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古镇保护规划方案_第1页
丰盛古镇保护规划方案_第2页
丰盛古镇保护规划方案_第3页
丰盛古镇保护规划方案_第4页
丰盛古镇保护规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丰盛古镇的旅游资源,促进丰盛的经济发展,协调丰 盛古镇保护与发展建设,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重庆市巴南区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条 为保存古镇生活的原真性,保护古镇城镇格局,保护古镇的文化环境,以 体现古镇城镇格局的“回”字街、中心轴为核心,以四个场口为外围节点, 划定编制范围。北以现有响水街为界,西与现农贸市场相临,向南包括清 源楼山丘,东至规划的南北向城市干道,面积 14.6 公顷。 第四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附件(说明书)和规划图纸组成。 第五条 在编制范围内进行的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和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 本规划由巴南区丰盛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 第七条 规划目标 1以古镇保护和开发为依托,促进丰盛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 2发掘古镇文化底蕴,延续以“旱码头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3整体保护古镇的山水环境和城镇空间格局。 4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5制定现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八条 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保护古镇整体山水环境和城镇空间格局,加强整体化的城镇空间环境设计,延续 古镇原有生活环境风格。 2协调性原则 保护规划必须兼顾居民的现代生活和旅游发展的需要,与城镇总体发展战略相协 调,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古镇的良性开发相协调。 3展示性原则 充分发掘古镇的文化内涵,使古镇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得到新 的升华。 第九条 保护定位 巴南区丰盛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商贸、田园景观型古镇,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 之称,是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第十条 保护框架 1保护山水环境保护九龟寻母的山水环境;展现田园古镇风貌 2保护古镇历史结构保护古镇城镇格局;恢复街巷空间环境 3保护古镇历史风貌更新修复街景立面;协调整体建筑风貌;保护重点建筑; 修复和完善节点空间 4保护古镇历史传统恢复古镇传统功能 第三章古镇分级保护规划 第十一条 重要保护点 对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相关措施保护。 1 保护范围 将曾仪堂、一品殿、仁寿茶馆、依仁西医馆、下垭口碉楼等建筑和回字街街景确定 为重要保护点。 2保护要求 对建筑物进行严格的维护、修复等设计,迁出部分居住人口,对局部环境进行更新 设计。对街景立面要求对建筑的屋顶、门窗、墙面划分、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建 筑高度、外部环境、地面铺装等进行协调整合与更新设计。 第十二条 核心保护区 1保护范围 核心保护区范围北以现有响水街南侧为界,西以现农贸市场东侧为界,向南包括 清源楼山丘,东至规划的南北向城市干道,面积 14.6 公顷 2保护要求 结合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和古镇经济发展水平,将北部和西部的学校、医院、信用 社、派出所和镇政府职工宿舍等新建建筑群设定为核心保护区的过渡区。现阶段通 过改造立面与古镇的建筑风貌协调,将来结合城镇总体发展调整用地布局,在未来 古镇具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时,进行更新设计和建设。 在核心保护区西侧规划一条城市支路,在东侧规划一块城市公园绿地,北侧以现 有的响水街为界,南侧以清源楼山体和文庙山体为界,形成环状保护隔离带,将核 心保护区与周边用地隔离。 严格保护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群体组合、结构形式、色彩、材料与门窗细部, 在维护、加固、修复、重建中必须按原风貌以“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建。 严格控制新建建筑,不得随意加建改建。 针对多户人家居住于一栋古建筑的情况,以保持建筑原有内部格局为前提,陆续 迁出多余住户至别处。 严格保护街道空间格局和风貌,采用石材修补石板路、台阶。 整治电线、天线、门牌、路灯、裸露在外的给水管等和户外乱堆乱挂现象。 对危房建筑进行拆除,进行建筑整合设计和局部环境改造;恢复重要历史建筑; 对影响风貌景观的新建建筑进行立面改造。 第十三条 建设控制区 1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区范围确定为北侧以响水街为界,西侧以过境道路为界,东侧以洗布河 为界,南侧至水厂所在山体。 2保护要求 保护“九龟”山体原有植被和山体形态,规划为城市公共绿地。在山体范围内不 得修建与旅游景观无关的任何建构筑物。 建筑色彩以灰、白、暗红、栗色为主。 建筑立面应尽量采用传统特色或经提炼的传统建筑符号,避免大面积使用玻璃幕 墙和铝板等现代材料。 与古镇整体风貌不协调的新建建筑进行外观改造。 第十四条 风貌协调区 1保护范围 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古镇保护规划 文本 3 范围划定西侧以过境交通为界,东侧以洗布河为界,北侧和南侧延伸至城市建设 用地范围线。 2保护要求 保护“九龟”山体原有植被和山体形态,规划为城市公共绿地。在山体范围内不 得修建与旅游景观无关的任何建构筑物。 控制城市干道两侧建筑的建筑风貌,与古镇整体建筑风貌协调。 第十五条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 保护古镇独特的山水环境;保护古镇山林、城镇、田园一体的特色格局;保护古 镇平缓朴实的建筑风貌和天际轮廓线。 1严格控制核心保护区的天际轮廓线;严格控制新建和更新建筑的建筑高度。 2保护古镇周边山体的天际轮廓线,山体周边建筑的天际轮廓线应不破坏原有山体 的起伏形态。 3在核心保护区内严格控制原有建筑高度,新建或改建建筑层数控制在 2 层以下, 一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3 米,二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 7 米。 4建设控制区的建筑层数控制在 4 层以下,新建或改建建筑高度不超过 12 米。 5风貌协调区建筑高度控制在 6 层以下,新建或改建建筑高度不超过 18 米。 第四章核心保护区保护更新规划 第十六条 建筑风貌保护更新规划 1规划原则 依据保护优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整体保护突出重点与特色的原则,保护历史 古镇的原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依据建筑的质量、风貌、经济价值以及规划的现 实可行性进行分类保护更新。 2更新保护方式 保护建筑: 对建筑风貌一类,建筑质量好或中等的建筑采取保护措施。保存 现状,真实反映历史遗存,反映历史生活的原真性。对个别构件加以维修,剔除近 年加建部分,恢复原有建筑和院落空间。 修缮:对建筑风貌一类,建筑质量中等的建筑实施修缮和恢复。保持原有建筑 结构不变,更换门窗,添加细部,粉刷立面。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更新改造 和结构加固,完善市政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改观:对建筑风貌三类,建筑质量好的近期建筑实施改观,对建筑外观重新设 计和改造整治,与古镇传统风貌相协调。 拆除:对建筑质量差的危房建筑采取拆除,对整体地块进行更新设计,与传统 风貌协调,符合建筑设计规范,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第十七条 功能更新保护规划 1规划原则 保护原则:保护古镇的城镇格局、街巷空间、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载体,延续 古镇传统文化环境。 协调原则:充实古镇文化内涵,发挥历史文化的现实积极意义,恢复古镇活力, 改善居民居住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效益原则:积极开辟和利用古镇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环境资源,推动旅游产 业发展,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的协同发展。 2更新方式 恢复体现旱码头文化的商业氛围:恢复古镇历史悠久的特色店铺;将农贸市场 中对环境卫生影响不大的经营项目迁回核心保护区,恢复集市贸易功能;结合用地 整治,增设为旅游服务的旅游商品店、餐饮娱乐设施。 展示古镇深厚的人文魅力:恢复福寿街禹王宫山墙上 4 米高“寿”字;开辟福 寿文化博物馆;以餐饮、保健医疗、旅游小商品为媒介,推广福寿文化。恢复 “仁” 号的仁寿茶馆。在文庙遗址上修建古镇文化活动中心。恢复一品殿、曾益堂等建筑 的建筑院落空间格局,开辟为巴渝民风民俗和巴渝民居展览馆。恢复现存碉楼的使 用功能,完善四个场口的环境设计。整治禹王宫建筑群的空间环境设计。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增设旅游服务中心 1 个,设置旅游停车场 4 个。在现中学东侧规划游服务中心 1 个,利用现有农贸市场用地,结合农贸市场 部分功能搬迁,设置旅游停车场。拟设置公共厕所 2 个,每个建筑面积 30 平方米。 废物箱按 25-50 米间隔设置。 第五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十八条 规划原则 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绿地景观系统的规划设计,保护古镇原生 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山水环境,突出古镇优美的田园景观特色,提高居民生活环境 质量,促进旅游业发展。 第十九条 绿地系统规划 “多点、四面”构成古镇绿地系统。 多点利用各个建筑之间的弃置用地,整合建筑功能更新后的新增场地,完善 整治建筑院落空间,完善四个场口的环境设计,形成“绿点“系统。 四面保留清源楼山体、文庙山体、核桃屋基等山体,规划为城市公共绿地, 严禁侵占,不得修建与旅游景观无关的任何建构筑物。严格保护东西两侧的接龙山、 胡豆坡以及油沙坡丘陵群,禁止开挖建设。恢复清源楼山体、文庙山体的植被,规 划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 3.63 公顷和 0.78 公顷。在核心保护区的南、东两 侧,另规划设置两个以田园景观为主题的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 0.82 公顷和 0.42 公顷。 整体保留原生树木和植被,重点保护现中学用地内的两棵银杏树和金钱树,重点 保护镇政府内有 300 年树龄的红梅。古树名木严禁砍毁、移植、采伐,实行挂牌保 护。 第二十条 景观系统规划 景观区、景观轴线、景观节点和景观控制点构成景观系统。 两个景观区规划田园风情景观区和古镇风貌景观区。园风情景观区位于古 镇核心保护区的南侧和东侧,利用用地条件和自然山体营造田园风情的氛围。古镇 风貌景观区以“回字街”为骨架,展示古镇城镇格局、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历史 生活和文化内涵。 四条景观轴线以“回字街”为骨架,形成四条景观轴线。规划以营造传统 商业氛围、展示手工工艺制作、弘扬养生文化和展示古镇历史生活为景观主题。 多个景观节点规划四个场口具有不同的设计主题。南川场口结合现在保存 完好碉楼,展示古镇的防御文化;涪陵场口利用现存古井,以规划设置的田园景观 型公共绿地为依托,延续该场口曾作为猪市的历史背景,展示古镇集市生活。木洞 场口,规划恢复“菩提普润”牌坊,以甘露寺的发展与衰败为设计主题,展示古镇 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古镇保护规划 文本 5 辉煌的历史片段并树立古镇新形象;硌碛场口规划设置一碑石,说明场口的发展历 史。在禹王宫建筑群设置表演集会广场,在十全堂设置露天休闲广场。 景观控制点规划“九龟寻母”所有山体的山顶为景观控制点,不宜修建大体 量的人工设施,以绿化植被为主要景观设计元素。在清源楼山顶修建观景平台。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十一条 规划原则 充分考虑丰盛镇经济发展水平,严格保护古镇城镇格局,严格保护古镇空间尺 度,与丰盛镇镇区道路系统协调统一。 第二十二条 道路交通规划 1完善车行路网系统,增加车行道路 在不破坏古镇城镇格局的前提下,规划在核心保护区的西侧设置 12 米宽道路,与 城市道路相接。在核心保护区的东侧,规划一条尽端式道路。优化和理顺镇政府与 外围联系的道路。形成外环加尽端车行交通的路网结构。 2完善步行交通系统 结合核心保护区的更新规划,增设西侧、东侧和北侧人行出口和步行通道,加强 与镇区步行系统的联系。确定西侧和东侧人行出口为步行主入口。 结合景观规划和旅游规划设置步行系统,形成内外两环相套的步行结构。内环为 完整保护的回字街,外环环绕核心保护区外围。内外环之间以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步 行巷道相连。 3设置社会停车场 结合各旅游服务中心和主要步行出入口,规划设置社会停车场 4 处。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防灾规划 第二十三条 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纳入丰盛镇小城镇公共设施规划体系。 第二十四条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根据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并结合本规划区实际情况,本规划区用水量为 25 立方米/日。 2规划区主要建设用地标高约在 560-540 米之间,区内建筑为市政管网供水压 力范围内。 3.规划保留核心保护区内的给水主干管及室外消火栓,就近拟从周边的市政给 水主干管引入,为保证供水安全及消防要求,给水管沿建筑呈环网布置。规划要求 室外给水管逐步暗埋。 4根据建筑防火规范,同一时间灭火次数为 1,一次灭火用水量 10 升/秒,火 灾延续时间为 2 小时,一次消防用水量为 72 立方米。 消防给水采用低压制,由城 镇给水系统统一供给,室外消火栓以不大于 120 米间距沿道路设置。 (二)排水工程规划 1 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本规划区尽量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核心保护区 内现已形成的雨污合流干管予以保留,引至市政污水管网,排至规划污水处理厂处 理后排放。规划区雨水通过规划雨水管道排放至水体。 2.室内污废水排水总量估算为最高日用水量的 90,污废水排水总量为 22.5 米 3/日。 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 降雨强度公式(采用重庆市公式) 公 顷 )秒升 /(7.0)8.12(lg56.Ptiq 地面集水时间取 10 分钟 重现期 P 取 2 年 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 0.60.85(按地面覆盖分片取值) 。 4为了防止山洪,规划区边界山体冲沟处设置截洪沟,排除雨水,保证城镇安 全。 (三)电力工程规划 1本规划区用电负荷按照国内相关分类综合用地负荷指标进行测算,其中:居 住:5KW 户;商场:80W/ ;车库 25w/,道路广场及绿化:1.52.0w/ m2。各功 能用电负荷同时系数为 0.7,则本规划区总用电负荷为 1.6 万 KW。取平均功率因数 COS =0.85, 则本规划区总计算容量 S=1.88 万 kVA。 2规划区北面设置 10KV 开闭所一座,保留原有的 10KV 变配电房三处,其容 量分别扩至为 2*500 kVA、2*500 kVA、2*315 kVA。其 10KV 电源就近来自 10KV 开闭所。各配电房采用放射式向公建或住宅各单元配电。公建住宅各单元内配电采 用树干式和放射式接合的方式配电。 3规划区内 10KV 及以下电力线全部下地暗埋,区内 10KV 电缆主要采用电缆 沟方式敷设,并优先在区内道路下作通道。区内道路照明及庭园照明管线在人行道 边绿化带穿 PVC 电线管埋地敷设,道路照明宜集中并加光电自动控制方式。规划区 内用户变电所至各栋建筑 380/220V 电源采用电缆直埋或沿电缆沟敷设方式。 (四)电信工程规划 1本规划区电信规划指标按现行国家城市建筑物通信设施设计标准进行预 测:住宅按 1.2 线对户, 公建按 1 线对200建筑面积,考虑部分公用电话, 则整个规划区预测市话总装容量约为 50 对。 2本规划区电信业务由区内电信端局负责,电信通道由枢纽中心沿主干道排管 干网分支进入区内电信管网。 根据核心区所需电话对数及其布置,区内设 2 个电信交接箱,附设于公建内, 此 2 个电信交接箱不仅为核心区服务,还为周边区域服务。交接箱的馈线采用交接 和复接方式,配线采用直接配线方式。 3规划区内电信排管采用下地敷设,同时预留 2-3 个备用管孔供 CATV 电缆和 其它弱电线路专用,在电缆分支及转折处设置手孔或人孔井,手孔井或人孔井直线 距离不宜照过 120 米 。 4城区内电视系统由 CATV 网覆盖。规划确定 CATV 电缆不单独占用管线走 廊,CATV 电缆与电信电缆同管敷设,但不应共管孔。区内道路上的电信主管道, 应留 12 个管孔供 CATV 电缆和其它弱电线路专用。 (五)燃气工程规划 1本规划采用天然气向规划区供气,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 93)的设计标准进行用气量预测。 居民生活用气规划指标采用 1.5 米 3/户日,商业、办公等用气指标按 0.02 米 3/米 2日,估算,规划区内总用气量为 80 米 3/日。 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古镇保护规划 文本 7 2规划区内燃气接口为规划区周边主干管就近接入规划区。管网压力级别采 用中压单级管网。 采用无缝纲管输送,楼栋调压箱调压,低压进户的供气方式,楼栋调压箱位置 和管径详见规划图。 (六)工程管线综合 1规划原则上电力电缆或电力电缆沟、污水管、燃气管设于道路的西北侧,给 水管、雨水管和电信排管设于道路的东南侧。 2规划区内电力电缆为明沟,覆土最浅,在地坪面,其次为给水管,燃气管, 埋深 0.8 米左右,电信排管埋深 1.01.2 米,雨水管埋深大于 1.8 米,污水管埋深在 2.5 米左右。 第二十五条 防灾规划 防灾规划纳入丰盛镇小城镇防灾规划体系。 对现有消防管道和消火栓进行整改和完善,消防管道埋入地下,采用有明显标志 的地下式消火栓,维护传统街道景观风貌。 在北侧和西侧规划城市道路以满足消防扑救的要求。 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目标 为使丰盛镇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防止建设项目 产生污染,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建设项目需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近期古镇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改变,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家控 制标准,远期古镇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全部指标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第二十七条 环卫设施规划 规划公厕 2 座,每座建筑面积 30 平方米。粪便由化粪池经污水管送至污水处理 厂处理后排放。 废物箱设置在道路两旁和路口,设置间隔按 25-50 米设置。 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定时、定点收集至镇区垃圾收集站后,纳入镇区垃圾 处理系统。 第二十八条 大气保护规划 核心保护区大气环境执行国家类标准,以清洁燃料和清洁燃煤技术相结合, 加快民用电气化步伐 第二十九条 声环境保护规划 严格执行国家噪声控制标准,规划区内昼间低于 50 分贝,夜间低于 40 分贝。 第九章古镇旅游发展规划 第三十条 规划目标 与丰盛镇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以旅游产业的开发,促进古镇保护,延续和弘 扬传统文化,恢复古镇活力,带动全镇经济发展。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居住 环境条件。 第三十一条 旅游规划总体布局 以两条旅游主线、多个景点、六个主题景区构成旅游总体布局。 1两条旅游主线 一条旅游主线是由现在镇政府前入口,经十字街、福寿街,形成回字环线,以体 验古镇历史生活氛围,观赏古镇建筑风貌,感悟古镇文化内涵为游览主题,全长 1000 米。游线串连了传统商业景区、手工工艺制作景区、养生文化景区和古镇历史 生活景区。 另一条旅游主线由木洞场口起,经清源楼山体、南川场口、涪陵场口、文庙山体、 东侧田园景观绿地、硌碛场口,回到木洞场口止,以观赏古镇田园景观,感受古镇 防御文化为主题,全长 1750 米。游线串连了田园风貌景区和防御碉楼景区。 2六个主题景区 传统商业景区:恢复传统商业店铺,以十字街为载体再现古镇繁荣的商业环境。 手工工艺制作景区:结合以旱码头文化为主题的涪陵场口,以现在仍具生命力的 古镇传统手工艺为支撑点,展示酿酒、煮糖、酿制榨菜酱油、熏制豆腐干、制秤等 传统手工业的生产过程,并提高大众参与性。建立扎制手工艺展览馆,恢复刺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