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工城市定居的政策制度性分析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 0402 班 邹明 2002040213 文摘: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工业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 是在在农村,却还有大批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城市的飞速发展以及就业的机会, 使得他们大量的涌向城市。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城市化水平 很低,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涌向城市的这些农民,不仅数量十分庞大,而且, 涌入的速度也非常的快。一方面,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水 平,另一方面,农民在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市民化 边缘群体 劳动力转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 流向二、三产业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由于独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我国 农民进城基本是“移而不迁”,从而形成了“民工”(又称“农民工”)这一充满矛 盾和过渡色彩的社会群体。在本文的研究中,把农民工中那部分已经在城市里 面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并已经定居的群体称为新市民,把在城市中生活了很 长一段时间并有定居意向但是未能定居下来的群体称为流动人口。当下这一社 会群体的人数相当庞大,而且有剧增的趋势。在本文中,我们提出的社会学假设 是在农民工定居城市的过程中,政策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 现下,很多学者认为,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政策制度因素等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政策制度方面进行讨 论。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在根本上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即工业化和制度安排。如 果说工业化是通过非农产业就业人口的集聚而促进城市化的话,那么制度则是通 过对各种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来影响城市化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 影响具有一定的张力和韧性,而制度对城市化的影响则具有刚性。一个国家的制 度一经形成,该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正面的或负面的)都是强制的和持久 的; 如果一个国家正处于制度的变革之中,那么制度变革本身就会作为一种最为重 要和最为强烈的要素,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市民市民化在城市化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当前,直接影响新市民 在城市定居进程的具体制度主要为: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 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各种造成城乡隔离、阻碍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旧制 度正在被逐步打破,城乡关系越来越松动,联系越来越紧密。大量民工潮的出现, 一大批适应城市二、三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工作和生活,成为事实上 的城市居民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来,为了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国家和各地 有关政府部门不断改革旧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等,出台了一些有利 于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新政策措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造成城乡隔离的旧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也将 随之成为历史,而不再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和根本原因。现在 要问,是不是消除了制度性障碍之后,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一定会转移到非农产 业和城市中去呢? 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除了要逐步消 除制度性因素外,还必须解决深层次障碍问题。 在我国的从城乡二元化到城乡一体化是一个过程,其目的是要使现在的“农 业人口”参加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因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种种量变逐渐积聚而发生一种质的变化,进入新的社会 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 工阶层或产业工人阶层等等,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社会流动。 社会排斥和社会歧视让农民工沦为“社会边缘人” 、 “社会弱势群体”,他们 从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从事建筑、采掘等条件艰苦行业,文化素质低于城市同龄 劳动力,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占 81%,对高层次就业岗位的选择余地非常 小,绝大多数只能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 工作。和城镇正式工人相比,他们获得的是“同工不同酬” 、 “同工不同时” 、 “同 工不同权”的“三同三不同”地位。农民工及其家庭不能全面参与城市的生产、 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受到经济收入的制约,农民工也遇到消费市场排斥, 他们中的多数人和家庭只能租城郊结合部的简易房住,购买廉价商品,维持低 水平的消费。在购房、购车、借贷等消费活动中,没有本地户籍也会受到一定 的歧视。 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形成了一种边缘群体,进城的农村人口群体一个相 对宽松的发展空间。正是由于这个生存空间是社会管理缺失的产物,国家的法 律法规、方针政策乃至社会控制在这里也同样缺失,目前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 题,如制假售假、不法交易、违法建筑、非法经营等等多发源于此。特别是在 进城的农村人口聚居的地区,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约束,居住在这里的暂住人 口和流动人口的行为规范远离主流,违规、违法、无序现象比较严重。按政策 规定,生活在这些社区的人们应该接受社区与派出所的双重管理,如:暂住登 记、治安、纠纷等由派出所管理;清洁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等则由社区 行政(街道或村、组)管理。但事实上,社区管理只是针对有本地户籍的房屋 出租者,对没有本地户籍的租住者社区没有管辖职责。长期以来,城市没有把 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因此也没有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 统计调查。国家的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已经在城市生 活的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城市的新成员,因此,城市的发展有必要把他们纳 入规划。把人口城市化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由城市政府为进城新移民提供参 与社会的途径,从制度上消除对他们的排斥,保证他们能够全面参与社会,应 该属于国家公共政策的范畴,也应该是各级城市政府“十一五”规划中必须重 视的内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统计资料,2003 年我国农民工的月收入平均为 690 元左右。更不能享受城镇“低保”以及社会保障(如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还 表现在与当地市民在福利待遇上的重大差别,如不能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子女 入学要交高额赞助费等。调查显示,中国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 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只有 33.7%、10.3%、21.6%、31.8%和 5.5%。而农民 工的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商业保险的参保率就更低,分别只有 2.9%、 3.1%和 5.6%。 土地是与农民切身利益最为紧密的生产资料,农民对土地有强烈的依附性, 农民问题一直可以概括为土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 市化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到非农产业。一部分农民从“离土不 离乡”到“离土又离乡” ,陆续在小城镇建房、安家立业;一部分农民则东西南 北中,分别在各大城市打工,8000 万“民工潮”席卷全国。大批农民外出,一 方面给农村带回了收入,一方面也给农村留下了大片荒地。在外出打工农民中, 有些农民因无力经营承包土地,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意愿;有些农民尽管长期 在外,却不肯轻易放弃农村户口,不愿转让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责任田, 或作为一种退路,或作为兼业,农闲打工,农忙务农。总之,对土地的种种牵 挂,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向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究其原因,主要的症结 在于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土地的不可流动性。 家庭承包制的制度缺陷又限制了农民进城的速度,因为家庭承包制对农民 拥有土地产权的内容没有明确界定,使得对农民产权权能和内容的解释具有很 大的随意性,农户无法拒绝各级“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随意占用和分享,导 致现实生活中侵害农民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存 在着“农转非”后,土地使用权随即被无偿收回的现象。因此,农民进城后面 临着诸如进城后与原有土地的关系怎样处理,农民土地的使用权是否可以转让 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2)土地使用权僵化,流转机制不健全。随着我国农 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再以种田为生。 但由于土地的不可流动性,使得这些农民无法也不愿将承包的土地转让给他人 耕作,宁愿在土地上作很少的投资或干脆撂田抛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彻底清除农民进城的土地制度障碍,成为我国 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姚晓荣.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障碍及对策. 甘肃社会科学 , 2004, (04) 2 王祥.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问题对策. 泰安师专学报 , 2002, (01) 3 寇全安,赵敏娟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西北人口 , 1999, (04) 4 张宏. 加入 WTO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与对策 . 江西社会科学 , 2002, (09) 5 倪东辉,程淑琴 . 论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01) 6 袁国山,刘步英,周超. 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对策. 江西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7 张小华. 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8 郭柳华,陈智辉,冷喜芬. 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江西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9 刘万里,王业金 ,施志明.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 江苏统计 , 2003 10 朱珊.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关于我省农村剩余 劳动力出路问题的思考. 云南科技管理, 2000 11 郭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 2004 12 刘灵芝.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4 13 陈冬冬 ,高旺盛.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农 业现代化研究, 2004 14 李仙娥, 王春艳.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中国农村经济, 2004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实习合同书范本参考
- 2024装修工程协议合同
- 个人借款合同法律解读
- 2024个人门面房屋租赁合同书常用版
- 经典代理合同参考
- 企业租车协议书样式
- 2024年度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房屋抵款合同书
- 2024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
- 成都市古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集团内部资金调拨管理办法
- 期刊编辑的学术期刊内容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2024年反假货币知识线上答题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 黑臭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地名、人名的拼写》教学设计
- 贸易居间费合同范本
-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说课稿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说课稿(含14课时)
- CJT 482-2015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球型钢支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