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_第1页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_第2页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_第3页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_第4页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2003年诊治了300多位学生,80%都有厌 学的情绪障碍。 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厌学率达到30%,而实 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的 学生有厌学情绪。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指出,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 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 的客观条件对其产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有专家建议,在评价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标准上,除了看各种升学率 外,有必要引进“学业厌学率”作为评估指标。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单树增认为,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知识障 碍和人际关系障碍,这会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当前,厌学不仅 常发生在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也厌学。 从上述材料不难看出,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学生中的厌学现 象越来越突出。厌学造成的直接危害是影响青少年的自身成长。正值发育成长 期的青少年是社会化的最佳期,个体成长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个性 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失去了这一时期,几乎可以说失去了整个一生。 由厌学引起弃学,更是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中, 辍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预防和矫治学生的厌学行为是一个十分急迫的 任务。 我校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机关干部的;有来自教师家庭的;有来自民营 企业主家庭的;也有来自临近市区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参差 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 学习习惯相差极大,这就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虽然我校学生中有 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或多或少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却并非个别。如不 及时矫治,他们的厌学情绪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关于小学生厌学 现象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调查、观察,分析产生厌学情绪的根源,并 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 “厌学”为“乐学” ,为生命奠基。 (二)概念界定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表现在学习活动上的厌学是学生的主要问题行为。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 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一般认为,厌学学生的标准为:对各种学习失 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的学生。目前在校学习完全是被动地混日子等毕业的 学生。因不努力导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的学生。 “关于小学生厌学现 象的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情提出的一个问题。根据现代教育学、 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 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力量,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合 力,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还他们一个艳阳天!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 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 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 鼓励,避免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 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 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 ,校园地处郊外 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 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 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 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 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 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 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 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 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 (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 )学生只有既“会学” , 又“爱学” ,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 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 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3、积极心理暗示理论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拉图认为,人总是按照他自己的估计, 他自己头脑中的自我形象去行动的。他认为当一个人内心有了一个非常高大、 非常健康、非常良好的自我形象时,他的自身素质便会提高,他的行为将越来 越走向健康和阳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马克思语)积极心 理暗示是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 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者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 和积极应对者,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导, 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 “心理生态效应”,培养学生健全 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的自我教育人格。 (二)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 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 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 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 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 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 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 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 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 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 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 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 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 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 的保证。 8、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 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寓教于乐原则 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 兴趣的情绪学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 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设计一张比较科学的小学生厌学原因调查问卷。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 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4、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 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 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进程 (一)研究对象 黄岩实验小学四年级六年级16个班级中厌学现象的学生以及厌学学生 的家长和相关教师(以班主任为主) 。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 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 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 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 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 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三)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1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3)专家引领,各方收集资料,设计问卷。 (4)问卷调查,了解班中学生厌学现象,作好数据统计。 2、研究阶段(2005年2月2005年6月) (1)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2)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改进教学方法作 跟踪调查。 (3)对实验对象作心理测试,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对问卷作修改。 (4)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 3、总结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0月)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应用 1、专家引领 关于对厌学问题的调查,目前尚无现成的调查问卷可供选用。这就要求课题 组成员白手起家,设计出相对科学、实用的调查问卷。为此,我们专门请长期 在黄岩中学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林晓波老师作讲座,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心 理健康测量 、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 、 人际关系心理学等专著,为 设计高质量的调查问卷作准备。 2、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有人曾经作过调查,发现“老师自认为爱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以为 老师爱自己”的比例,可见,老师的自我感觉和学生的真实灵魂是有出入的, 搞厌学问题调查问卷不以生为本,闭门造车,是很难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的。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 广大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课题组决定采用评选“最佳问卷设计”竞赛等 形式,激励所有学生参与到问卷设计中来。当然,这项工作对学生来说是完全 陌生的,它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如:教师可作以下提问:“同学们,你们 喜欢学习吗?你觉得是哪些原因影响了你对学习的爱好?请按照主次分别用 A、B、C、D 表示。 ” 在课题组成员的调动下,全校近千名师生积极参与调查问卷的设计,他们 的问卷真实、朴实,是他们内心想法的真实流露,这些原生态的东西为课题组 成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见附件一(1) ) 。 提炼问题和选项 这项工作分两步完成。先由各班分头进行(见附件一(2) ) ,再由课题组所 有成员集中讨论定稿。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虽然重要,但直接用来进行调查显 然不行:手法上显得稚嫩,内容上显得繁杂,选项有失冗长,它需要教师在仔 细阅读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浓缩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 格式上尽量做到统一,规范和美观。最终,问卷调查决定采用选择题形式,涉 及考试、作业,老师及其它方面,共计20道题,各题4个选项,另一个空白选项 (见附件一(3) ) 实施问卷调查 课题组对四六年级共计12个班,六百多名学生先后实施了问卷调查,逐 项统计、分析,基本摸清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暴露了当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为 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修改调查问卷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删除了一些选项。如题11, “你认为一个好老师最要紧 的是具备什么?”原选项 A“年轻漂亮的外表”选者寥寥,不具备广泛的代表 性,即予删除,代之以“有爱心” 。 合并,增添选项。如题15, “你认为对你学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将选项 A“学校老师”和 D“补习班老师”合并为“老师” ,根据学生在空白选项上的 填写情况增添了“我自己”这个选项。 补充完善选项。如题20“你觉得现在学习中最大的烦恼来自什么?”不少 学生在空白选项上填上“作业太多” ,而这实际上可归入选项 A“升学压力” , 我们把选项 A 加以扩充,改为“作业负担和升学压力” ,使其意思更为明晰(修 改后的问卷见附件一(4) ) 。 再次实施调查,对比研究 为突破地域的局限,我们还对兄弟学校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六年级 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逐一统计各选项所占百分率,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 因具体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情况的差异等原因,在个别选项会出现较大 差异,但整体上看,情况是相似的,说明我校存在的问题实质上也是我区小学 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 黄岩实验小学、东城街道中心小学问卷调查统计表 题 号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选 项 1 2 3 4 5 实 小 50 % 28 % 9% 6% 8% 32 % 35 % 20 % 20 % 19 % 28 % 26 % 6% 58 % 12 % 11 % 70 % 8% 2% 2% 东 城 36 % 36 % 5% 4% 4% 21 % 30 % 23 % 11 % 21 % 34 % 30 % 12 % 43 % 19 % 12 % 69 % 4% 3% 3% 选 项 6 7 8 9 10 实 小 39 % 18 % 18 % 25 % 77 % 2% 0% 5% 32 % 38 % 15 % 5% 57 % 8% 6% 26 % 46 % 20 % 5% 20 % 东 城 30 % 10 % 47 % 9% 70 % 3% 5% 11 % 29 % 30 % 14 % 5% 51 % 16 % 4% 21 % 31 % 24 % 5% 18 % 选 项 11 12 13 14 15 实 小 2% 14% 30% 51% 15% 60% 5% 14% 35% 14% 14% 25% 3% 8% 40% 42% 20% 18% 9% 35% 东 城 3% 16% 21% 54% 24% 46% 7% 13% 52% 5% 9% 19% 5% 7% 28% 55% 13% 21% 17% 38% 选 项 16 17 18 19 20 实 小 42 % 23 % 8% 11 % 9% 38 % 23 % 11 % 49 % 15 % 18 % 3% 17 % 12 % 48 % 18 % 85 % 8% 0% 2% 东 城 44 % 27 % 10 % 13 % 14 % 36 % 9% 13 % 52 % 17 % 12 % 4% 9% 14 % 47 % 18 % 65 % 4% 11 % 5% 统计数据显示:20道选择题中,4个选项中百分比最高的选项两校有19题 是相同的。80个小项中,百分比相差超过20%的仅一项(实验小学学生最喜欢 的作业形式为“可自由选择的,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则更喜欢有趣味性的) ,相差 在10%20%之间计12项。 (二)厌学原因的总结及对策 1、厌学原因的分析 我们经过长期观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个例访谈,得出造成孩子厌学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厌学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综合作用 的产物。究其实质,学生的学业负担、精神压力过重;教师的素质还不尽如人 意;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感 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等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多数家 长认为孩子要有好前途就必须“小学力争上游,高中争取重点,大学要上名牌” , 把孩子学习的那根弦扯得太紧;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学校贯彻的却是应试 教育,把孩子逼得很累。孩子深受应试教育的高压,片面升学率的威逼,心理 负担的困挠,根本享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一句话,学生不堪重负,缘于这 一切并不是他们真的想做,而是种种压力逼使他们不得不做! 黄岩小学生的厌学情况较之台州市其它市区更为普遍,更为严重,是因为 黄岩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黄岩实验中学的存在。黄岩实验中学以其雄厚的师 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越的地理环境在本区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使其在 生源方面有极大的选择余地。虽然考中的学生还是必须交纳一笔不菲的教育捐 赠,虽然考中的学生概率极低,不足参考学生的20%,但家长们还是趋之若骛, 几乎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家长为了子女们的入学名额彻夜不眠排队守候。在黄 岩城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看一个小学的信誉,就看该校毕业生考入实验中 学的人数;看一个小学教师的水平高低,就看他所任教的班级考入实验中学的 名额是多是少;看一个小学生在学习上有无前途,就看他是否能够迈入实验中 学的门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夹杂着盲目攀比的虚荣 心(以子女考上实验中学为荣,反之则引以为耻) ,转化为对子女学习的层层高 压。有人偶然在某校发现学生抽屉中的配套练习竟达八九本之多!孩子稚嫩的 肩膀过多地承受着生命的重荷,难怪“现在学习中最大的烦恼来自作业、考试 和升学压力”的学生有85%之多!难怪有50%学生期未考试前一夜不能像平时那 样入睡,他们大都感觉有心事,迟迟才能入睡,有的甚至半夜会突然醒来!难 怪30%以上的学生尽管有一千个不情愿还是得奔走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习过 程本来是求知的过程,而当求知的目的并不是真正出于兴趣爱好,不是为了满 足自己的求知欲时,学生怎不感到不堪承受之苦? “当考完期末测试卷后,如果你发现一道5分的题目因粗心做错了,你会怎 样?”一个学生在空白选项上填了“心中恐惧,想自杀。 ”多么触目惊心!稚嫩 的字迹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 你拿什么吸引我,我的老师? 丰子恺在怀念恩师李叔同时,对先生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学养满怀景仰。现 阶段,最能吸引学生的又是什么呢?对我校240名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 “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教师最受欢迎,占半数以上;其次才是“很高的教 学水平” ,占30%。教师在兢兢业业教学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首先应是一个有 着健康生活情趣的积极向上的人,不要忘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随着电脑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家庭教育 的日益重视,一些学生的水平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到底能力学生授什么 业、解什么惑还得接受时代的检阅。如果丢掉教学参考书,与学生同时面对一 篇新材料,我们到底比学生强多少?如果和学生同场竞技,我们到底占据多大 的优势?学生提及任教学科以外的问题,我们能否给予学生较为满意的答复? 早在上世纪末,上海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老师的科技素养不如学 生。在调查的中小学8000余名师生中,中学老师输给了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其 测试成绩比学生低5%。而小学老师的科技素养更是令人震惊,不少人竟对当代 科技发展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学生科技素养从何而来?大多从大众媒体获 得而并非从学校教育中获得。老师们加班加点,一门心思目不“斜”视地扑在 自己的“本本上” ,严重地磨蚀了教师的才智,使教师疲于应付,无法更新知识, 开阔视野,为自己“充电” ,以至出现了“师不如生”的可叹现象。由此看来, 老师不但面临高科技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学生的挑战! 本次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学校老师是对自己学习帮助最大的人略低于50%, 而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学习帮助最大的人就是我自己的占到了5%,这难道不应该 引起我们老师的深思吗? 有谁明白我的心? 谁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几乎每个人都在无情地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家长和教师的一个致命错误在于忘记了孩子的心理年纪,当孩子需要玩的时候, 他就要提出玩的要求,而大人们则认为玩是没有意思的,只会虚度孩子的大好 时光。大人们往往振振有词:“书到用时方恨少” ,于是,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 重,成了大忙人:白天忙着上学,晚上忙着写作业,周末忙着上各种各样的训 练班。其实,如果你尽量教孩子学习在他那个年龄看来是有用的东西,你就会 发现他的时间是充分够用了的。 我们对孩子到底了解多少?他们喜欢阅读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喜欢看 什么音像制品?喜欢玩什么游戏?这一切,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喜欢的 一切,我们真心实意地试图去了解、去研究了吗?除了学习,我们还能跟孩子 谈点别的吗?我们真的关注每一个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吗?我们能像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先生那样,整整花四个小时倾听一个孩子的说 话吗? 大概,我们不能。我们忙着“教书” ,我们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迫 于社会的压力,我们和家长联手让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了,至于“育人” , 那是软目标,怎样操作,怎么检测都成问题。 失落的童年 背负几十斤重的书包,过“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被牢 牢的粘在板凳上,听课背书做题,乏味的学习让他们漠视生气盎然的四季与变 化多端的社会,形同苦役。少数学生成天迷恋网络和游戏,依靠这些来缓解学 习压力。玩的对像由自然趋向高科技产品,玩的天地由室外趋向室内,玩的组 织形式由团体趋向个人,玩的内容由现实趋向虚拟,玩的方式由开放趋向封闭, 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正常的交流和交往的缺失,使抑郁、自闭,厌学成为影 响中小学生健康的三大心理疾病。 2、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觉得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关系:亲和力关系; 堵和疏关系;专与博关系;欣赏和要求的关系;严与实关系我们在上述关 系的处理上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尤其在欣赏和要求关系;实与活关系上做了较 为深入的研究。 (1)处理好亲和力的关系 老师应张开爱的翅膀,以情感人,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暗示氛围。 多一点慈爱、欣赏。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 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 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 多一点信任、期望。老师的期望是学生成功的动力,每一个学生都应感受 到老师对自己的积极期望,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哪怕是 最差的学生,也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落伍” ,禁止一切有损学生尊严、人格, 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话语。 当然,关爱不等同于溺爱,尊重不等同于迁就;宽松不等同于放纵。要处 理好亲和力的关系,必须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行为却不能粗暴;批评要讲 究方式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不伤自尊。 (2)处理好堵和疏的关系 如果对学生的学业不良行为一味禁止,而忽视了必要的心理疏导,学生的 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催生厌学。这就要求教师要 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谋求心灵的契合。 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 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随心所欲、手舞足蹈、甚 至离经叛道地畅谈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幼稚和无知是在所难免的,对这一点,教师 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发现学生的见解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可笑 的,就予以斥责、甚至嘲笑,那么学生无拘无束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心 态将从这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步消失。对于学生的幼稚、无知,要站在儿 童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犯错,说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 保留意见,不惟上、不惟一、不惟我,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 随着我校网站的不断完善,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由于计算机所独具的迅捷、隐蔽、共享等特点,它成为学生自由倾诉、获得理 解和救助的最佳方式,也为学校和家庭动态了解、积极预防提供了可能性。 在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认真倾 听孩子的表述,然后将我们对孩子的准确理解传达给孩子,而不加任何评判。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极大的尊重和一种安全感,从而对老师产生好 感和信任,以为老师与他同在。孩子在得到充分的理解后,对进一步干预就不 容易产生勉强和抗拒。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对自己进行探索和评估,从而提 高自己,并向他们自己挑战,走出困惑,重树信心,重新点燃学习兴趣的火花。 (3)处理好欣赏和要求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大程度的去爱一个人,最大程度的去 要求一个人。 ”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最大程度的去欣赏一个人,最大程度的 去开掘一个人。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分层教育可以起到极好的作用。 分层教育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小组教学实 践。另一方面,学习目标上有分层教学要求,形成阶梯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 学习要求,使学生的愿望都能满足,潜能都能开发,学习个性都能展现,使他 们的水平都有提高,从而都有成功的体验。这里,分层学习,分层要求,分层 评价都在各个层面上为更多更广的学生提供了成功舞台。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分层展示(学生自主选择目标)教学过程分层实施分层 布置(作业自主选择作业)分层指导分层评价 关于教学流程的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层展示 比较确切地确定分层次课程教学目标是这一教学模式的难点之一,我们在 确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以新课程的达标要求为准的 “一类教学目标” ;二是以提高为目的的 “二类教学目标” ;三是以培养尖子生、 领军人物为目标的“三类教学目标” ,将语文综合能力,尤其是广博深邃的想象 思维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要制定出每一章节的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有三个熟悉,一是熟悉 你的教学群体,对你所授课的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品性、学习 要求等了然于胸;二是熟悉新课程标准,从而可以比较科学地设计分层次教学 目标;三是熟悉教材,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这三个熟悉中,熟悉学生情况尤 为重要。我们尤其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出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让 孩子们都可以尝到“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喜悦。 教学目标的展示和学生的自主选择 教师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之后,可将教学要求展示于众,任学生自 主选择,开始阶段,每个学生需将自主选择的教学目标报告教师,同时,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自主选择加以指导,防止学生在选择时自我 降低要求。另外,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选择标准,尤其鼓励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实施: 每堂课我们可以用大约35-40分钟的时间完成基本教学目标,余下的时间进 行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对薄弱学生的辅导可以采用个别 化指导的方法,有目的地对你所了解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达到一类教学 目标。同时,为要求二类教学目标的学生提供训练题,通过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对三层学生思维的拓展延伸一般采用展示法。通过展示其作品或思维过程,达 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分层检测评价 在检测与评价中,我们依然分为三个层次,检测试题前也常常分别标上一 星、二星和三星。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我将他们分成三个梯队:分别是“更上一层楼 队” 、 “奋发向上队” 、 “思进若渴队” 。每个梯队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 的题目,只要他正确完成了本层次的题,便可获100分,若做正确了更高一层的 题,则可获附加分。 当然,语文试卷中,有时并不能光凭题目准确分级。因此,老师在评判中 应有一个分层次的标准,只要这学生的答题达到了我们预设的标准,那么,这 道题,他就是满分,若超标,便可加分。 实行分层测试后,平时不及格的学生也可以拿到第一层的100分,从而品尝 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和热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 孩子都能得100的,此时我们要引导孩子纵向比较。一方面感受努力带来的进步 和欢欣,另一方面也确立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而那些获得附加分或晋级的同 学,他们心中被满心的欢愉填充,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激起他们追求更大成功 的热情。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 功的乐趣,过去厌学的学生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过去学习基础中等和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分别有了奋斗的更高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与评 价中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学生成绩大面积提 高。更重要的,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心态也越来越积极向上。 (4)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 寓教于乐,做中学,学中玩,将学习与快乐创造性的结合,不仅使学习的 形式立体化,生动化,趣味化,又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游 戏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交流,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时候,孩子的大脑敏锐度最高,对知识特别容易接 受,因而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让孩子玩并不等于对他放任自流,其中一定 得有大人们寓教于乐的参与和引导。 就拿语文课的识字来说吧,汉字的构造极为有趣:“从”和“众”是人在 一起, “羊大”为美,家里有头猪(豕)那才像个“家” , “安”是女子在家中最 安全(因为古代有抢婚制) , “取”是在战场上战士用手(又)割下敌人的耳朵 回来请功。 “清蜻情晴请”读音相同, “青”表读音;“清”与水有关;“蜻” 与昆虫有关;“情”与心情有关;“晴”与太阳有关;“请”与语言有关。一 个字能带出一大串。用这种方法教孩子识字,每天教10来个,孩子还不过瘾 因为孩子听着像听故事,觉得好玩。一年时间,大部分孩子就能掌握两千多 个常用字。 (5)处理好专和博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素质是造成厌学生的重要原因。教师专业过硬的重要 性自不待言。教师必须要加强系统的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 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学习,把教学提升到艺术的境界,按教育教 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事。优秀教师更应具备非凡的人格魅力它首 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 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 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己的 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 供最优的精神食粮。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调视野,拓宽学习领 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 多能的人,成为拥有较高人文修养的人。而对学生所喜欢的图书、音像制品等 领域的广泛涉猎,更是能使学生感受教师与他们同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 氛围。 (6)处理好实和活的关系 工作要踏实,训练要扎实,要讲究实效,但“实”不等于“死” ,死记硬背 的枯燥学习方式,照本宣科的呆板教学方式最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活” 。科学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发挥 自己的见解和才华,联系学生实际及时做好教材的充实和变通,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能力强起来,教学实起来,质量高起来。 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课堂仍处在处在老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 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设计严密的教案,被动地学、盲目地练,学得消极;有些课 堂,教师照本宣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似的话,单调乏味,令人昏昏欲 睡.这种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往往是口干舌燥、收效甚微,对于学生来说,则 如同鸡肋、索然寡味。更可怕的这种课堂将日益消磨完学生学习的热爱,让他们 初入学那种对学习的极度的向往和热爱都如同暮年剑客身上的侠气,老朽文士心 中的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 “学习”两字在他们心中已经激荡不起丝毫喜悦 的涟漪。 “主动的学习才是最有意义也是最有效的学习” ,我们必须打开学生主动获 取知识的黑箱,触发学生的内需,使其主动地学习探索,变“要我学”为“我 要学” , “让孩子们渴求知识就像饥饿的人渴求面包一样”,使课堂变成一个想学、 乐学的天地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不失为激发学生内在需要, 变“厌学”为“乐学”的好方法。 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推动力的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指的是通过挖掘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心理素质,并 利用情感因素提高教学成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情感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两个: 一是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二是通过情 感的感染,养成健康的情感。从教师这个角度讲,教师应带着饱满的情感全身 心地投入到教材情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表情、语言、体态感染学 生,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通过来自老师的 情感感染,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各种教学手段的引导,迅速地进入教材的情 境,主动地去阅读探索教材。从入情激情抒情,情感一次次深入,一 次次激荡,最后迸发而出,从中获得语文能力的训练,完成道德情感的熏陶、 洗礼升华。 理论依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 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 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为它是一个 巨大的力量” 。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 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 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 者披文以入情。 ”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 法,才能准确而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实施策略模式 情感教学的实质可用八个字概括:“以情启智,以美引真” ,其教学程序可 以分为:创设情境入情,研读文章激情,迁移创新抒情。 第一步创设情境入情 在这一步,首先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情感基调的前提下,为课堂教学情感 定位,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材情感中,并以各种方式创设这种情感氛围, 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介绍几种引发方法。 多方位立体引发法 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用音乐演染情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诱导学生进入情 境。我以燕子过海为例阐述。 上课伊始,银幕上就出现了碧波滚滚、一望无际的大海。通过学习运用的 各种词汇描述、充分感受了大海的广阔无边之后,老师深沉地说:“大海这样 的浩瀚无边,但是有一群小小的燕子却要飞过茫茫的大海” ,使“小小的燕子” 和“茫茫的大海”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迅速把学生带入了规定的情境。他们 情不自禁地为燕子担忧:大海这么大,它们为什么要过海呢?怎么飞呢?能飞 过去吗?接着,老师用饱含深情的配乐朗读诱导学生进入情境。精心选择的音 乐和内容配合得丝丝入扣。一开始,音乐平静、宽广,像辽阔的大海。当读到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 ,音乐开始充满激情地上扬,乐声中似 乎也充满了对燕子的崇敬,对它未来艰辛旅途的祝福,当读到“水手们用崇敬 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时,音乐已至最高潮。倾泻而出的乐曲与水 手们心中的崇敬一齐喷涌而出。此时,全体学生已完全被统摄于教材的情境之 中。 单项引发法 除多方位立体引发方法外,我们也可用单项引发方法,如抒情式的导语激 情法、音乐引发法、相关艺术引发法 在教唐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时,我这样开场:“唐代的大诗人杜牧曾在 美丽的江南扬州做过十年的官,后来他调离了扬州,但是江南的青山秀水, 江南的迷人风景仍使他魂牵梦已感怀不已,于是他带着对美丽江南的无限怀恋 写下了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 ,让我们和杜牧一起去追忆那美丽的江南,那迷 人的江南风物吧!”教师饱含深情的诗一般的语言撞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他 们迅速进入到诗中那幽美委婉的情境中去。 单项引发方法中除了平常常用的音乐、图片、影片等引发方法外,导读引 发和服饰引发也是很好的引发方法。 当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篇文章时,就体现了自我目标的情感定位,它是 教师情和文章情的融合,它也把学生牵引进文章情。 如果我们注意电视中的儿童栏目,你会发现主持人的服饰很考究,如刘纯 燕总是穿着“金龟子”的服装,加上其它的环境布置,一下子把孩子们引到了 童话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如在教学咏柳 时,我穿了一身嫩绿色的裙装,头发上缠绕并垂下鹅黄的发带,孩子们马上感 到一股清新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新奇、兴奋、兴致昂然。 研读文章激情 没有理性支撑的情感是盲目的、无根的。所以,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后,教师便马上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研读思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 本身的情感驱动下,全神贯注地品读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做到“语 语悟其神” 。 这一环节是情理交融的训练,它是一列情感和思维同步奔驰的列车,它是 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是指向理性分析的。然而,它的理性分析(抓重点词品 读)又在前期浓厚的情感铺垫之后,处在强烈的情感统摄之中,所以学生在没 有任何勉强的情况下自主地走向理性,进入训练。在这过程中,各种直观形象、 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都像磁铁般地吸引住了孩子们,使他们的理性分析、能力 训练不显枯燥,更见主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更深层地巩固了一生受用的学 习方法。再者,理性分析使学生透过形象领悟到作者寄托的情感、意愿,乃至 整个心灵。它为刚才的情感发生找到坚实的依托,使情感发展得到更强有力的 推进。它与情境创设相得益彰,使习理悟情水乳交融,使朗读训练真情激荡。 实施这一步骤的关键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进行不同的课型设计,设计 力求生动活泼、新颖,富有挑战性,如:我在教燕子过海时,为了促使学 生深刻领悟课文,我请学生模拟燕子飞行,师当小记者采访伏地休息的燕子 (学生)等等,当做好这一点时,语文课就不单是教学活动,更是一种令学生 乐在其中的艺术活动。 创新表达抒情 在学生经历了由“形”到“情”的感受美, “情” “理”交融的鉴赏美之后, 他们的心中已是波涛汹涌,真情激荡。他们极需渲泄、抒发,教学中我们要善 于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打开情感缺口,让学生充分表达、抒发他们的激情,让 真情喷薄而出,使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推向高潮,让学生们在真情的洗礼中得到 情感的升华。 如燕子过海这一课中,课文只撷取了燕子飞行中一个短小的镜头,在 燕子长达几万公里的飞行中,必定会有更惊心动魄的情境。教学中,我便紧紧 抓住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再创情境,学生纷纷设想,在狂风暴雨 中,在电闪雷鸣中燕子将会遇到的巨大艰难险阻,他们深深地为燕子担忧。老 师便紧紧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中高声为燕子祝福。有的学生高喊: “燕子,燕子,祝你勇往直前,顺利渡过难关!”有的则为燕子鼓劲:“顽强 的小燕子,我知道你一定会斗过狂风暴雨的!”有的则为它们祈祷:“小燕子, 祝你早日到达南方,安宁幸福!”此时的课堂已是“师生合一” “文我合一” 的美好境界。 充满情感张力的课堂教学是富有诱感力的,在这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良 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了酣畅、饱满的投入和释放,这种投 入和释放带来的满足将充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需,强有力地推动着他们更 深入地步入语文世界。 符合学生好奇、探究心理的质疑教学 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苏霍姆林 斯基也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质疑一直是学问之道, “学贵 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教学中,学生的质疑一方面是学生思维的 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高效的学习形成了良好的蓄势。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生思而不得,提出疑问,这正是他们的“愤” 、 “悱” 阶段,教师若在这时加以适当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异常高涨,思维 会异常活跃,我们将见不到学生有丝毫“要我学”的无奈,迫切涌动的是“我 要学”的渴望。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儿童好问的需求,促使其主动地探究和发 现学习中的知识和规律,并养成其“敢问” 、 “善问”的科学思维品质。 实施策略 “质疑解疑教学法”操作模式 “质疑解疑教学法”由环环紧扣、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五步组成,即 “质疑思疑辨疑解疑又疑” 。从微观来说,这五步是某一具体 问题的教学程序,整个一堂课就是由无数循环往复的五步组成;从宏观来说, 这五步是一堂课,甚至一个单元的教学程序,只不过这个程序的具体步骤在不 同的教学环节上有所侧重。 “质疑解疑教学法”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 “质疑解疑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以一节课教学环节的顺序为 例来阐述。 质疑、思疑导课 第一步:质疑,即提出问题,请人解答。传统教学是从复习旧课开始的, 而“质疑解疑教学法”则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质疑的地方除导入新课外,还 有检查复习处、知识关键处、似有矛盾处、重难热点处、指导阅读处、没有疑 问处、枯燥乏味处、引导鼓励处、训练反馈处。质疑的种类有学生向老师质疑、 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在质疑能力培养伊始,我把学生所有的问题都写在黑板上, 这样做好处有二:一、充分尊重孩子的提题,鼓励他们的质疑积极性;二、为 思疑作好准备。 第二步:思疑,即思考疑问,准备解答。在质疑的基础上,学生们借助刚 刚产生的兴趣,在认识和发现的需要所产生的内在动力的作用下,带着刚才提 出的问题,利用教材所呈现的材料,开始动脑想,从而运作思维,或由此及彼, 由表及理,由浅入深,由粗入精地确定解答顺序;或从抓住一个牵一发动全身 的疑开始,刨坑式思考,由此深入教学。 辨疑授课。 第三步:辨疑、即辨别疑问,发表见解。在学习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时, 老师设计一个或几个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分组讨 论,并用期待、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探求新知,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在 思疑讨论的基础上,创设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机会,引导 学生发表见解。但是,学生仅凭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完全达到教材、教纲所要 求的高度是不太可能的,难免出现错误和偏差。这时,就要求教师遵循“因材 施教” 、 “精讲”等教学原则,消除教学信息传递的阻滞,及时沟通教和学的心 理。在辩论环境中,师生双方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 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而且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