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消毒ppt课件_第1页
手消毒ppt课件_第2页
手消毒ppt课件_第3页
手消毒ppt课件_第4页
手消毒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获得性感染与洗手 六楼护理站 张海霞 依 据 v 1、国家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国家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与消毒质量控制标准 GB16383- 1996 紫外线杀菌灯 GB19258-2003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1-1995 v 3、部门规章 消毒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 27号 2002年 7月 1日实施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 36号 2003年 10月 15日自公布之日 起实施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 48号 2006年 9月 1日实施 4、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 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 2004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年 v 一、基本概念 1、医院感染 : 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 1978年对医院感染下的定义: 凡是病人因住院、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 、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 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 出现症状均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九章 附则 第七十八条 对医院感染下的定义: (十)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 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 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感染源: 无论是否是传染性疾病,感染源均局限在医院 这一特定环境的范畴之内。 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又可划分为内源 性医院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 v 判断医院感染基本原则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 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 染。 2、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浓毒血症迁徒灶),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 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肯定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 v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算起,超过其常规潜伏期而 发生的感染 v 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发生在入院 48小时以后者 v 病人发生的感染是 上次住院期间获得的 v 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 又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尿 毒症的迁移病灶) v 在已知病原体的原有部位 又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v 新生儿经产道获得的感染 v 住院中由于 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凡是在医院外发生的感染,无论是否在医院内 发病,均不属于医院内感染。 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出院后发病,均属于医院 内感染。 医院感染的鉴别: 医院感染病原学分类 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 非病原微生物 条件致病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 1、内源性:菌群异位 病原体:非病原微生物 条件致病原微生物 致病微生物 2、外源性:交叉感染 病原体:非病原微生物 条件致病原微生物 致病微生物 手上皮肤微生物 v 手上皮肤微生物可分两大类:常居菌和暂居菌。常 居菌可在皮肤上生长繁殖,并可重复分离,一般方 法不易杀灭。暂居菌是在工作中临时污染的微生物 ,只能在短期内分离,很少在皮肤上繁殖。 v 暂居菌的组成往往与从事的工作有关,与医院感染 关系密切,一般来源于环境。 v 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 微生物、耐药菌。 洗手与医院内感染 v 在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中 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在外源性医院内感染中,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 性感染占首位 v 洗手在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措施中 最简单 唯一有效 通过正确的手部清洁措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洗手的重要性 200年前奥地利的产科医 Semmel Welss发现产褥热发病率高的原因与 医生手的污染有关,用漂白粉洗手后 ,使医院产褥热的发病率大为下降。 适当 的洗手技 术 可改善病患的 预后 使用漂白粉加水消毒 双 手 Semmel Welss 规范化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v 我国每年有 140万人死于医院的院内感染,与医务 人员手有关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约 30%;医务 人员每天坚持高质量的洗手,可使手部的细菌数减 少 60%90%;并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 25%50% ; 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这一措施加以预防 v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每位医生平均 一天要处理 12名病人,一名护士每天则要处理 22名 病人。 手污染的原因 皮肤表面微生物 v 常驻菌 :正常寄居于皮肤的微生物 很少致病 除非由于创伤或通过医疗设备(如静脉插管 )进入体内组织中 v 暂居菌 :污染的微生物(一过性菌落) 通过交叉传染导致多数的医院感染 且很容易通过洗手清除 手污染的原因 v 双手由于湿润和温暖,为细菌继续生存提供 了良好的环境 v 医院是许多病原微生物繁殖、栖息的场所, 常可造成医护人员手的污染,通过其双手又 可将病原微生物携带给病人造成感染 洗手的必要性 v 医护 人 员 的手是散播微生物 的重要 传 染媒介。 v 洗手是 最简单 、最有效及最 经济 的 预 防院內感染 扩 散 的 方法。 v 目的:降低院內感染及減少 抗 药 細菌 传 播。 v 穿戴手套 并 不能取代洗手。 洗手 预 防院內感染的重要法 宝 v洗手 v洗手 v再洗手 洗手的依从性 v 虽然绝大多数医护人员能认识洗手的原则 ,但能始终坚持正确洗手较少,仅有极少 数医师在检查每个患者后洗手。 v 一项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近 50% 的人是在不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因 而实际洗手次数往往较应该洗手的次数少 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因素 v 洗手行为是一个复杂现象,很难从一个方 面简单地理解或解释,影响洗手行为的因 素是多层次的,并且是医务人员与环境持 续相互作用的结果。 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因素 v 皮肤刺激 v 缺乏相关设施 v 影响医务人员与患者 的关系 v 优先满足患者需求 v 佩带手套 v 遗忘 v 时间紧迫 v 工作负担较重 v 人员短缺 v 洗手池位置不佳 v 洗手池数量不足 v 缺乏科学资料显示支 持 v 认为经患者获得感染 的危险性较低 v 相信使用手套后无需 进行手部清洁 v 忽视操作指南或对此 持不同意见 v 高职称护士洗手情况 好于低职称护士 存在的问题 英国感染控制中心对护士洗手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洗手的误区 1洗手不方便,戴手套代替洗手 v 使用手套可以使得手部污染降低 71%,但手 套并不能达到完全的隔离效果, 4%-100%的 手套上培养出致病菌, 摘除手套后手部菌 落计数可高达 5104; v 手套只是洗手的辅助手段,戴手套而不洗 手的做法不但 不能保护自己 ,更 不能避免 细菌的传播 v 由于手套可能出现微小破损或表面受到污 染, 脱手套后仍应洗手 洗手的误区 2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不用更换手套 v 在 接触不同患者 之间必须 更换手套 ,使用酒 精擦手液进行 手部消毒 ! v 如不及时更换手套,戴同一幅手套检查多个 患者,可 增加耐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的传播 机会 洗手的时机 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做出如下规定 v 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黏膜 、侵入性操作前后; v 进行无菌操作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 ICU、母 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传染病房等重点 部门时,带口罩和穿隔离衣前后; v 在同一患者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时; v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v 脱去手套后 洗手的方法 科学洗手 7部曲 v 掌心擦掌心; v 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 v 手指交错,掌心擦手背,两手互换; v 两手互握,互擦指背; v 指尖擦掌心,两手互换; v 拇指在掌中转动,两手互擦; v 双手互擦腕部 。 v 用流水冲洗,不用脸盆浸泡 v 水龙头用脚踏式或长臂开关,勿用纱布或其 他材料的 “接管 ”,可用防溅龙头 v 洗手用的肥皂、刷子要保持干燥 v 洗手后可待其自然干燥或用个人专用手巾、 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 消毒药液洗手 v 常用的手消毒液:一般应在流水肥皂洗手后 进行,常用 75%乙醇或 0.5%碘伏擦手,或 0.1%洗必泰溶液、 0.2%过氧乙酸溶液、含氯 消毒液(含有效氯 500mg/1000ml)等浸泡双 手 消毒药液洗手须注意 v 用消毒液擦手时,应涂擦均匀,注意指尖 、指缝等不易擦到的部位。擦手后任其自干 用消毒液泡手至少 1min以上,新洁尔灭浸 泡必须 3min以上 v 消毒液应按规定浓度配制,每日或半日更 换,浸泡盆应预先洗净 v 用消毒液洗手前应先将手上肥皂冲洗干净 ,等手干燥后,再使用消毒剂。 手的消毒要求 v 医务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流动水肥皂洗 手,如果手上有可见的污染,应延长洗手时 间,重复上述方法连续 2 3遍后擦干,再用 含氯消毒液洗一遍后进行各种操作。 v 医务人员为特殊 传染病 人检查、治疗、护理 之前,可戴好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 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 可进行流水洗手,注意手的消毒。 v 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 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 浸泡于消毒液内 2min,再用肥皂流水洗手法 洗 2遍后擦干。 v 接连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每接触 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2min,然 后用清水冲洗手。或用消毒剂擦双手后晾干 。水龙头最好应用脚踏式或电磁感应开关。 v 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 毒: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之前,应戴好一 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 后脱掉手套用流水肥皂冲洗即可。如手直接 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 消毒液内 2min后,再用肥皂流水洗手法洗 2遍 后擦干。 洗手前 (医师 ) 菌落 洗手前 (护 理人 员 ) 菌落 洗手 后 手部培 养 未洗手 手部培 养 肥皂洗手 手部培 养 消毒 剂 洗手 手部培 养 干 式洗手 洗手前 后 比 较 结语 v 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