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或者法律能够控制转基因食品么转基因之争越来越烈了,而且对立双方阵线分明。争论到最后,谁也无法说服谁时,干脆有人说,转基因是一个信仰问题,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转基因是一个科学问题,只要具备基本的智力和科学素养,转基因问题是可以搞清楚的。人类发明了转基因,也能控制转基因。潘多拉魔盒是人类自己制造的,释放到现在,人类并没有被魔鬼控制。本文将从最基本的概念-核酸( DNA、RNA)开始,渐次讲述转基因、转基因食品,最后落到法律。文章标题为什么将人类与法律并列,而不直接说人类能够控制转基因或者法律能够控制转基因?这是因为,能否控制转基因的危害,首先是生物科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科学上能够控制转基因之危害,才谈得上法律的控制。而一旦规范上升为法律,就具有神性的价值,超越人类的价值,所以将人类与法律并列。本文分五个方面:一、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食品;三、转基因食品有哪些危害?四、生物科学能够检测或防范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么?五、法律如何控制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一、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以来,人类对生命的认识真正进入到分子水平。生命是能够进行复制和物质与能量代谢的复杂自组织,包括遗传和非遗传两类重要物质。遗传物质包括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 RNA(核糖核酸) ,关于 DNA 的遗传功能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而关于 RNA 正在深入研究中;非遗传物质包括糖、蛋白、脂类和其他分子。DNA 是由 A、T、C、G 四种嘧啶或嘌啉(碱基)核苷酸依次排列组成的线状聚和物,绝大多数为双螺旋对称结构,也有少数病毒为单螺旋结构。人体一个细胞的 DNA 约含 30 亿个碱基对,如果拉长约有 2 米;将人体所有细胞的DNA 加起来排列,其长度相当于太阳系直径的两倍。DNA 在传递遗传信息时,首先转录为另一种遗传物质即信使 RNA。信使RNA 的遗传信息完全拷贝自 DNA,其分子构成与 DNA 基本相同,只是碱基 T替换为 U,即 A、U 、C 、G 四种碱基构成。信使 RNA 中,每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如 AUG 对应甲硫氨酸, CUU 对应亮氨酸等等。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功能单位。DNA 转录为 RNA,RNA 再经翻译合成为蛋白质。蛋白质,众所周知,是构造生命的主要成份。另外,由 DNA 转录、RNA 翻译而来的蛋白质,有很大一部分是一种叫酶的大分子,酶可以帮助合成多糖、脂类、激素、血红蛋白等等,由此形成各种膜状结构,如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细胞核等,进而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因此,DNA 包含着生命复制的全部信息,其产物同时还决定着物质与能量代谢,在生命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我们知道,按照现代物理学理论,宇宙可能产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发生于一个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奇点原子,正是这个无穷小而又无穷大的原子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同样,人体诞生于一个肉眼无法看见的受精卵细胞,正是这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胞,却包含了人体成长后的全部信息,而这个圆形细胞的主要物质便是 DNA。为什么在此提及大爆炸和奇点?这与下文提到的转基因的危害有关。如果宇宙来自奇点的爆炸,奇点包含了全部宇宙信息,当然也包含了人类意识在内的全部人类信息,也就是人类不可能创造超过奇点之外的信息,即使通过转基因这一有意识的活动也不可能创造宇宙中不存在的新的物质。上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 DNA 内切酶的分子,这种分子可以在含有特定碱基的位置将 DNA 切割成大小不同的片段,这些片段各自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更大的发现是,这些切割得到的片段 DNA 可以转入另外的细胞,甚至是另外一个种系的细胞,转入之后,这些 DNA 继续发挥遗传物质作用,在受体细胞经转录、翻译成原不曾有的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这个过程叫基因工程、基因重组,也叫转基因。通过转基因,人类有可能将一个物种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转入到另外一个物种体内,并在另一个物种体内大量生产,其客观后果是形成新的改良物种。转基因过程在大自然中也存在。通常认为,根据种属的概念,大自然的转基因多发生于同一物种内,比如同种花粉的授粉,雌雄动物的结合等。这与人类转基因技术不同,人类转基因技术可以跨种进行基因交流。但这一说法并非完全正确,因为大自然也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大量的异种转基因现象。比如噬菌体与细菌的基因交流,细菌进入人体后与人体可能存在的基因交流等。现有研究表明,人类体表、与体表相通的腔道等共有 100 万亿个正常细菌,每个人的正常菌群都是特定的,即使同卵双胞胎,其正常菌群也不相同。这些正常细菌约含有 300 万个功能基因,而人类细胞的功能基因约 2.2万个。正常菌群与人类并非相安无事,而是与人类随时在进行基因交流,也就是细菌基因可转入人体,并影响人类遗传性状。为便于更好理解转基因技术,下面对转基因的操作过程作一简要概述。六个汉字可以概括这一过程:分、切、接、转、筛、表。分:从复杂的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或 PCR 扩增等步骤,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切:将分离出来的 DNA 切成不同片段。所使用的工具通常为 DNA 限制性内切酶;连 :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 DNA 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的并具有选择记号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 DNA 分子;载体通常为质粒或噬菌体,因为这些载体分子天然具有感染受体细胞的能力,连接工具为 DNA 连接酶。为增加目的基因的复制能力,有时会在连接的基因片段中加入一段调控基因如增强子、启动子。增强子、启动子是具有重复序列的一段 DNA,能够增强和启动基因的转录。转:将重组 DNA 分子 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寄 主细胞) ,并与之一起增殖,常用受体细胞如酵母细胞,当然也包括更大的生物细胞如植物、动物细胞;转入的方法有基因枪法、原生质融合法等。筛: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获得了细胞重组 DNA 分子的受体细胞。之所以需要筛选,是因为经转基因后繁殖的大量受体细胞中只有极少数含有目的基因。筛选方法依特定功能而定,如目的基因为抗青霉素基因,则用青霉素抗体筛选;抗除草剂基因则用除草剂筛选等等。表:将筛选出来的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进行克隆繁殖,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合成人类所需要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从上述转基因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人类转基因技术并无特别之处,不过是将大自然已经存在的转基因现象加以利用而已,转基因技术所用到的工具和酶和其他化学分子,也是大自然中早已存在的物质。转基因技术将一个物种的遗传信息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体内,涉及的只是物质的转移,其并没有创造新的物质。虽然客观上改良了物种,但也只是改良,远未创造新的物种。而且考虑到大自然存在的更为普遍、更为深远的异种转基因现象,即使是这种有限的物种改良,也远没有证据证明这种改良水平超过了大自然,创造了大自然所从来没有的新物种。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自发明二、三十年以来,已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离不开转基因技术。正如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生活,转基因技术也正在且必将更深入地改变人类生活。本文重点不在讨论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益处,而是讨论人类能否控制转基因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因此对于益处略作提及。但这不是说转基因的益处不多,事实恰恰相反,转基因对人类益处太多,几乎成为常识,无需赘言。比如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生命的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红细胞生成素、集落刺激因子,各种用于诊断、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如抗蛇毒血清、破伤风抗体,许多疫苗如乙肝疫苗等都是来自于转基因技术。目前肆虐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其针对性治疗的最终手段恐怕也只能靠转基因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产转基因食品,这是本文重点。所谓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而得到转基因农作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以及喂养家畜得到的衍生食品,在广义上都可以称为转基因食品。目前农业上应用最广泛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两种,一种在作物如玉米、棉花中转入 Bt 基因,一种是转入 Ht 基因。Bt 基因编码的是苏云金芽胞杆菌分泌的一种毒性蛋白质,可以杀死鳞翅目、鞘翅目小昆虫,比如小菜蛾等农业害虫等,携带有 Bt 基因的农作物自己产生毒性蛋白,因此不需要使用农药,靠农作物自身杀虫。Ht 基因又叫抗除草剂基因,由这种基因产生的蛋白质能够在植物体内分解除草剂物质,使植物获得抵抗高浓度除草剂的能力。因此在田间喷洒除草剂之后,杂草会因为对除草剂的抵抗力不足而被杀死,而农作物得以正常存活。相对于非转基因农作物使用机械来除草,种植转 Ht 基因的农作物更加经济。除了 ht、bt 基因,人类转基因食品还有,能够增加胡萝卜素的水稻 (也就是在中国湖南曾经沸沸扬扬的黄金大米) 、增加月桂酸脂的油菜籽、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番茄、甜椒,以及生产特定功能产物的转基因动物等等。三、转基因食品有哪些潜在的危害?正如大自然在养活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制造了不少有毒物质或生物,比如各种致毒的重金属、各种具有细胞毒、神经毒、血液毒的有机大分子、各种造成人群感染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很自然地,人类发明的转基因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健康、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各种危害。与大自然带来的威胁完全不可预测相比,如人类至今不知 SARS 来自何处、消于何处,正在肆虐非洲、死亡率达 60-80%的埃博拉病毒,人类对其来去更是一无所知,至少,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危害人类可以在很大程序上预测和分析。这是因为转基因技术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是可控的活动。那么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呢?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可分为两类:一是可能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作用;二是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1、 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作用根据现代医学观点,转基因食品的转入基因即外源 DNA,吃入人体后经过消化系统核酸酶和核苷酸酶的作用,被分解为无功能的碱基序列或单分子的嘧啶或嘌啉核苷酸,已不再携带遗传信息,因此经过消化吸收的转基因食品,外源DNA 本身对人体已难再有危害作用。转基因食品如果对人体有直接危害,其危害主要来自转入基因的产物,包括直接产物即转入 DNA 翻译编码的蛋白,和间接产物,主要是通过影响受体作物的生理环境而对营养分子的合成产生影响。1) 对人体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我们知道,正常的食品或生物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性分子,如抑制蛋白合成产生细胞毒,与神经细胞结合产生神经毒,溶解血液细胞产生溶血毒,转基因食品因转入外源性特定基因,改变了生物的遗传性状,那么是否会产生对人体直接有害的物质呢?我认为,如果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其毒性分子无非有两种来源,一是转入的外源性基因本身,如前文提到 ht 基因、bt 基因的产物。但是转入的外源性基因及其产物,都是经过人类充分研究的,如 ht 基因的产物毒性蛋白,已经证实仅对小昆虫产生毒性作用,并不作用于人体。Bt 基因的产物亦不会直接有害于人体。二是转基因作物因转入外源性基因后改变了遗传性状,从而合成其他的有毒物质。但这只是一种猜测。因为转基因技术只是在受体作物中转入了一小段外源性基因片段,其并没有改变受体作物的染色体组,并没有改变受体作物的主体 DNA,因此仅因转入一小段外源性基因而改变受体作物的整体遗传性状并恰好合成对人体有毒的其他类蛋白质,其难度不亚于将无数的的无功能 DNA 小片段分子随机组合,使之合成有功能的 DNA 分子。不要说人类,即使是大自然这个能工巧匠,没有几亿年的时间也恐难完成。2) 产生对人体过敏的物质。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从未接触的外来有机分子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因防御反应而使人体产生各种病症。过敏反应可分四型:一型又叫速发型,如青霉素过敏,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二型又叫细胞毒型,如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三型又叫免疫复合物型,如各种风湿热、多种肾小球肾炎等;四型又叫迟发型,如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皮肤结核、骨结核等。转基因食品系在常用食品中引入外源性分子,因此对初次接触的人确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因为并非所有外源性分子均能引起过敏反应,只有具备抗原决定簇(这是位于大分子表面的能够触发体内免疫系统的少数几个氨基酸、单糖的结合)才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另外前文已经提到,转基因技术只是将一种生物的遗传信息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内,其并没有创造新的物质,用免疫学术语说,其并没有在大自然中创造新的过敏原,考虑到大自然已经存在天量的过敏原,因此仅因转基因技术是否增加了人群的过敏机率,是大有疑问的。 兹举一个关于转基因食品过敏的案例,更能说明以上观点。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 2S albumin。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 年 1 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 2S albumin 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1994,Suppl 18A: 78) 。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 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 2S albumin 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6,334:688-692 ) 。以上案例说明,转基因后的大豆之所以过敏是因为转入的巴西坚果 2S albumin 产物恰好就是过敏原,而这种过敏原早已存在于巴西坚果中,并非转基因技术凭空创造了新的过敏原。当科学家发现 2S albumin 蛋白为过敏原后,随即停止了这项转基因试验。显然这个案例与转基因本身无关,而且及时得到检测与预防。3)对营养分子的影响传统作物的营养成份基本是固定的,经过数百万年实践,人类已经适应各种不同作物的营养成份,通过食用不同作物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营养均衡,保证身份健康。转基因食品问世后,不断有研究报告提出,由于导入外源性基因,改变作物的生理环境,从而改变营养分子,打破营养均衡,可对实验动物产生危害。比如流传于俄罗斯之声的一篇文章俄罗斯科学家证实转基因食物是有害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坎贝尔仓鼠分为四组,一组的食物不添加任何东西,一组添加非转基因大豆,另一组添加转基因大豆,最后一组则添加更多的转基因大豆。结果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的那些仓鼠,他们的后代相比对照组,在生长速度和性成熟速度上都要慢,并且部分仓鼠失去了生育能力;此外,在第三代的仓鼠中还发现了嘴里长毛的畸形。但是这篇文章并未发表在任何正式科学杂志,至多是一篇网络文章。再比如,2014 年 4 月,流传于美国一家反转基因网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咨询公司 Profit Pro 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两种玉米进行了比较,发现转基因玉米含有传统玉米所没有的多种物质,包括氯化物、甲醛和草甘膦。天然玉米中不含这些物质,但在转基因玉米的样品中,这几种物质的含量却分别高达百万分之六十、百万分之二百和百万分之十三。关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含有的营养成份与传统食品不同,我认为,姑且不论这些不同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别,即使存在实质性差别,人类作为杂食性动物,适应大自然数百万年的进化性动物,也一定能够基于自身适应性和学习性,通过检测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组份,从不同食物中取长补短。否则无数的营养学家真的要失业了。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转基因食品对人的直接危害作用不同,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按照人类对转基因和生态环境的知识,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的影响大致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导致杀虫剂用量增加(抗性的选择和转运到可相容的其它植物中)产生新的农田杂草(基因流和杂交)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插入性状的竞争)产生新的病毒(不同病毒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的重组)产生新的作物害虫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食草动物的误食)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非常正面的一面,比如抗虫剂转基因作物,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这可以减少家药对土壤生态的影响;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则可以大幅度减少农业机械对除草的使用,亦可减少农业机械对生态的影响。至于因为转基因技术而导致新病毒、新害虫的出现,我不认为仅因转基因技术就能导致出现新的有害物种,理由已在前述。转基因技术最多导致某个已经存在的有害物种过多繁殖,而有害物种的过多繁殖,甚至包括某个物种的灭绝,在地球历史上可谓日日上演,仅因转基因技术且是人类能够主动掌握的转基因技术所导致的生态影响,实不值恐慌。四、生物科学能够检测或防范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么?在人类和地球的亿万年长河中,出现过无穷无尽的对人类有害的致病原,即使近百年出现了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对许多致病原,人类仍然一无所知。但饶是如此,并不影响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发展壮大。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相对这些已经存在亿万年的致病原,可能沧海一粟。 但转基因食品带来的潜在危害因为更加未知,人类也更加小心,因而采用了比传统食品更为严格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安全性评价对象根据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对象主要包括:1外源基因的直接毒性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的含量很少,通过食用转基因食品而摄人体内的外源基因的数量与消化道中持续存在的来源于其他食品中的 DNA 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且食入后在消化道分解为单个核苷酸,WHO 与 FDA 认为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毒害作用。2外源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性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能否被完整被摄人人体并影响人体的遗传代谢功能,目前的结论是这种可能性很小。理由为:DNA 进入人体从植物细胞中释放出来后,很快被降解成小片段,甚至核苷酸;即使有完整的 DNA 存在,DNA 转移整合进受体细胞并进行表达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尚未发现消化系统中有植物 DNA 转移至肠道微生物的现象。同时,上皮细胞又因其半衰期很短而不断被取代,不可能被保存下来。因此被摄入人体内的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水平转移并表达的可能性极小。3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直接毒性毒性的评价对于用任何一种原料及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第一次食用前都是必需的,包括天然食品。对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直接毒性进行评判主要根据以下方面进行:根据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化学组成判断其毒性;采用动物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评判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毒性。4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致敏性植物成分中含有上万种不同蛋白质,虽然其中仅有极少数蛋白质具有过敏性,但仍然不排除出现新的过敏性食品的可能。因此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时过敏诱发性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500 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似性,也将会被放弃;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度检测,如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5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编码蛋白的抗药性目前,抗生素抗性基因已成为转基因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在某些情况下抗药性标记基因有可能传递给人畜肠道微生物,从而影响到口服抗生素的药效。标记基因也有可能传递给肠道正常微生物群。通过菌群影响人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及消化道的正常消化功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可将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通过定位重组技术删除,或者可用更安全的标记基因,也可不用标记基因。6.外源基因的多效性目前转基因技术的手段还是不完善的无法准确控制外源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中的插入位点,不可能达到定向插入的程度。外源基因的插入会对宿主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可能会造成多效性。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外源基因的插入引起宿主体内某一基因失活:外源基因的插入使原来沉默的基因激活。这也是目前转基因植物仍需进行安全性研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这些可能的危害可采用下面的实质等效原则予以评价。安全性评价方法鉴于转基因食品是一种新类型食品,目前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验要求比用传统方法培育生产的更加严格。截至 2013 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以实质等同性原则为依据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实质等同原则是指如果某个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传统的食品成分大体相同,则在安全性方面可将其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可以得出食品或食品成分与常规食品或食品成分一样安全的结论。实质等同性是安全性评价程序执行前的指导原则,完整食品全面安全性评价的要点是:(1)亲本( 宿主)作物的安全食用历史、成分、营养、毒性物质、抗营养素等。(2)供体基因的安全使用历史、基因组合的分子特性和插入到宿主基因组性质和标记基因,考虑到基因的水平转移和 DNA 安全性。(3)基因产物危害性的评估数据,包括毒物学和过敏性。通过对“开始材料” 安全性情况的深入评价和在转化过程的综合评价,为了保证新作物和传统的对应物“一样安全”,还必须按照实质等同性原则,对转基因作物的表型和农艺学性状、成分、全面全性、营养和饲养性等方面的等同性进行综合评价,证明它们和传统对应物是等同的。各国用这个方法评价了 50 多种转基因作物,结论是,由转基因作物产生的食品和饲料,和传统作物产生的都是一样安全和营养的。实质等同性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并不比传统食品不安全,但并不证明它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证明绝对安全是不切实际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在人类和地球的亿万年长河中,出现过无穷无尽的对人类有害的致病原,即使近百年出现了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对许多致病原,人类仍然一无所知。但尽管这样,并不影响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发展壮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还受学术自由原则的保护。在全球学术自由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任何一个科学家作出的转基因有害或有益的结论,都需要得到另外科学家的证实。可重复性是评价生物安全的科学方法。正是这一原则,目前各个媒体或网站报道的转基因可能致癌、致病的结论需要得到别的科学家可重复性证实,或者证伪,才能成为定论。有人提出,基于伦理原则,人类不可能拿自己做实验,而只能拿动物作实验,因此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永不可知。这种观点似是而非。首先,根据现代生物学的大规模研究,动物与人除了意识上的差异,其生物学构造与导致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无实质性差异,动物试验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人体,比如各种致病、致癌动物模型、药理实验模型等;其次,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和伦理知情同意原则,可以募集人类志愿者进行转基因食品的人体实验,事实上目前上市的所有药物在动物实验获得安全验证之后,都会进入临床试验,只有临床试验通过后才能获准上市;最后,即使远期的潜在危害难以得到动物、人体试验的验证,也不能成为否定转基因食品的现实理由。因为浩瀚的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潜在生物危害更未可知,但这并不影响人类知识的深化,并不影响人类的进化历程。五、法律如何控制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法律能够控制转基因食品危害的前提是生物科学能够控制转基因的危害。如果生物科学不可知,那法律也就无所作为。正因为各国科学家建立了一整套生物安全的评价系统,法律控制才成为可能。当然法律作为全社会所有人群的行为规范,不仅要控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也要保护社会所有公众的利益。也因此,法律大致通过这两方面对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进行控制,一是保护社会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同意权;二是建立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建立严密的生物安全行为规范是基本前提,只有在生物安全得到科学评价与防范的情况下,保护公众的知情权才有意义。先说一下知情权。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实际可简化为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转基因的标识,目前世界各国采两种立法例,一是美国例,即将转基因食品视作普通食品,不作任何标识;二是欧盟例,即将转基因视为一种特别食品,需严格标识。中国采欧盟例,并且立法更加严格。比如 2001 年国务院通过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 8 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随后农业部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并公布了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包括:一、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二、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含税号为11022000、11031300、11042300 的玉米粉)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四、棉花种子五、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尽管中国制定了可谓全世界最严格的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但转基因标识仍争议不断,比如充斥电视的是“本食用油不含转基因成份,请大胆使用” ,而鲜见“本食用油为转基因食用油” 。怪不得崔永元身体力行推进转基因标识,最近也有律师起诉其食品公司侵犯了转基因标识的知情同意权。一个好端端的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变成了不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难道这些声称不含转基因成份的作物就真的不含转基因成份?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个中缘由,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岩土钻孔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等四校2024-2025学年中考模拟押题卷(金卷二)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杂技艺术鉴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产品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概论Ⅱ3(微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审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咸宁市马桥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南阳师范学院《工业设计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杭州某中学2024届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
- 人员劳动合同(2025年版)
- 外固定架课件
- 结业证书文档模板可编辑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
- DB32-T 2798-2015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DBS62∕002-2021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芪
- 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第4课时 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API-620 大型焊接低压储罐设计与建造
- 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与每课知识点总结
- 浙江省杭州市介绍(课堂PPT)
- 路面及绿化带拆除和修复方案
- 001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