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嵌刻_第1页
时间的嵌刻_第2页
时间的嵌刻_第3页
时间的嵌刻_第4页
时间的嵌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时间的嵌刻 早在 1994 年的中国油画展上, 段江华便以他的获奖作品王后 2 号表现出了对历史特有的眷恋。那是 两个被时间风化的人物造型,运用了综 合材料手段,其凝重的语言风格与当时 流行的“波普 ”思潮形成鲜明反差,也由 此奠定了段江华的创作基调与深层 的“历史意识 ”相关。 中国论文网 /5/view-6528527.htm “历史意识 ”是“85 新潮”使用频率 最高的一个词。高名潞在论述“85 新潮” 时引用克罗齐的观点,将“历史意识” 转 换成创造新时代的能量,也使整个“85 新潮”获得了文化启蒙的深度。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的转型,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种深度被逐渐排除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 视野之外,继而为日常经验所取代。在 这一转型中所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基 本上都在北京,而且大都出在 1989 年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段江华左右,比如 刘晓东、赵半狄、方力钧、刘炜等。尹 吉男曾把这些人表述为“ 新生代 ”,栗宪 庭更是以“玩世现实主义 ”来命名。但无 论是“新生代 ”还是“玩世”,都是在有意 识地挣脱“历史意识 ”的束缚,希望借助 于社会的转型开拓一个文化创新的新局 面。正如栗宪庭对这一代人的论述,几 乎完全放到了”85 新潮” 的对立面一样。 以此刻画出一种新的创作风尚,虽然有 助于一代人文化面孔的呈现,但却给历 史留下了难以愈合的断层。 段江华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断层, 但与他那些被归纳到“ 新生代 ”的同学们 不同。面对这个断层,段江华没有采取 挥一挥衣袖的告别姿态,而是深入到时 间的内部尽力去打捞历史沉寂的内容。 这使他成了他们那帮同学中的“另类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子”,他在 1994 年创作的 王后 2 号就充分显示出了那种“另类” ,之所 以赢得大奖,我想原因可能也正在于它 弥补了那个时代的断层吧。某种意义上 说,段江华的艺术是沿袭了“85 新潮” 的 人文传统。比如他对画面深度的强调, 尤其是他营造出来的那种庄严、静穆的 气氛,都跟“85 新潮” 所提倡的文化内容 相得益彰。从这里我也看到了理论家 “划代”的某种局限,就像栗宪庭将上世 纪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艺术家说成是 理想失落的一代,其实还是有些片面。 事实上,这一代艺术家远比理论家眼中 所看到的要丰富,至少段江华就提供出 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当然,段江华之所 以能够保持住这种创作的深度,还有一 个原因,可能与他 1989 年之后回到湖 南有关。正是因为远离于喧闹中心的边 缘状态,使段江华持有了冷静的思想, 从而确保了他历史思维的连贯。 我看过段江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 作的不少作品,一个突出印象就是深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而凝重。这是一种悖论的进行时,跟整 个九十年代的创作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反 差,也使我联想到了丁方、朝戈等人的 艺术。有人认为丁方和朝戈他们的艺术 到了 1990 年代以后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完全是掩目捕雀之说。轻与重是人类 平衡的两端,离开了一端则迈不出平稳 的步伐。我想说的是,因为特殊的时代 原因,1990 年代出现了“玩世”“波普”不 足为奇,但是如果仅仅只有这样一些内 容,那么,这个年代难免不留有缺陷。 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关注于隐伏在 1990 年背后的那股潜流,关注像段江华 这样一些艺术家所做的工作。在我看来, 恰恰是因为还有他们这样一些艺术家的 存在,这个时代的创作才没有完全偏离 于历史的重心。 2006 年,对于段江华来说,是一 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他移师北上, 重新来到了阔别以久的北京。这意味着 潜伏了多年的段江华将浮出水面,把他 所承接的那条文化线索展现给世人。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是在这一年,段江华的作品题材发生了 一些细节上的变化。首先是剔除了人物 的影子,其次是由久远的历史内容转到 了对近现代革命题材的观照。一些带有 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建筑物,成了他这 一时期绘画的主体,而且均被他赋予了 暮色苍茫的纪念碑意向。我们可以理解 这是段江华向时代中心的一种靠拢,也 是他从边缘转入中心后的一种心理体验。 正是因为北京那强大的政治磁场,激发 了段江华早年的文化记忆,使他对历史 的感悟由远而近,有了更加切身的认识, 从而由原来持一种远距离的观照变成了 当下近距离的反思。 段江华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这一代人是革命的火种,从小便受到一 种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熏陶。 在他们的意识中,过滤不去的是那打碎 旧世界的抱负与“ 人定胜天 ”的理想。这 给了他们一种历史的冲动,也赋予了他 们一种激昂的性格。段江华曾跟我描述 过他小时候在山城怀化的生活经历,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顽皮的劲头,我颇有同感。历史造就了 一代人,也成就了他们共同的追忆。然 而,历史不是禁锢的死水,而是流动的 长河。赫拉克利特说的“ 人不能两次踏 入同一条河流” ,揭示了时间流变、历 史更替的真相。1980 年代以后,中国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那些浪漫的 革命精神被物质主义的需求所取代,继 而衍生出了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意识 形态。恰巧就在这个时期,段江华离开 湖南,来到了北京求学。时代的变革与 他的人生际遇相对应,使他敏感到了现 实与历史的差异。来到北京,就是跻身 到了现实变革的旋涡中心,而北京城的 古老,尤其是遍布着众多革命时代的文 化遗迹,又总是能够唤起人的历史回忆。 段江华正是徘徊在这样的一种矛盾之中, 曾经一度奋起,也曾经一度沉默。 “距离产生美。 ”黑格尔的这段论 述颇有道理。美,是出走后的一种体验, 如同苏东坡过了庐山发出的感慨:“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出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就是一种解放,再回首,不可能归到原 来的起点,而必然会经过思想的提炼, 实际上,已经是意识升华后的认识。 2006 年以后,再度来到北京的段江华, 把自己的注意力投放在过去那些颇具意 识形态色彩的建筑物之上,应该也有着 类似苏东坡的感慨。也就是说,表现这 些历史性建筑,对于此时的段江华而言, 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回到过去,而是站在 今天的角度重新认识过去,吸取历史的 教训,吸收过去的文化营养。还是那句 话:当局者迷。历史只有拉远了距离看, 才能更全面,也才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 启示。 正是因为阔别,拉开了段江华文 化反思的空间;而重圆,又加深了他对 历史的认识。所以,段江华能够站在一 个开放时代的窗口,重新来理解近现代 中国革命的这部辉煌历史。事实上,中 国的这部近现代革命史,对于今天的世 界而言,已经构成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 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身在其中的缘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这笔遗产常常被我们自己所忽略。这无 疑造成了一种发展的断层,正如我前面 所提到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断层中失 去了理性反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