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5历史教育学要点(江苏)_第1页
00775历史教育学要点(江苏)_第2页
00775历史教育学要点(江苏)_第3页
00775历史教育学要点(江苏)_第4页
00775历史教育学要点(江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教育学要点提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朱煜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一版 第一章中学历史课程面面观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演进 一、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基础性。2、时代性。3、综合性。4、选择性。5、多样性 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亮点 1、提倡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 2、建立发展型历史学习评价体系。 3、 历史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弹性 。 三、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 1、从知识角度看,新课程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习 惯,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2、从课程设计看,新课程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但又避免简单重复。 3、从学习方式看,新课程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特点,历史教学的 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四、历史课程改革的问题 1、有些新理念,如部分新的评价方式并没有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本土经验,许多教师感 到难以付诸实施。 2、教学资源贫乏,教师又缺少专业指导。 3、历史课程标准也不乏可商榷之处,如过于笼统,缺少层次,教师难以把握。 4、大量探究性活动,要求学生花许多时间去图书馆找资料、采访人物、实地调查以及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实施起来相当困难。 5、教师采用教材仍然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五、台湾地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社会反响 1、对前几年推行的认识台湾课程,不少学者认为它使国家主体性丧失。 2、关于初中取消独立的历史课程,一些专家也不赞成。第一,历史是一门独立而完整 的学科,不能被割裂,而且合并成社会科也不符合学术分类,合科教材无法编写;第二, 历史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环节, 社会无法彰显其重要性,也无法培养国民爱国家、 爱民族的情怀;第三,历史在社会中所占分量少,将来学生的历史程度将大为低落。 六、台湾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世界史的知识不够完整。 2、将台湾史内容插入中国史课程的部分章节中,虽然台湾史学界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 但是台湾史占中国史 19 章中的 4 章,比例较大。 七、香港课程的宗旨 1、提高研习历史的兴趣及热忱。 2、促进对人类过往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与今日社会互相联系。 3、鼓励学生了解历史证据的本质与运用,以建立其知识。 4、促进对因果、沿革及异同等概念的认识。 5、培养基本的学习技能。 6、奠定日后研习及追寻个人兴趣的良好基础。 第二节中学历史课程目标 一、美国历史课程目标 1、年代的思考。2、历史的了解。3、历史的分析与解释。4、历史的研究能力。5、历 史的问题分析与决策。 2 二、澳大利亚中学历史课程目标 1、在认同的课题上,引导学生了解作为澳洲人的意义。 2、在族群文化议题上,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澳洲文化遗产的特色,澳洲文化是由不同族 群文化所组成。 3、在族群的关系上,引导学生了解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互动方式,能够了解原住民在 历史上的重要议题和事件,以及了解原住民的历史观点。 三、英国历史课程的目标 1、在知识学习上,学生必须学习三门英国史,一门欧洲史和两门世界史,理解并掌握 知识、技能。 2、在情感目标上,强化道德教育以及通过历史学习发展学生关于历史上政治方面的知 识的理解,包括议会制度和其他形式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选举权的发展等。 3、在能力培养上,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 四、日本初中历史课程目标 1、加深对日本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作为国民应有的自觉。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公正判断、恰当表现的能力和态度。 五、台湾高中小学历史课程的目标 1、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能主动学习历史,吸取历史经验,增进人文素质。 2、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特质,使其认清历史变迁对时代的重要性,以强化其思考 与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思索人我、群我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与责任 心。 4、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胸襟及世界观,使他们能以更宽广的角度思索中国历史文化在 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六、历史概念的定义 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属性的反应。它具有概括性和层次性。 七、历史现象 历史上较广泛地域、较长时间内发生的,带有普遍性、共同性的社会现象。 六、如何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1、运用变式组织感性材料 2、重视历史概念的相互比较 3、建构系统化的历史概念体 系。 七、历史学科能力的内容 1、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就是从史料教材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历史阐释能力。就是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分为两个层次:识别和解释 3、历史论述能力。就是以史实作为证据,史论结合的对历史问题进行叙述与评论的能 力。叙述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评论能力包括:对史实本身的评价、对相 关历史论述的评价、独立的提出一种适当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历史地论述能力是最高层次 的学科能力目标。 八、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1、对祖国、民族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情感。 2、人文主义情怀。3、正直为人的品格。4、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九、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3 1、以疏导为主。2、平等交流与沟通。 十、历史各个教学目标的关系 1、历史知识教学是基础,学生不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及情感、态度、 价值观也无法顺利生成。 2、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是核心,他是历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调,它有助于知识转化和升华为信念。 第三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通常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并颁布,主要阐明或规定课程的 性质、地位、目标、内容以及教材编写的要求、教学建议和学业评价等,是教材编写、师 生教学和课程评价的依据。 二、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差异 1、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最低要求, 而不是最高要求(如教材大纲) 2、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 学大纲) 。 3、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描述尽可能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 清的(如教学大纲) 。 三、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变化 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2、课程目标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特别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给教师的教学、教材编写等留下足够的空间。 四、新课程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2、构建新的中学历史课程体系。 3、规范中学历史教学行为。 4、倡导探究式的历史学习方式。 五、如何运用新课程中的历史课程标准 1、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 3、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 4、注意课程标准的弹性。 第四节中学历史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二、历史学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 2、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3、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三、历史课程管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和途径 1、历史教科书资源 2、图书馆资源 3、乡土和社区资源 4 4、期刊和互联网资源 第五节中学历史选修课程 一、选修课的概念 选修课是指学校所开设的,并不要求学生人人都学,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 与能力有一定选择自由的教学科目。 二、选修课的意义 1、解决知识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2、缓解知识更新与课程滞后的矛盾 三、中学历史选修课的特点 1、专题性。2、灵活性。3、针对性。4、闲暇性。 四、历史选修课实施的问题 1、教材问题 2、师资问题 3、教学问题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科书纵横谈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制 一、私塾历史教材编纂方式 1、典故类。2、通识类。3、专门类。 二、私塾历史教材编纂的特点 1、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求全面,而是突出其特质。 2、把历史教学与识字教学、伦理道德教育紧密而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避免了历史知识 教学目标的单一化。 3、在编写形式上,充分考虑儿童喜欢大声朗读的习惯,采用对偶句式,并且押韵,既 易于记诵又能提高儿童的兴趣,还能增强语文能力。 三、清末民间自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特点 1、在内容上,初步打破旧史学的体系。 2、在体裁上,采用西方的章节体。 3、在编写手法上,将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历史,用浓缩精炼的内容,生动流畅的语 言呈现出来。 四、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法 1、他们求真务实的便携作风,在二三十年代的史学界颇具代表性。 2、40 年代由于日本侵略我国,这一时期不少历史教科书都带有鲜明的抗日情绪,突 出爱国主义教育。 3、初中历史课程曾经一度将中外历史合并。 五、民国历史教科书的几点启示 1、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2、历史教科书的观点与时俱进。 3、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体例在继承中创新。 六、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特点 1、注重对历史人物的描述。注意选择人物性格方面的素材;注意选择人物品格方面的 素材。 2、呈现反映时代风貌的重要知识。 3、写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整个提历史架构。 4、重视发挥教科书学本的功能。 5 七、重视发挥教科书学本功能的表现 1、每课附有资料与问题 。 2、课文旁印有重点提示 ,便于学生学习。 3、每课之后附有作业。 八、香港历史教科书的特点 1、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2、重视补充史料。 3、装帧精美,图文并茂。4、高中历史还突出会考复习用书的功能。 九、新课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特点 1、编排力求生动新颖 2、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 3、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 4、关注学生的学习趣味 5、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用。 十、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趋向 1、从教本到学本 所谓教本与学本顾名思义,前者的含义是指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用书,后者的 含义是指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读本,前者主要着眼于教师的讲授,后者则主要立足于学生的 学习。 2、学本式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征。穿插生动的故事;有助于思维和学习 十一、中学历史教科书使用的几点意见 1、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或者说是再创造,再组织。 2、历史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全部。 3、 历史课程标准主要对知识层面的重点内容作了原则规定,教师运用历史教材时, 还要考虑每课中是否存在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领域的教学重点。 4、历史教学要从现有的资源出发。 5、历史教材每课基本上都有一个活动与探究性质的栏目。 第二节史料证据与中学历史教科书 一、海外历史教学和教科书运用史料的概况 1、美国:运用第一手史料 2、英国:用纯粹历史的方式运用史料 3、台湾地区:兼顾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 二、新课程教科书如何运用史料证据 1、R 本:继承中有创新 2、B 本:史料证据与问题的连结 3、S 本:史料证据与故事的结合 三、史料在教科书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2、增强历史感。3、养成学生探究历史的习惯和能力 四、史料证据的课堂教学(如何运用史料) 1、认读材料、理解含义 2、适当补充、拓宽思路 3、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第三节习题作业与中学历史教科书 一、习题的定义 6 习题是教科书的一种重要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孙连他 们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二、香港文达版的习题特点 1、习题编制,注重设置情境。2、设问有坡度,逐步深入。3、注意给学生创造自由发 挥的空间。 三、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习题的特点 1、习题编制注重设问的开放性,内容体现浓郁的中外文明与传统。 2、不少习题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3、有的习题设计的形式新颖活泼,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新课程视野下的中学历史习题作业 1、注重习题的形式创新。2、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中学历史习题作业的改革走向 1、重视认知性或开放性习题作业的设计。习题要有两方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习题作业开始走向多样化和生活化。具体表现:一是呈现方式来说,已不再局限于 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越来越多的老师正探索将学生的书面作业与课堂活动相结合。一是 从作业内容来看,加强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作业回归生活世界。 第三章中学历史教学方式与方法探索 第一节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辨析 一、教学方式的定义 教学方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影响下,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一定特征的教学 型态或范式。 二、教学方法的误区表现 1、概念模糊混淆 2、教学方法学法化倾向 3、将一般教学方法完全等同于学科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1、不少历史教学法著作,或根本不提教学方式,或将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混为一谈 2、简单套用一般教学方法,缺乏对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3、这些教学方法许多都是教育学或教学论中提到的普通教学方法,缺乏历史 学科的特色,仍然属于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方式 一、 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 1、具体形象地讲述 2、由浅入深 3、完全脱稿,倒背如流 二、如何评价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 1、一方面,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如可控性强、简便易行等等,通过旁征博引也 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2、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教师的教学语言都非常见长或能达到知名教师那样的水平, 因此这种方式容易演变成注入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难以获得 必要的教学反馈信息。 3、如果以讲到底 ,按照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经过知识的提供、理 解和消化三个环节,而以讲到底之解决了知识的提供问题,后两个没有真正解决。 7 三、互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 1、问题探究。2、开放自主。3、合作互动。 四、对教师问题设计的要求 1、要做到使学生稍微思考一下,大多数人都能或多或少的讲出一些观点来,但要把这 些问题谈深谈透,也并非易事 2、问题应该有层次,而且足以使学生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 五、学生提问的注意点 1、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2、注意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 六、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 1、由教师上课解答(比较专业的问题) 2、在师生互动中解决(教材的重点,有一定思考价值) 3、用专题研讨的方式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典型性) 4、开设一些拓展性知识讲座(重大问题或者世界热点问题) 5、建议学生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知识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又感兴趣) 第三节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一、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1、 说故事 2、资料研习法 3、问题探究法 4、历史调查与访谈 5、便演历史剧 6、历史考察 二、资料研习法的定义 资料研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研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对历史问 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问题探究法的定义 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 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教学方法。 四、历史调查与访谈的定义 历史调查与访谈,就是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考 察、 分析和研究。 五、历史调查与访谈的功能和作用 1、他改变了以往静态的历史教学面貌,是历史教学成为充满活力、内容丰富的动态过 程。 2、增强了历史的个性化色彩,是历史显得更真实。 3、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的整 合起来,也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伙伴。 六、历史调查与访谈的内容 1、家庭史。2、社区史。3、学校史。4、访问历史亲历者或知情人。 七、历史调查与访谈注意的问题 1、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体会历史学家治学的态度和方法。 2、历史调查和访谈之前需做一定的策划与训练。 8 3、调查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及时整理资料,编写调查报告,进行班级研讨 4、成果评价。 八、编演历史剧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1、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2、学生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 3、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只是概念的记忆或理解,而应该由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 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 第四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新视角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一、新旧历史课教案的不同 1、过去强调精心设计教案,教学文本就像是一幅已完工的图画,留给学生的只能是欣 赏,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文本事先无法完全预设,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 2、过去视线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身上,考虑的较多的是教师如何施展其授业技巧,而新 课程理念认为,备课与教案的关注点主要应瞄准学生的活动上。 3、过去认为写出教案后,上课就是贯彻教案,而新课程理念认为,上课时应该根据课 堂情境不断进行调整,教学文本的完成不是在课前,而是在课后。 4、过去认为备课的成果就是物化的、书面的东西,而新课程理念则认为,既可以是书 面的文本,也可以是头脑中的思路等。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教学背景分析 2、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4、教学方法选择 5、教学过程设计 6、教学反思 三、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 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整体思路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与媒体等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 四、书写说明 1、书写形式,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 2、教学设计的书写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呈现,写出不同风 格。 3、除了简单的说明教学重点、难点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突出和强化重点,化解难点。 4、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哪些教学媒体,使用方法以及预期的结果。 5、教学反思必不可少。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说课与观课 一、说课的定义 所谓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 系统而概括的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内容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达自己执教的设 9 想、方法、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简言之,说课就是对课程的理解, 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二、说课的性质 1、具有群体性,即有众多教师、同行参与 2、具有交流行,即说课者与听课者需要彼此交换意见 3、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即交流内容是各自经过一定思考、研究、实践的结果 4、具有可操作性 三、决定说课可操作性的因素 1、说课的内容及要求非常明确、具体和规范 2、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具有灵活性 3、说课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简单易行、带有普遍意义的教研活动,具有广泛的参 与性。 四、说课与备课的区别 1、说课与备课活动形式显然不同,一个是个人搜集资料,思考设计教案,一个是在大 庭广众之下的叙述 2、备课时教师在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写出教学设计的过程,他有明确的教学 目标和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连贯的教学步骤,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板书设计和测 试练习等;说课虽然也要谈到这些方面,但主要侧重于说教师对教材、教学的总体把握以 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即说课主要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 五、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上课有具体的教学对象-学生,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师生以及生生 之间的多边活动,是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说课则不同,说课的对象是特殊的听众-同行, 是说课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他侧重于理论阐述。许多时候,它带有相互学习,共同探 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性质,也可以说它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 六、说课的内容 1、说课题。2、说教材。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手段。6、说教学过程 七、说课常见的问题 1、说的过于简单,仅仅交代几个教学环节和呈现的内容 2、内容逻辑混乱 3、缺少说的味道,给人感觉像是上课或是做枯燥的报告。 八、优秀说课的基本特征 1、突出教学理念。2、诠释教学思想。3、体现教学能力。4、展现教学境界 九、观课的定义 观课,也就是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 助工具,直接或间接的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评价得失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十、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2、课堂观察能够对转瞬即逝的课堂情境做更加细致、深入地记录与研究,这是一般听 课所无法做到的。 3、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4、课堂观擦能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教师教学工作状况的信息,从而对教师做出比较客观 的、准确的教学评价。 十一、教学改革的进展和特点(好课的特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10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 4、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 5、重视历史材料的运用 6、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有机联系 十二、课堂观察的方法 1、一般是不定向的整体观察,有时也进行定向的对某环节某方面观察。 2、最为观察者,做好记录是课后评课与交流的关键。 第五章中学历史学业评价与考试命题 第一节中学历史学业评价透视 一、学业评价的定义 学业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方法,系统的搜集信息,对教学所引 起的学生在认知行为上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 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及达到目标的程度。 学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 能,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二、学业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反馈性评价;按不同的认知维度, 可分为知识评价、技能评价、能力评价;按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形成性评价、诊 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三、从历史课程标准看学业评价改革(改革内容) 1、建立发展性历史学业评价体系 2、对每课的历史学习要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 度,从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的结果用清晰地行为动词进行了描述。 四、发展性历史学业评价体系的特征 1、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而不是应付各种检查或评比 2、不仅重视结果,而且注重过程 3、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4、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5、鼓励学生甚至家长等也参与评价 五、历史学业评价的探索(架构) 1、基础知识。2、应用能力。3、平时成绩 六、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也被称为真实评价或实作评价 ,它主要用来测量那些不能被客观性 试题很好测量的学习结果。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或模拟的评定练习来引发 被测者的反应,有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魂对这些反应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七、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1、评价情境为真实的情境 2、评价表现需要透过实际操作 3、评价具有直接性 4、评价以学生为中心 5、强调过程评价 6、着重学生高层次思考能力的运用 八、表现性评价的评价形式 1、档案袋评价。2、纸笔实作测验。3、口头评价(答辩) 。4、模拟实作评价 九、档案袋评价的定义 档案袋评价又译为卷宗评价、案卷评价、历程档案评价、成长记录袋等。简单的说, 11 就是学生的作品集,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资料夹,有目的的搜集记录自己在某 个领域的作品,传达出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绩。 十、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作品的搜集、积累,应是有意的而非随意、盲目的。 2、在进行档案资料搜集之前,教师影响学生说明档案袋内包含的项目,以使学生有系 统的搜集档案。 3、能同时展现成绩及进步情形 4、档案袋评价应与教学同步进行 十一、历史档案袋的分类 1、展示性档案。2、过程型档案。 展示性档案是学生最佳成果的汇集,可包括自己最满意的考试成绩、历史小论文、历 史调查报告、历史小制作等。 过程型档案是学生学习历程的观察及记录,如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各种表现等。 十二、纸笔实作测验 着重测量学生应用知识与学习技能的水平,用以测量学生真实性实作行为的能力。 十三、国外历史表现性评价(如何开展) 1、在观念上,注重评价的诊断、形成与促进功能 2、在形式上,具有多种方式,已成为校内学业评价的主要部分 3、设计方法上,具有一套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测量框架,设计方法、评定系统 4、在考察层次上,评价的能力范围更加广泛,反应能力、技能发展的多重维度 5、在测量目标上,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以问题解决为代表的高级能力的测量为重 点。 第二节高考历史命题改革 一、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几个阶段 1978-1988 年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一是以考察历史基础知识为主,二 是以主观性试题为主。 1989-1999 年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首次推出了 史料分析题 ,问答题呈现出大跨 度、高概括和小切口、深分析的命题特点。 2000 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在命题上更加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命题范围以考试 大纲为依托,但不拘泥于教材。推行 3+X 的改革方案 第六章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 第一节教学反思与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 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1、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2、具有较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