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2015.10_第1页
中华传统节日2015.10_第2页
中华传统节日2015.10_第3页
中华传统节日2015.10_第4页
中华传统节日2015.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简介 一:重阳节: 时间:重阳节,又称“踏秋”,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中国传统四 大祭祖的节日 。 由来: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 “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 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民俗活动: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 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 ”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 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 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 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古诗: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二、除夕: 时间:中国农历年 12 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叫做除夕。 由来:除,是去掉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 一夜去掉,迎接将要来临的新的一年。在中国,除夕,又叫做“除 夜”,“年夜”,也叫做“年三十”。 民俗活动: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 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古诗: 除夜有怀 唐朝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三、春节: 时间: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由来: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 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 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 月一日叫春节。 民俗活动: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 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 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 “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 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 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 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 岁”;酒食相邀,称为“ 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 ; 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 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 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 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 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 古诗: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端午节: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 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 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由来: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 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 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民俗活动: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 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 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 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 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 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 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 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诗词: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 或“女儿节” 由来: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晋葛洪的 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 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 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 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 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 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民俗活动: 七夕神话图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 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 少女节” 、“女儿节”。七夕节是 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 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 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 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 年 5 月 20 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 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 诗词: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六、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 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 延续。 由来: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 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 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 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 宫祭祀“太一” 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民俗活动: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有吃元宵、送 花灯、耍龙灯、舞狮子、猜灯谜、踩高跷、祭门、祭户、走百病、 迎紫姑,逐鼠等习俗。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 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诗词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七、清明节 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 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 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 由来:清明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 国三大著名“鬼节” 。已有 2500 多年历史,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 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据传始于古代帝王 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 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 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 归宗的纽带。 民俗活动: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 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 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 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 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 节日。 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八、中元节 时间: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俗称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由来: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 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 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 民俗活动:中元节融中国道家、佛家和儒家 3 大重要文化于一体, 宣扬尽孝与仁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几天及当天,我国仍有许 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 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民间都将中元节这一天定为祭祀亡亲、悼 念祖先的日子。 诗词: 中元作 李商隐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九、中秋节 时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又称月夕、秋 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 或团圆节。 由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 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 民俗活动: 在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 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