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简要分析_第1页
历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简要分析_第2页
历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简要分析_第3页
历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简要分析_第4页
历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简要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老师。历史硕士现在进不了大学教书(个别学院有招录历史硕士做老师 的,对大部分人参考价值不大),只有历史学博士才可以进入高校教书或进科研 机构研究。如果想做学术研究,就需要一直读到博士。而目前历史学博士每年 招录 2000 人,还是不少的。 哪些博士在进入大学时具有优势呢?(1)名校毕业的博士特别是本硕博三阶 段都是名校(211 学校尤其是 985 学校)毕业的博士。(2)能在核心杂志上发几篇、 十几篇论文甚至是出专著的博士,这直接说明他们的创新能力强。网友 hezhongyuan 谈及华中师大历史学博士就业“华中师大近代史研究所今天毕业 的博士就业还是蛮不错的。每年这边 3 年正式毕业的大概三分之一,但是找个 高校教学问题不大。罗福惠老师一个学生,今天下午我们还在一起打琵琶,他 3 年再 CSSCI 上发了 8 篇论文,直接签约湖南师大,硕士跟着郑大华,所以他 在犹豫要不要去社科院读博士后;我自己同门师姐,女孩子嘛,CSSCI 上发的不 多,严昌洪老师的学生,签约河北大学,这是我知道的;其他博士没接触,不知 道就业情况,因为一年就毕业 10 个,有些还是委培,所以就业压力不太大,没 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好多时候我们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3)具有博士 后经历的博士或者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在国外名校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据考研 论坛网友 pku390 在 2009 年 2 月 8 日的发言:“那我也谈一下,博士的就业。 首先,一个主要的基调告诉你,历史学的博士,就业都不怎么样。尤其是在北 京、上海。单说北京,有历史系的高校、研究机构就那么点,北、清、人、师, 再加上社科院和首师大。但在 04 年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大规模扩招后,高 校的师资得到迅速补充。各个位置早已人满,好好算一下帐,很多高校 5-10 年 内都不需要历史博士教书了。此外,2006 年开始,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又开始了 一个规模浩大的国家公派留学生计划,每年大约送出 5000 人全国,据我所知, 没有一所高校的历史系能用完每年给的名额。说两个后果,第一,这些公派的 人回来会与土鳖博士展开激烈竞争,土鳖竞争力明显不行。第二,为什么这么 多顶尖高校用不完名额,因为硕士们读了 3 年,绝大多数人早已看明白,投入 跟产生不成正比,找一个位置比什么都重要。”(4)家庭背景硬的人。那些在党 政部门有较强背景的人、与用人单位领导关系好或者有牛老师推荐工作的人在 进入高校中占有很大优势。在高校用人中关系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若有心读 博,考生要在这些方面努力。 学业背景和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如果能吃得了读研、读博乃至博士工作后 的数年清苦,就去读研读博吧。在中国,通过求学仍然是无背景的人往上走的 通道,尽管这几年和未来几年这个通道比以前窄很多。考研论坛网友乱了浮生 对某农村出身的朋友想继续考研但由于家庭负担重想进中学早点就业问题这样 回复: “你这种想法,我当年也有,所以我当年研都没考,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 我同样是来自农村,父母也已年近六十。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中学的生活比你 想象的要苦、累,虽然每个人都经历过中学时代,但一个学生的感受和老师的 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当年身为学生的我们,不仅年龄尚轻,而且心中怀揣 着一个大学梦,有梦想的激励,自然可以忍受苦累,更重要的在于自己清楚的 知道,这种苦累的生活只有三年,三年之后便是另一片天地,不会倦怠。但作 为一个中学老师,每天都面对着同样简单重复而毫无新意的工作,面对着同事 间的勾心斗角(中学在职称评聘、奖金分配等方面的利益自然造成这种现象), 面对着领导不留情面的训斥(确实是训斥而不是批评,在中学,领导不会把你视 为一个人格对等的人),你除了学会忍受,就是要学会逢迎拍马,尔虞我诈。这 样的生活,对于甘于平庸,甘于忍受的人,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心中还有一 点理想主义的东西的人,一时或许可以忍受,但终究会爆发,而一旦爆发,你 将失去一切。 在中国这种环境下,虽然我们对大学有种种不满,但大学无疑却还是最适 合生存的理想国。优雅的环境,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对 和谐,课堂言论的自由。即使功利一点说,大学里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 有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不论是虚拟的,还是实在的。而在中学,虽然目前素 质教育的口号震天响,但无疑都是作秀。身在山东,我对那些所谓的名校有更 多深刻的感受。从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到昌乐二中 271 高效 课堂,从河北的衡水中学,到江西的临川一中,这些所谓建立了一种模式的 “名校”,都是打着改革幌子,进行赤裸裸的应试教育。而且,这些学校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说的好听点叫管理规范,有一套近乎变态的严格模式,任何人 都不得跳出这套模式有自己的个性,对学生的培养成为了真正标准化的工业品 生产,老师则成为了流水线上的机器。你的课讲的再好,只要不符合所谓模式, 就是无效课堂,当月奖金就会被克扣。你的课讲的再烂,再没有主见,只是严 格照着模式进行,那么这就是优秀课堂,就将成为全校学习的典型。从本质上 来讲,这些所谓成功的典型,都是成功的在单位时间里,将更多的东西塞进了 学生的头脑,最终导向更高的分数。而在这种模式的背后,是教师负担空前沉 重,因为你需要精心思考怎样在单位时间里往学生头脑里塞更多的东西,而且 要准备导学案给学生导学。所以,对中学来说,所谓名校就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这种名校老师的压力往往比普通学校更大。如果你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学老 师 ,首先要做的便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思想迟钝,而善于执行的机器。 至于你所提到的家庭负担,我想说的是,大学都已经读完,最大的一笔花 费都已经付出。剩下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生活所需,除了学校的奖助之外,课 余做点家教,辛苦一点,应该不是大问题。另外,你想要早点工作以回报父母 的想法基本是不现实的,大多数人,即使工作十几年,在经济上基本都还不会 太宽裕,而父母们也鲜有肯接受子女在经济上的帮助的。现代社会,60 多岁虽 然年龄大了,但如果身体健康,多少种点粮食,种点菜,生活自给还是没有问 题的。我们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就只有更加努力,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至 于行孝,更多的是一种孝心,给父母多打打电话,不让他们担心,就是最好的 孝心。房车这些东西,只能慢慢来,想要一些东西,就必须放弃另外一些,不 可能得而兼之。而且,大学教师工资虽低,但时间自由,业余时间完全可以开 一个小店,补充一下收入,远比在中学被禁锢在学校里,没有任何其他收入要 强得多。 作为出身社会底层而又不甘苟活的我们,承受压力或许也正是化茧成蝶所 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中学老师。历史硕士主要面向中学当老师,但在就业平台上比本科生广, 因为很多地方的公立中学或者事业单位在招录中对硕士不限制生源地,本科生 在事业单位(包括公立中学)招考中基本被生源限制住了,只能报考本市区县的 招考。想考研、读研的人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喜欢当中学老师,最关键的一点是: 自己的讲课水平能不能过关?如果觉得讲课还可以,那就考研、读研吧。 在应聘中学老师中,到底哪个历史专业好就业?我觉得,专业区分度不大, 中国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什么的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当然, 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另论。 现在硕士进市区中学还是有些难度的,基本不存在特招了,都是经过笔试、 面试的激烈竞争考进去的。由于缺少实际的教学锻炼,硕士生在应聘老师中被 说课、讲课卡掉的人不少。本科生要在应聘老师的竞争中取胜,主要靠面试。 中学宁愿要讲课水平好的本科生,也不要讲课生硬、说话不流畅的硕士,哪怕 是名校毕业的硕士。目前有些县中学对硕士进行照顾,让硕士直接进面试,或 者对硕士笔试加分,这对硕士就业也有一定用处。还有些地区,比如山东潍坊 市、淄博市下面的有的县城(县级市)中学老师已经满员,近两年新招录的老师 全部或者大部分分到乡镇中学,幸好,这些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不错的, 交通便捷,县城中学老师和乡镇中学老师工资收入持平。此外,私立中学也会 招录不少老师,无论怎样,毕业生的讲课水平是录取与否的最重要评判标准。 我们看下历史本科生就业情况,山西长治学院 2011 届历史学本科生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的就业情况:“2011 届历史学专业毕业生总数为 94 人,其中考 取研究生 42 人,占 44.7%;考取公务员 2 人,占 2.1%;中学在编专职教师 17 人, 占 18%;尚未入编中学教师 24 人,占 25.5%;另有 1 人自主创业,8 人灵活就业, 占 8.5%。2011 年山西省各地教育局对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都实行了考试选拔, 有个别学生没有通过考试。在师范就业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遇 到一些要签约的民办中学和农村中学还犹豫不决,丧失了部分就业机会 历 史学专业毕业生在普教系统就业的为 41 人,除升学 42 人外,占就业人数的 43.6%。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在教育系统就业,这也是师范生就业的主 渠道。但这种情况也反映出历史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式的单一化,对教师以外的 行业缺乏去闯的勇气。在就业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学生试图在教育系统外就业, 但因准备不足和信心不足,最后没有成功2011 年历史学毕业学生中共有 23 人报考公务员考试,仅有 2 人考取。一些学生虽然通过了笔试,但在面试环节 都没有过关。”(消息来源于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网站 2012 年 4 月 22 日发布的2011 届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学校之外的事业单位。学校之外的事业单位招录历史专业很少,主要是党 史办、史志办、革命纪念馆、文秘等等。革命纪念馆招录中有些限定为党史专 业,有些限定为党史和历史学专业,还有些把历史专业限定为中国近现代史专 业。国内社科院系统也会招录历史研究生,据我了解的信息,云南社科院在过 去的几年中每年招录一名历史研究生(侧重中国民族史方向、云南地方史方向, 或者民俗学、历史文献学等专业),硕士可以报名,过去的两年都有博士去报名 的,但博士或者没去参加面试,或者在面试中被优秀的硕士卡掉。此外广东省 社科院 2011 年也招录硕士,但不是历史专业的,我没注意到其他省社科院有招 录硕士的。此外,历史专业能报考的就是不限制专业、本科(专科)及以上就能 报名的职位,这种职位竞争在市属、省属事业单位招录很容易达到上百比一甚 至几百比一,能考上的希望很小。 大学辅导员。辅导员一般要求是党员,有在学校当学生干部的经历;很多大 学喜欢招本校毕业的学生,因为他们熟悉本校的情况,并且已经在各自的学院 办公室以助手的方式办理过不少事情了。外校毕业生考入其他学校辅导员的大 都经历三五十人比 1 的激烈竞争。 公务员。国家体制内的编制少,而很多毕业生想进,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见。 每年的国考公务员职位中都有面向历史专业的,比如 2011 年国考中,第二历史 档案馆主要招录中国近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包括博士),中央某些部委招录历史 研究生。但有的有限制条件:党员、两年工作经验、国考中那些规定本科报名 的职位研究生是不允许报名的。2011 年国考中,不是党员的历史专业考生能报 考的职位二十个左右(有些要求两年工作经验),是党员的历史专业考生能报考 职位大概翻倍甚至更多。在省考公务员(参公)职位中也能零零散散能见到历史 专业能报名的,比如市区县的方志办、党史办、档案馆等等。目前,省考也有 越来越多的职位要求两年工作经验,应届生能报考的职位更为有限了。 两手准备:继续往上求学与找工作。考研论坛网友乱了浮生对某二本学校 毕业的想考研的朋友说:“除非你对做学问有非常大的兴趣,我还是建议你两 手抓,两手准备。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准备找工作,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我 们那一届的两个同学,一个考上北大,(这位同学曾经也是论坛上很活跃的一份 子,曾经写过一个关于北大考研的帖子,只是现在貌似很少上了,具体是谁就 不说了,相比很多人都能猜到)一个考上南开,同时分别考上公务员和省属事业 编,最后都放弃了读研,选择了工作。只要你有毅力,两者兼顾并不是什么难 事,而且考教师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实力固然重要,但运气也占了很大比例, 多试一次就多一次希望。说来有意思,我们班最有水平,现在所做的工作和学 问最沾边的一个同学并没有读研。(中华书局古籍编辑,这个职位很多硕士、博 士都未必做的了)在国家公务员和事业编制面前,一切都是浮云,而且我也 相信他们俩的选择是对的。面试的时候,他 pk 掉了北大的硕士进去的。即使是 北大,毕业了不还得找工作吗,(你要想读博另说)该考公务员还得考,坊间传 言的北大找工作多容易绝对是虚夸。现在除了少数地方有人才引进政策,可以 不参加统一的公务员考试,只参加小范围考试即可入编之外,大部分地方在公 务员考试上北大的和其他学校没有多大区别。这种人才引进基本不会考虑把一 个学历史的当人才引进,基本以法学、经济、建筑之类居多。2004 年的时候就 有一个新闻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