
- 2024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全球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六盘水市分公司员工招募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7)-科学二年级上册
- 供电所年度培训计划
- 乳腺腺病超声诊断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二) 练习四
- DB35T 2082-2022 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建设基本要求
- 再生铝商业计划书
-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含答案)
-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和居家护理
- 角磨机切割作业的应急预案
- 出镜报道(第3版)课件 第7、8章 出镜报道中的细节及运用、出镜报道的典型环境选择
- 江苏省期末试题汇编-04-认识图形(二)(选择题经典常考题)-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 人力资源用工风险与防范一本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