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 2012 年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为扎实做 好今年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总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 和全省旅游名镇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城乡经济 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中心村建设 为载体,以“十有五星”为标准,以盘活资源、市场运作、资金 整合为手段,以整村推进、多村合并、城镇吸纳为重点,以“近 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为路径,按照集中抓发 展、突出抓民生、重点抓“三化”、全面抓提高的工作思路,努 力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中心村镇规划布局,整体新建中心 村 200 个,旧村改造 500 个;多村合并 140 个、撤并自然屯 461 个; 城镇吸纳农民 30 万人。建设五星级村 50 个、四星级村 200 个,力争三星级以上村发展到 3000 个,全省三分之一的村达到 2 新农村建设基本标准,使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村面貌发 生更大改观。 二、遵循原则 (一)坚持城乡统筹,强化分类推进。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 体化发展方向,遵循“向城市靠拢、向小城镇靠拢、向中心村靠 拢”的推进路径,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齐头并进。 (二)坚持全面发展,强化典型引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 府新农村建设“十有五星”建设内容和标准,促进农村合理布局、 全面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机制新、标准高、模式好、特色鲜明、 辐射力强的四星、五星典型村,示范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不断提 档升级。 (三)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农村特色。结合本地经济基础、 资源禀赋、文化传承和区位实际建设新农村,坚持多样化发展, 既有楼房别墅,也有砖瓦房、农家院,既追求城市的功能品位和 健全服务,更注重农村的生态特点和民俗风情,防止盲目模仿照 搬、千村一面。 (四)坚持多元投入,强化市场机制。在政府投入、农民出 工、社会捐助、金融支持的基础上,强化资源置换和村企共建等 市场化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3 (五)坚持先建后评,强化奖投激励。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 星级村评定工作,达到奖投条件的,给予资金奖励,调动基层建 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老少边穷地区给予适当照顾。 三、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个基础和关 键,积极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四大”、“八化”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力争全 省粮食增产 86 亿斤以上,总产达到 1200 亿斤。全省新组建大型 农机作业合作社 200 个,总数发展到 758 个;抓好 33 处大型灌 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 560 万亩,总面 积达到 5277 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 400 万亩,总面积达 到 2605 万亩;新增五大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 1200 万亩,总面积达到 1.7 亿亩,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 1 个百分 点,达到 62.5%以上;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3800 个以上,总数 发展到 2.4 万个,覆盖 30%农户。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继续 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2 亿亩以上,其 中玉米 9000 万亩,新增 144 万亩,水稻 5300 万亩,新增 129 万 亩。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以蔬菜、瓜果、花卉、食 用菌、北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高效农业,全省蔬菜面积稳定在 4 650 万亩,经济作物总面积发展到 1500 万亩,新建蔬菜温室大棚 12 万亩,总面积达到 67 万亩。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以实施千 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为重点,新建现代化奶牛养殖场 380 个、生猪养殖场 1200 个,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408 万 吨、119 万吨和 863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11.5%、4.4%和 10.9%。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依托乡镇公路通畅率 100%、农村 信息服务比较健全等优势,培育壮大农村金融、保险、物流、信 息、咨询、餐饮、旅店等服务业,繁荣发展农村经济。三是扎实 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按照吉炳轩书记提出的“五高”要求和王宪 魁省长提出的多上、快上龙头大项目的部署,继续实施“上大项 目、强大企业、建大园区、做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农 产品加工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全省绿色食品产业 实现销售收入 26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 基地面积 1 亿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达到 350 万户,户均 增收 3000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1.1%、6.8%和 8%。 (二)突出抓好农民增收。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持续提高农 民收入水平。一是不断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在努力保持粮食 增产增收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引 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作物生产,组织农民发展柳编、麻编、草编等 各类家庭手工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旅游等 5 专业村发展到 2160 个,比上年增加 210 个。二是不断增加农民 的工资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强化农 民转移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力争转移农村劳动 力 535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460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1%和 13%。三是不断增加农民土地性收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建设完善 20 个县农村土地流转平台,流转面积达到 4000 万亩以 上,农民流转土地收入达到 150 亿元以上。四是不断增加农民财 产性收入。加快农村住房建设,让更多的农民不花钱或少花钱住 上宜居新房,增加财产性收入。力争通过泥草房改造、整村新建 以及农民进入城镇购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50 亿元以上。五 是不断增加农民现金性收入。搞好市场对接和信息服务,强化农 产品市场营销,使农民在流通环节实现更大增收。力争开通马铃 薯南销专列 20 列,比上年增加 2 倍以上;蔬菜外销量达到 150 万吨,比上年增长 20%以上;农超对接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300 个,比上年增加 167 个。力争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2%以上。 (三)突出抓好基础建设。按照省委吉炳轩书记关于“要继 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扩大基础 设施建设规模”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 步改善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村内道路建设。加大投 6 入力度,用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资金,完成 4000 公里 农村公路建设,硬化铺装村内道路 2000 公里、边沟 3500 公里。 二是加快饮水安全建设。积极推广“一井带多屯,多村联大网, 跨乡发展”的供水模式,探索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 管理模式,解决 150 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加快活动 场所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场所和公益设施建设,建设村活动室 518 个、文化休闲广场 608 个,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到 70%, 比上年提高 9 个百分点,建设 500 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示范社区 100 个,打造一批文化特色突显、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文明社区。 (四)突出抓好农房改造。抓住农村住房这一农民关注的热 点问题,加大推进力度,今年至少完成 22 万户的农村泥草房改 造任务,整体新建 200 个村,力争使 30.6 万户农民住房条件从 根本上得到改善。在推进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农村特 色。深入开展送规划、送图册、送技术、送培训活动,坚持“布 局科学、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各俱特色、成本低廉” 的理念,统筹建设农村住宅,切实改变一些地方相互仿造、千村 一面的现象。二是强化功能配套。在农村住房建设上,注重配套 功能,方便群众生活,提升居住舒适度。农村新建住房要有室内 上下水、厕所和洗浴,倡导旧房改造室内下水,真正让农民住上 7 舒心房。三是应用新型材料。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提升省材、环保、节能、保暖、抗震性能,降 低建设成本。农村新建住房一律要达到节能省地的新型住房要求, 防止低水平建设。 (五)突出抓好环境整治。通过规划、示范、治理,广泛发 动群众,深入开展以净化、绿化、美化为核心的农村环境整治工 作。一是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在春种前和秋收后重点开展两次集 中行动,全面彻底地进行环境整治,做到道路净、庭院净、村庄 净。大力发展小区养殖,净化村内环境。全省 60%的村要成立保 洁队伍,配备设施设备,建立保洁制度,实现环境管护的常态化 和制度化。二是加快推广新型能源。积极推广应用农村新型清洁 能源,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做饭取暖烧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新建大中型农村能源项目 55 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1 万台、太 阳能路灯 2000 盏,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新增农村清洁能 源用户 2 万户。三是深入开展绿化美化。按照“林木覆盖、乔灌 点缀、栽花种草、拆墙植绿”的要求,三星以上村每条街道两侧 都要进行绿化美化,今年高标准绿化村屯 500 个,累计完成 20000 个村屯的绿化任务。制定奖励政策,规范临街栅栏、院间 栅栏,鼓励栽植绿篱,清理残垣断壁、私搭乱建和院内堆积物。 8 对旧房进行粉刷修饰,保持清新面貌。努力做到村在林中、房在 树中、人在景中。 (六)突出抓好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事业,提高 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在落实“两免一补”的 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校供暖给予补贴。落实助 学资金,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选派 1500 名师范生 到农村支教,解决农村优质师资配备不足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招录“村村大学生”1200 名,达到村村有 1 名大学生。 二是推进农村卫生事业。新建和改扩建 55 个乡镇卫生院,建设 500 个标准化村卫生所。2012 年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 98% 以上,将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 230 元提升至 290 元,政策范围 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 70%提高到 75%。全省 9050 个行政村卫生 室全部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申报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的 行政村乡村医生全部进行培训。三是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全面落 实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物价联动机制,根据 财力适当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推 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进 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四是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建设乡镇 综合文化站 24 个,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目标。建设村农家书屋 9 1932 个。培育更多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创作群体, 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七)突出抓好民主文明。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 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 级联创”活动,加强新一届村班子培训及考核奖惩,形成工作有 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基层党组织队伍 保障和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好村党组织、村委会的凝聚和带动作 用。二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 主监督,村务公开规范率要达到 100%。新农村建设各类规划制定、 项目实施和建后管理都要经过村民民主讨论,确保农民群众真正 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 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 的主体。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 明集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依托各项载体,深 入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宣讲和科普宣传,引导农 民革除生活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农村 新风。积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 度。 (八)突出抓好垦地共建。按照省委要求,深入研究和创新 10 推进措施,加大共建力度。一是扎实推进“三代” 。采取单项合 作、阶段合作或全程合作等方式,推进代耕、代种、代收,农垦 为地方“三代”面积要发展到 5000 万亩以上。二是深化产业共 建。双方共育基地、共建龙头、共创品牌,联手推进产业共建。 发挥垦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力争拉动地方种植基地 4500 万亩。 三是延伸合作领域。积极推进合作共建由单一农业领域向其它领 域延伸,由基础设施建设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延伸。力争垦区 与地方共建公路 200 公里,城镇排水工程 100 处,累计共建学校 150 所、医院 150 所。四是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垦地共建 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搞好协调配合,共同研究推进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北部和东部分片召开共建工作现场会, 推进垦地共建深入开展。 四、主要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进。把握有利形势,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和工作指导。一是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推进。各地要借助省 委成立农村工作办公室,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建立 健全机构、职能和队伍,把新农村建设纳入重要日程、纳入党政 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重点, 抓好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解 11 决重大问题,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二是强化省直相关部门 的任务落实。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2012 年全省新农村 建设工作任务分解(附后),将今年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 量化,逐项分解落实到 55 个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 新农村办定期例会,及时跟踪掌握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确保各项 任务全面落实。三是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尽快 出台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 ,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 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布局、任务等,为全面推进新农 村建设提供蓝图。制定黑龙江省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指导意见 , 进一步明确中心村建设的原则、标准、模式、措施等,指导中心 村加快发展。基本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近期 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这是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省级标准, 通过贯彻施行,进一步指导全省新农村建设规范化推进。要加强 人员培训,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作好引智工作,学习借鉴 省内、国内以及海外农村发展建设经验,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增添 活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多元投入,保障新农村建设深入 推进。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在保持新农村建设省级专项资金 2 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省本级用于“三农”方面专项支出 86.1 亿 12 元,比上年增长 23.6%。地方计划投入村屯建设资金 91 亿元,比 上年增长 15%。在资金使用上,强化县级政府的整合平台作用, 集中力量,重点建设规划完善、产业发达、特色鲜明、一体化趋 向突出的中心村,防止有限资源分散使用。二是活化市场筹资渠 道。积极推广村企共建、资源置换等市场化手段,引进企业资金 推动新村建设。今年已有 184 个村计划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新农 村建设,可引进企业资金 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三是探索金 融支持途径。推广林甸、北安、富锦等地经验,以农民土地承包 经营权、林权、房产、宅基地等做抵押,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 金融部门的沟通,培育更多的小额信贷组织,创新更多的金融产 品,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 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完善星级管理机制。完善黑龙 江省新农村建设星级评定办法,提高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力求通过星级评定活动,评出动力、评出压力、评出活力,充分 调动不同基础条件、不同发展层次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入展开。二是健全以奖代投机制。进 一步规范奖投范围、细化奖投标准、强化竞争激励,调动更多的 村加快提档升级步伐。今年五星村奖励不超过 50 个,四星村奖 励不超过 200 个。同时,各市县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以奖代投专项 13 资金,对获得三星级的村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强化考评奖惩机制。 完善考评奖惩办法,全面准确评价各市(地)、各成员单位和中 省直帮建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由省委、省政府给予表彰,进一步激发各地、各部门推进新农村 建设的积极性。 (四)狠抓模式引领。在推动方式上,积极推广“十个带动 模式” ,通过召开现场会、进行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使更多的 村找准自身潜力、推进动力和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在建设方式上,为加快实现“三化”目标,重点培育、推介三类 模式。一是“整体新建”模式。推广集贤县农丰村、肇东市东跃 村等地经验,引导有区位优势、有资源优势、有整合条件的村, 通过宅基地置换、村企共建等市场化手段,实施整村新建,吸纳 周边村屯,节约土地利用。今年全省计划实施整村新建 200 个村, 吸纳自然屯 461 个,将使 8.6 万户农民住进功能健全的新居,可 腾出 8 万亩宅基地用于发展生产,维护新村运转,走出一条整体 新建、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二是“旧村改造”模式。推 广虎林市六人班村、北安市建民村等地经验,通过政府补贴、集 体资助、农民投工等多种形式,组织砖瓦化率较高、不宜大拆大 建的中心村,改造泥草房,对砖瓦房的屋顶、墙体、门窗、下水 14 进行修缮,提升居住质量。今年全省计划启动实施旧村改造 500 个村,将改善 18.5 万户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广大农 村加快改变面貌,走出一条投入少、改善快,多数乡村易学易行 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三是“城镇吸纳”模式。推进双鸭山“农民 时代新城” 、北安“农民家园” 、富锦二龙山镇等地经验,分散吸 引有条件的农民通过购房,向城市、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今年 全省计划在城镇启动建设农民小区 196 个、建设楼房 1393 栋, 吸纳 30 万农民进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一条新农 村建设与城市发展、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的协调型发展道路。 (五)强化典型示范。为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导向和带动 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在抓好原有典型的基础上,今年 重点发掘、培育和树立四类新典型。一是民俗名村发展典型。重 点树立具有一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内 涵和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享 有一定知名度的村,增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魅力。目前,已 有阿城区料甸乡红新村、海林市长汀镇哈达村等 50 多个村具备 了发展雏形。二是生态丽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具有自然生态特 征,建筑风格与生态吻合,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花园式、田园 式的秀美村庄,带动更多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生态特点。目 15 前,已有延寿县玉河乡长寿村、宾县宾州镇二龙山村等 60 多个 村具备了发展条件。三是现代新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分区布局 合理、人口聚集适度、土地规模集约、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 完善、居住功能配套、环境整洁优美、管理文明有序的村,发展 具有时代特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