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_第1页
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_第2页
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_第3页
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_第4页
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 成民发2010113 号 f 为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 房、教育、医疗、临时困 难问题,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民 政部等部委关于印发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成 办函200147 号)和 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工作的实 施意见(成办发200 49 号)精神,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 本办法所称城乡低收入家庭,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关 系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低收入规定 标准的家庭。 五城区及高新区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实施的 教育、医 疗 等专项救助, 低收入家庭的收入认定标准为城市低保标准 150%以内;廉租住房和 经济适用住房专项救助的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标准由市政府确定。 家庭财产认定标准如下: (一)申请低保、教育、医疗救助的家庭,其 财产状况具有下列情 况之一的,不认定为低收入家庭: 1家中拥有并使用机动车辆如小汽车、客货车和其他经营性机 动车辆的(残疾人专用车除外); 2有两套以上住房(含两套)且其中一套面积超过当地住房保障 标准,但未取得租、售收入的; 3家庭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总额超过医疗住院救助封顶线的。 (二)申请住房救助的家庭,其财产状况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 认定为低收入家庭: 1拥有机动车辆,且价值在 8 万元以上的,不认定为经济适用住 房援助的家庭; 2拥有机动车辆的(残疾人专用车除外),不认定为廉租住房援 助的家庭; 3家庭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总额超过购买一套 70 平方米普通商 品住房总价 30%的家庭; 4、城市家庭原有住房人均面积超过当地政府规定享受保障性住 房控制标准的。 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标准随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城乡低收入 家庭认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 3 月 31 日前公布一次。 除五城区及高新区外的其余区(市)县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标 准由当地政府确定。 二、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管理 成都市民政局是全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市)县民政局负责辖区内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的 审核和管理工作。 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受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的委托,负责辖区内申请城乡低收入认定家庭的材料受理、调查、公 示、民主评议 等日常服务工作。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设 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民主评议小组(或村民议事会),民主评议小组成 员应当不少于 11 人。 市和各区(市)县公安、财政、劳动、房管、金融、工商、税 务、公积 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 的相关工作。 三、家庭收入计算范围 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在最近一年内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 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薪收 入、经营性 净收入、 财产 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 (一)工薪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范 围)以及兼职、兼业收入和从事各种技艺、各项劳动服务所得的报酬。 (二)经营性净收入:主要包括城市居民从事生产和经营取得的收 入扣除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后的净收入;农村居民经营农业和二、三 产业净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 1投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有价证券股息红利收入、 保险收益和其他投资收益。 2出租房屋等资产收入:将家庭拥有产权的房屋、车辆、土地等 资产出租产生的收入。 3无形资产收益:由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 等无形资产转让、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4出售财物收入:主要包括出售住房收入和其他物品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遗属补助费、 赔偿收入、因 劳动合同终止(解除)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 一次性安置费)、赡养费、抚(扶)养费、接受馈赠收入、继承收入、个 人可支配的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补贴(助)和因建设征地农转非等 原因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拆迁安置房屋货币补偿收 入、青苗补偿费等。 四、 家庭收入的核定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直接认定为城乡低收入家庭,不再重 复进行家庭收入核定。其他城乡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核定办法为: (一)工薪收入核定 对城市在职职工和签订劳动合同关系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的核 定,由用人单位出具收入情况证明,由单位盖章,经办人员签字。 对城市居民兼职性收入、农村居民的临时性工薪收入等其他劳动 收入,由申请人诚信申报,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或街道 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定。 (二)经营性净收入核定 由申请人诚信申报,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或街道办 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定。 (三)财产性收入核定 1投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和无形资产收益,由申请人诚信申报, 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 查核定。 2出售财物收入的调查期限不受一年限制。一个家庭出售多项 财物收入应合并计算;其支出项目不能重复扣减,并由申请家庭进行 支出举证,不能举证的视同没有支出;其收入剩余部分应按救助标准 进行分摊。 (四)转移性收入核定 1离退休金。凭本人离退休金领取存折予以核定。 2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凭本人就业失业登记证予以核定。 3遗属补助费。凭 单位开具的遗属补助费证明等予以核定。 4赔偿收入。凭人民法院调解书、判决 书或其他证明材料予以核 定。 5经济补偿金(安置费)。凭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以及发放证明材料等予以核定。 6赡养费和抚(扶)养费。被赡养、 抚(扶)养人未与赡养、抚(扶) 养义务人共同生活的,义务人家庭月人均收入达到当地城乡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标准 250%的,视为有赡养、抚(扶)养能力。被 赡、抚(扶)养 的对象应是个人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 150%的对象。有 赡养费 和抚(扶)养费约定或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按照约定或有关协议、 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但有能力承担赡 养、抚(扶)养义务而不愿承担的义务人,其应承担的赡养、抚(扶)养 费的计算公式为: 家庭应负担的月赡养、抚(扶)养费=家庭月 总收入-(当地城乡居 民最低生活月保障标准 250%家庭人口) 25%。 有 2 个或 2 个以上被赡养人或抚(扶)养人的,被赡养人或抚(扶) 养人的赡养和抚(扶)养费按人数均摊。 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双方关系的家庭成员,其相互之间的赡养和抚 (扶)养关系、应尽义务等,按有关法律、法 规 的规定执行。 凡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含职 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视为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 7接受馈赠收入、 继承收入及其他转移性收入,由申请人诚信申 报,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调查核定。 (五)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1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优待抚恤金; 2政府给予见义勇为人员及有突出贡献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和 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3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困难补 助等; 4因公(工)负伤职工获得的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和生活护理费; 5计划生育奖励金; 6按规定缴纳的各项基本社会保险金; 7残疾人获得各级政府、群团组织为改善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 就业、居家生活条件而发放的补助金、护理补贴费等; 8区(市)县政府规定的其他不应计入的家庭收入。 五、家庭财产的核定 家庭财产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存款、房产、车辆、有价证券 等。 家庭财产由申请人诚信申报,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 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 六、低收入家庭认定的相关要求 (一)申请及申请人家庭应提供的材料 申请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家庭为单位,以 户主( 或者户 主委托人持户主委托书)为申请人,根据救助需求每月 15 日前向户籍所在地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提出书面申 请。同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户口簿、居民身份 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收入证明;农业 户口的,应 提供家庭承包土地亩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复印件)和种植、 养殖等情况。在外务工的,应提供由用工单位或雇主出具的收入证明; 3已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 业等社会保险的,应出具相应 的缴费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4房屋属自有产权的,应提供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有房屋使用 权而无产权的,应提供由居住地居(村)民委员会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属租房居住的,应提供租房协议原件及复印件;属借住亲友房屋的, 应提供产权证复印件和产权人证明; 5因征地及房屋拆迁安置等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应提供安置 协议和补偿费使用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6家庭成员有离异的,应提供离婚证或离婚判决(调解)书; 7人户分离的申请人,应提交其居住地派出所出具的不符合户 口迁移规定的相关证明; 8在法定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应提供 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出具的就业失业登记证; 9因患严重疾病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县级以 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情诊断报告;残疾申请人,应提供县级残疾人联 合会出具的残疾证明;劳动年龄段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县级劳动 部门出具的丧失劳动能力证明; 10有在校学生的家庭,应提供子女就读学校证明; 11申请人授权低收入认定管理部门查询其家庭相关财产、收入 等个人信息的授权书; 12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二)低收入家庭认定的办理程序及时限 经申请人的授权,区(市)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乡 镇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可以对家庭成员的 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查询。公安、劳动、房管、金融、工商、税 务、住房 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1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对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 进行审核, 对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通知申请人补充;对材料符 合要求的,启动调查程序。 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对申请人的收入和财产状况, 采取书面审查、入户调查、邻里访问、 单位取 证、信函索证、信息比对 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人口数量、身体情况、就业情况、收入情况、财 产状况、贫 困原因及家庭实际生活水平等进行调查核实。实地调查人 员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填写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表。调查结 束后,在居(村)务公开栏和其它醒目的地方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为 期 5 天的张榜公示。公示结束后,召开民主评议会。民主评议小组会 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小组成员参加,获参加会议人员半数以上签 名同意的,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获通过。 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对受理申请城乡低收入认定 的家庭在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表签署意见后,连同其他证明 材料等一并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2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逐一对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 共服务站)上报的申请人有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组成审核工作组 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逐户核实。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审核工作组 进行集体审议,将审议结果填写在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表上, 并由审议人员在表上签字确认。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将审议通过的申请家庭情况转居(村) 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进行为期 5 天的张榜公示。公示结束后, 将签署意见的成都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表和其他证明材料一并 报区(市)县民政局审批。 3区(市)县民政局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申请人的 有关材料逐一进行核实,并将拟批准认定的低收入家庭情况书面通知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转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进 行为期 5 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有异议的,区(市)县民政局会同街道 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时对有关情况再次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 反馈举报人。 公示后无异议的,或公示后虽有异议,但经再次核查后仍予批准 的,区(市)县民政局应及时出具低收入家庭认定证明。 区(市)县民政局对不符合低收入认定条件的申请人应出具书面 通知书,并通 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转居(村)民委员会(社区 公共服务站)送达申请人家庭。 从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正式受理申请之日起,到区 (市)县民政局认定工作结束,应在三十日内办结。 4自认定之日起,一年内有效。 5、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需申请相关救助项目时,应向 救助主管部门进行申请,救助主管部门根据救助相关规定作出是否进 行救助的决定。 七、管理与监督 (一)加强管理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 会参与”的原 则, 积极开展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建立由民政 牵 头,公安、财政、 劳动、房管、金融、工商、税务、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 门参加的低收入家庭核定工作协调机制。 2建立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联 席会议办公室(市民政局)牵头逐步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 对信息系统,并根据部门需求制定部门间共享信息目录,并研究制定 核收工作办法;由信息办牵头利用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 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部门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为低收入家庭准确核 收、救助资 源共享提供支持和保障。 3做好工作保障。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 定工作机构能力建设,落实必要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保证城乡低 收入家庭认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监督和严格纪律 1居(村)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 府)应当设立举报箱或举报电话,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