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页 第一章 总 论 目概述 目名称 */4 县 急救站 建设项目 目建设地点 在原 */4 县人民医院 新址 用地范围内进行新建 ( */4 县人民医院用地面积为 40 亩) 目建设性质 新建 目建设工期 该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预计从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10 月,项目总工期将用 17 个月时间完成 (因 */4 县属高寒地区,每年 4 月至 10月方可施工) ,其中前期准备期 6 个月,施工期为 10 个月,项目收尾及竣工验收 1 个月。 第 2页 目业主单位 四川省 */4 县人民医院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制依据 ( 1) 急救中心建筑技术规范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 2008 年报批稿) ; ( 2)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4)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大力发展人口计生事业的规划 ; ( 5) */4 县发展和改革局编制的 */4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 ( 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 7)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 8)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 制 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建设条件和地址、第 3页 建设内容及规模和方案等进行研究,工程投资的估算按国家现行的财税政策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编制,并提出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意见,供相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决策。 行性研究概要 目建设必要性 */4 县的救护车辆、车载救治设备和必要救援设备设施及救援消耗品等提供应对的整体资源明显落后,特别是中心城区的部分区域及非中心城区急救站点 的 缺乏, 还 远不能达到 8 公里范围建站及 15分钟到达现场的急救要求。为尽早恢复 */4 县卫生硬件设 施条件,更好地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藏区的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有必要对 */4 县急救 站进行建设,能够尽快体现急救 站 及时医疗救助的作用,对完善 */4 县的整体医疗急救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该项目的建设是改善 县城 的医疗硬件设施条件, 是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群众服务的需要。 目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 */4 县人民医院内部(在原有 新址 医院用第 4页 地 40 亩 范围内),场地地势开阔、较为平坦,交通及周边环境条件良好,项目建设所需 要的水、电供应和通信条件均具备良好的条件。 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1、建设规模 建设项目拟用地 2050 , 新建 建筑面积 1050 ,其中: 急救 站业务用房 850 ,高压氧舱房 200 。 2、建设内容 ( 1)土建施工及安装工程;( 2)消防及管网工程;( 3)设备购置等 ;( 4)附属工程(绿化 30%)。 目投资情况 项目投资: 850 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 织管理 为确保项目顺利建设, */4 县人民医院应制定与项目相关建设和财务管理办法。项目各建设工程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选 定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工程监理。 第 5页 益分析 建立 */4 县急救 站 ,是国家加强藏区发展的具体体现, 是 建立和健全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需要; 为保障全县人民的健康添加了砝码,为 */4 县后续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为推动 */4县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题与建议 该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建议项目单位尽快审核项目,加强各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迅速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成本控制和建设管理,杜绝浪费和挪用项目资金现 象发生,自觉主动接受 的 各审批部门和纪检部门对其建设过程的监督。 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指标 单位 备注 1 拟用地面积 2050 2 建筑规模 1050 救站 850 压氧舱房 200 3 绿化 615 4 建设工期 17 月 第 6页 5 总投资 850 万元 6 资金筹措 850 万元 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 第 7页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目建设背景 家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思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 2010 年,基本完成县级医疗、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最近,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明确要求 “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联合出台关于编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09 年建设项目中央专项资金计划的通知,要求通过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努力,到 2011 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川省十二五规划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健全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将 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的 问题。 第 8页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 , 积极发展 当地急救站 ,构建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 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服务能力。 加强疾病防治。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结核、肿瘤等影响人民身体健 康的重大疾病,积极防治职业病、地方病。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整合城市公共医疗资源,扩大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公共卫生资源。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等研究。支持特色中医事业的发展,实施名院、名科和名医战略。保护和发展以藏医藏药为主的民族医院。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医药分开、 盈利 性与非盈利 性分开的方向,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和投入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加快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 社 ,基本建立覆盖广大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整顿药品 生产和流通秩序,大力加强药品管理和技术监督。深入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和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 第 9页 “ 十二五 ” 期间,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高标准建设州、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加快完善州、县、乡急救体系,在主要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建立多个医疗急救站。加强基层、农村地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建立初级卫生保健网 , 加 强疫病防治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提高防病保健能力。健全城镇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和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各级医院的改扩建、设施改造、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着力提升州医院、片区中心医院、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加强民族医院建设,提高民族医药服务功能。 为加快 */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为进一步完善 */4 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实施 */4 县 急救站项目的 建设。 目建设必要性 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医疗急救的基本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呼声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虽然第 10页 */4 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 , 但总体上较发达地区而言,医疗技术力量 还比较 薄弱,设备老化、陈旧甚至紧缺,办公场所简陋、拥挤,供病员住院的条件极差,这是长期以来因资金缺乏而未能改变的矛盾和事实。随着近 2 年的重建和新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但也不能一味的盲目扩大建设,仍然需要科学合理的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建立急救 站 ,能够有效的将各个医疗站点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急救 站 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对病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该项目的建设依附于已经建设完工的 */4 县人民医院,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医疗水平。强化了新时代医疗服务的特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新建 */4 县 急救站 ,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更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需要。 增强服务功能和社会竞争实力的需要 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以满足广大患者及时有效地普查普治等方面的需求,扩大急救 站 在当地社会上的影响,为所开展城乡医疗一体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急救 站 服 务网络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 第 11 页 构建维护我国人口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屏障的需要 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急救 站 必要 设备 的配置、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等措施,基本建成符合 县 情、覆盖广、功能完善、持续发展的急救服务体系,改善 */4整体医疗急救服务条件,增强为广大居民提供医疗急救、健康保障等服务能力,更有效地保障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构建维护我国人口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坚强的后盾。 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的需求 不断增加,对就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肯定是相对完善和全面的。只有 以 健康的身体作为保障,才有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可能,才能清新思考,提出发展创新的观点,才能为经济建设献力献策。因此, */4 县 急救站 的建设势在必行。 第 12页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选址 */4 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 */藏族羌族自治州北端。西、北、东三面与甘南州的玛曲、碌曲、卓尼和迭部四县为邻。东南、正南和西南同 */州的九寨沟、松潘、红原和 */四县相 接。地理坐标北纬 3256 3419,东经 10208 10339。全县总面积 10620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3500 米,年均气温 ,最低气温 ,年均降水量 米,无绝对无霜期。县域被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自东南向西北的分水岭分为西部丘状高原区和东部高山峡谷区两大地貌类型。辖 1 镇、 16 个乡(其中纯牧区 7 个乡、半农半牧区 9 个乡)、 3 个国有牧场(其中 1 个省属牧场)、 95 个行政村、 343 个村民小组。 县城达扎寺镇,地理坐标北纬 3334,东经 10257,距省会成都 596 公里,距州 府驻地马尔康 330 公里,至甘肃省兰州市 533 公里,处于国道 213 线上。 源和区域经济 */4 县地域辽阔,资源富集,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第 13页 既有黄河九曲第一湾、热尔大草原、纳摩神居峡、降扎温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包座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又有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遗址、古潘州遗址等人文景观,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畜牧资源得天独厚,有天然草原 亩,其中可利用草原 978 万亩,常年饲养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等草食牲畜 混合头, 其中牛 头、羊 匹、猪 头,是四川省重要的草饲畜牧业基地。境内森林茂密,林地面积 210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 3123 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脊椎动物 250 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9 种,二级保护动物 41 种;有野生植物 1100 余种,盛产贝母、虫草、秦艽、羌活、大黄、鹿茸、雪莲花等名贵中药材。矿产资源有泥碳、煤、铁、铜、铀、金等 30 多种,特别是泥炭资源极为丰富,储量达 41 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能资源 千瓦。 */4 县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 观,大力推进 “ 三个转变 ” ,按照 “ 立足绿色、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培育支柱、强化法治、持续稳定 ” 的工作思路和突出 “ 打好科教、能源、交通、通信、生态、水利六个基础,建成生态旅游、绿色畜牧食品、天然藏药三个基地 ” 的工作重点,不断探索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全力推动新发展,经济发展保持了近年来的良好势头,向建设高原明珠第 14页 县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2008 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 59674 万元,为年度计划的 同比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6584 万元,同比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5423 万元,同比下降 第三产业增加值 17847 万元,为年度计划的 同比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38 万元。 口及 卫生条件 */4 县居住有藏、汉、回、羌、彝等 12 个民族, 2008 人,其中农牧业人口 人,占 藏族 人,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到 2008 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 24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19 个,卫生技术人员 256 人,执业 医师 120 人,注册护士 70 人,总床位数 181 张。 候条件 */4 盖县城海拔约 3500 米,属高原寒带湿润季风气候,冬长无夏,四季不明显。受青藏高原和北面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降雨稀少;夏季日照充足、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25 ,最低气温 ,最热月(七月)气温 ,最第 15页 冷月(一月)气温 ,年较差 。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时,占可照时数的 54%。 */4 县处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基本冻土深度 。 年平均降水量为 米,年较差为 米。降水强度年变化较大,冬季( 113 月)降水强度最小, 79 月降水强度最大。年平均风速为 秒,年各月平均风速在 2 米 秒以上,以 3 月最大为 秒, 812 月最小为 2 米 秒。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69%,月最大值出现在 9 月,为 81%;月最小值出现在 1 月,为 53%。 震基本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 年版 ), */4 县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征周期值 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 准的规定,医院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抗震构造措施按照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设计,本工程各子项均为乙类建筑。建筑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安全度是有保证的。 电通信 */4 县的邮电通信设施完善,已经全部实现乡镇电话程控化,移动电话在全县范围实现无缝覆盖,并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基本建成第 16页 光纤环状网络和邮运环状网络。邮政业务实现了通邮到村组。 目选址 本建设项目属于公益性建筑,首先要方便人民群众。在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08 年报批稿) 中明确提出,急救 中心 、直属急救分中心宜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便于车辆迅速出发。直属急救站宜靠近城市主要居民住宅区,或重点区域,或交通要道。 本项目选址位于 */4 县人民医院院内,即在原有医院用 地( 40亩) 范围内进行新建,拟建场地平整,位于城市干道旁,并且无山体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地址状况良好,适宜进行建筑物的新建。详见附 图三 : */4 县 急救站 所占原 */4 县人民医院用地 总图 。 目建设自然条件 程地质条件 */4 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区域构造上处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龙门山北西向构造带与马尔康北西向构造带之间的三角地 块( */地块)内。区域上的主要河流为黑河,黑河为典型的高原河流。该区域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对 */4 县有影响的地震震级未超过 6 级,一般为 35 级的弱震和微震,主要受近震和远震的影响和波及。建筑第 17页 场地处于黑河支流热曲北岸一级阶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处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场地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 文地质条件 场地中的地下水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砾沙中的上层滞水,水位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水位埋深 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气 象资料,以洪水季节时,场地内的最高地下水位埋深 地高出热曲河 曲洪水对场地无影响。 工条件 1、天然建筑材料 本项目建设施工所需要的砂料、卵石、石料、上料等全部能在县内采购。 2、主要外来材料的供应 本工程施工的主要外来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木材、水泥等,采购渠道通畅。 3、施工电源 本工程施工电源由 */4 县电力部门供应。因此,本工程的施工第 18页 供电可靠,电量充足,能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队伍及设备 施工队伍按相关程序 以招标方式,在省内外择优选择有能力承担本工程施工的专业施工企业,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由中标企业自行解决。 策条件 1、有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医院改扩建的大力支持,资金落实到位。 2、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医疗设备等的选择将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四川省政府 197 令执行;同时合理利用好政府相关特殊政策,加快办事节奏。 3、医院成立由以医院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 */4县 急救站 建设项目的 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4、严格按政府相关管理要求,完善办事程序监管、项目资金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管,以此保证恢复重建资金合理正确使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第 19页 目建设其他条件 1、本项目场址位于 */4 县人民医院院内,即在原有医院用范围内进行新建,所在场地内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工程所需的原材料也能够就近购买,施工队伍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有能力承担本工程施工的专业施工企业 ; 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由中标企业自行解决 ; */4 县劳动力丰富,可为本工程提供充足 劳动力。 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建设及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得到了 */4 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3、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对该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环境,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第 20页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 */4 县人民医院是达扎寺镇的医疗救治中心,担负着为辖区内人 民群众提供医疗和急救任务的重任。 结合 */4 县目前人口发展状况及长远规划,参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08 年报批稿)建设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规定确定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及内容。 设规模 根据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08年报批稿)建设标准并且 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 进行确定其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拟用地面积 2050,总建筑面积 1050,其中急救站 850,高压氧舱房 200。 设 内容 1、建筑部分 按 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08 年报批稿)建设标准,根据加快 */州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表文件 及相关技术规范,该项目功能定位为急救站用房, 在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医院周围及周边地区居民的一般急诊急救工作,承担辖区内灾害事故、疑难危重病人的医 疗救护和急救站重症病人的转诊。同时对急救站提供技第 21页 术指导和支持。 建设内容有建筑 1050 , 含 急救站 用房 和高压氧舱房。 表 4救站各类用房面积明细表 序号 类型 面积( 备 注 1 急救站 业务用房 850 包括 诊断 、检查、化验、手术、护理 、值班室、库房 及设备等用房 2 高压氧舱房 200 5 合 计 1050 2、附属工程 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强弱电工程 、绿化 等 3、设备购置 含急救通讯系统设备、急救设备和急救车及相关配置。详见附表一, */4 县急救站建设项目设备购置清单表。 第 22页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目概况 本建设项目为 */4 县急救站建设,该建筑物坐落在新址县人民医院内(县达扎寺镇县城规划西区),县人民医院占地 40 亩,本项目占地 2050 ,总建筑面积 1050 。 筑设计 目设计依据 (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0352 (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7 (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0 (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0189 (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7)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08 年修订版); ( 8)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9)急救中心建筑技术规范( 2008 年报批稿); (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1( 2008 年局部修第 23页 订)。 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设计应在日常急救服务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具有快速应变,统一调度指挥本地区的医疗机构的能力,满足承担紧急医疗救治任务的功能要求。 面设计 在总体布局和细节处理上贯 彻落实 “ 以人为本 ” 的建设理念,结合项目建设用地以及地方特色进行布局。功能分区合理,人 、 车 、 物品等各种流线组织清晰,避免交叉混杂;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最大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应保证急救车的 出入 顺畅和便捷,并设有充足的回车场地; 型设计 在建筑平面中,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应强化急救医疗工艺设计环节。并根据国家对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布局。 在建筑立面造型处理上,采用现代建筑风格。该建筑立面简洁新颖、大方 ,以 体现建筑的独特 性 ,以简练的色彩搭配严格遵循体量设计的特点并与已建建 筑物相协调,体现其清新明快的风格。虚与实,第 24页 水平与垂直等的对比手法,体现时代气息。 面设计 急救站为 2 层建筑物,首层层高为 , 2 层高 ;高压氧舱房为 1 层建筑物,层高为 。 构设计 计依据 ( 1)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 001; (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008; (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001( 2006 年版); (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001( 2008 年版); ( 5)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 002; (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002; (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008; ( 8)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技术规程 ( 9)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 第 25页 计荷载 1、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年版)附表 */州 50 年基本风压值为 2。 2、雪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年版)附表 */州 50 年基 本雪压值为 2。 3、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4、耐火等级:二级。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 年版)规定, 走廊: N ; 消防楼梯: N ; 上人屋面: N ; 病房、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检验室: N ; 设备按实际荷重计算 ; 一般上人屋面: N; 不上人屋面: N。 震设计 1、本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2、本场地建筑物、构筑物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 第 26页 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该场地所处地区 四川省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 7度,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均为乙类,故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本工程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震加速度值为: 构形式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础方案 因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基础上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排水设计 计依据 (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4)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 5) 其它技术资料 第 27页 水系统 项目全部用水均由市政管网供给。 县人民医院已布置了供水管网, 为确保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的 可靠性 ,本项目 在 现人民 医院区域内管网 上接入,并 呈环状布置,主管管径为 给水主水管沿建筑物周边道路呈环状布置,由环状主水管供建筑物内的生活给水和室内外消防给水,实行生活、消防给水合一的供水系统。 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卫生部 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 水系统 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1、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量按该地区雨强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采用 1 年,径流系数采用 域内雨水作有组织的汇集,就近排入区域内道路敷设的雨水口(井)截留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雨水排放口的位置、管径 ,待 与当地规划部门和河道管理部门会商后确定。 2、污水排水系统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废水和医疗废水,排水采用污废水第 28页 合流排放。按最高日给水量的 80计,所有生活污废水须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通过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网。污水排放 口的位置、管径与当地规划部门和河道管理部门会商后确定。 材及接口 给水管道:室内给水管道采用共聚聚丙烯管 给水管,管道连接采用热熔连接。室外给水主管采用 合给水管。 排水管道:室内排水管道采用 水管;室外排水管在 料排水管,以上者采用钢筋砼排水管。 消防管道:室内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接或法兰连接。 工程设计选用推荐的卫生洁具、给排水设备及管道均应使用节水型设备(符合 2002 的要求)。 防系统 1、耐火等级:二级 2、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公共建筑, 急救站楼设二个室内楼梯,且 符合 疏散距离满足防火设计要求。 3、每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 4、灭火器设置 火灾按照 A 类进行设置,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中危险级。 第 29页 5、消防栓给水系统 本工程为市政管网常压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 15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 20L/S。室内消火栓管道构成环状与室外给水管网相连。消火栓箱配有 25M 水龙带,栓口距地 内管道采用热浸锌钢管,丝口连接。埋地钢管做三油二布防腐处理。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热浸 锌钢管,实验压力 它 1、按特殊要求选用卫生洁具属节水型产品。 2、选用节能型设备。 3、采用推广性技术和材料。 气设计 计依据 (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2) 10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00 年版); 第 30页 (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 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1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1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电系统 1、供电设计 本工程从城市供电系统引进独立的电源,用电负荷等级为一级,院内设一个变配电室。 2、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方式采 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配电主干线采用阻燃型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敷设,配电支线采用阻燃型铜芯导线沿金属线槽或穿管暗敷。 3、照明设计 ( 1)用电负荷:照明 60W/ ( 2)应急照明的设置:在设备用房设供继续工作的备用照明 ;在第 31页 门诊、走廊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设应急照明 ;在主要通道、疏散楼梯口设安全出口指示灯,楼梯间及疏散走道设疏散指示灯 ,设集中式蓄电池作为应急照明的备用电源。 4、管线敷设 低压屏出路回路:普通用电回路均为 1电缆沿电气竖井以电缆桥架或穿管敷设;至消防设备的回路采用 1电缆沿竖井以电缆桥架或穿管敷设。 电系统 1、呼叫处理系统 本工程应设置急救中心专用数字电话程控交换机;并具备两套物理上独立的控制、管理模块,和一定余量的端口模块。其电池容量应能支持系统 12 小时以上的正常工作。 应设置综合布线系统,为呼叫受理、调度、管理指挥提供语音和数据通信支持的网络。每个功能单元(受理台)宜设置两个或以上的信息点。 2、信息管理系统 应设置指挥调度系统。综合呼救受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查询统计系统的所有信息,为本地管理、移动管理提供管第 32页 理平台。 3、基础保障系统 本项目设置通讯网络宜具备两路或以上路由的急救服务区域的电信局通信接入,为 120 特服电话和急救指挥调度提供语音和数据通讯支持。同时,可为急救分站子系统提供多种组网方式。 本项目应设置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为移动指挥和救护提供可靠的通讯手段。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在急救 站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拟选用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器,在走道及楼梯等设置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纽及火警声光讯响器。 筑物防雷 1、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 防雷技术规范 2004 之规定。 2、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三类。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3、指挥调度系统的通信线路进户处及专用电源设备的输出端应设防雷保护装置 。 第 33页 4、指挥调度大厅应设置从总接地母排处专线引出的电子设备直流工作接地母排,且宜采用 M 型接地网络,该网络可经专用浪涌保护装置与其他接地网络连接。 5、指挥调度大厅、通信设备主机房的地面材料应具有防静电功能,使对地静电电压绝对值不大于 100V。 ( 1)静电地面的表层应采用静电耗散性材料, 其表面电阻率或体积电阻率应满足静电耗散要求。 ( 2)防静电地面应有导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装置,其地面对地泄放电阻值应为 05 09。 风 采暖 风设计 急救站内设置清洁区与半污染区。机械送排风系统应使压力从半清洁区 半污染区依次降低。消毒区应设置独立送排风系统,并保持负压,其压力与通风要求如下: 功能房间 相对于相邻区 域压力关系 每小时最小换气 次数 次 /时 每小时新风最 小换气次数 消毒间 负压 10 污物间或去污间 负压 6 2 消毒后存放间 负压 4 2 第 34页 暖设计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采暖系统根据医院各房间的室内采暖设计参数、设备概况、卫生学要求、使用时间、热负荷等要求合理分区。 根据人民医院急救点实际情况 , 地热采暖设计 采暖热指标为 65W/热采暖系统在业务用安装,按照建筑面积 250 算总耗热量,总耗热量 内采暖计算温度推荐值可 在 20 26 。 室内采暖用双导发热电缆, 属于地面低温辐射地板采暖系统,安装于地面的水泥层中。其优点是,当它运行时,整个地面是温暖的,它的温度范围分布是头凉而脚暖,符合人体工程学,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且由于其能够做到每个房间的温度可调,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能源的浪费,同时 双导发热电缆磁场互相抵消,大大降低了磁场强度,消除了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能设计 能项目概况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建筑能耗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已是刻不容缓。 第 35页 能设计相关法规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 76 号)。 能标准及节能规范 该建设项目属民用建筑类别,设计时应遵照: (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50033 (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6)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能措施 1、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中注重节能设计。根据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第 36页 通过对建筑物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以及外门窗等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提高其隔热保温水平,外窗拟采用保温、隔音、隔热效果好的中空玻璃窗、低反射率玻璃等,使整窗的传热系数降低至 下 。 外墙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采用陶粒空心砌块、设置内保温层等方法,减少能源消耗,使外墙的传热系数降低至 下;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良好的情况下,室内用各种重质材料建成厚重结构,以利于蓄存室内热能,调节室温。并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及采用节电技术等措施; 建筑设计中注意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控制空调面积,降低空调能耗。在春秋季,依靠自然通风来维持室内舒适的条件。 建筑外形尽量方整,减少外墙表面。机房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管线,降低能耗。 2、机电设备节能措施 本项目医疗仪器、照明等设备采用先进的低噪音、低能耗设备。 采暖通风、供电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按要求配装能源计量 仪表。集中空调机组的风量匹配,并选择运行最佳经济支点运行,提高运行系统效率。电气系统选用节能变压器,装设低压电力容器补偿无功功率。 第 37页 本项目所选用机电设备的负荷率必须达到国家节能设计规范要求,提高设备利用率。 各类设备及器材的选型一律采用国家现行技术标准中的高效节能设备和器材。做好公用设备的维护保养,防止空载运转、跑、冒、滴、漏等现象发生。 3、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根据各功能区的实际需要配置照明,既保证照明效果 的 需要又达到节能目的。 照明光源采用新型高效节能光源,如紧凑型荧光灯、细径直管荧光灯等新型高效节能光源 并配置以节能型电子镇流器,从面降低照明用电量,创造以人为本的绿色照明环境。 选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电光源、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控制设备和光控器件。既在提高照度节省电能及改善照明质量的同时保证经济运行,又有利于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 4、加强能源管理,提高利用率 本项目将在硬件设计时充分考虑能源管理要求,对动力配电等采用集中控制分别控制相结合;照明器为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并举,在监控室照明交替时间控制等方法,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针对能源计量管理为内容的设计,如热、电、气各系统关键点设置第 38页 计量仪表等,用以配合建立必要的能源考核制度。 5、供水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 推荐使用充气水嘴、真空排水系统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卫生器具管件等采用节水型设备。独立单位的给水、总入口处均设水表,并考虑采用远程式水表。采取防渗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 6、本工程采用环保节能型锅炉、降低能耗,减少废气排放。 7、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选用计量、调节及控制仪表阀门时,要充分考虑选用节水型及节能型仪表和有关的各种阀门。 8、本工程各装置均设置流量仪表,对流量进行控制 管理,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9、项目采用污水深度处理,实现中水回用。 在建成后,该 急救站 还应制定相关的节能制度,针对用能部门和部位加强管理,并对用能岗位的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深入的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培训。通过充分满足使用功能条件的能源计量测定,建立科学实用的能源使用考核制度。 第 39页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安全卫生 境保护依据 (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5)、水土保持 工作条例(国务院颁布);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保措施 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分为两个阶段,即建设期污染影响 和 使用期的污染影响。 目建设期的影响因素 施工期主要有土石方基础、场地清理、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等施工作业。施工阶段的主要污染影响因素包括: 1、施工废水及其他污水可能不恰当的处理,渗入地下,影响地第 40页 下水环境质量。 2、各类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混凝土的搅拌产生建筑粉尘。 3、建筑机械作业和人工作业发出的无规则噪声 。 4、施工现场各类建筑材料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 用期的影响因素 1、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和医疗废水。 2、固体废物:其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 境保护措施 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1、噪声污染的防治 施工作业各阶段将分别使用混凝土搅拌机、切割机、电锯、电钻等工具器具,为尽可能的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应采取如下措施: ( 1)施工单位应采用先进的低噪声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并对其进行减振、隔声处理; ( 2)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国家建筑施工场 界噪声限值第 41页 ( ( 3)禁止夜间( 22: 00:00)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如因建筑施工工艺上的要求或者确实因特殊的原因必须在夜间施工作业时,施工单位或业主须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证明,向工程所在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夜间施工。同时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 4)加强对施工噪声的管理,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周期,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最大限度的采取降噪(隔声)措施。 不能影响县人民医院的正常工作。 2、水污染的防治 所有排水立管均采用加厚型 水塑料管以降 噪 , 场地内给排水管道全部采用环保无公害产品。 ( 1)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2)场地地面排水有组织的排入地面雨水口,接入室外雨水管,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 3)建设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泥浆水、进出场车辆的洗车水、生活废水。此类废水大部分自然蒸发,需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从施工现场进入下水道的废水排放口,应修建沉砂池,并设置格栅、可以避免其悬浮物流入下水道,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 第 42页 3、大气污染的防治 施工期产生建筑扬尘的环节较多:散装建筑材料的装卸、砼搅拌工程中都会产生扬尘。建筑施工扬 尘是造成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为加强施工期粉尘污染防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 1)妥善进行施工进度,做到集中施工、快速施工、避免施工现场大范围、长时间的产生扬尘。设置散装材料临时仓库或对散装建材进行遮盖。 ( 2)采用文明施工方法。严格现场管理,装卸河沙、水泥、卵碎石等建材时,要采取封闭运输措施。对进出场车辆进行清洗,并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同时禁止从高处抛洒建筑垃圾,引起扬尘扩散污染和影响环境。注意保持施工现场出入口的清洁,做到文明施工。 ( 3)施工现场的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场,施工现场道路要指定 专人定期洒水。 ( 4)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唱作品创作与推广实施方案
- 婚礼策划室内布置设计方案
- 小学种植园课程实施方案
- 博物馆空调系统故障应对方案
- 建筑施工中绿色管理制度的落实与评估
- 自由职业者股权分配协议书
- 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优化方案
- 《第六篇 全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高中三年级-中图版
- 市容市貌提升行动方案
- 健身房环境清洁管理制度与规范
- 《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RFJ01-2015)
- 《农学蔬菜种植》ppt课件
- 小学二年级阅读练习(课堂PPT)
- GB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 藏外佛教文献W06n0055 大黑天神道场仪
- 方格纸,申论答题卡A4打印模板
- 最新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组织结构
-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 数据字典范例
- 正射数据处理操作步骤
- 弯管机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