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本中 , 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霍克思的译本最具影响力。对 两个译本中服饰部分翻译的对比, 从而对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比较, 通过比较作者得出了哪种策略能更忠实于原文, 更能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 从而真正 实现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 红楼梦; 归化; 异化; 服饰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作品结构严谨, 语言优美生动, 善于刻画人物, 具 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5红楼梦6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 它在中 国文化里产生、流传, 在异域文化里也得到传播, 这主要是通过它的译文得以实现的。迄今 为止,已有多个译本, 其中最为完整、最为成功的译本是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the R edM ansion 和霍克思(H awkes) 与闵福德(M in ford) 合作的The Story of the S tone。这两个译本 的作者无论从语言处理能力方面还是在翻译能力方面都具有很深的造诣, 但是他们在处理 文化内容方面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从而对原文内容的传达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杨宪益夫妇 翻译5红楼梦6是受外文出版社的委托。该出版社一直有系统地将中国文学主要作品都翻译 成英文( 杨宪益, 2001) 。同时杨宪益本人认为我国人民应该知道外国的文化遗产 , 外国人 也应该了解中国有多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翻译中国文化遗产, 忠实传达中国文化的价 值、灵魂, 杨宪益主张译者应该尽量忠实于原文形象。因此, 他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异 化的策略。而霍克思在翻译过程中则倾向于用西方读者所熟知的形象来代替源语形象, 因 此, 他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1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 1)归化翻译 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奈达(Nida) 曾提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这一概念。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 度出发, 把目的语读者置于首位, 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奈达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 即/ 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奈达认为, 功能对等或者动态对等是为了 使译文的表达方式自然, 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范畴。他甚至 认为, 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1 。奈达的翻译 概念不重视源语文化。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又提出了功能同构( functional isomorphs) 这一策 略的原因。他旨在通过这一策略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即用目的语读者所 熟悉的文化形象代替源语中的文化 形象。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 归化是指译者有意识地采用自然流畅的目的语语言结构, 使译作符合目的语话语语法要求需要时甚至加入解释性话语, 以消除源语中的异域文化色 彩, 从而使译文读起来毫无不顺感和阻碍感。傅东华先生提倡归化策略。他在飘译序中写 道: /即如人名地名, 我现在都把它们中国化了, 无非要替读者省一点力气。 02 ( 2)异化翻译 翻译中的异化指译者采用与原作作者相同的表达方式, 再现源语内容和异域色彩。异化策 略强调, 翻译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文所蕴涵的异域文化特色, 不应受到目的语的语言和文本习 惯的限制约束, 应尽量传达源语的文化差异, 从而实现文化再现的目的。韦努蒂(Venuti) 是 异化策略的代表人物。他反对/ 通顺0的翻译标准, 即用目的语读者熟知的文化代替源语文 化, 从而为读者消除理解障碍的翻译标准。总之, 异化翻译是尽可能地保留源语的语言和文 化差异, 展现源语的异域性, 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到洋腔洋味, 目的是开拓目的语读者的文化 视野, 从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鲁迅提倡异化翻译, 他说: 如果还是翻译, 那么, 首要的目的, 就在于博览外国的作品, 不但移情, 也要益智, 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 为何去 外国旅行时一样: 它必须有异国情调 , 就是所谓的洋气。3 2 服饰翻译策略比较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里, 服饰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它代表了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 地位。在被誉为中国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里, 曹雪芹对服饰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全面展示 了中国古代服饰所蕴涵的文化底蕴。下面作者对两译本中对服饰部分的翻译进行了对比,分 析了两译本在传递原作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采取的策略以及两者对读者所带来的不同 影响。对于第一章中出现对贾雨村的描述/ 乌纱猩袍的官府0 杨的译文是:an official in a b lack gauze cap and red robe;霍的译文是: them andar in in h is b lack hat and scarlet robe of office.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 乌纱的翻译上。此处的乌纱指的是乌纱帽。乌纱帽是古代的一种官帽, 是由染成黑色的纱 制成, 而并不是霍克思所理解的只是一种简单的黑帽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读者对中 国古代官服文化的了解。第八章对黛玉衣着的描写/ 大红羽缎对襟褂子, 对此杨的译文是: a crmi son cam let cloak which bu ttoned in fron ;霍的译文是: D a-i yu was wear ing a greatcoat of red cam let over her dress. 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对襟褂子的翻译上。那么中文中的对襟褂子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 一种服装呢? 对襟褂子指的是中缝开叉, 盘扣于中缝汇合的一种宽大、穿在身上毫无束缚 感的褂子。杨宪益的译文通过buttoned in front译出了何谓对襟之意 , 但是霍克思的译文则仅 仅使用greatcoat一词, 把中国传统服装对襟褂子译成了外套、大 衣。再看二者对朝服的翻译, 杨对朝服的翻译是court robe, 霍的翻译则是court dress. cou rt dress是宫廷服之意,而中国的朝服笼统来说是一种袍子 , robe具有长袍之意。按照霍克思的 翻译, 在读者头脑中显现出的则是具体的西方宫廷中所穿的服装, 从而抹煞了中国古代特有 的官袍这一文化现实。也就是说霍克思以西方读者所熟悉的形象来代替源语文化中的形象。 第四十九章中, 有这样一句话, 张道士送了四样礼, 换得记名符。对此, 杨的译文是: The T ao ist Zhang sen t over four gifts and a new charm w ith the boy. s Buddh ist name on i.t霍 的译文是: There were the customary four k inds of birthday p resent from Abbot Zhang together w ith a new amu let to rep lace the one he had worn during the previous year. 对两者的翻译进行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区别主要在于对/张道士和记名符的翻译上。道士是 对道教弟子的一种称呼。所谓道教, 是以中国古代的萨满教的咒术信仰(鬼道) 为基础, 在其 上重迭地、复合地吸收了儒家的神道和祭祀的仪礼与思想, 吸收了老庄道家的/ 玄0和/ 真0 的形而上学, 并吸收了佛教的业报轮回和解脱, 乃至济渡众 生的教理、仪礼等, 在隋唐时代大体上完成了作为宗教教团的组织、仪礼和神学体系, 以同 / 道之不灭合为一体作为最高理想的中国民族 ( 汉民族)的土生土长的、传统的宗教。由此 可见,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霍克思则用A bbot(修道士) 一词来翻译 道士, 完全抹煞了中国文化的异域特色。再者两位翻译家对/ 记名符的翻译也大不相同。记 名符指的是古代儿童佩用的一种迷信物, 旧时恐小孩夭折, 故寄名于神或僧道为弟子, 并佩 戴僧道所画的符箓, 以避邪祛病, 延年益寿。由此可见, 杨的翻译忠实于原作内容, 霍克思 则为了让读者在理解上不受阻碍而改变了原文形象。二者对原作中多次出现的、最为普遍 的女性装扮/ 长裙短袄0的翻译也大不相同。对此 , 杨的译文是: long sk irts and bod ices; 霍 克思的译文是:tun ics and trousers. 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是霍克思在中文理解方面的欠缺吗? 答案是否定的。霍克思是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 韦利(A r thurW aley) 的学生, 1948年至 1951年曾在北京大学做研究工作, 能用中文写旧体诗词, 试译过离骚。对于在汉学研究上具 有如此深厚造诣的霍克思来说,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理解上的偏差, 而是指 导策略的影响。他用西方妇女最为普遍的着装习惯代替了中国古代妇女最为普遍的穿衣打 扮习惯。以上分析充分证明了杨宪益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是异化策略, 霍克思则选择了 归化策略。按照以上霍克思的译文来理解红楼梦, 我们无法搜寻到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痕 迹, 更不要提可以通过译文来一窥灿烂的古代文化。异化翻译策略能够尽可能地保留源语 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展现源语的异域特色, 从而使读者从中领略到/ 洋腔洋调。异化策略的 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 结语 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文化全球化正日益突破国家、民族的限 制, 异域文化将会逐步融入到本土文化之中。语言方面的异化现象将不断增加, 同时读者的 接受能力将会相应地得到提升。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将会以异化策略为指针, 这是不可 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因此, 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的译者应采用异化策略, 以源语文 化为出发点, 忠实地翻译源语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凯英. 试论奈达/ 读者反应0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 J.上海科技翻译, 1997, ( 1). 2傅东华. 5飘6译序 G M翻译论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3 鲁迅. / 题未定草0二 G M鲁迅全集: 第6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4 Cao Xueqin. A Dream of Red M ansions. trans. By YangX iany i and G ladys Yang. Be ijing: Fo re ign Language Press,1978. 5 Cao Xueq in. The S tory of the Stone. trans. By DavidH awkes and John M in fo rd. R ichard C lay ( The Cha llcerPress Ltd) , 1973.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佳木斯水源井施工方案
- 行为规范小学生
-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医患沟通关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学院《安全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英语听说(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文理学院《小组工作与社会调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拆除项目安全方案范本
- 中国音乐学院《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咖啡文化与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的服装购销合同范本
- Module 7 Unit 2 She couldn't see or hear.(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氢气输送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 管网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对应措施
- 八项规定试题及答案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
- 警察执法记录仪使用培训
- DB51T 2943-2022 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系统接入规范
- 飞机空气动力学课件:翼型的空气动力特性
- 2024年10月自考00015英语二试卷及答案解释
- 《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
- 农业科技的智能灌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