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规范篇一: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food poisoning)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毒。 引用标准 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 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术语 食物中毒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中毒食品 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 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 ; 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 ;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等) 。 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 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 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 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 诊断标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 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细菌性或真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或真菌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动物性或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形态学鉴定资料; 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 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如需要时,可有病人的临床检验或辅助、特殊检查的资料; 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可疑中毒食品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取不到样品或取到的样品已经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在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注:必要时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 由食品卫生医师以上(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 食物中毒事件的确定 由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定。 技术处理总则 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对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 急救:催吐、洗胃、清肠; 对症治疗; 特殊治疗。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对中毒场所采取的消毒处理 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篇二: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实验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具体调查相关食物中毒的报道,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掌握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根据和要求 问题 1:我国对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法律依据、基本内容和原则有哪些要求? 卫生部印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XX431 号、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以及有关法规、条例和地方性有关规定等实施。主要是明确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置病人、调查原因、处理食物,对肇事人员(法人)进行或协助进行卫生的、行政的和法制的善后处理。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原则要求一是提高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即一切结论、结果都是翔实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二是工作合法性,即一切调查处理工作都是有法律根据的,即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之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三是工作的有效性,即切实解决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案例讨论 XX 年 11月 7日上午 8点,某疾控中心接卫生监督电话,乡和县井下镇马家庄村马万才家举行满月酒宴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我中心结报告后立即与卫生监督部门一起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流行病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食用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问题 2:疾控中心如何建立食物中毒的报告系统?怎样做到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能立即出动? (1)组织机构的构建:依照中心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办公室设在中心办公室,主任由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xxx兼任。下设卫生防疫队、流行病学调查组、消毒处理组、样品检验采样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咨询宣传组。人员组成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信息的报告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卫生部 8号令)执行报告制度如下: 一、报告原则 1、及时报告原则。发生疑似或者食物中毒必须立即电话或短信报告,并严格按规定时限实行书面报告,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报告。 2、依法报告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紧急报告;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和报告,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在向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的同时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3、属地报告原则。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应由发生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事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自治区直管的七家宾馆饭店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外,对全区发生 100人以上或者死亡 1人以上的重大食品安全中毒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指导。 (二)报告内容 食物中毒报告内容包括: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疑食物、处理情况、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还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三)接报 负责接受食物中毒报告的单位,应当按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上的项目,详细询问和登记食物中毒情况。应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吐 泻物。同时要根据报告者提供的信息,向第三方进行事件核实。核实后,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有关部门报告。(四)报告时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后,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在 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负责接受食物中毒报告的部门,在对中毒事件核实无误后 2小时内,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五)报告方法 发生 30例及以上病例的食物中毒事件,或其他需要实施紧急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后,均须进行应急报告制度,并应随时报告势态进展情况。应同时按下列方式报告: 1电话报告 接报部门应当在对中毒事件核实无误后,在 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形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告知辖区内负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势态发生变化时,随时报告进展情况。 2网络直报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或接报部门,除电话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外,尚需进行网络直报。 3书面报告 (1)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食物中毒事件,所在地区县卫生监督部门应在完成现场初步调查和处理后 24小时内,将事件的基本调查和处理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初步报告。 (2)在对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 24小时内,应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地汇总和评价,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最终报告。 (六)其他报告 接到跨辖区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应当马上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应及时向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中毒事件发生死亡病例或者可疑投毒的,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告同级公安部门。 (2)A、人员的准备:一般要指派 2名以上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必要时还应配备检验人员和其他部门有关人员协作前往。 B、 交通工具准备: 卫生行政部门应备有疫情(食物中毒)专用车,实行 24小时待命。在接到疑似食物中毒报告后,在城区 1小时、郊区 2小时内到达现场。 C、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常备用品 采样工具:注射器、肛试子、消毒棉签、消毒纱布、调羹、勺子、夹子、镊子、剪刀、厨师用刀、酒精灯、标号用品、75%乙醇、其他消毒灭菌器具等。样品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灭菌粪便盒、样品冷藏设施等。防护用品:工作衣或隔离衣、口罩、白帽子、手套、靴子等。调查用表: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调查结果汇总表、卫生监督文书等。检验设备:毒物快速分析设备、深部温度计等。取证工具: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D、接到重大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重大食物中毒事故信息报告后,应急处理队 15分钟内集结出发,到达现场后以最快、最短的时间完成事件性质的初步核实、确认,并在接到报告后 1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做初步调查电话报告。 问题 3:食品卫生监督员在食物中毒现场对病人负有什么责任,如何开展工作? 1、组长:负责统一组织、领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全面工作;向市政府、市卫生局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和方案,向省疾控中心报告已掌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和工作进程情况。 2、副组长:在组长的总体指挥下,负责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采样检测等处理工作;负责协调、沟通各行政及业务部门工作;负责组织、协调部门职责的落实,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 理对策及相关措施并督促其落实。3、应急办公室:在中心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中心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中心各科室的应急处臵和专业技术人员卫生应急业务培训及应急演练工作和领导小组会议召集,并做好记录。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中心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协调、有序、快速地开展应急处臵工作;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向中心提出是否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同时向卫生局、市政府提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案建议,督导检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的各项工作。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预案。督导检查应急处理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控制措施的落实。整理、汇总和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撰写流调报告、并对现场处理工作质量进行质控和评估。 4、应急防疫队:按照省卫生厅或省疾控中心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参加各地的卫生防疫任务。 5、流行病学调查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核实、处理工作,协助和指导事发地区的封锁和应急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及时收集和整理事件发生与处理的相关信息和资料,随时与应急办公室沟通信息,协助应急办公室撰写总结和调查处理报告,为指导下步工作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工作提供真实的数据。 6、消毒处理组: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消毒处理对策及措施并组织落实;负责事件发生后疫源地或疫区的消杀灭工作和有关技术方案或标准的制定;疫点(区)终末消毒根据事件的性质确定,并按规定开展处理工作,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效果评估;负责事件发生单位、家庭的首次消毒工作;承担后续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人员业务培训;对消杀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随时检查和技术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7、样品检验采样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种类,按生物安全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样品的采集、运送、贮存、检测工作,并及时反馈检测结果;负责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检验试剂的贮备,提出增补计划。 8、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办公用品的采购、保管、供应;负责应急处理有关物资、药品、器械、防护用品、消杀药品及器械等购臵、贮备与管理,对超期物品要及时清理;负责现场处理车辆的准备、维护,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9、信息咨询宣传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的宣传、咨询工作;对疫情网络进行 24小时监控,如有聚集性发病势态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协助流调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整理、统计、分析、报告、预测预警工作;负责防控工作中图片、音像材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对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评价;负责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疫情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 问题 4:食物中毒现场如何尽快判定是否是食物中毒?1、对中毒患者及相关人员的调查并对上述人员调查时应制作询问笔录,结束时被调查者要在询问笔录上签字确认。 2、对中毒场所和加工制作过程的调查,上述调查过程应认真填写现场卫生监督笔录,必要时进行照相、录像等取证工作。 3、对中毒相关资料的收集。现场调查人员应注意收集与中毒事件有关的资料,包括中毒患者住院病历、临床检验单、患者就餐情况证明,购买食物的发票等相关资料。4、对中毒有关样品的采集与送检。通过上述调查分析,一般可得出可疑中毒食物和可能的污染环节,但要最后确诊是否为食物中毒往往要依据实验室的检验结果。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食物中毒的具体情况及时采集相关检品。 5、通过对现场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如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中毒患者临床化验报告单、病历资料、调查询问笔录、现场监督检查笔录、采样记录、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分析,一般可对食物中毒做出准确判定。 问题 5:在食物中毒现场如何处理可疑中毒食品? 1、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3、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 4、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规定时限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 政部门报告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 问题 6: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过程中,如何选择采样时机和采样?在第一时间按照采样规程主要采集各种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可疑食品的库存样品;病人的呕吐物、粪便和血液样品;食品加工人员的粪便和血液样品;以及其他环节采样的涂抹样品等等。一起发病规模较大的爆发事件一般至少应采集 1020 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的临床检验样品,同时应采集部分具有相同暴露因素、但未发病的人的同类样品作为对照。这对食物中毒致病因子的确证、感染或中毒食物的确定等均具重要意义。 篇三: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 第一条为做好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 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食物中毒的管辖 (一)由直接提供可疑中毒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管辖,不能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物中毒由进食地点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管辖。 (二)接到报告的卫生监督机构应立即向有管辖权的卫生监督机构通报情况,并开展初步调查,将调查资料的原件及时移交有管辖权的卫生监督机构,有管辖权的卫生监督机构需要跨区域调查时,应将情况及时通报市卫生监督机构及相关卫生监督机构,并做好相关资料的转接工作,相关卫生监督机构必须积极协助调查处理。 (三)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管辖有争议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四)市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或参加以下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详见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总则 (三)现场调查处理:3、发生以下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市卫生监督机构应到达现场指导、参与现场调查处理的规定。 (五)有管辖权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食物中毒的全面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六)有管辖权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三条 接报与上报 按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总则规定的标准、时限、程序执行。 第四条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前期准备 (一)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成立专(兼)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队伍,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每次事故应由一名领导或监督员全面负责。事故处理队伍的成员和人数,视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定,以能同时到达发病现场和可疑事故现场开展工作为标准。 (二)调查处理必备物品 1、食品:包括固体、液体无菌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等) 、刀、剪、勺、镊子、吸管等。 2、涂抹:灭菌生理盐水试管(5ml) 20个以上,有条件的单位应配备选择性培养基,消毒棉拭子若干包。 3、大便:采便管、运送培养基各 20支以上。 4、呕吐物:无菌平皿和特殊采样棉球各 10个以上。 5、血液:一次性注射器、灭菌试管各 10支以上。 6、其它必备物品:75%酒精棉球、酒精灯、记号笔等。7、以上物品必须标明消毒、配制日期及有效期。 (三)法律及相关文书: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食源性疾病个案现场调查表) 、现场卫生监督笔录、调查笔录、 (产品、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卫生监督意见书、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封条等执法文书。 (四)音像取证工具: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 (五)现场快速检验、测量设备:食物中毒快速检测箱(车) 、表面和中心温度计、消毒剂试纸等。计量、测量等仪器必须年检、校验合格。(六)其它必备物品:应急灯、车载冰箱或样品低温保存箱、多孔电源线等。 (七)参考资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有关卫生部规章、参考书籍。 以上物品由专人负责准备,至少两套。做到能随时取用,用后第二天补充齐全,采样物品每月更换一次。 第五条 报告与登记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接到食物中毒报告时, 应做好接报记录,同时告知报告人及时抢救病人,保护现场,保留可疑食物、吐泻物等, 并按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京市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通知的规定报告。 第六条 现场调查处理 (一)协助救治食物中毒人员。 (二)现场调查取证。 1、现场卫生监督检查及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污染环节调查: 首先调查食谱,是送餐公司时,还必须调查供餐范围,立即追踪其它供餐范围内有无病人。根据食谱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确定调查的重点食品;原辅料来源;食品加工、烹调方法,加热温度、时间;运输情况;工用具容器的卫生及使用,生熟分开,洗刷消毒过程;食品存放条件、温度和时间;剩饭菜的保存、处理等情况;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等。 以上情况均应以现场卫生监督笔录或调查笔录的形式记录。对加工人员提供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要认真记录、分析,判断真伪,对加工人员应分别单独调查,必要时进行现场重复操作。 2、病人流行病学调查: 病人发病和进餐情况:首先调查食品的来源,是送餐单位供餐时,立即通知供餐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进行调查。认真填写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食源性疾病个案现场调查表) ,对最早发病和症状较重的病人进行重点调查,大规模食物中毒可以先整群抽样调查。 对每个症状进行仔细调查和记录,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应注意程度、频率、部位、先后顺序等;注意首发病状、主要症状及特殊症状,如指甲口唇青紫(亚硝酸盐) 、阵发性剧烈抽搐(毒鼠强) 、手颤、心慌、头晕(瘦肉精) 。 潜伏期:统计最早发病时间、最晚发病时间,推算平均潜伏期。 临床检验结果:血常规、便常规等。 进餐:首先掌握食谱,中毒餐次比较清楚时,没有必要对发病前 72小时内的食品都进行调查,一餐食品品种较多时,可以先把食品列表,再进行统计;中毒餐次不清时对 72小时内食谱进行调查。对同餐次就餐而没有发病人员的进餐情况也要调查一定数量(健康对照(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规范)) 。 应有被调查人签字,如被调查人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应有其监护人签字。 、采集样品要及时全面: (1)食品:尽量采取中毒餐次的剩余食品,无剩余食品时,采食品包装或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洗涤盛过食品的容器取洗液,必要时采半成品或原料; (2)涂抹:包括刀、墩、容器、冰箱、水池下水道口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可疑中毒食品的物品,也可用刀刮物品表面取样; (3)大便:必须用采便管采样;(4)呕吐物:取呕吐物或洗胃液,呕吐物已处理掉时涂抹被呕吐物污染的物品; (5)血液:怀疑细菌性食物中毒时采急性期(3 天内)和恢复期(2 周左右)静脉血 3ml,同时采正常对照(由有采血资质的人员进行) ; (6)食品加工人员带菌采样:采便、涂抹手、鼻、咽和有感染灶的皮肤等; (7)特殊采样:如怀疑化学性中毒时应采尿液。 4、采样注意事项: (1)食物中毒采样量不受常规数量的限制; (2)样品应尽快送实验室检验,最迟不超过 4小时; (3)细菌性食物中毒必须无菌采样; (4)采样记录要详细; (5)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采样容器必须彻底洗刷干净。(6)对洗刷消毒间、冷荤间、冰箱、可疑食品存放地点等可能存留致病菌的重点部位进行重点采样。 (三)现场快速检测、简易动物实验。 (四)追溯追踪可疑食品。 (五)现场调查完毕,做出初步印象诊断,写初步调查报告并上报。 (六)注意事项: (1)几个方面的调查可以交叉进行; (2)复杂的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可能需要反复调查,因此,对可疑现场必须进行行政控制以保护现场,在调查未结束之前,不能责令当事人进行清洗消毒等破坏现场; (3)复杂的食物中毒,及时请专家讨论; (4)心理因素的影响; (5)刑事案件的可能性; (6)食物过敏。 第七条 采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续发 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疑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封存可能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责令收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封存应使用封条,封条加盖卫生行政部门印章,并制作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在封存之日起 15日内完成检验或卫生学评价,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做出销毁的行政处罚决定。属于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可以延长封存时间,但应做出延长封存时间的决定。 第八条 食物中毒诊断及调查报告 建立食物中毒的病例诊断定义,确定病人数; 充分应用流行病学知识,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对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各类诊断标准做出诊断; 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的,必要时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物中毒专家进行评定。 每起食物中毒应进行案例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由承办人员写出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中毒发生的经过概述、调查资料及临床资料的流行病学分析、现场监督及调查情况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结论、处理意见等,调查报告须经领导审阅并加盖公章。对于疑似食物中毒,各卫生监督机构应尽快确定。 排除食物中毒后,1 周内由最先接报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撰写排除报告,排除报告须经领导审阅并加盖公章。 认定为食物中毒事故,但无法确定责任单位或中毒单位非本市管辖的,由最先接报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每月的 5日前将本辖区内上月份已发生的疑似食物中毒和确定的食物中毒事件情况报市卫生监督机构,处理完毕的应注明处理结果,做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应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印件一同上报。 第九条 归档内容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食源性疾病个案现场调查表) 、现场卫生监督笔录、调查笔录、样品采集记录表、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专家评定意见、其它有关资料。 调查处理完毕后周内,由承办监督员,对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上报。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与控制 恩施州卫生执法监督局 熊国华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及分类 (一)食源性疾病 1、定义:根据 WHO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特征:食源性疾病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 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源体或毒物 临床特征急慢性中毒或感染症状 3、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物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等 营养平衡失调引起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糠尿病) 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二)食物中毒 1、定义:根据 GB1493894规定: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害有毒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物急性亚急性疾病。 广义的食物中毒是指由于摄入食物而引起的各种急性、亚急性疾病。包括投毒引起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