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检验技术实训讲义_第1页
中成药检验技术实训讲义_第2页
中成药检验技术实训讲义_第3页
中成药检验技术实训讲义_第4页
中成药检验技术实训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成 药 检 验 技 术 实 训 讲 义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 实训一 六味地黄丸的定性鉴别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中成药显微鉴别的操作技能 2. 掌握中成药理化鉴别的操作技能 3. 熟悉中成药色谱鉴别的操作技能 4. 了解中成药定性鉴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 实验试药及仪器 六味地黄丸,显微镜,研钵,刀片,盖玻片,载玻片,解剖针,稀甘油,水 合氯醛,硅藻土,乙醚,丙酮,丹皮酚对照品,环己烷,乙酸乙酯,盐酸酸 性 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三实验内容 1.显微鉴别 取六味地黄丸,按蜜丸取样制片方法进行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 观察应有一下特征: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 2440m,脐点短缝 状或人字状(山药) 。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 色,直径 46m(茯苓) 。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 棕色核状物(熟地黄)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 成行(牡丹皮) 。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 增厚(山茱萸) 。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泽泻) 。 2.理化鉴别 取本品水蜜丸 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 9g,切碎,加 硅藻土 4g,研匀。加乙醚 40ml,低温回流 1 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 渣加丙酮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 液各 10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 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 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 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四思考题 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是六味地黄丸的浓缩丸,那浓缩丸和水蜜丸相比较, 鉴定性鉴别的结果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1 实训二 香连丸的质量检验 一 . 实验目的 1. 掌握中成药显微鉴别方法 2. 掌握薄层层析技能 3. 掌握生物碱的提取、精制方法 4. 掌握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5. 熟悉中药制剂质量检验的流程和方法 6. 了解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变化 二实验试药及仪器 香连丸,显微镜,紫外灯,研钵,刀片,盖玻片,载玻片,解剖针,层析 用中性氧化铝;乙醇,稀甘油,水合氯醛;甲醇,正丁醇,冰乙酸,水,乙醚, 乙酸乙酯,丹皮酚对照品,环己烷,丙酮,木香对照药材,盐酸小檗碱对照品, 5香草醛硫酸溶液。 三实验内容 1.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菊糖块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放射状纹理, 加热后溶解;网纹导管直径约至 90m。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 (2) 取本品约 0.3g,研碎,加乙醇 10ml,加热回流 1 小时,放冷,滤过,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 中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l ,分 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 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 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3) 取本品 2g,研细,加乙醚 15ml,放置 2 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 挥去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 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 0.4g,加乙醚 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 种溶液各 10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10:3)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 105 加热 5 分钟。供试品 4 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至蓝紫色斑点。 2.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 0.8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盐酸 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适量,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将提取液(必要时 浓缩)移至 50ml 量瓶中,用盐酸甲醇(1:100) 的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照柱色谱法试验,精密量取 5ml,置中性氧化铝柱(5g,内径约 0.9cm,湿法装 柱,用乙醇 30ml 预洗)上,用乙醇 25ml 洗脱,收集洗脱液,置 50ml 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 量取 2ml ,置 50ml 量瓶中,用 0.05mol/L 硫酸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 345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盐 酸小檗碱(C 20H18NO4) 的吸收系数( 1% 1cm)为 728 计算,即得。 本品按 干燥品计算,每 1g 含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C 20H18NO4) 计,不得少于 56mg。 四 、思考题 1. 比较 2000 年版和 2005 版的中国药典中香连丸的质量标准有何改进? 2. 比较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操作有何异同? 附:中国药典 2005 版收载香连丸 名称:香连丸 汉语拼音: Xianglian Wan 药物组成: 黄连(吴茱萸制)800g,木香 200g。 药物制法: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 粉末用米醋 8g 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菊糖团块形状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 放射状纹理,加热后溶解;网纹导管直径约 90m。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 纹孔明显。 (2)取本品约 60mg,研细,加甲醇 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 15 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 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 1 对照药材 0.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 成每 1ml 含 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B)试验, 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 1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苯 -乙酸乙酯-异丙 醇-甲醇 -浓氨试液( 12:6:3:3:1)为展开剂,展开,取 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 2g,研细,加乙醚 15ml,放置 2 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乙酸乙酯 0.5ml 使溶解,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 材 0.4g,加乙醚 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l分别点于同一硅 胶 G 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 在 105加热 5 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 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至蓝紫色斑点。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A) 。 含量测定: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 0.2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 加盐酸- 甲醇( 1:100)的混合溶液适量,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将提取 液转移至 100ml 量瓶中,用少量上述混合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 加上述混合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10ml,置 50ml 量瓶中,加甲醇至 刻度, 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 每 1ml 含 20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B)试验,精 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4l、对照品溶液 2l与 6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 板上以甲苯- 乙酸乙醇- 异丙醇-甲醇- 水 (4:2:1:1:0.2)为展开剂,在另槽中加 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饱和 15 分钟,展开,展距 10cm,取出,晾干,照薄 层色谱法(附录 B 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366nm,测 量供试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与对照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 1g 含黄连以盐酸小檗碱(C20H18ClNO4)计,不得少于 27mg。 功效: 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主治: 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 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3-6g,一日 2-3 次;小儿酌减。 6 贮藏: 密封。 实训三 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检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对中药制剂皂苷类成分的提取、精制能力 2. 掌握含量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 3. 掌握薄层层析技能和高效液相操作 4. 熟悉中药制剂质量检验的流程和方法 二实验试药及仪器 显微镜,研钵,刀片,盖玻片,载玻片,解剖针;甲醇,乙醚,乙酸乙酯, 苯,正丁醇,三氯甲烷,丹参酮A 对照品,冰片对照品, 1香草醛硫酸溶液, 三七对照药材,三七皂苷 R1 对照品,人参皂苷 Rb1 对照品,人参皂苷 Rg1 对 照品 三实验内容 1.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 (2)取本品 5 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研碎,加乙醚 10ml,超声处理 5 分 钟,滤过,药渣备用,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 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 液。另取丹参酮A 对照品、冰片对照品,分别加乙酸乙酯制成每 1ml 含 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 4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苯- 乙酸乙酯(19:1 )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丹参酮 A 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 同颜色的斑点;喷以 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 110加热数分钟,在与冰片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 (2)项下的备用药渣,加甲醇 25ml,加热回流 15 分钟, 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 25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 25ml 振摇提取,取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 25ml 洗涤,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 洗涤 2 次,每次 25ml,正丁醇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三七对照药材 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三七皂苷 R1 对照品及人参皂苷 Rb1 对照品、人参皂苷 Rg1 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 1ml 1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五种溶液各 1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水(13:7:2)10 以下 放置分层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 (110) ,在 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 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含量测定: 丹参酮A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水(73:2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70nm。理论板数按丹参酮 A 峰计算应不 低于 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丹参酮 A 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 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 40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 10 片, 糖衣片除去糖衣,精密称定,研细,取约 1g,精密称定,置具塞棕色瓶中,精 密加入甲醇 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 250W, 频率 33kHz)15 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置棕色瓶中,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 本品每片含丹参以丹参酮A (C 19H18O3)计,不得少于 0.20mg。 四思考题 1. 使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含量,试剂和样品应如何前处理?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8 实训四 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要求 一 实验目的 培养全面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思路与能力 培养对各类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 实验内容 以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学生提前查阅相 关资料完成,先进行可行性讨论后进行) 三 思考题 2005 版中国药典中,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有何不足之处?你认为可以 怎么改进? 附:中国药典 2005 版收载板蓝根颗 拼音名:Banlangen Keli 书页号:2005 年版一部 -487 本品为板蓝根经加工制成的颗粒。 【制法】 取板蓝根 14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2 小时,第二次 1 小时, 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50) ,加乙醇使含醇量为 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 取稠膏,加入适量 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1000g;或加入适量的糊精或适量的糊 精和甜味剂,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600g,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微苦(无蔗糖) 。 【鉴别】 (1) 取本品 0.5g(含蔗糖)或 0.3g(无蔗糖) ,加水 5ml 使溶解, 1 静置,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斑点显蓝 紫色。 (2) 取本品 0.5g(含蔗糖)或 0.3g(无蔗糖) ,加水 10ml 使溶解,滤过,取 滤液 1ml,加茚三酮试液 0.5ml,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C)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 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5g10g(含蔗糖) ,或一次 36g(无蔗 糖) ,一日 34 次。 【规格】 每袋装 (1) 5g (2) 10g (3)3g(无蔗糖) 【贮藏】 密封。 10 附录 1:中药制剂检验的依据和程序 一、中药制剂检验的依据 对国内生产的中药制剂进行检验时,以现行中国药典 、 国家药品标 准为依据。药品检验操作方法可参照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的规定 执行。生产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往往以自订的内控质量标准为依据, 但在 仲裁时应以药典规定为准。医疗单位自制的制剂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质量标 准进行检验。进出口药品应由口岸药检所按有关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进行检验。 二、中药制剂检验的程序 中药制剂检验是药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检验程序一般为取 样、样品前处理、性状检查、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最后填写检验报告书。 (一)取样 任何药品检验工作都要从取样开始。取样系指从一批产品中,按取样规则 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取样看似简单却很重要,样品的代表性将直 接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必须重现取样的各个环节,应按中国药典 或国家专业标准 ZBC100011000789,药品检验操作标准汇编 中的有关规 定执行。 (二)样品的预处理 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被检成分含量较低,因此对样品的预处理成为中 药制剂检验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预处理一般系指通过提取、分离将样品中 的干扰性成分(非被检成分、制剂辅料等)尽可能除去,并使被检成分定量转 移、富集到供试液中。样品预处理应严格按照药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 (三)性状检查 1 性状检查包括对药品的外观、质地、横断面、色、臭、味的观测以及物理 常数的测定。检查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而且也可反映药品的纯度, 是检定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四)鉴别 中药制剂的鉴别主要是利用处方中各药味的组织学特征,所含成分的化学、 光谱学和色谱学特性,对制剂的真伪进行检定。主要方法有显微鉴别、一般理 化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等。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质量标准中鉴别项下规定的试 验方法逐项检验,并结合性状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判断。 (五)检查 药品的检查主要涉及杂质检查和制剂常规检查两个方面。杂质主要指无医 疗作用且影响药品质量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例如泥沙、重金属、砷盐、 甲醇、残留 农药、致病菌微生物、螨虫等。因此,必须按药品标准检查项下的 规定,对杂质进行限量检查,才能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制剂的常规检查应 遵照药典附录中制剂 通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例如,丸剂须做水分、丸重差异测 定;酒剂须检查乙醇量;合剂应检查装量差异、相对密度和 pH 值;片剂须做 片重差异和崩解时限检查等。 目的在于依据制剂的基本属性对药品质量进行控 制和评价。 (六)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是对中药制剂进行内在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以有效成 分含量为指标,客观准确地评价药品质量的优劣。目前大部分中药制剂有效成 分还不十分清楚,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尚不能普遍应用,因此某些制剂则以有 效部分或总成分的含量来控制药品的质量。例如,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 挥发油、总氮量以及浸出物等的测定。 (七)填写检验报告书 药品检验报告书应在检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填写。药品检验报告书和药品 检验记录单的一般格式和内容见表 1-3 和表 1-4,供参考。所有从事药品检验的 工作 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地将测试项目、数据和结果 记录于药品检验记录单上。需要时,还应记录某些数据的计算方法和过程。由 于检验记录是 出具检验报告的基础,是判定药品是否合格的依据,因此具有一 12 定法律约束力和规范要求。检验人员接受检品时, 应认真查对检品标签内 容与检品卡填写内容是 否相符,逐一记录有关检验项目。检验依据需写明 药品标准的名称、版次、页数。检验记录须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做到 字迹清晰、色调一致。检验项目 名称和计量单位应符合中国药典规 定。 检验过程中的现象、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应及时、准确并完整记录,严禁补记、 转抄或杜撰。如有笔误或计算错误不得涂改,应在原处加斜线划去另写,划去 字迹必须清晰可辨。当试验需废弃重作时,应在该项记录上加盖“作废” 印章, 不得随意撕毁。应按药品标准的规定逐项进行记录,不得缺项漏项。 原始 记录应 由高一级药师或室主任指定人员核对,重点为原始数据的记录、计算和 结果。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检验人和核对人均需在记录单上鉴字,明确 责任。检验记 录必须及时归档妥善保存。 检测工作结束,检验部门即可根据检验结果出具药品检验报告书。 检验报告是药品质量的证明书。因此,药检 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 是的态度进行填写,做到数据完整、书写清晰,用语规范、结论明确。检验报 告书正文一般包括检验结果和结论两部分。检验结果项 下,应列出各检验项目 的名称及其检验数据、标准规定和检验结论(包括单项结论) 。检验报告书中的 结论应写明检验依据和结果。例如,本品按中国药典年版(部)检 验 ,结果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应该指出的是,判定一个中药制剂是否 合格,必须按照药品标准对其进行全面检验,全检后,如果其中某一项不符合 药品标准规定,该制剂即可判定为不合格药品。 1 附录 2 常见试液的配制 水合氯醛试液 取水合氯醛 50g,加水 15ml 与甘油 10ml 使溶解,即得。 香草醛试液 取香草醛 0.1g,加盐酸 10ml 使溶解,即得。 氨试液 取浓氨溶液 400ml,加水使成 1000ml,即得。 浓氨试液 取用“ 浓氨溶液 ”。 萘酚试液 取 15的 萘酚乙醇溶液 10.5ml,缓缓加硫酸 6.5ml,混匀后 再加乙醇 40.5ml 及水 4ml,混匀,即得。 稀乙醇 取乙醇 529ml,加水稀释至 1000ml,即得。本液在 20时含 C2H5OH 应为 49.550.5(ml/ml)。 稀甘油 取甘油 33ml,加水稀释使成 100ml,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 1 滴, 即得。 稀盐酸 取盐酸 234ml,加水稀释至 1000ml,即得。本液含 HCl 应为 9.510.5。 稀硝酸 取硝酸 105ml,加水稀释至 1000ml,即得。本液含 HNO3 应为 9.510.5。 稀硫酸 取硫酸 57ml,加水稀释至 1000ml,即得。本液含 H2SO4 应为 9.510.5。 稀醋酸 取冰醋酸 60ml,加水稀释至 1000ml,即得。 碘化钾试液 取碘化钾 16.5g,加水使溶解成 100ml,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碘化钾碘试液 取碘 0.5g,与碘化钾 1.5g,加水 25ml 使溶解,即得。 14 碘化铋钾试液 取碱式硝酸铋 0.85g,加冰醋酸 10ml 与水 40ml 溶解后,加碘化 钾溶液(410)20ml,摇匀,即得。 改良碘化铋钾试液 取碘化铋钾试液 1ml,加 0.6mol/L 盐酸溶液 2ml,加水至 10ml,即得。 附录 3 丸剂制剂通则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 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类型。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在 0.5g(含 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 0.5g 以下的称小蜜丸。 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黏合 制成的丸剂。 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 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所用黏合剂的不同,分为浓 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蜡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微丸系指直径小于 2.5mm 的各类丸剂。 丸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最细粉。 二、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使用。按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或老蜜, 制备蜜丸时可根据品种、气候等具体情况选用。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 蜜丸时,炼蜜应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合均匀;处方中有树脂类、胶类及含挥发 性成分的药物时,炼蜜应在 60左右加入;用泛丸法制备水蜜丸时,炼蜜应用 1 开水稀释后使用。 三、浓缩丸所用清膏或浸膏应按制法规定,采用煎煮、渗漉等方法,取煎 液、漉液浓缩制成。 四、除另有规定外,水蜜丸、水丸、浓缩水蜜丸和浓缩水丸均应在 80以下 进行干燥。含挥发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包括糊丸)应在 60以下进行干 燥;不宜加热干燥的应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进行干燥。 五、制备蜡丸所用的蜂蜡应符合药典该药材项下规定。使用前应除去蜂蜡 中的杂质。制备蜡丸时,将蜂蜡加热熔化,待冷却至 60左右按比例加入药粉, 混合均匀,趁热按蜜丸制法制丸,并注意保温。 六、凡需包衣和打光的丸剂,应使用各该品种制法项下规定的包衣材料进 行包衣和打光。 七、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大蜜丸和小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 适中。蜡丸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丸内不得有蜡点和颗粒。 八、除另有规定外,丸剂应密封贮藏。蜡丸应密封并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 )测定。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小 蜜丸、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 15.0;水蜜丸、浓缩水蜜丸不得过 12.0;水丸、糊丸和浓缩水丸不得过 9.0;微丸按其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 定。蜡丸不检查水分。 【重量差异】 按丸服用的丸剂照第一法检查,按重量服用的丸剂照第二 法检查。 第一法 以一次服用量最高丸数为 1 份(丸重 1.5g 以上的丸剂以 1 丸为 1 份),取供试品 10 份,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标示总量(一次服用最高丸数每丸 标示量)或标示重量相比较,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 2 份,并不得有 1 份超出限度一倍。 标示总量 重量差异限度 0.05g 或 0.05g 以下 12 0.05g 以上至 0.1g 11 0.1g 以上至 0.3g 10 0.3g 以上至 1.5g 9 1.5g 以上至 3g 8 3g 以上至 6g 7 16 6g 以上至 9g 6 9g 以上 5 第二法 取供试品 10 丸为 1 份,共取 10 份,分别称定重量,求得平均重 量,每份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有标示量的与标示量相比较) ,应符合表 2 规 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 2 份,并不得有 1 份超出限度一倍。 表 2 每份的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0.05g 或 0.05g 以下 12 0.05g 以上至 0.1g 11 0.1g 以上至 0.3g 10 0.3g 以上至 1g 8 1g 以上至 2g 7 2g 以上 6 包糖衣的丸剂应在包衣前检查丸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表 2 规定后,方可包 糖衣。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装量差异】 单剂量分装的丸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表 3 规定。 表 3 标示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0.5g 或 0.5g 以下 12 0.5g 以上至 1g 11 1g 以上至 2g 10 2g 以上至 3g 8 1 3g 以上至 6g 6 6g 以上至 9g 5 9g 以上 4 检查法 取供试品 10 袋(瓶) ,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 (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应符合表 3 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 于 2 袋(瓶),并不得有 1 袋(瓶)超出装量差异限度一倍。 多剂量分装的丸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 C)检查,应符合规定。 【溶散时限】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 6 丸,选择适当孔径筛网的吊篮 (丸剂直径在 2.5mm 以下的用孔径约 0.42mm 的筛网,在 2.53.5mm 之间的用 孔径 1.0mm 的筛网,在 3.5mm 以上的用孔径约 2.0mm 的筛网),照崩解时限检 查法片剂项下的方法(附录 )加档板进行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小蜜丸、水蜜 丸和水丸应在 1 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 2 小时内全部溶散;微丸 的溶散时限按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定。如操作过程中供试品黏附档板妨碍检 查时,应另取供试品 6 丸,不加档板进行检查。 上述检查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通过筛网。如有细小颗粒状物未通过筛网, 但已软化无硬心者可作合格论。 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 A)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应符 合规定 大蜜丸不检查溶散时限。 【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 C)检查,应符合规定。 18 附录 4 片剂制剂通则 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 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分为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 片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小剂量或含有毒性药的片剂,可根据药物 的性质用适宜的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二、凡属挥发性或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避免受热损失。制 片的颗粒应控制水分,以适应制片工艺的需要,并防止成品在贮藏期间潮解、 发霉、变质或失效。 三、凡具有不适的臭味、剌激性、易潮解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 后可包糖衣或薄膜衣。对一些遇胃液易破坏、剌激胃黏膜或需要在肠内释放的 药物,制成片剂后应包肠溶衣。阴道局部用药可制成阴道用片剂。有些药物也 可根据需要制成泡腾片、含片、咀嚼片等。 四、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应有适宜的硬度,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