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是小编为大家精心编辑的,欢 迎阅读借鉴。更多内容尽在聘才网。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 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 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 40 个被调查城市的前 10 名。 研究表明,对中国 40 个案例城市不同维度的城市宜 居性评价比较发现,居民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公共服务设施 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依次是人文环境舒 适度、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 其中,城市安全性维度评价在 6 大指标中得分最低, 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安全性评价均较高。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最高的 5 个城市,包括上海、广州、 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及南京、青岛、成都、济南和昆 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 而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更强,这方面评价 最高的 5 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和南京。 交通便捷性评价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厦门、苏州、济南、 海口和银川等,另外威海、石家庄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评 价也相对较高,主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此次报告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 映了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 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 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其中,20-29 岁、40-49 岁、 本地户口、高学历、家庭月收入 5000 元以下和 2 万元以上 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 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最高的依次 是厦门、威海、宁波、济南和苏州。 【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日前发布XX 年宜 居城市竞争力前 200 名城市 。珠海、香港、海口、厦门、 深圳、三亚、舟山、无锡、杭州、苏州位居前十。 从百强名单中统计得出,安徽凭借芜湖等 9 座城市入 选数与广东、山东并列全国第三,仅次于浙江、江苏。 据悉,衡量宜居城市竞争力核心指标来自于城市建设 与管理、房价收入比与人均住宅面积、排水管道密度等方 面。 全国十强:珠海香港海口持续保持前三 XX 年,在中国 289 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排名中,珠海、 香港、海口、厦门、深圳、三亚、舟山、无锡、杭州、苏 州位居前十。 从前十名强城市的分布看,长三角地区有舟山、无锡、 杭州和苏州四市入选,占比较高;海南省入选中国宜居城市 竞争力报告的海口和三亚双双位列十强,且位次较为靠前; 整体看来,前 10 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海 南省。 从 XX 年宜居竞争力全国十强的具体指数看,前十强 差距相对较大,珠海一枝独秀特点突出,指数在以上的城 市只有香港,仅三座城市指数在之间,以下的城市占据一 半。此外,从连续三年全国十强的比较看,珠海、香港和 海口是继 XX 年后,再次锁定前三。 百强分布:浙江 11 城全部入列百强安徽 9 城入选并 列第三 从各省占百强城市数量看: 浙江、江苏、广东、安徽、山东数量最多,分别达到 11 个、10 个、9 个、9 个、9 个; 江西、福建位列第二层级,入选城市分别为 7 个、6 个; 辽宁、广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位列第四层级, 入选全国宜居百强城市分别为 4 个、4 个、4 个、3 个、3 个、3 个; 其他省份除黑龙江、宁夏、重庆为零外,都只有 1 个 城市入选。 从各省占百强城市比例看,浙江优势明显,11 城全部 入选百强;黑龙江 12 城、宁夏 5 城在全国宜居百强城市中 颗粒无收,河南、甘肃、贵州、吉林、陕西、云南和山西 入选比例也极低。 在报告统计的 289 个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安徽省的芜 湖、合肥、铜陵均归属于“宜居竞争力最好”这一个板块, 该板块共有 50 个城市,珠海高居第一,芜湖为 20 位,合 肥为 26 位,铜陵为 30 位,芜湖成为安徽省排名最前的城 市。 XX 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报告:多数城市宜居指数处中 下水平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个体规划建设 也都以自己的偏好和利益最大化为准;政府又缺乏有力地、 系统地规划,导致城市化建设拥挤、零乱、不协调等问题 凸显。 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面子轻里子、重眼 前轻长远、重经济增长轻其它协调发展是目前我国城市管 理的主要表现。 高房价、低人均住宅面积已然成为城市宜居的突出制 约因素。未来,在放开二孩生育和高抚养比的影响下,城 市的住房需求还会增加,在城市建设用地有限的客观条件 下, “贵城”住不起、 “鬼城”无人住的难题会一直伴随着 城市的宜居化建设。 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是城市宜居的关键因素 考察城市的宜居程度除环境、交通等指标外,与百姓 生活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有住房条件。大多数国家和国 际组织通常使用房价收入比作为判断住房支付能力评价的 主要指标。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 入之比。而其指数,收入房价比(房价收入比的倒数),该 数值越大表明房子越便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