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十一五”时期南宁市生产总值情况综述_第1页
3.“十一五”时期南宁市生产总值情况综述_第2页
3.“十一五”时期南宁市生产总值情况综述_第3页
3.“十一五”时期南宁市生产总值情况综述_第4页
3.“十一五”时期南宁市生产总值情况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市 GDP 翻番 人均 GDP 突破 2.5 万元 “十一五”时期南宁市生产总值情况综述 “十一五”时期,在国家宏观政策正确调控下,在市委、市政府科学 决策引导下,全市经济发展进入了历史发展快车道,呈现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趋势,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 情况,经济发展变化呈现以下特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经济质量 等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 结构深化调整,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取得可喜成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壮大,GDP 总量在“十一五”第二年突破千亿, 经济实力实现巨大跨越 进入“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总量呈现逐年攀升趋势,经济实力不 断壮大,在“十一五”第二年(2007 年) ,全市 GDP 即突破千亿,达 1089.07 亿元,全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实力实现巨大跨越。 到 2010 年全市 GDP 达 1800.26 亿元,是“十五”末年(2005 年)GDP 的 2.5 倍,比“十五”末年翻 1.3 番,GDP 总量增加 1072.36 亿元,平均每年增 加 214.47 亿元,明显超过“十五”时期平均每年增加 69.99 亿元的水平, 经济规模扩张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经济规模扩张趋势明显。 “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全市历年 GDP 总量发展趋势图 2 377.94 418.17 463.18 521.78 619.12 727.90 880.11 1089.07 1320.43 1524.71 1800.26 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生产总值 (亿元) 二、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创新 高,在各历史时期达到最高水平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与其他各时期比 较,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时期,全市经 济发展速度创历史新高,达到最高水平。 “十一五”全市 GDP 各年发展速 度均在 114%以上,绝大部分年份发展速度保持在 115%以上, “十一五”期 间全市经济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115.6%,比“十五”时期的年均发展速度 (111.5%)高 4.1 个百分点,也高于各历史时期年平均发展水平。 各历史时期全市 GDP 年平均发展速度趋势图 109.5 105.3 106.9 109.0 108.0 108.6 109.4 110.5 111.5 114.6 115.6 105.0 107.5 110.0 112.5 115.0 117.5 一 五 二 五 三 五 四 五 五 五 六 五 七 五 八 五 九 五 十 五 十 一 五 各 时 期 GDP年 均发 展 速 度 ( %) 3 三、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服务业比重保持稳定水平,第二产业 比重稳步上升,农业比重逐步下降,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化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全市服务业保持主导 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使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全市农业比重逐步下降,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化。 2010 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 13.58%、36.21%、50.21%,进一步巩 固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为重要行业、农业为基础性产业的三次产 业格局。 自 2000 年以来,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成果显著,第一产业由 2000 年的 23.19%下降为 2010 年的 13.58%,下降 9.61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 降 0.9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 2000 年的 27.88%提高到 2010 年的 36.21%,提高 8.33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 0.83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和 建筑业比重平均每年分别提高 0.59、0.2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变动 不明显,基本保持在 50%左右的水平,相对稳定。 “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13.6第 一 产 业 13.915.416.316.417.117.4 19.120.421.7 23.2 36.2第 二 产 业34.634.734.233.831.831.2 29.227.127.127.9 50.2第 三 产 业51.549.949.549.851.251.451.7 52.551.2 48.9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产 业 结 构( %) 4 四、国民经济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人均 GDP 总量和发展 速度均比“十五”时期显著提升 继人均 GDP 在“十五”末年(2005 年)首次突破万元达 11127 元后, 全市经济发展质量继续提高,人均 GDP 逐年稳步走高,到“十一五”第四 年(2009 年) ,全市人均 GDP 突破 2 万元,达到 21945 元。2010 年,全市 人均 GDP 达 25622 元。 “十一五”时期人均 GDP 平均每年增加 2899 元, 比“十五”时期每年增加的 1008 元多出 1891 元;“十一五”末年(2010 年)人均 GDP 比“十五”末年(2005 年)翻 1.2 番。 “十一五”时期人均 GDP 增速高于“十五”时期,经济发展质量显著 提高。从人均 GDP 发展速度来看, “十一五”时期人均 GDP 发展速度达 114.0%,高于“十五”时期人均 GDP 发展速度(111.3%)2.7 个百分点, 其中“十一五”末年(2010 年)人均 GDP 增速比“十五”末年(2005 年) 高 1 个百分点。 “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全市人均 GDP 发展情况 6086 6656 7327 8176 9595 11127 13220 16070 19204 21945 25622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人 均 GDP( 元 ) 5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协调因素,影响 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生产条件薄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能力较弱, “十一五”期 间发展步伐逐步减慢 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是:农业生产条件依旧薄弱,产业化水平仍较低, 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农产品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适应市 场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 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生产、生活空间很大程度上受到压缩,农村土地不断 减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化建设步伐。 从农业占 GDP 的比重来看,2010 年全市农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 (10.18%)3.4 个百分点,比重偏高。从“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业增加值 增速变化情况来看,农业增加值增速由 2006 年的 8.4%下降到 2010 年的 5.7%,增速减少 2.7 个百分点,农业发展步伐呈现逐年减慢的态势。在农 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农业占 GDP 比重仍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的情 况下,农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也更加明显。 二、与全国、全区水平相比,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化水平偏低, 工业化进程缓慢 我市工业化水平与全国、广西差距明显较大。 “十一五”期间,全市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在 25%-27%之间,与全国、广西水平相比,我市工 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明显偏低,工业化水平不高,自 2005 年以来,全市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比全国水平低 13 个百分点以上,比广西水平低 8 个百分点以上。 我市工业化进程明显慢于全国、全区水平。 “十一五”期间,全国工 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保持在 40%左右,工业化进程 6 较高。全区工业占 GDP 比重实现了快速提高,由 2005 年的 31.7%提高到 2010 年的 40.6%,提高了 8.9 个百分点。南宁市工业占 GDP 比重维持在 25%- 27%的较低水平,2010 年工业化水平为 26.9%,比 2005 年的 22.7%提高了 4.2 个百分点。2005 年-2010 年全市工业化水平与全国、全区对比情况见 下表: 2005 年-2010 年全国、广西、全市工业化水平情况对比表 工业占 GDP 比重(%)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全国 41.8 42.2 41.6 41.5 39.7 40.2 广西 31.7 33.5 35.9 37.4 36.9 40.6 全市 22.7 25.1 26.1 26.7 26.0 26.9 全市与全国差 异 -19.1 -17.1 -15.5 -14.8 -13.7 -13.3 全市与广西差 异 -9.1 -8.4 -9.8 -10.7 -11.0 -13.7 三、 “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总体规模稳步推进,但区域经济发展不 平衡现象突出 “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规模稳步推进,2010 年市区、县域经济总 量分别达 1301.64、498.62 亿元,均超过 2005 年各自总量的 2 倍,“十 一五”期间,市区、县域经济总量年均增加分别为 157.57、56.91 亿元, 区域经济发展均实现扩张。 但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进一步 拉大。一方面,市区和县域经济总量不平衡,占全市的比重差异较大。 2010 年,市区高出县域经济总量 803.02 亿元,是县域水平的 2.61 倍。市 区、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72.3%、27.7%,市区比重高出 县域比重 44.6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间市区和县域经济总 量发展差距在逐步拉大。市区与县域 7 生产总值的差距由 2005 年的 299.71 亿元扩大到 2010 年的 803.02 亿元, 市区与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的差距由 2005 年的 41.17 个百分点扩大 到 2010 年的 44.6 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市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 年均提高 0.34 个百分点,而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年均下降 0.34 个百 分点。2005 年-2010 年全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 2005 年2010 年全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表 地区生产总值 (GDP)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十一五 年均变 化 全市 727.90 880.11 1089.07 1320.43 1524.71 1800.26 214.47 #市 区 513.81 628.03 777.35 943.56 1104.28 1301.64 157.57 总量 (亿元) 县 域 214.10 252.08 311.72 376.87 420.44 498.62 56.91 全市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市 区 70.59 71.36 71.38 71.46 72.43 72.30 0.34 区域 结构 (%) 县 域 29.41 28.64 28.62 28.54 27.57 27.70 -0.34 对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实 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全市国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实现又好又 快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市既面临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和挑战,为 促进“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农村发展体制与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 农村发展活力。一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要建立健全城乡发 展一体化制度,三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 8 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加快发展我市工业经济,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我市应从优化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入手,发展先 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 由小变大,由大逐渐变强。第一,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如我市制糖、 化工、水泥等行业结构调整;第二,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 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 力布局。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 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第三,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制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 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第四,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第 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 落实和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 三、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要实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