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_第1页
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_第2页
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_第3页
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_第4页
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 我对经济学知之不多,但这丝毫不妨碍我知道萨缪尔森的鼎鼎大名 ,这大半归因于他诺贝尔经济学家的头衔和那本深刻影响着现代西 方经济学的著作 经济学。我们往往有这种体会,一门专业在一个外行眼中是一 个具有某些神秘色彩的陌生世界,我们不能也无力去涉及那些看似 高深的理论,起码,经济学在我眼中就是如此。所以当有朋友推荐 我看一看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 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时,我是抱着一种热烈的求知心态去认 真研读的。读毕,掩卷沉思,倒觉得作者范家骧先生不局限于经 济学而解读经济学,追本溯源,旁征博引,宏观也好,微观也罢 ,皆娓娓道来,别有一番滋味。 萨缪尔森作为美国凯恩斯学派的领袖人物,又是美国获得诺贝尔 经济学奖的第一人,一生中曾写出了多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 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贡献可谓巨大。而经济学作为他的代表作 ,至今仍是出版界颠扑不破的一个“神话”,已出版了16个版次, 总销量达数千万册,共有40多个语种译本,作为一本普及性的教科 书,如此骄人的成绩绝对堪称“前无古人”,这本书也因此成为美 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最畅销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更可贵的是 ,该书出版了16个版次,每一版都不尽相同,紧紧把握住美国经济 变化与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进展,注意各种数据的不断更新,不 但使读者不落伍于时代,更使得我们了解了一本畅销书久而不衰的 背后所付出的不懈的努力。萨缪尔森将自己的经济学称为“新古典 综合”,即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经济学(20世 纪50年代以来称之为宏观经济学)与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 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20世纪50 年代以来称之为微观经济学)在理论 上的结合,所以按照作者范家骧先生的话讲,要想真正解读这本书 ,解读任何一个版次,都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完全的;而且单纯地 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一书,就事论事,恐怕也不足以使人明白 “新古典综合”的真正涵义。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之所以青史留名, 与萨缪尔森本人对经济学天才式的创新与努力当然是分不开的,早 在哈佛大学就读时,他就已经是美国年轻一代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 ,发表了多篇重要的文章,获得了多个很有分量的奖项。有人曾将 萨缪尔森一生的主要成就归结为用数学工具来检验传统经济分析的 可靠性,虽然应用数学分析经济问题并不始于萨缪尔森,但他创造 性地从古典数学方法和物理学的概念来论证和创立经济理论和定理 ,对数理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不要忘记,萨缪尔森也是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攀登到经济学的高峰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如前所述,萨缪尔森经济学是对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 济学的综合,新古典经济学又是亚当斯密古典学派经济学与门格尔 、瓦尔拉斯共同创立的边际学派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凯恩斯经济学 其重要性毋庸赘言,在很长一个时期中,曾经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经 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进程。再往上追溯的话,更可以梳理出重商主义 等经济学线索。要想将这些线索都叙述清楚又兼条理清晰,确非容 易事情。这时,作者对西方经济学极高的造诣便显现出用武之地来 。首先,作者从西方经济学的史前时代开始讲起,虽删繁就简,力 求简约,但线条明晰,为我们勾勒出西方经济学的大的历史背景; 其次,分别介绍了古典学派、边际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传承, 然后,作者又用比较重要的篇幅介绍了凯恩斯学派,因为萨缪尔森 被称作美国凯恩斯学派的领袖人物,凯恩斯对萨缪尔森的影响之大 不言而喻。当然这一切的阐述都不能离开我们的主题,解读萨缪尔 森的经济学,进而了解为什么这本书可以成为一本世界性的教 科书,一旦有了前述的各种理论铺垫,作者叙述起来便顺理成章, 读者看来,亦属水到渠成,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在读者头脑中就 会形成一幅鲜明的画卷,丝毫不觉艰涩与生硬。在本书的最后,作 者更细心地将萨缪尔森16个版次的序言列出以供读者参考比较。因 为按照萨缪尔森自己的话说,“一位学经济学的学生一旦知道他现 在热烈相信的理论如何从过去演变而来,他便能对这些理论在将来 肯定会经受修正,作好思想上的准备。”任何理论都在随时代进展 而不断更新,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对任何专业都是适用的。 我借着看书,粗通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便也“斗胆”看起一些 经济学的文章来。传统西方经济学主张实行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 经济生活的政策,而凯恩斯则得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各种因素不能 自行协调来解决失业问题的结论,并据此而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生活的政策。也就是说,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一直存在着干预和 反干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不调和之处,但也正是这些矛盾, 才导致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诞生。萨缪尔森将两者加以融合,虽 然弥补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的漏洞,但是有学者也认为萨的经 济学也难摆脱维护资本主义的嫌疑,是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对立 的。萨缪尔森个人则认为他和那些从“自由放任”出发,强调“纯 粹资本主义”的完美,而不怎么关注诸如垄断、商业周期波动、股 市崩溃、投机泡沫、金融危机、收入财富分配不公等经济社会问题 的经济学家不同,他对亚洲经济危机和世界经济所出现的其他问题 颇有研究,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他对中国现行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状 况的关注。他希望能够客观而公正地表述各方面的论点和论据。虽 然结果如何,个人见仁见智,萨缪尔森的观点有人喝彩,也有人批 判。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理论的引进来说,萨缪尔森的经 济学对于思想的多样性和学术的繁荣,都是有好处的。最重要的 是,读者要通过阅读,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理论的辨识能力,从而辩 证地看待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虽然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我这个经济学的 外行,倒也在热闹之余,渐悟一些门道,体会出许多学以致用、用 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乐趣来,也更明白了经济学经世济民的意义。 于我来说,读一本书,既是经济学的启蒙,又兼加深对实际生活的 理解,算是一举两得,善哉,乐哉!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 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与二种形式 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从来没有改变过: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是生产消费品更多,还是生产设备更多 ,每一种产品对社会的总影响是多少? 如何生产?谁来教书,谁来种田?是用煤还是用油发电,是人 工操作还是用机器人,是用太阳能还是核能。 为谁生产?经济成果如何分配,教师,工人,农民,网络员, 哪类人收入应更多。社会应给穷人提供最低保障,还是严酷的遵循 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为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形成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经济组织的二种形式: 考虑二种极端,第一种,由政府做出经济决策并逐层下达经济 指令,政付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分配,这种经济被称为指令经济 。第二种,决策由市场来做。一个国家多数的决策是由市场来决定 的,这种经济组织被称为自由市场,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 私有企业来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如美国。市场经济的极端 被称为自由放任经济,政府不做任何的干涉。 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属于指令经济或是自由放任经济(是吗 ),所有的经济组织都是二者的混合,将之称为混合经济。事实上 ,从来就不存在过一个百分之百的自由经济(19世纪的英国也许比 较接近)。 美国的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监督的角色,政府提供着教育、污 染治理等服务。 评萨缪尔森经济学:最后的经济学全才 经济学(第十八版) 美保罗萨缪尔森 美威廉诺德豪斯著 萧琛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书评人:张军 九十四岁的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12月13日晚在美 国麻省的家中逝世。网络上出现大量纪念他的文章,让人目不暇接 。我之前以 “保罗,经济学史上的科学巨匠”为题在第一时间发表了评价他的 学术贡献的短文,但中国的媒体似乎更关注他的经济学说对中国的 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至少到目前为止 ,我们应该能够给出足够的统计证据来验证马克思的学说在中国的 影响力,但萨缪尔森的经济理论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确不容易量化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从1979年被翻译成中文以来,卖出 的拷贝不会超过百万,但蒋学模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印数累计超 过了一千八百万册。 即使这样,对于像我这样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大学的同辈人而 言,萨缪尔森毫无疑问是一个最响亮的西方经济学家的名字。因为 他的经济学教科书在1979年被公开在大陆出版发行,迅速风靡 校园。当时的这本经济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鸿业先生依照197 6年的英文第十版翻译过来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上世纪七十年 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大学校园,读政治经济学的学生书包里装着的 除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之外,手上拿着 的一定是萨氏的经济学。在十年前,我为中国图书商报的 “千年阅读”特刊撰写“经济学”的评论文章时曾说“八十年代初 ,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和萨氏的这本经济学将我带入经济学 的”,丝毫没有夸张。 三十年后的今天,经济学的初学者可以不再阅读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尽管已经在全球发行超过千万册,但是今天它的替代品 多如牛毛。而且,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今天的模样已经不同于它 的早期版本,在内容、结构和风格上,它更像他人的作品而不是萨 缪尔森的,这并不奇怪,因为耶鲁大学的诺德豪斯教授是今天的 经济学的主要执笔人。十年前,我在复旦大学主持诺德豪斯教授 的演讲时就曾对经济学的演变做过类似的评论。坦率地说,我 是更喜欢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早期版本的。 我记得当1983年我第一次阅读经济学中文版(即英文第十 版,1976年)时,发现经济学里并没有“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仅有一章简单地介绍了 “供给和需求”。这与诺德豪斯接手修订经济学后的情形完全 不同。在诺德豪斯的修订版中,经济学开始用“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篇名出现了,而在萨缪尔森的早期版本里, 经济学通篇都是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难怪萨缪尔森自 己在经济学第一版的序言里开宗明义地说,“国民收入”是贯 穿经济学的主线。 就在诺德豪斯在复旦大学那次演讲会之后不久,麦格劳- 希尔出版公司中国代表处的一个朋友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1948年第一版的纪念珍藏本赠给了我,使我第一次看到了萨缪尔森 经济学第一版的原貌。我发现,在这个最早版本里,萨缪尔森 在第三篇以“国民产出的构成与定价”为题用了四章篇幅简述了属 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是到了我能看到的第十版,这些 内容几乎不复存在。这使我感到诧异无比。既然萨缪尔森早期的理 论贡献属于典型的“微观经济学”范畴(如消费者选择、福利经济 学和一般均衡理论),可为什么在经济学教科书里却加以回避 呢? 十年前,为了寻找答案,我查阅了很多文献,甚至去阅读了著 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也是麻省理工出身,前IMF副总裁)为 新包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萨缪尔森”条目。我得到的 唯一信息是,萨缪尔森并不真正相信自由市场制度。 有意思的是,你只要查看萨缪尔森的简历就知道,他是在芝加 哥大学读本科的。1931年,他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高级中学升入芝 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但这个时候经济学还只是大白话的经济学, 数学还很少被作为工具来使用。他后来回忆说,大学时代读到的自 亚当斯密1776年开创以来的经济学处处充斥陈腐谬论,很难指望 科学的新株能从这片土壤中孕育出来。但事实上,经济学的芝加哥 革命正在酝酿之中,很快就到来了。假如萨缪尔森大学毕业后没有 离开芝加哥大学,没有选择去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话,很 有可能他将成为价格理论的说教者而不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传人 和经济学的作者:是他改变了历史,抑或是历史改变了他。 在萨缪尔森就读芝加哥大学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注定是经济学 要发生革命的所谓“大时代”。在英国,这个时期发生了所谓的“ 凯恩斯革命”,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理论也兴起了。而在同一时 期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正在形成以奈特(F.Knight)和维 恩那(J.Viner)为首的反对英国的凯恩斯通论和垄断竞争理论 的“风格”。芝加哥的经济学家们希望坚持凯恩斯之前的马歇尔的 “新古典经济学”(据说是芝加哥大学的凡勃伦教授在1900年最先 发明了这个词来描述马歇尔的“剑桥学派”的),真诚信奉自由市 场制度和价格原理,后经西蒙斯(H.Simons)和德累克特(A.Direc tor)等一代经济学家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的“芝加哥学 派”。 据说,甄别“芝加哥学派”的最好方式是看看它的教授们对培 养经济学博士的苛刻要求。在那里,博士候选人必须通过关于“价 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淘汰率很高的考试。掌握应用价格理论 的能力是每个念经济学的学生必须树立的明确目标。那里没有凯恩 斯的宏观经济学,也不承认宏观经济学的存在,只有自由市场经济 和价格理论。这个所谓的“教义帝国主义”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不过,尽管如此,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奈特捍 卫新古典经济学的方式还是与维恩那保持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奈特 比较反对经济学中的数理分析,而维恩那却更欣赏经验(计量)式 的研究。有意思的是,一批芝加哥的学生,特别是弗里德曼、施蒂 格勒(G.Stigler)和瓦里斯(W.Wallis)等,虽然更忠实于奈特, 但他们却是十足的经验实证主义者,对在经济研究中采用计量经济 方法十分推崇和偏爱。 虽然在西蒙斯1946年去世后,芝加哥大学请来了年轻的奥斯卡 兰格(O.Lange)来讲授凯恩斯的经济学,但据说这样做的原因仅 仅是校方试图让芝加哥在 “宏观经济学”方面也有一些声音。而这一做法并没有受到欢迎。 而兰格是一位杰出的数理经济学家,与芝加哥的亨利舒尔茨事实 上成为芝加哥的数理经济学家。到了五十年代,信奉自由市场经济 和价格理论的经济学使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确维护和承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