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症处理 ppt课件_第1页
儿科急症处理 ppt课件_第2页
儿科急症处理 ppt课件_第3页
儿科急症处理 ppt课件_第4页
儿科急症处理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常见急症处理 1 儿科常见急症处理 v一、发热 v二、过敏性休克 v三、心肺复苏 2 发热 =难题 v 发热定义: 腋温 37.538 为低热, 3839 为中热, 39 以 上为高热,超过 41 为超 高热。 v 发热原因: 外在因素:如环境温度过高 (夏季热),包裹过多( 新生儿捂热) 内在因素:细菌、病毒感染 其它:如预防接种反应 3 发烧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发烧是一种小儿常见病 发烧仅仅是一种症状,而其自身并不是 病 ,它代表着身体对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所出 现的正常反应 。很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婴 幼儿发烧,轻的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重的则包括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脑炎 等 。 4 发烧的主要误区 误区二:婴幼儿发烧,应立即退烧,烧得太 久,会烧起肺炎,会烧坏脑子,留下后遗 症。 发烧本身对人的身体并没有危害,只有在致病原 在长时间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经上呼吸道入侵到 下呼吸道才会引起肺炎,透过血脑屏障入侵脑组 织才会引起脑炎,只有因脑炎等疾病导致脑组织 侵害才可能影响智能。 38度左右,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为其服用退烧 药的,自行退烧反而更能够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5 发烧的主要误区 误区三:要捂汗 发烧要经过三个阶段 :发冷、发热、发汗 。发冷的阶段才应该为宝宝添加衣物(会 出现畏寒、寒战,热性惊厥高发期); 发热的阶段应该减除衣物及物理降温 发汗的时候则可以穿一件比较宽松的衣服 ,以利于排汗。 6 发烧的主要误区 误区四:打消炎针、输液退烧快 v能自己退烧最好,能吃药退烧的,不打针 。 v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输液可能引起输 液反应。 v目前抗病毒药物都不是抗病毒的特效药。 7 发热:朋友还是敌人? v机体炎症反应中的组 成部分,在抗感染方 面起一定作用 v在体温 38-40C时,白 细胞吞噬功能最强, 并杀灭大部分细菌。 v中性粒细胞制造更多 的过氧化离子,更具 活性的干扰素。 v细菌和病毒的复制直 接受到抑制。 8 发热:朋友还是敌人? 发热不利: 代谢率增加 氧耗增加 二氧化碳产生增加 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需求增加(尤其对休克或 心肺异常的儿童则是个问题) 使病人不舒服 易致高热抽搐 9 发热处理 v在以下情况发热才需处理 休克儿童 有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疾病的儿童 高热(体温 38.5 以上) 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 为了使病人舒服 10 退热药物选择 v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泰诺林、百服咛或 小儿退热栓): 该药很少引起胃肠道不良 反应。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和安全的特 点,是世界各国广泛推荐与使用的退热药 物。 1岁以下 婴儿可首选该药,剂量为每次 每公斤体重 10 15毫克,间隔 4-6小时 /次, 除非过量,几乎无毒性。(但该药没有全 身抗炎效果,具体作用机制不详) 11 退热药物选择 v布洛芬 (商品名美林): 退热效果几持续 时间均较对乙酰氨基酚强,具有全身抗炎 效果。但存在一定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 ,对于 1岁以上患儿仍然是最安全可靠的解 热镇痛药物。 5-10mg/kg.次, 4-6小时一次 。 v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可有效减 少副作用 12 其它 v 双氯酚酸钠栓: 退热效果强,适用于 2岁以上患儿, 1mg/kg/次 v 激素(地塞米松): 被一些人称为 “万能药物 ”。糖皮质激 素用于儿童退热容易掩盖病情,可造成误诊。该类药物无 抗菌、抗病毒作用,却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 反而可促进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也可能使趋 于好转的感染死灰复燃。 v 匹赖氨酸(来比林) :常用的退热针,阿司匹林与赖氨酸 结合的产物,毒性有所降低,可注射给药,见效快, 3岁 以上儿童可以使用。 v 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 :会导致粒细胞减少、肾损害及过 敏反应,慎用。 v 尼美舒利: 退热效果好, 2007年禁用于 1岁以下小儿, 2011年修改为禁用于 12岁以下儿童,有大量肝衰报道, 一度被称为 “夺命退烧药 ”。 13 物理降温 宽衣松裹,温水擦浴,冷敷,冰枕, 冰帽。不提倡酒精擦浴 ( 1. 寒战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少,如再用冷酒精刺 激会使血管更加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从而妨碍体内热量的散 发 2.胸腹不宜擦浴 3.新生儿、小婴儿酒精吸收容易中毒、过敏。 ) 14 如何正确评估发热患儿 v精神状态? v是否存在基础病? v发热天数及度数? 是否有皮疹?( 注意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鉴别 ,卫生部明确规定手足无皮疹就不能诊断手足 口病 ) 是否住院?是否住院? 如何查验?如何查验? 如何治疗?如何治疗? 15 16 持续发热超 5天以上最需警惕两个 疾病 v川崎病(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v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感染) 17 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 v 发热 : 95%,多数持续 5天以上,平均 12天,多为持续发热,可呈驰张热,体 温达 39 以上,抗生素治疗多无效 v 结合膜充血 : 90% 多于起病 3-4天出现,双眼球结膜, 无分泌物 ,热退后消 失; 非渗出性或非化脓性充血,不伴疼痛和畏光,无水肿或角膜溃疡 v 唇及口腔表现 : 90% 唇潮红皲裂, 脱皮和血痂及杨梅舌、口腔粘膜和咽部 弥漫性红斑等表现,不伴咽扁桃体的渗出性改变及口腔溃疡 v 皮疹: 95%多发生在发热起病后的 5天内, 呈全身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 , 会阴部明显,皮疹以斑丘疹最多见,无疤状皮疹,急性期可出现会阴部脱 皮 v 手足症状 : 急性期手掌和足底的 呈广泛坚实性或硬性肿胀、 红斑 , 伴疼 痛, 皮肤有光泽, 在手掌与腕关节或足底与踝关节之间可见明显分界线, 75- 95%在病程 14天后出现指趾端与甲缘交界处出现膜样脱皮 。脱皮可扩展到整个 手掌或足底,呈 “手套 ”或 “袜套 ”样 v 淋巴结肿大: 发病同时或起病 3天内颈淋巴结肿大,直径达 1.5cm 以上,坚 硬有触痛,不红不化脓,单侧或双侧,一般热退后消失 18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v发热 :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 v淋巴结肿大: 60%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颈 淋巴结最为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