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道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 百日咳鲍特菌百日咳鲍特菌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病原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结核病的病原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 80年年代后,由于艾滋病流行以及结核分枝杆代后,由于艾滋病流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等原因,结核病的发菌耐药菌株的出现等原因,结核病的发病率又有不断升高趋势。我国每年死于病率又有不断升高趋势。我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约有结核病约有 25万,为传染病之首。为亟万,为传染病之首。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l 菌体含大量分枝菌酸,故不易着色,但加温或延菌体含大量分枝菌酸,故不易着色,但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称抗酸杆菌 ,呈分枝状呈分枝状 。l 为专性需氧菌需培养为专性需氧菌需培养 2 4w才可见菌落生长。菌落才可见菌落生长。菌落为粗糙。为粗糙。l 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痰中活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痰中活 6 8个月,在空个月,在空气中,传染性保持气中,传染性保持 8 10d; 在在 6 H2SO4或或 4 NaOH中中 30min仍有活力。对酒精、湿热及紫外线抵仍有活力。对酒精、湿热及紫外线抵抗力较弱。抗力较弱。l 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物敏感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物敏感,但长期用药出现耐药性。,但长期用药出现耐药性。 致病性致病性l 主要与菌体成分、代谢产物的毒性以及免疫主要与菌体成分、代谢产物的毒性以及免疫病理损伤有关。病理损伤有关。l 脂质占细胞壁脂质占细胞壁 60%, 引起慢性肉芽肿。引起慢性肉芽肿。l 磷脂:形成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磷脂:形成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l 蜡质和蛋白质: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蜡质和蛋白质: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l 硫酸脑苷酯:在吞噬细胞内能长期存活硫酸脑苷酯:在吞噬细胞内能长期存活 ,为为胞内寄生菌胞内寄生菌 。l 核糖体核糖体 RNA: 主要引起免疫反应。主要引起免疫反应。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l 传染源传染源 是排菌的是排菌的 患者。患者。 经呼吸道引起肺结核,经呼吸道引起肺结核,也可经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机体,也可经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结核。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结核。l 原发性肺结核,常见于儿童。继发感染发生于成人原发性肺结核,常见于儿童。继发感染发生于成人。多为原发病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多为原发病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 可经血液、淋可经血液、淋巴液扩散侵入肺外组织器官,引起脑、肾、骨、关巴液扩散侵入肺外组织器官,引起脑、肾、骨、关节、生殖器官、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等。节、生殖器官、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等。 l 免疫力随结核免疫力随结核 杆菌在体内存在而存在,故被称为杆菌在体内存在而存在,故被称为感染免疫感染免疫 或有菌免疫。或有菌免疫。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l 测定机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试验,以判测定机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l 用结核菌素用结核菌素 5单位注入前臂皮内,单位注入前臂皮内, 48 72h后,红肿硬结超过后,红肿硬结超过 5mm者为阳性,者为阳性, 15 mm为为强阳性。强阳性。l 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并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强阳性超敏反应,并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强阳性反应则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反应则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l 确诊的主要依据。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选择确诊的主要依据。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标本不同标本 l 直接涂片直接涂片 , 用抗酸染色镜检,如发现抗酸用抗酸染色镜检,如发现抗酸阳性细菌,结合临床可作出初步诊断。阳性细菌,结合临床可作出初步诊断。l 培养培养 将标本接种培养基,将标本接种培养基, 37 培养,培养,3 4w后观察菌落。后观察菌落。l PCR检测检测 DNA, 可用于早期和快速诊断。可用于早期和快速诊断。 预防接种和治疗预防接种和治疗l 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 BCG) 是预防最有效的措施。接种是预防最有效的措施。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在接对象是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在接种种 6 8w后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者表示已获得后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者表示已获得免疫力,获得的免疫力可维持免疫力,获得的免疫力可维持 3 5年年 , 阴性者需阴性者需再次接种。再次接种。 l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联合应用不仅有协同酸、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联合应用不仅有协同作用,还能降低耐药性。作用,还能降低耐药性。 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l 经呼吸道传播可引起白喉经呼吸道传播可引起白喉 , 菌体两端可见菌体两端可见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 ,有鉴定意义。,有鉴定意义。l 白喉杆菌侵入机体,仅在咽喉部生长,产白喉杆菌侵入机体,仅在咽喉部生长,产生白喉毒素入血,可引起心肌炎、生白喉毒素入血,可引起心肌炎、 肾上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腺功能障碍等症状。l 注射白喉类毒素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可显注射白喉类毒素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可显著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著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l 在注射抗毒素血清的同时还应进行抗菌治在注射抗毒素血清的同时还应进行抗菌治疗,用青霉素、红霉素等均有效疗,用青霉素、红霉素等均有效 。 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l 1976年美国费城的一次退伍军人大会期间,暴发年美国费城的一次退伍军人大会期间,暴发流行肺炎,称为军团病。流行肺炎,称为军团病。l 分离新的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嗜肺军团菌分离新的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嗜肺军团菌 该菌自该菌自然界普遍存在,特别易存在于各种天然水源及人然界普遍存在,特别易存在于各种天然水源及人工冷、热水管道系统中。工冷、热水管道系统中。l 流行于夏秋季节。经飞沫传播,直接吸入下呼吸流行于夏秋季节。经飞沫传播,直接吸入下呼吸道道 , 引起以肺为主的全身性感染。引起以肺为主的全身性感染。l 临床上有流感型、肺炎型和肺外感染型。临床上有流感型、肺炎型和肺外感染型。l 治疗治疗 可首选红霉素。可首选红霉素。 百日咳鲍特菌百日咳鲍特菌l 革兰阴性短杆菌革兰阴性短杆菌 ,是百日咳的病原体。是百日咳的病原体。l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儿童易感。通过飞沫传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儿童易感。通过飞沫传播。菌不进入血流,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播。菌不进入血流,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损伤。l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百日咳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百日咳死菌苗与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制成三联疫苗(死菌苗与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制成三联疫苗(DPT) 进行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治疗首选红进行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治疗首选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大流行时首先分离到的,认为流感大流行时首先分离到的,认为 是是流感的病原体,流感的病原体, 1933年将流感病毒分年将流感病毒分离成功,才确定了真正病原,而流感离成功,才确定了真正病原,而流感嗜血杆菌只是流感时继发感染的细菌嗜血杆菌只是流感时继发感染的细菌。原发性感染以小儿多见。原发性感染以小儿多见 , 引起引起 化脓化脓性脑膜炎、性脑膜炎、 心包炎等,继发性感染以心包炎等,继发性感染以成人多见成人多见 , 有慢性支气管炎等。有慢性支气管炎等。一般不致病,但在机体免疫一般不致病,但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引起多种感染,是力降低时,可引起多种感染,是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感染病毒1.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2.副粘病毒科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3.小 RNA病毒科 鼻病毒 4.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5.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风疹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中 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 一一 、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 包括:人冠状病毒和多种动物冠状病毒,如包括:人冠状病毒和多种动物冠状病毒,如猪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猫肠道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猫肠道冠状病毒、狗冠状病毒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电狗冠状病毒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电镜观察外观像日冕,定为镜观察外观像日冕,定为 Coronavirus, 译为译为冠状病毒。以往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冠状病毒。以往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引起轻型感染。也可引起腹泻或胃肠炎。引起轻型感染。也可引起腹泻或胃肠炎。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的病的病原体。原体。 2002年底至年底至 2003年上半年在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年上半年在世界上流行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3年年 8月月 7日止,全世界有日止,全世界有 32个国家和地区有疫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发病人数达情,发病人数达 8465人,死亡人,死亡 919人,平均死亡人,平均死亡率达率达 11% 。我国内地发病人数为。我国内地发病人数为 5327人,死亡人,死亡349人,死亡率为人,死亡率为 6 7% 。 从基因进化树看出,从基因进化树看出, SARS冠状病毒与人冠状病毒与人冠状病毒相距很远,故是一种新的冠状病冠状病毒相距很远,故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种。毒种。核心为螺旋状单正链核心为螺旋状单正链 RNA,编码编码 N、 S、 M、 E等蛋白。等蛋白。 N蛋白在病毒转录、复制和成蛋白在病毒转录、复制和成熟中起作用。包膜有两种糖蛋白,熟中起作用。包膜有两种糖蛋白, S蛋白能蛋白能与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胞发生融合,与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胞发生融合, M蛋白蛋白为跨膜蛋白,参与包膜形成。为跨膜蛋白,参与包膜形成。病毒在病毒在 Vero-E6细胞及细胞及 FRhK-4细胞等内细胞等内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复制可被病人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复制可被病人恢复期血清所抑制。恢复期血清所抑制。抵抗力抵抗力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不耐热或酸,故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不耐热或酸,故用用 0 2% 0 5% 过氧乙酸或氯制剂(如过氧乙酸或氯制剂(如液氯、液氯、 10% 次氯酸钠等)次氯酸钠等) ,丙酮、丙酮、 10% 甲甲醛以及醛以及 75% 乙醇消毒。在乙醇消毒。在 5min内可杀死病内可杀死病毒。对热的抵抗力比普通冠状病毒强,在毒。对热的抵抗力比普通冠状病毒强,在4 条件下活性仅下降条件下活性仅下降 10% ,在粪便和尿,在粪便和尿中至少可存活中至少可存活 1 2d, 56 30min可被灭可被灭活,但在液氮中可长期保存。活,但在液氮中可长期保存。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尚无根据,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尚无根据,突发性流行,其源头是否来源于野生动物,目前不明了。突发性流行,其源头是否来源于野生动物,目前不明了。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同时可通过接触病人呼吸道分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同时可通过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传播,不排除经粪泌物经口、鼻、眼传播,不排除经粪 -口等途径传播。该口等途径传播。该病在密闭的环境中易于传播,故有家庭和医院明显聚集现病在密闭的环境中易于传播,故有家庭和医院明显聚集现象。人对无天然免疫力,故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家庭成员象。人对无天然免疫力,故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等密切接触者是本病高危人群。和医护人员等密切接触者是本病高危人群。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流行季节是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流行季节是 12月至月至次年的次年的 5月,月, SARS冠状病毒流行也符合这一规律。冠状病毒流行也符合这一规律。 潜伏期为 2 10d, 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高于38 ,可伴有头痛乏力,关节痛等,继而出现干咳、胸闷气短等症状。肺部 X线片出现阴影。严重者肺部病变进展快,出现多叶病变, X线胸片 48小时内病灶达 50% 以上,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进而产生严重肺渗出,出现呼吸窘迫,常伴有休克、 DIC、 心率紊乱等症状,传染性极强且很难抢救,死亡率很高。如原有糖尿病、冠心病、肺气肿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死亡率可达 40% 50% 。机体感染机体感染 SARS冠状病毒后,可产生抗该冠状病毒后,可产生抗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感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感染 10d后血清中后血清中出现出现 IgM, 15d后出现后出现 IgG。用恢复期血清治疗得到疗效,说明抗体有用恢复期血清治疗得到疗效,说明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同时也有细胞免疫反应,中和保护作用。同时也有细胞免疫反应,如如 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在病毒刺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在病毒刺激下有细胞免疫防御反应,同时也会产生激下有细胞免疫防御反应,同时也会产生免疫病理损伤。免疫病理损伤。(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分离鉴定 必须在必须在 P3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进行。采集咽拭子、痰液、气管分泌物等标本采集咽拭子、痰液、气管分泌物等标本 ,用用 Vero细胞分离细胞分离培养病毒培养病毒 ,进行鉴定,如电镜形态观察、病毒抗原和核酸序进行鉴定,如电镜形态观察、病毒抗原和核酸序列检测等。列检测等。核酸检测核酸检测 是目前对是目前对 SARS-Cov进行快速诊断最好方法。采集进行快速诊断最好方法。采集血、便、呼吸道分泌物或人体液提取血、便、呼吸道分泌物或人体液提取 RNA, 用特异引物进用特异引物进行行 RT-PCR或巢式或巢式 PCR检测检测 SARS冠状病毒核酸。冠状病毒核酸。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及胶体金免疫分析等方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及胶体金免疫分析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包括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包括 IgM、 IgG, 病后病后 12d检出检出率高,用于早期诊断有困难,故临床尚须快速、特异、敏率高,用于早期诊断有困难,故临床尚须快速、特异、敏感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技术。感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技术。预防治疗措施预防治疗措施主要是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免主要是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疫力。特异性预防的疫苗正在研制中特异性预防的疫苗正在研制中 , 现已研制出灭现已研制出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 但必须通过动物安全试但必须通过动物安全试验和疫苗保护性试验测定后方可用于临床,用于验和疫苗保护性试验测定后方可用于临床,用于人群预防接种还需要一定时间。人群预防接种还需要一定时间。采用支持疗法,如氧疗及激素疗法等。给予抗采用支持疗法,如氧疗及激素疗法等。给予抗病毒类药物和抗生素,可防止病情发展及并发症病毒类药物和抗生素,可防止病情发展及并发症发生。发生。 二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向富足通过科技改变人类未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内存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城市学院《经济学通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工程学院《近代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价值观教育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妇女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2025年江苏泰州兴化市部分高中学校校园招聘教师2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含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生创新创业(微课版第3版)课件 第1、2章 了解创业规划你的职业生涯、创新与创新思维
- E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第四单元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玩具安全标准测试培训-(SGS)课件
- 员工工资条模板
- 病例报告表格模板CRF
- 电动托盘车(搬运车)培训-课件
- 绿色化学工艺-绿色技术教学课件
- 电梯安全年检检测规程
- 观音灵签1-100可打印
- 牵引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