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其答案_第1页
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其答案_第2页
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其答案_第3页
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其答案_第4页
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其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其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暴晒一暴十寒 攒钱人头攒动 屏障屏气凝神 B轴心压轴大戏 塞车敷衍塞责 隽秀隽语箴言 C闪烁流金铄石 佳肴混淆是非 逡巡怙恶不悛 D贻误春风骀荡 龃龉踽踽独行 砥柱抵掌而谈 答:B(A.bopp, zncuncun,pngbng;B.zhuzhu,sis,jnjun;C.shu,yoxio,qnqun;D. ydi,j,dzh)(曝 p 晒是联合词组,曝与晒近义;暴 bo 晒是偏正词组,暴表示程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3.2,创 20 个月 以来 的新低,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也首度由负转正。 B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实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监测的数值,体现了地方政府绝不靠 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C为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稳定的需要之间实现平衡,相关部门 应慎重考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制范围和程度。 D我国计划在 2013 年前后发射首个月球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以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 并进行分析,这将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进展。 D(A.“根据”“显示”杂揉;B.“开展”“数值”动宾不当;C.“文化产业发展”前 缺少“促进”)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欧洲有关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点内在原因。(每点不超过 8 个 字)(4 分) 欧洲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更多依赖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一些 经济 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导致政府巨额的预算赤 字。2008 年美国爆发的主权债务 危机, 对这些国家的国民 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些国家逐渐失去继 续借贷的资本。加上欧元区国家 实行统一发行货币政策,每个成员国无权使用货币政策,通过新发 债务弥补赤字。于是,主权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产业结构单一 巨额财政赤字 失去借贷资本 无权新发债务 4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1963 年,领袖的一声号召,催生了一场历久弥高的学习热潮; 而 诗人的一首雷锋之歌,唱出了亿万民众对榜样的敬仰之情。请写出雷锋之歌作者 的姓名,并为纪念雷锋同志拟一副不超过 30 个字的对联。(5 分) (1)作者姓名: 贺进之 (2)对 联: 爱党爱国爱民精神永存,崇真崇善崇美内涵常新 携春风奉献社会点点温暖,播春雨润泽他人滴滴蜜甜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刘古塘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四年五月望后二日,兄子道希书至,告古塘之 丧。昔余咸童,从先兄求友闾巷间,得古塘。 其后之近邑,3 故乡,客京师,学同而志相近者,复得数人,而惟古塘为本交。古塘少以雄豪自 处,短衣厉饰,惟恐见者知为儒生,而先兄独义之。余少好气,数以气盖余,心不能平,久之乃见谓 直谅。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 给田数十亩;少长, 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匹 边型牡乙型当蛙 l 壁壬 生江生童巫些生岁时口 3 家,解装,遇亲友,随手尽,俄而乏绝,饥不得餐,晏如也。年羹尧巡抚四 川,固请与偕。议加赋,力争而止。遂以他故行,曰:“其心神外我矣!能守吾言以期月邪?”及督川陕, 复固请以往,再三见,浃月而归。 古塘貌精悍。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 视冯怒,榜 笞数十。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死。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尝语余曰:“士之大闲 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君子怀刑,逗王型睡姐些鱼蕴退避达旦盟童上卫士 l”及余以南山 集被逮,冒危险以急余,如所言。辛卯乡试为举首,以随部檄,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后遂绝意 进取。年六十有九,终于家。 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 时存者惟彝叹、 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 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 然吾 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 过 行, 则相引以为羞;全壁壬扛 l 良些皇古 塘于幼,道希与 翁君止园纪其 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 其卒以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久饥不得餐,晏如也 晏:安定 B其心神外我矣 外:疏远 C众皆哗,群聚而诟之 诟:辱骂 D数之奇,彼此如一辙 奇:非凡 D(凶,不顺,不好)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古塘为人侠义的一组是(3 分) 雄豪自处,短衣厉饰 解装,遇亲友,随手尽 议加赋,力争而止 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 冒危险以急余 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 A B C D B(从衣着角度表现年轻时总英雄自居,是讨论“加赋”的与结果,是刘无端遭到督学打后 的态度)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少时的刘古塘,虽为一介书生,但总以英雄豪杰自居,多次在气概上压过当年争强好胜的作 者,不过后来两人却成为挚友。 B刘古塘在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期间,受邀人其幕府,但因为与年羹尧在加赋问题上意见相左, 他只待了一个月时间便离开了。 C刘古塘早年因与一个祸患乡里的人同名同姓,曾遭到行事鲁莽的督学邵嗣尧的毒打,督学也为 此犯了众怒,愧恨、发病而死。 D作者出狱后,为当年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相继离世而悲痛万分,由于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 就预先为亡友刘古塘写好了墓志铭。 B(刘古塘“只待了一个月时间便离开了”是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之间,时间不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3 分) (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赞誉,学使常用重金来招请他。(通顺 1 分,时人赞誉与 邀请各 1 分) (2)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4 分) 假如您遭遇灾祸而我躲避,并认为很明智,(您认为)可以吗?(通顺 1 分,遭遇、明智与疑问 句各 1 分) (3)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3 分) 现在各位君子都因为声誉名望得以保全,而不能算是不幸运,只是让后死的人更加害怕罢了。 (通顺 1 分,保全与更加各 1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 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 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 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 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 分) 怀念沦陷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答 一点给 1 分,不加分) (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的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3 分) 拟人(1 分)。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烘托殷切 的报国之意(2 分) (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 风格豪迈而沉郁,主旨爱国激情,与辛词风格、主题逼近(风格、主旨各 2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钉头磷磷,;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6)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7)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 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 乡。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 笼罩在一片水 雾与绿荫之中,周 围都被一汪绿水 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 过。 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 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 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 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榻上数天上的点点 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 蛳, 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 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 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 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 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 阵狂风吹来,荷叶 们便快活地 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 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 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 。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 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将“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 盛开的玫瑰。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 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 钓鱼。祖父 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 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 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茭草上捋下一把 “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 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 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 五条。 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 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踮着小脚 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噢,快 些回家去吧” 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 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 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 们钻进苇丛 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 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 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 时 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 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 过,没有人感到害 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 鸟。河 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 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没有人捡它、碰它, 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 顿训斥。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 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 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 天音乐会!干活累了,坐在田 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 鸟的 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 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从水 鸟的鸣叫中,水 乡人知道什么 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 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 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 乡的乡民。水 乡人早已习惯了在 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 到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 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 的感觉。 广州日报2011-09-29 1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 分) 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语 言表达富有韵味。(特色 2 分,分析 2 分) 12文章第三段两次写祖父,请结合该段的结构思路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4 分) 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对“我们” 与祖父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内容、结构各 2 分) 13“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这句话表现了水乡人什么样的情 感?(盼) 对水乡快乐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对水乡淳朴风情失落的叹惜;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追思; 对与水相依的美好不再的(每点 2 分) 14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 分) 人与水的关系:亲近自然,生命有所滋养,心情得以纯洁,生活富有希望;人水鸟的关系,要敬 畏生命,学会感恩,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水乡的风情,传统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应加以保护与 传承(每点 2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天人合一” 与生态学 周国平 九十年代以来,国学好像又咸了显学。而在国学 热中,有一个概念赫然高悬,这便是“天人合一” 。在一些人嘴里,它简直是新福音,用它可以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几乎一切重大难题。其最旗帜 鲜明者甚至断言,惟“ 天人合一 ”才能拯救人类,舍此 别无出路。按照他们的解释,西方文化的要害 在于天人相分乃至对立,由此 导致人性异化和生态危机,殊不知完备的人性理论和生态哲学在中国 古已有之,“天人合一 ”便是,它的威力足以引 导人类重建内心的和外部的和谐。 我的印象是,“ 天人合一”原是一种儒家学说,把道家的 “物我两忘”、禅宗的“见性成佛”硬塞入 “天人合一”的模子里,未免牛头不对马嘴。即使儒家学 说也不能归结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仅 是儒家在人与宇宙之关系问题上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关于“天人合一”的含义,我认为张岱年 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的归纳最为准确,即一是 滥觞于孟子、流布于宋儒的天人相通思想,二是 董仲舒的天人相类思想。他认为 ,后者 纯属牵强附会的无稽之 谈;而前者主张人的心性与宇宙的本 质相通,因而人藉内省或良知即可知天道。这是基本上属于认识论的范畴,颇有些道理,我们自可 对之作学理的探讨,却没有理由无限地 扩大其涵义和夸大其价 值。事 实上,在西方哲学中也不乏类 似的思想,例如柏拉图的回忆说 ,笛卡儿的天 赋观念说,可是人家并没有从中寻找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