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蒹葭 1、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 歌三百零五篇。原名诗或诗三百。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 传由孔子删定。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 比喻。兴,即起兴、发端。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 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风多为地方民歌。雅多为王朝正歌 ,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 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 葭”意指 芦苇,“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 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 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 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 九歌 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 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 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 字。 3、 湘夫人 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 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 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 ”种“帝子” 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 诗经后的一种新诗。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 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 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 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 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 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 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 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 兮荷盖。荪壁兮紫 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 杜衡。合百草 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 云。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 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 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 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 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 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 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 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 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时不 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 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 光啊不可多得,我 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三、论语 1、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论语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3、宋代, 论语、孟子以及中庸、大学被合称为 四书。 四、齐桓晋文之事 1、孟子的思想核心是民本和王道 2、先秦散文中,最善于采用“ 欲擒故纵,引君入彀” 论辩手法的是 孟子 3、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 仁”的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倡 王道,主张性善论。 4、 齐桓晋文之事 在文体上属于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议论文。 5、 齐桓晋文之事 中,孟子向齐宣王提出了一系列实行“仁政” 的 措施,其中之一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这句话中“庠序” 一词的意思是古代的学校。 6、 齐桓晋文之事 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 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开头,孟子巧妙地把霸道话题引到“王道” 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为王,莫之能御 ”的观点。 7、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8、缘木求鱼:比喻方向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五、秋水 1、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文学性最强的 的是庄子,它亦称华南经。 2、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们并称为“老庄” 。庄子散文的特点是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辞藻瑰丽, 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3、 秋水 记述了河神与海神的对话。文中,海神若向河伯阐明大 道,以“井蛙” 、“夏虫”、“曲士”类比,说明人的认识会受到空间、时 间和教育条件的局限。 4、河伯感叹自己若不来到北海,将“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大方 之家”意思是明白大道理的人。 5、“望洋兴叹” 这一成语出于秋水,它的本来意思是在伟大事物 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6、 秋水 通过寓言形式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 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 的。 7、“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叹曰”一句中, “旋”的意思是转,转 变,“望洋”的意思是连绵词,仰视的样子。 8、“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中“面”的意思是方向, “端”的意思 是边、尽头。 9、“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一句中,“自多”的意思是自我夸耀。 10、望洋兴叹: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 奈何。 11、大方之家: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 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 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 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 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 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 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 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 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 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 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 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 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 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 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 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 多!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 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 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 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 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 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 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 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 ,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 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 ,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 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 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 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 君王位置而博得名 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 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六、谏逐客书 1、 谏逐客书 的作者是李斯,秦著名政治家。 2、李斯曾跟随儒学大师荀子学过“ 帝王之术” ,与韩非同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意思是“我听 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4、 谏逐客书 的“书”指书信,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 文体。 5、 谏逐客书 第三段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 了说明“用人与使物也理应统一,切不可重物而轻人” 。 6、“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一句中, “乐用”的意思是乐意 为国效力。 7、“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 一句中“散”的意思 是拆散,“从” 的意思是通“ 纵”即合纵,“施”的意思是延续。 8、“弃黔首以资敌国”中,“黔首”一词的意思是老百姓。 9、把“蚕食诸侯” 一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蚕食诸侯国的土地”。 翻译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 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 宝者,秦不生一焉,而 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 不实外 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 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 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 ,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 弃击 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 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 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 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 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 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 的是名贵的纤离马 ,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 是为什么呢? 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 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 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 子,也不会填满陛下 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 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 充侍妾、爽 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 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 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 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 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 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 乐了; 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 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 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 昭虞,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 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 是秦 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 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 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 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 王之所以无敌也。令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 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 ,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 为巍巍大山;河海 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 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 鬼神也会来降 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 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 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 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 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七、报任安书 1、 报任安书 的作者是司马迁,他编写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鲁迅先生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 史记 共 130 篇,其中本纪十二篇, “表”十篇,“ 书”八篇,世 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记诸侯的是世家。 3、 史记 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自述创作史记的目的是“亦欲以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 报任安书 之所以激动人心,主要原因在于这封书信自始至终 充溢着冤屈之情、痛苦之情、激愤之情。 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阐述对生死的观点,“人固有一死,死 有终于泰山,或请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句格言流传两千多年 。 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一句翻译成白话为 “唯有卓杰之士在这世 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8、“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的意思是“那么,我 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杀戮,又有什 么后悔的呢!” 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 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 ,概括出“ 发愤著 书 “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翻译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 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 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 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思来者。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 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 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 ;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 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 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 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 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 解他的志向。 八、婴宁 1、 婴宁 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著名作家郭 沫若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来概括聊斋志异 。 2、作者在文中通过狐仙婴宁与王子服两人的爱情故事,刻画出了一 个天真浪漫、生动可爱的女妖形象。 九、断魂枪 1、 断魂枪 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 世同堂。 2、老舍在 断魂枪中,主要刻画了以下几个人物的心态:沙子龙 、王三胜、孙老者。 3、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味,语言简洁传神 ,富有表现力,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4、 断魂枪 中,作者通过欲扬先抑和传统的白描,来刻画人物性 格,达到了传神的艺术境界。 十、饮酒 1、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的诗人是陶渊明。陶渊明名潜, 字元亮,是中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 2、陶渊明的诗最大的特点是质朴自然,冲和平淡,也有部分作品呈 现出“愤世嫉俗” 的特点。 3、 饮酒 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态。体现忘世、 忘我、忘言三层心态。 4、本诗前四句中的中心句是“ 心远地自偏” 。“心远”为全篇纲领,意 思是心志高远不受尘埃的干扰。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陶渊明虽然生活在污浊的人间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寄情于景。 翻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 言。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 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 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十一、别赋 1、南朝江淹的别赋以“ 黯然销魂”四字为全篇抒情定下了基调。 分别描写了富贵之别、侠客之别、从军之别、绝国之别、夫妻之别 、求仙之别、情人之别等七种类型的离愁别绪,曲折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现实。其中“情人之别”一段,写道“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 南浦,伤如之何!”如溪流山中,珠落玉盘,千古传诵。 2、成语江郎才尽源自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典故,比喻文思渐衰竭,本 领渐尽。 3、江淹的 别赋以“ 割慈忍爱,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描绘刺客与 家人悲壮的离别,其中“抆”一字意思是拭去。 4、 别赋 结尾,感叹既便最高明的文学家也难以写尽离别之愁苦 ,其中提到的“赋有凌云之称”的文学家是汉代以赋著称的司马相如 。 5、黯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翻译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 兮始生,乍秋风兮踅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 恻。风萧萧而异响 ,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 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恍若有 亡。日下壁而 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令人沮丧销魂的事情,只有离别了。况且秦、吴两国距离遥远,燕 、宋两国相隔千里,别后再难相会。有时离别在 春苔始生的早春, 有时离别在秋风刚起的时节,更是景物牵动情意。因此外出远行的 游子愁肠欲断,百感交集,分外凄凉悲戚。听到萧萧秋风,也觉得 声响特别;望 着无边春云,也感到颜色奇异。行船,船在水边停留 不动;乘车,车在山侧缓慢前移。船儿徘徊,哪能前行;马儿悲叫 ,声声不息。覆置酒杯不用,谁有兴致拿它喝 酒;横放琴瑟不弹, 泪水浸湿了远行的车轼。留在家里的人,只有和愁而卧;心神不能 安定,似乎有所遗失。日影下了墙壁,沉没了光彩;月亮爬上栏杆 ,飞洒一片 清光。夜月中,只见红兰挂满了秋露,青楸覆盖着寒霜 。环视高大的房屋,重门掩闭空荡荡;手抚锦绸的帷帐,人去物留 心凄凉。料想远行的游子在梦中也徘徊不进,他们别家的灵魂也在 往故乡飞扬。 十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李白的宣州开头以一气鼓荡的两个排偶长句 “弃我去者昨日 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喷射出胸中的抑郁之气。 2、李白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赞对方文风的诗句是“ 蓬莱文章建安骨”,以前人诗风自比的诗句是 “中间小谢又清发”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宣中叙述主客双方在壮阔秋景 中登高送别,开怀畅饮的两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4、 宣中,赞美李云文章风格刚健的诗句是“蓬莱” ;“中间”一句 ,“小谢”即谢朓,作者以其自比,表现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5、 宣中,形象地表现愁思难遣的诗句是“抽刀,举杯” 。表现屡 遭磨难,欲归隐江湖的两句诗是“人生,明朝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 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 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十三、翠翠 1、 翠翠 节选自京派小说家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文章描 写的翠翠的故事,寄予着作者“爱”与“ 美”的思想,是他表现人性美的 代表作。通过描写老船夫和翠翠的生活,翠翠和二老岳云的爱情故 事,展现了湘西的人情美。 十四、苦恼 1、 苦恼 的作者是俄国著名小说家 契诃夫,讲述了一个死了儿 子的老马夫姚纳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却屡遭拒绝的故事,揭示 了小人物悲惨的处境。 十五、始得西山宴游记 1、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抒情方法是寓情于景。 2、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 永州八记” 之首,作者以自然山 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互相映照,体现出作者在深受贬谪后依然特 立独行的思想品格。文章开头一句“自余为僇人 ”,其中“僇人” 一 词的含义是因做着贬官永州,故称。即受刑戮的人,罪人。 3、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紧扣“始得” 二字,一是因为本 文是“永州八记” 之首,二是因为作者在游览完西山后才发现了永州 山水的真正乐趣所在。将众山作为铺垫,发现西山并游览,引发了 真正的宴游之乐。 4、“永州八记”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 ,书写胸中愤 郁的散文。 翻译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 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 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 知西山之怪特。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 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 ,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 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 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 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 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 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 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 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 始游,游于是乎始。 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 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 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 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 ,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青山 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 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 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 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 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 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 也看 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 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 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 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十六、上枢密韩太尉书 1、 苏辙与其父苏洵,兄苏轼 并称“ 三苏” 2、苏辙在 上枢中,诚恳而谦恭地希望得到韩太尉的教诲,“太 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中“辱” 一字意思是谦辞,屈尊之意 。 3、苏辙的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提到的翰林欧阳公是北宋著名文 学家欧阳修,韩太尉是指宋初名臣 韩琦。 4、 上枢 一文中,论述了“ 养气”与“作文”的关系,作者提出“ 养气 ”的途径,是 孟子的“养浩然之气” 和太史公司马迁的“ 周览四海名山 大川”。 5、文气说:既是描写作家的气质、个性,又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文 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翻译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 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 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 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 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 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 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 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 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 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 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 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 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 、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 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 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 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 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 而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 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 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 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 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 、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 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 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了。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 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 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 大观而无憾者矣。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 什么用呢?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 ;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 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 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 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十七、前赤壁赋 1、苏轼的 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赋。全文以风、水、月为主景,以 作者泛舟赤壁的情感起伏为主线,运用了赋家常用的“主客问答,以 客伸主”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作者在文中 的情感起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乐、悲、悦。 2、 前赤壁赋 中,作者从三个角度描写了洞箫声:“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箫声的音调之哀怨悲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运用通感手法写出了箫声的余音绵长;“舞 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箫声荡人心魄 的艺术效果。 十八、鹊桥仙 1、秦观的 鹊桥仙全词采用象征手法,以天上牛郎织女的故事, 暗喻人间男女的离合,词中“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揭示了人间爱情的真谛。 2、北宋秦观的鹊桥仙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题材上片写相会 ,下片写离别,作者自出机杼,化故为新,一反相思离别的缠绵感 伤,表示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的新颖见解。 3、 鹊桥仙 全词用象征手法,以天山双星暗喻人间男女,词中“ 弄巧”写织女手艺精巧,“传恨” 写流星传递情愫,“ 暗度”写牛郎织女 踽踽夜行,“忍顾” 写两人一步三顾,都描绘出人的神貌,充满人的 情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 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十九、咏史 1、龚自珍 咏史,题为“ 咏史”,实为讽今。借用典故来讽刺清朝 统治者惯于欺骗,指出当时有些士大夫趋炎附势、毫无骨气的两句 是“四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2、龚自珍 咏史中,表现知识分子畏惧文字狱,为衣食劳碌的两 句是“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龚自珍 咏史一诗中,诗人身处东南金粉之地,目睹了“名流” 、“牢盆狎客” 在名利场中的争夺,诗人用“ 牢盆” 借指盐商,“狎客”借 指权贵豢养的清客,用“团扇才人”一词表示了对轻薄文人的贬称, 最后用汉初田横殉难的典故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深深悲 哀撕下了清王朝“盛世”的面纱,具有警世的艺术力量。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 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 归来尽列侯! 常考 一、填空题 1.诗经古称 诗 或 诗三百 ,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 典。 2.诗经形成于 上古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 期间。 3.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P2 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 今文 经学,毛诗为 古文 经 学。 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 蒹葭一诗。 6.从孔子始,就有诗“ 不读诗,无以言 ”的总体功能评价。 7.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 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 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 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 朱熹 等学 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 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 “颂美周文王 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 10诗经共 300 余篇,包括 风,雅,颂 各体。 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 刘向 收集编辑成集。P7 12. 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 遭遇忧患 。P10 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 和 湘君 。P 12 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 天神 、地神 、人鬼 三类。P1 1 15. 山鬼 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 山神女的传说。P13 16.在屈原的作品 天问 中,他一口气提出了 170 多个“什么” 和“为什么”。P8 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 纪楚地,名楚物 ”的特征 。P7 18. 楚辞 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 学发展的新局面。P16 19.朱熹对诗人 屈原 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 心,不辨自显”。P16 20.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 李白 、 李贺 、 苏轼 。P16 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 其恕 乎!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P26 22.曾参用 忠 、 恕 二字概括孔子之道。P26 23.“为仁由己”是 孔子 的思想。 24.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 仁 、 义 、 礼 、 智 。P28 25.“制民之产”是 孟子 提出的。P29 26. “道” 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 P30。 27.老子一书又名 道德经 、 老子五千文 。P30 28.庄子内篇中的 齐物论 、 逍遥游 、大宗师 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P31 29.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 “无己” 、 “无 功” 、 “无名” ,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 “心斋” 、“坐 忘” 。P31 30. 儒 、 道 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 又互济互补。 31.早期法家分为 重法 、 重术 、 重势 三派,分别以 商鞅 、申 不害 、 慎道 为代表。P33 32.战国末年的 韩非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 鞅的 “法” 、申不害的 “术” 、慎道的 “势” ,建立了自己 的法家理论体系。P34 3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 韩非子 、商君书 。P34 34.战国中后期, 墨家 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P35 35.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他 提出 “兼相爱 、交相利” 的政治哲学。P35 36.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 司马迁 创作的 史记 和班固创作的 汉书 。 37.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 P48 38. 史记 被鲁迅赞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39.史记是一部 “成一家之言 ” 、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 著作。 40.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 “扶危济困”的侠 义精神。P50 41.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 “士为知己者死”的 品质。P51 4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 写了 货殖列传 。P51 43.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游侠那种 “其言必信,其言必 果,已诺必成”和“不矜其能羞伐其饰” 的道德情操。P50 44.班固在苏武传里塑造了一个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粪土 王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P56 45.班固在苏武传里歌颂了苏武 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国家利 益为重,始终坚持民族气节 的高尚品质。P56 46.魏晋风度的主要特点是 超然与忧愤的交织 。P76 47.从人生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是 “人的觉醒” 的时代。P70 48.世说新语中 伤逝 一章记录了魏晋士人悼亡伤逝的言语 。P70 49.王羲之在 兰亭集序 中总结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发出沉重的感叹。P71 50. 嵇康 是与山聚源绝交书的作者。P73 51.竹林七贤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是山巨源 ,一是 嵇 康 。 52.归园田居中的“樊笼”和“自然”都具有双重指向,樊笼是 指人存在的非本然状态 和对人的存在的本然性的束缚 ,自然是指 自然形态本身和 人的本性 。 53.嵇康的 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个人主义宣言 书。 54.魏晋士人中,超然的代表人物是嵇 康。忧愤的代表人物是 阮籍 。 55.陶诗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56.盛唐是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张旭草书、裴旻剑舞与_李白歌诗_ 并称“三绝”。 57.盛唐的音乐机构除了太常寺外,还有_教坊_梨园。 58.盛唐诗人希望自己的诗被入乐歌唱,如王昌龄、 王之涣 、高适 有“旗亭画壁”之事。 59.王维是盛唐最著名的歌词作者之一,他的送元二使安西曾以 _渭城曲的曲调演唱。 60.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盛唐士人的潇洒风神,其中对李白的描 绘是:_李白一斗诗百篇_,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 称臣是酒中仙。 61.“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是_ 高适_的诗句。 62.“莫言贫贱自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是_崔颢_的诗句。 63.“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_岑参_的诗句。 64.“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是李白_古风中的诗句。 65.“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_王维_的诗句。 66.王湾江南意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时序交替, 有一种壮盛的气势和喜悦的情思。 67.代表初盛唐之交最高成就的诗,是_张若虚_的春江花月夜。 6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高适_燕歌行中的 句子。 69._王昌龄_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 作。 70.盛唐被称为 “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诗人是_王昌龄。 71.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_对影成三人。” 72.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 流水杳然去,_别有天地非人间_。” 73.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 雄壮,又_气象浑厚_。 74.盛唐诗兴象玲珑的特点,与盛唐人普遍采用_兴会_的创作方式有 关。 75.作为概括盛唐诗总体风格的概念,“盛唐之音”是风骨遒劲、_ 兴象玲珑_、平易自然的统一。 76.盛唐_王维_ 的诗富于诗情、画意和音乐美,故唐殷璠河 岳英灵集评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 77.“骈文”又名_骈俪、俪文、俪偶、四六、今体、时文,是以对 偶句为主、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讲究用典和藻饰的美文。 78.“古文”作为文体的概念始于中唐,由韩愈首创。 79.纵观中国文学史,“古文”所指中国古代散文,主要包括两方面 的内容:一是_先秦两汉的传统散文的传统散文,一是由_唐宋古文 家_ 开创、后世沿用的新体古文。 80.骈文是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多种 要素积淀的产物;同时,它具有_对称美、_含蓄美、色彩美、音乐 美等美学特征。 81.所谓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倡扬儒学、反对佛老、提倡自然质 朴的秦汉散文,反对浮靡绮丽的六朝骈文,在_文体_、文风和 文学 语言 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82.北宋中期,_欧阳修_ 、苏轼高举唐代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出了 切合实际的文学主张,相继领导并完成了宋代古文运动,才取得了 古文对骈文的最终胜利。 83.在一脉相承的唐宋古文运动中,有众多的作家参与其中,“唐宋 八大家”,其文章被称为_唐宋古文。 84.古文家中成就最高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 洵、苏轼和苏辙,被誉为_唐宋八大家_。 85.中国历史上素有发愤著书的传统,作家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人 生失意,于己是大不幸,于创作则极有利。韩愈在送孟东野序 中借题发挥提出了_不评则鸣_ 的观点。 86.苏轼则博采众长,强调 _辞达_ ,主张表情达意要准确自然 ,当行即行,当止则止,反对芜词累句。 87.唐宋古文语言既避免了传统散文语言的古奥,又避免了骈文语言 的浮艳,走上了_规范_ 化和通俗化的道路。 88.韩愈重视作家的个人修养,认为道德完善和勤学苦练是提高艺术 水平的两个方面。他根据孟子的“养气”说,提出“行之乎仁义之 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_养气_论。 89.对传统文体大胆改造之外,唐宋作家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文体。如 韩愈创造了解、“杂说”一类文学意味较浓的杂文新体裁。 90.欧阳修、苏轼开创了文赋的新形式,其中苏轼的赤壁赋最为 有名,文中有叙事、抒情和议论,或韵或散,不拘格套,优美动人 。 二问答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将“风骚”并称的意义是什么? 答:“风”是指以 15 国风为代表的,“骚”是指以为 代表的楚辞 深刻代表先秦时期中国文学的朝霞时代,被难诗歌的原创魅力与中 国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两者先后开创了写实主义和人本主义,浪漫主义和个性主义道路的 创作 两者并称是中国诗歌从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完成的标志 两部诗集所代表的风格与传统展开的宽广的内容和影响,具有千古 垂范的意义和同等的价值 2.诗是怎么被称为“经”的?何谓“四家诗”? 答:最初,孔子只是把诗三百作为讲课的教材之一,后来诗 三百与其它先秦典籍一样遭秦火焚烧,失传。直到汉惠帝撤销了 “挟书律”,天下相对太平了,加之汉献王广求博士,追搜古书, 诗三百才复流传。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一统政策 的规范之下,诗三百终于自为之尊并摇身成经。解读任务就更 显重要起来。当时见解读并传授诗经的共四家,即历史上所谓的四 家气质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和毛苌 3.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划分的?何谓六义,四始,四诗? 答:15 国风共 160 片,直接放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情感,愿望。 105 篇雅,表达士大夫的心态,有大量的针砭时弊,怨世忧时作品 。40 片颂,反映了周朝的宗庙祭祀和先王的功德,正是地描绘了周 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四始:风,大雅,小雅,颂四门中的第一篇,分别是关雎文 王鹿鸣清庙 四诗:南,风,雅,颂 4怎样认识诗经的文学解读与精血解读?试以其中的诗歌为例 进行文学解读 答:所谓经学解读即以儒家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原则为解说诗经 的基本依据,将诗经作为儒家干预政治的手段和伦理教化的工具, 对诗经的意义系进行偏于政治意义与伦理意义的历史解释和伦理附 会。 文学家解读则放弃市经济与伦理政治层面的解释,也不把诗经作为 对历史事件曲解美刺的声音,而是基于文学形象与情感的把握去触 摸初民那丰富久远的心灵情怀。 关雎首章以雎鸠和鸣而后兴,引出一位贤淑的好姑娘,这位姑 娘正使君子心仪而合适的配偶。次章以采荇为喻,“参差”是荇菜 长短不齐的样子,“左右”又到处寻找的意思。菜刀如意的荇菜不 容易,所以要下功夫,得到淑女也不容易,无论何时都要追求她。 三章则更加深了对他的思念,思念深挚绵长,以致辗转反侧不能入 睡。四五章复以采荇为喻,想象一旦求得她,已和美的音乐迎接她 ,最终要使心上人高兴,表达了作者如若梦想实现建那个怎样欣喜 的情景。 5.试分析湘夫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性 答:湘夫人反映了原始民族的生殖崇拜和以美色媚神的心愿。 楚文学则对这一生命礼俗进行艺术的升华,将之提升为浪漫深情的 男女关系。全诗歌唱了水神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寄托了诗人对 民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和善美生活的拳拳憧憬。同时也反映楚地人们 与自然界的和谐。因屈原以灵魂的参与为诗歌,故精神不遇的愁苦 之情,深深寄予再请人深信阻隔,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庄步道铺设方案范本
- 焦作河涌清淤施工方案
-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阅读(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设计课件:《成功开展家庭聚会》
- 银行点钞手法培训课件
- 烟台南山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中医药大学《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学院《nux系统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科技应用与组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 2025年广东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
- 现场巡检与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 钢结构光伏施工方案
- 舌后坠术后护理个案
- 樊昌信通信原理课后答案
-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圆-第二节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 创业思维-创造你喜爱的人生(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建质量样板策划实施方案
- 2024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