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住建部培训--城市规划原理讲义a_ppt课件_第1页
2014年8月住建部培训--城市规划原理讲义a_ppt课件_第2页
2014年8月住建部培训--城市规划原理讲义a_ppt课件_第3页
2014年8月住建部培训--城市规划原理讲义a_ppt课件_第4页
2014年8月住建部培训--城市规划原理讲义a_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复复 习习城市规划原理核心内容 认识城市 城市的特色、作用 城乡差别 城市与城市化 规划城市 前期调研 现状分析 规划设计(各个层次的规划) 建设与管理城市 规划的实施 规划的保护 政策法规的制定 政策法规的执行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与乡村 1、 掌握 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 2、 熟悉 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1、 了解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2、 熟悉 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3、 熟悉 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三、城镇化及其发展1、 熟悉 城镇化的含义2、 熟悉 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3、 熟悉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四、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1、 熟悉 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 熟悉 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 熟悉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熟悉 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区域城市 乡村(一) 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产生( 1)从 军事防御 到 商品交换 为城市( 2)城市是 生产力发展 的产物,是社会剩余品交换和争夺的产物,是 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 的产物。( 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 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 出现的。( 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 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 。2、城市的概念: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 非农业生产活动 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1)城市产生的定义: 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的产物( 2)城市功能的定义: 工商业活动 集聚的场所( 3)城市集聚的定义:高密度的 人口、建筑和信息 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城市的区域定义:与周围区域保持密切联系,具有 控制、调整和服务 等职能( 5)城市的景观定义:以 人造景观 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建筑物、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 自然 社会复合 的巨系统。一、城市与乡村一、城市与乡村3、城市的基本特征 ( 1)城市的概念是 相对存在 的:城乡之间界限日益模糊 ( 2)城市是以 要素聚集 为基本特征的:人口、建筑、生产、消费、交换 ,城市集聚效益是其不断发展的 根本动力 。( 3)城市的发展是 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城市的未来不断发展变化 ( 4)城市具有 系统性:包含相互流动的 经济、政治、社会、空间环境、要素流动子系统等 4、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 1) 集聚规模 的差异 ( 2) 生产效率 的差异 ( 3) 生产力结构 的差异 ( 4) 职能 差异 ( 5) 物质形态 差异 ( 6) 文化观念 差异 5、我国市制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由 多层次 的建制构成;二是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重性( 广域型市制 :市区与市域)(二)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城乡结构的 ” 二元化 ” :城乡分治2、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达 6:1-7: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4、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三、城镇化及其发展1、城镇化的定义:是一个 过程 ,农业人口 转化 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 转化 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 转化 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常住人口与区域总人口比例,质量指标更反映发展水平)。2、 城镇化水平 =城镇常住人口 /区域总人口 .3、城镇化的涵义( 1) 有形 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人口集中、空间形态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2) 无形 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4、城镇化发展的基本阶段集聚城镇化 郊区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5、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当前状况( 1)当前状况:沿海化、大城市化、城市群化、部分发达城市的郊区化( 2)推进健康城镇化: 不是单纯追求人口意义的城镇化,依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注重城镇化质量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6、新型城镇化内涵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四化同步的城镇化 :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的城镇化 : 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布局合理的城镇化 : 城市群、中小城市、小城镇联动发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生态文明的城镇化 :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弘扬文化的城镇化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3)建立多元资金保障体制( 4)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5)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6)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四、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1、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是城市发展的 基础城市是区域发展的 核心2、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 空间载体快速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 空间拓展3、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 集合体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4、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 支撑与约束条件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城市装饰城市精神城市约束城市载体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 1、 了解 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 了解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 熟悉 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 熟悉 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 二、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 1、 了解 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割据2、 了解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3、 熟悉 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1、 了解 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2、 熟悉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3、 熟悉 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一、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1、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古希腊 (广场为中心 ,方格网为道路骨架 )古罗马 (纪功柱 铜像 )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米利都、雅典,巴黎、伦敦 ,营寨城的十字形街道中世纪城市 以城堡、教堂为空间主导地位:古罗马、佛罗伦萨 ;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文艺复兴时期 的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绝对君权时期 的城市:城市放射轴线 ,巴黎的星形广场和香榭丽舍大道2、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市政设施缺乏,城市环境卫生条件恶化思想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的乌托邦);欧文1817年在美国实践的 “ 协和村 ” ;戈定 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法律基础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行政实践 :法国巴黎改建(豪斯曼)技术基础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 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实践基础 : 公司城建设3、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 3.2万人的规模,中央公园的圆形城市,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 1/6,城区之间是农业用地,各个区域联系依靠从中心向外放射道路(莱彻沃斯)( 2) 勒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希望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内部改造,从明天城市、光辉城市到 雅典宪章 ( 1933) (昌迪加尔)( 3)其他理论: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依托铁路大发展,马德里的市郊),指导了哥本哈根的指状式发展和巴黎的轴向延伸;戈涅的工业城市 (结合工业区布局),孕育了 雅典宪章 所提出的功能分区原则;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 城市建筑艺术 );格迪斯的学说 (进化中的城市),调查 分析 规划,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芒福德形成综合研究与区域规划 霍华德 “ 田园城市 ”以 霍华德 “ 田园城市 ” 为标志 ,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理论提出 1898年 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概念 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 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 3.2万人)围绕中心城市( 5.8万人)呈圈状布局。 形成城市群 .田园城市布局 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第一座田园城市 莱彻沃斯 (letchworth)(伦敦东北部 56公里处 )由 恩温、帕克 完成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 1933年 雅典宪章1922年发表 “ 明天城市 ” 规划方案布局 中部为中心区; 40万人 24栋 60层高楼、 60万人 板式住宅、 200万人 花园住宅;三层道路系统 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中心思想 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1931年 “ 光辉城市 ” 规划方案 思想集中体现大量高层建筑 +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规划实践 20世纪 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4、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 1)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化理论 (诺瑟姆 ):三个阶段 :起步 70%戴维斯认为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越晚 ,城市化越快 ,从 1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10%转变为 30%,英格兰和威尔士用了 79年,美国用了 66年,德国是 48年,日本 36年,澳大利亚 26年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理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广亩城理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超大城市、世界城市)城市体系理论:贝利较好的结合了分散与集中发展理论,职能、规模、等级与空间分布( 2)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 :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韦伯 工业区位理论、廖士市场网络区位理论)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 :城市功能组织 (雅典宪章)城市土地使用形态 (伯吉斯的同心圆、霍依特的扇形、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经济合理性 (地租理论)城市道路交通 (铁路主导的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柯布西埃提出的汽车时代城市规划方案、公交引导开发( TOD)模式)空间形态 (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的城市建筑艺术)城市生活 (马丘比丘宪章、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想、雅布斯的社会调查、亚历山大的城市并非树形)( 3)城市规划方法论:综合规划:麦克劳林、林德布罗姆分离渐进:林德布罗姆混合审视:爱采尼(城市规划决策方法)连续性城市规划:布兰奇倡导性规划 :达维多夫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 、 马丘比丘宪章 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雅典宪章 ( 1933年)20世纪上半叶,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 ,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 主题 “ 功能城市 ” 发表 雅典宪章 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的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从对 城市整体的分析 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核心内容是提出功能分区 ,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就是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 “平衡状态 ”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A、 雅典宪章 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马丘比丘宪章 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B、 雅典宪章 的思想基石是 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 马丘比丘宪章 宣扬 社会文化论 ,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C、 雅典宪章 将城市规划视作对 终极状态 的描述; 马丘比丘宪章 更强调城市规划的 过程性和动态性 。 马丘比丘宪章 ( 1977年)1977年在秘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所签署的文件。认为 雅典宪章 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 理论基础 戴卫多夫 20世纪 60年代 “ 规划的选择理论 ” 和 “ 倡导性规划 ” 。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周代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东周儒家提倡的 礼制思想 周礼 考工记 (周王城) 统治中国长达 3000年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 “ 因天材,就地利 ” 长期并存 管子 乘马篇(选址与供水,防洪)、商君书(规模分配)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 唐长安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战国时期:在都城建设上,形成 大小套城的 布局模式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鲁国国都曲阜按周制建造,而济南打破对称,与水和谐布局吴国国都阖闾城 -伍子胥 “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 水乡城市建设理念 二、中国城市与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