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简介》_第1页
《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简介》_第2页
《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简介》_第3页
《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简介》_第4页
《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一: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简介先进地市(2 个):太原市 “十一五”期间,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重点倾斜,制定出台并全面实施了太原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 ,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基层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有102586 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教育和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 90%以上,对 21338 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多种渠道实现残疾人就业 11051 名,全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65 亿元;维 权工 作 得 到 进 一 步 加 强 ,成立了太原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全市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1022 人次;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快速推进,全市主要街道的人行便道上都铺设了盲道,设立了无障碍标识牌和盲文公交站牌,盲人和重度肢残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所有公交车;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有近 2 万名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 31150 名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 7672 名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层残疾人组织得到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建立,建成了太原市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新太原建设伟大实践,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城市 “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残疾人工作列为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点民生工程,市县两级适时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各级残联锐意进取,奋力开拓, “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正在又好又快发展。市残联连续五年被省政府残工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单位,全市五年累计受到国家级表彰 29 次,省级表彰 65 次,市级表彰 75 次,县级表彰 72 次。 五年来,为 54412 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和救助,投入资金达516 余万元,河津及盐湖、闻喜等 3 县(市、区)完成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创建培育工作;教育就业提高了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认真落实省、市残疾人教育“十一五”实施方案 ,连续四年实施了“千家万户残疾人达小康工程春元凯盛”项目,扶持残疾人 3.8 万户,累计实现增收 2500 余万元。扶贫解困共为 3366 户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促进了残疾人摆脱贫困。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残联(协)组织网络,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干部理论和业务培训 3000 余人次;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展示残疾人自强风采;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以有效维护,2010 年 10 月顺利通过“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活动验收;全市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 1000 余篇,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市、县两级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位居全省之首,完成了市特教学校建设和康复托养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新绛、闻喜、垣曲等 8 个县(市、区)残联也争取到特教学校建设项目;闻喜县残联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受到中国残联和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市残联网站及时改版并实现相关链接,信息、统计和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顺利完成。企业先进单位(4 个):太原铁路局 局党委和路局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5 年来,一是重视残疾人组织建设,完善残疾人管理体制,坚决贯彻铁道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通知”精神,支持路局残联及时进行理事会领导班子调整,增强了战斗力;二是支持残联适时完成了全局 1296 名残疾人摸底调查,分别建立了 734名“残疾职工”和 562 名“职工残疾子女家属”花名册,加强基础管理;三是重视残疾人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企业稳定,责成残联制定了残疾人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 ,5 年来累计接待各类残疾人上访 460 余人次,10多年没有发生残疾人进京或到省市群访闹访事件;四是以安全生产为中心,营造扶残助残氛围,认真落实“三不让”承诺,开展了扶残助残系列活动,使工作在铁路生产第一线的亲人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先后给 20 名残疾人农村配偶办理了农转非,为 55 名特困残疾人协调享受了低保待遇,一次性每人救助 1000 元以上,帮助残疾人成功开办经济实体 3 个。为贫困残疾大中专学生资助学费 3 万余元。5 年仅残联投入资金 12 万元,累计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390 户。高度关注残疾人就业稳定问题,开办各类技能培训班 6 期,287 人受到了技术培训,安排了 16 名残疾人集中就业,资助 20 多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发展个体经济;五是重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由残联自筹资金,特批在太原市五龙口再建一栋残疾人服务设施,用于残疾人发展经济。大力建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客运通道坚持数年如一日,认真管理电梯等无障碍出入口,努力为残疾旅客提供出行方便,促进了城市和公共设施的文明建设。太钢(集团)公司 党政领导始终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一是注重企业残疾人组织机构健全。多年来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到总会计师、工会主席和福利总厂厂长均在残联组织担任相应职务,所辖二级单位均建立了残疾人协会;二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设立“太钢残疾职工扶贫解困基金” ,形成每年对特困残疾职工实施 3 次救助的制度,五年共救助 1000 余人次,发放慰问金300 余万元,为 563 名贫困残疾职工免费上了大病保险。开展“金秋助学” ,累计为 50 名残疾职工子女大中专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 5 万元;三是注重办实事,解决残疾人之急需。为白内障职工实施复明手术 50 例,为 46 名二级肢残、18名盲残职工办理了太原市内公交车免费乘车证,为 38 名肢残人赠发了手摇轮椅,拨专款 25 万元为残疾职工购置了上下班接送车,为全公司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子女安置了就业岗位;四是广泛开展“进千家门,送千家情,暖千家心”活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福利总厂各分厂厂长、支部书记等每年春节、中秋至少走访慰问特困残疾职工家庭 160 余人次。50 多名团员青年与残疾职工进行“一助一”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困难和急需;五是开展多种活动,充分发挥残疾人聪明才智。五年来有 47 名优秀残疾职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近百名残疾职工通过自学获得大中专文凭,通过组织“诗朗诵歌咏会”和“大龄残疾青年鹊桥会”以及组派代表参观上海世博园“生命阳光馆” ,激发残疾职工文学创作热情,先后为省内外新闻媒体撰写稿件 60 余篇。公司代表队参加市残运会,获团体总分亚军,夺得奖牌 22 枚。目前,残联所在的福利总厂为推动残疾人事业步入快车道,确立了“十二五”新的目标,决心实现营业收入5 亿元,创建省内最大、国内知名的福利企业,更好地造福残疾职工,为建设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潞安矿业集团 是山西省 5 大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之一,在全国 500 强企业中排名 127 位,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党委和董事会对残疾人事业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残疾人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创建推进残疾人工作的优良环境,明确了集团公司上下以“党委、政工宏观抓,公司残联专职抓,各基层单位具体抓”的残疾人工作新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宣传,扩大发展残疾人事业影响。以三种办法加强督查、深化责任,把是否做好残疾人工作与领导风险抵押金和单位评先评优、职工奖励等紧密挂钩。二是发挥优势,解决急需,以就业促进残疾人生活根本改善。积极扶持益民福利厂发展,建成年产值达 7000 多万元的知名企业,通过制定各种优惠办法和制度,使全集团就业的残疾人达到 839 名,全部缴纳“三险一金”。许多残疾人上班后,年收入达到 3.5 万元,在家庭里有了地位。三是多办实事,广送温暖,使残疾人家庭生活更加和谐阳光。为使贫困残疾人家庭也能衣食无忧,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措施:有效地为 56 户残疾人家庭优惠购房价格、解决了住房困难,将部分残疾职工爱人农村户口转户至矿区;免收残疾人家户水电费;免费乘坐矿区通勤车;每逢重大节日,集团党政领导亲自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四年中企业内部共捐款 1000 万元,全部用于公司残疾人福利事业;同时,积极履行大企业责任,累计向省市残疾人事业捐款 300 多万元。2009 年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西山煤电(集团)公司 是一个拥有职工家属 40 多万人、2400 多名残疾人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在集团公司党委和董事会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多年来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让全体职工和家属共享企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集团公司残联成立 20 多年,企业上下形成了关心残疾职工、为残疾人事业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了内部扶持残疾人就业基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残疾人就业基金管理使用、福利企业考核、基层残联组织标准化工作考核、对贫困残疾人救济、对个体经营残疾人扶持等制度和办法。 “十一五”期间,本着“以企养残、强企惠残、构建和谐矿区”的原则,初步建成了以西山福利厂生产矿区劳保产品,以白家庄欣欣福利有限公司进行矿机、电器、选煤配件加工,以西铭福利厂开展型煤加工,以古交恒天福利厂生产煤矿消耗材料为主的四大加工福利园区,集中安置残疾人 516 名。重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同时,努力加强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岗位、明确职责,形成了以残联和工会紧密结合的困难残疾职工日常救助制度,以基层单位成立残疾人救助站,重大节日开展残疾人困难救助,以集团公司残联常年对低保边缘户、多残家庭等五种类型残疾人重点救助的“三级救助网络”, 累计救助残疾人 4600 余人次,救助金额达 560 余万元。在每年的集团公司领导亲临救助活动带动下,志愿者助残和“一帮一”结对子、给残疾人送温暖等活动,在企业广泛兴起,矿区生产和社会发展更加文明和谐。先进县、市、区(20 个):太原市万柏林区 “十一五”以来,全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残疾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构建网络,大力夯实残联工作组织基础。全区 99个社区,53 个村都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并公开选聘乡街残疾人专职委员,各残疾人组织体系健全;二是优质服务,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区残联共为 12400 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三是拓宽渠道,全方位推进残疾人就业。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通过组织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四是扶残助残,致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开展了“走访慰问送温暖、贫困救济解忧愁、开展助学献爱心”等活动;五是整体推进,重视抓好宣传文体维权工作。努力搞好残疾人事业宣传,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加强信访维权工作力度,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自 2003 年起,万柏林区连续八年被省、市残工委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 “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光荣称号。尖草坪区 “十一五”期间,该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在全区残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工作举措不断创新,基层组织日趋完善,康复工作深入民心,教育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培训项目种类齐全、广泛,残疾人的权益得到越来越多体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 910 例,装配假肢、矫形器 438 例,建立精神病家庭病床 114 张,供应用品用具 30 余种 5000 余件;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 1891 人;有 665 户城镇残疾人和 515 户农村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6864 名残疾人参加了医疗保险,6726 名农村贫困残疾人享受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各类救助资金达百万余元。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初见形态,以基层组织建设、康复、劳动就业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先进单位” 、 “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 “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多次被省、市残工委评为残疾人工作标兵单位、先进单位。浑源县 “十一五”期间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县政府拨专款由县残联分期对残联干部职工、乡(镇)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紧紧依托乡(镇)社会资源优势,先后在裴村乡、吴城乡、沙圪坨镇创办了三家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现托养残疾人 65 名,受到了省、市残联领导的充分肯定。紧紧依托永安镇新建卫生院社会资源优势,创办了全县首家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2010 年为 19 名 06 岁智障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免费康复训练;同年为 13 名肢残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康复训练和术前筛选工作;新设计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已进入尾声,将进一步满足全县残疾人及其亲属对各项业务工作的需求;在省、市残联的支持下,利用残疾人财政扶贫资金,依托乡镇现有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建立了多个扶贫种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脱贫致富;2007、2008 年两年共为 200 户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在县廉租房建设项目中,县政府在实施方案细则规定上,对城镇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差的给予分房优先待遇。灵丘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7 号文件,国家和我省四部门文件,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使大同市圆满召开了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灵丘现场会。全县 12 个乡镇全部配齐了残联理事长,公开选聘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 12名、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 256 名,并全部落实了待遇。按照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举办各类培训班 6 期,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 5 人,培训聋儿家长 32 人,培训智残儿童家长 17 人。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 8 种 2652 件,为 574 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 21 名低视力患者配戴了助视器,为 30 名肢体残疾人和 16 名智残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为 15 名残疾人装配了假肢,4 名聋儿接受了听力语言训练,为 8 名肢体残疾儿童做了矫治手术,免费为 11 名 06 岁的听力残疾儿童检测并配戴助听器,同时为 6名成年听力残疾人检测并配戴助听器(每个减免 500 元) 。通过摸底调查全县06 岁残疾人儿童共有 85 名,现已建档并录入电脑数据库。积极争取人工耳蜗 1 个,为患者节省治疗、康复训练、手术费 18 万元,并免费获得两个价值 4万元的耳机。残疾人生活状况监测工作扎实有序,连续多年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表彰奖励;积极开展扶残助残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共培训残疾人 1005 人次,部分学员已开始自主创业。山阴县 紧紧围绕残疾人基本需求,立足基层,以关注民生为重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任务指标。一是紧 密 结 合残 疾 人 的 实 际 康 复 需 求 , 以 “助 视 ”、 “助 听 ”、 “助 行 ”为 平 台 , 狠 抓 残 疾人 的 多 项 康 复 工 作 , 并 取 得 显 著 成 效 。 二 是 深入开展 “扶残助学”、“春蕾计划”、社会资助等多形式、多途径助学活动。三是全面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鼓励、扶持个体就业,全县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 82%以上。四是组织开展“帮残助残献爱心”活动,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乡镇,形成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积极稳妥,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五是加强信访工作,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维护了社会稳定。原平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抓基础,上硬件,创新思路,向纵深推进,全市各项残疾人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精心组织,齐心协力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原平市作为忻州市唯一的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由政府协调、市残联牵头,创造性地实施了“456”工作法,得到验收领导组的一致好评。二是拓展工作思路,延伸工作触角,打造了视力残疾康复、残疾儿童各类抢救性康复等工作新亮点。三是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加大残疾人各项培训力度,大部分残疾人经过培训后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自信心,开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四是多措并举,残疾人教育工作结硕果。市残联市教育部门积极协作,在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代 县 “十一五”期间深 入 推 进 残 疾 人 “两 个 体 系 ”建 设 , 主 要 变 化有 : 城镇贫困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共有 7209 人,其中残疾人 1048 人;农村贫困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10122 人,其中残疾人 4187 人;城镇大病救助的1167 人,其中残疾人 228 人,救助金额 25.08 万元;农村 1456 人,其中残疾人 487 人,救助金额 51.135 万元;享受农村危房改造的残疾人 46 户,享受五保的残疾人 36 名;社会各界扶持贫困残疾人 13015 人次,其中救助 6272 人次,走访慰问残疾人 1646 人次。2009 年,县委、县政府将工程建设总投资 300 万元、建筑面积 2000的“代县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列为县“十一五”期间“十大民心工程”,目前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全面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创 建 全省 残 疾 人 康 复 示 范 县 工 作 通 过 省 级 验 收 。 县乡村残联共建立残疾人基本信息档案资料 1.4 万份,输入残疾人基本信息台账 0.9 万人,建立三级康复指导站(室)276 所,配备残疾人康复器材、土制康复训练器具 50 套(件),接受社区康复训练的残疾人 0.4 万余人,受惠残疾人和家庭达 7200 人;出色完成了残疾人抽样调查和状况监测工作任务,荣获“全国先进调查办公室”奖。阳泉市城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积极发挥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区民政局、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对全区 596 户、733 名贫困残疾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151784 元;区建设局安排贫困残疾人入住廉租房85 套,占全区 171 套总数的 50%;对不达廉租房安置条件的 102 户 109 名残疾人,每年发放住房补贴 31 万元;区人社局对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险参保给予特殊优惠,残疾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100%;区教育局保障全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对辖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4810 名残疾人在社区免费康复训练,312 名重度残疾人在家庭得到免费康复服务,免费发放辅助器具 1100 件,其中发放轮椅 295 辆,全区贫困残疾人辅具配发、精神病服药、精神病住院、白内障手术、假肢装配等康复需求得到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 100%。帮助 25 名残疾人实现了灵活就业,27 名残疾人实现集中就业,190 余名残疾人参加了双向选择,98名残疾人实现自谋职业。在全区 44 个社区全部建立残疾人协会,街道、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配齐并已经很好地开展工作。近年来,共接待残疾人来访264 人次,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残疾人信访、维权和信息宣传工作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2007 年,城区被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2007 年以来连续多次被省、市政府残工委分别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2009 年本区新华东街社区被国务院残工委命名为全国“残疾人之家” , 新华东街社区和兴隆街社区同时被中国残联授予 “全国特奥活动示范社区” ,2010 年,城区又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 。平遥县 “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全县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健全的工作管理体系;建成了 1643 平方米的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出台了平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全县福利企业达到 14 家,集中就业残疾人 1560 人;全县盲人按摩点发展到 12个;康复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CBM社区康复合作项目强势推进,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全面落实。为 1000 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双拐及助行器等辅助用具;对 80 名重度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居家托养实行补贴,合计金额 94000 元;实施农村贫困残疾危房改造 238 户;3250 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和 1200 户城镇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对城镇居民一、二级残疾人医疗保险对给予免费参保,参保人数 998 人;开展残疾人艺术展览活动,展示残疾人的多彩人生。41 名残疾人的 70 余件作品参加了展览。组织了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县 14 个乡镇、4 个社区的 103 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开通了县残联网站,成功开设了工作动态、通知公告、康复服务等栏目。平遥县先后被中国残联等部门授予“白内障无障碍县” 、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 ,连续 3 年被晋中市残联评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 ,连续 3 年被省残工委表彰为“先进单位” 。2009 年,县残联被省残工委授予 “残疾人之家”。和顺县 是国家级贫困县。 “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从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办公经费、解决办公场所等方面支持残联工作,使和顺县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一是由“十一五”头年开始的八千元办公经费,提高到现在的十万元。二是将原老干局办公楼及附属设施调拨给县残联作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三是县政府以和政发(2011)111 号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文件,全部配齐了乡村两级残疾人专职委员;出台落实优惠政策,扶助贫特困残疾人。四是县委、县政府以和发(2008)9 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对残疾人开展“五助”活动的实施意见 ,县残联与县卫生局联合发文和残联字(2008)6 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落实残疾人就医优惠规定的通知 ,与县教育科技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减免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学杂费的通知 ,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方案”文件,认真落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国家对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贫困残疾人的托养政策,使一大批贫困残疾人得到相应的救助和扶持。其中,积极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于 2007 年、2009 年由县残联牵头,投资 130 万元(其中县政府出配套资金 45 万元) ,对 244 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离石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 “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整体工作居全市先进行列。抓实各项康复工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全区共有 6500 余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为残疾人免费发放了残疾人用品用具 8000 余件。抓实残疾人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 85%,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就读 65 人,资助金额 35000 余元。抓宣传文体工作,搭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抓残疾人就业培训,实现残疾人多渠道就业,有 1270 名残疾人得到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征收保障金300 万元,促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 765 人。做好维权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5 年内没有出现残疾人重大的信访案件和群体性越级上访案件。采取各项措施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扶助,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2500 人,从事种养植(殖)业、个体从业、自谋职业。对已办理残疾人证 5200 人全部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救助贫困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 500 余户,救助金额 50000 余元。为农村贫困孤寡残疾人办理农转非 23 人,并把他们全部纳入城镇低保。进行残疾人危房改造 60 户。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00 万元新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451.66,并投入使用,夯实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 12 个乡(镇、街道)残联和 193 个村残协组织健全。孝义市 “十一五”期间,孝义市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民生摆在率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创新工作理念,加大扶持力度,残疾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投资 2000 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 1 万平方米,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培训、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标准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充实完善了残疾人市乡村三级组织网络,配齐了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落实补贴待遇,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投资100 万元为全市 18 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置残疾人康复室,402 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康复站,配备了康复器材。实施“国家出一点,医院贴一点,农合报一点,残联补一点”的“补贴+报销+救助”复明模式,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2500 多例,累计直接经济收益达到 1200 万元。连续七年为 2000 名农村特困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 45 元、60 元的定期补助,累计投入达 700 万元。6000 名农村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重度残疾人免费参加医疗保险。在吕梁市 13 县市中首家开通运行了孝义市残联网站,创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办事平台。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 、 “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 、 “全国两刊宣传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武乡县 残疾人事业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工委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残疾人工作者奋力拼搏下, “十一五”期间,连续五年在全市 13 个县区残疾人工作综合排队中一直名列前茅,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000 平米的残疾人服务中心大楼,2627 平米的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均安装了无障碍设施。县残联各科室和乡镇残联都配备了微机,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乡、村两级残疾人组织建立健全,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落实,工作成效显著。残疾人康复扶贫救助突破历史新高。6000 人次农村残疾人参合,为残疾人无偿发放康复器具 2000 件(套) ,43 名肢残人安装了假肢,400 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康复复明手术,输送精神病患者 40 人,培训低视力家长 18 人次,接受听力助残 200 人次;慰问救助贫困残疾人 519 人次(户),扶残助学 86 人次,120 户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169 个残疾家庭实施了“秸杆燃烧气化炉”厨改工程。拓宽残疾人就业门路,566 名残疾人保洁员上岗。创建了特殊教育学校,繁荣了残疾人文化生活。长子县 “十一五”以来,长子县的残疾人工作,连续六年被省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2009 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 42 项优惠残疾人政策,并通过建立制度、细化项目、明确责任、广泛宣传等措施,使优惠残政策真正惠及全县每个残疾人。五年来,县财政补助资金,为 500 余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下肢残疾人共捐赠轮椅 600 余辆,辅助器具 2000 余件。2007 年,被中国残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 ;2010 年 1 月,协助市残联圆满完成了全省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长治现场会观摩任务。县委、县政府及时划拨配套资金 39 万元,危房改造专项办公经费 6.5 万元,使全县 148 户残疾人危房户都住进了“放心房” 。五年来,共投入残保金 70 多万元,先后有偿扶持 583 名残疾人从事美容美发、盲人按摩、小商品零售、修理和养殖业;建立了方兴公司等 2 个就业示范基地,集中安排残疾人 100 多名。该县“巧用残保金、创新就业路”这一经验,得到了中国残联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在司法局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共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8 人次,为 18 名残疾人免费提供了法律援助。为了方便重度残疾人生活,开展了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对全县 143 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陵川县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明陵川的重要内容来抓, “十一五”期间,以构建 “平等、参与、共享、和谐”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造福残疾人的实事好事,受到全县残疾人的称赞。五年来,扶持贫困残疾人 2000 名,为 531 名城镇残疾人、2700 名农村残疾人办理了低保;建立了 7 个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为 380 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为 563 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95%以上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农合; 全县各乡镇残联和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得到了落实; 为 145 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完善就业服务,多渠道安置 600 名残疾人就业,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 6 个,安排残疾人 32 人就业,辐射带动残疾人户 130 余户;救助残疾人特困户 380 户,发放救助金 18 万元;成立了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站,为 12 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全县残疾人工作连续五年得到省、市残工委的表彰。曲沃县 县委、县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每年都有残疾人工作的主要指标分解,逐年逐项落实到位。5 年共投入经费 350万元。乡村两级残疾人组织基本达到了“六有三建两明确”标准化建设,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全部落实。 “十一五”期间,全县 704 名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200 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由财政支付,新农合残疾人参加率达到 98%以上,全县低保、五保总人数中残疾人占到 70%以上。县残联积极向省里争取残疾人康复扶贫贴息贷款,2008 年以来为 450 人(次)残疾人发放贴息贷款 51 万元,位居全省前列。为 115 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托养补助 13 万元。35 名就读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得到资助。先后为 36 名 06 岁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向市级康复机构推荐 13 名残疾儿童,每人补助 3000 元的康复训练费。县残联采用每报一名残疾儿童奖励村残协委员 50 元的办法,对全县残疾儿童进行了全面摸底。先后确立了王村大棚蔬菜基地、周庄养鸡基地、安居养猪基地、三张红提葡萄基地等四大基地,对各个乡镇的残疾人种植、养殖基地,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全县建立起裁剪编织、温室大棚、养殖种植、计算机应用等多个培训中心。扶持 160 多名残疾人发展日光蔬菜大棚和特色养殖。翼城县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 投资 10 余万元,改善基层残联办公条件和服务环境,为全县 10 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并统一挂牌;乡镇残联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及服务项目全部上墙,全面达到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使乡镇残联走上了规范化的工作轨道。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创建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成立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听力言语残疾、视力残疾、辅助用品用具六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全县 10 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立康复指导站,行政村建立康复服务站,统一配备了康复器材,由康复协调员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将 519 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城镇贫困残疾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县级配套 31 万元,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 120 户。该县先后被授予“残疾人状况监测先进单位” 、 “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20062010 年县残联连续五年被省残工委授予“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 乡宁县 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文体、维权等工作扎实推进,残疾人组织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广大残疾人得到了实惠,残疾人事业呈现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态势。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个目标,出台了相关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对残疾人医疗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领导。全县残疾人康复服务面达到 75%以上,投入资金达 80 余万元,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培训、义诊等工作,建立了 11 个乡级康复室、182 个村级康复站,建立健全了各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档案。五年来,共计出资 4 万余元资助特校高职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上高中、大学等就读。为 66 名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为 13 名下肢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发放了燃油补贴 5200 元。连续三年被省残工委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2010 年10 月被民政部、卫生部、 中国残联联合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 。永济市 “十一五”期间,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稳定推进。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把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作为建设和谐永济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残疾人工作,对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先后举办了计算机排版、雕刻、印刷、烹饪、面点、手机维修培训及创业培训班 90 期,使 365 名残疾人通过开办小卖部、家电维修、补鞋等就业,1500 余名残疾人通过到外地开饭店就业,2000 余名残疾人到外地打工就业,5000 余名残疾人在当地从事种、养、加工业,有就业能力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 90%以上。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 30 余万元,扶持开设“阳光爱心门店”35 家, “盲人按摩店”7 家, “双孢菇种植”户 8 家,都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2008 年连续两年共为 210 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通过市人大执法检查,让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当地落到实处,出台了永济市关于贯彻山西省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的实施意见 。地税部门对残疾人个体从业实行税费减免,教育局在执行“两免一补”政策时,优先照顾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卫生系统为残疾人免收医疗费达 50 余万元,各旅游景点对残疾人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为 300 余名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子女争取助学资金 90 余万元。民政部门对残疾人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并对城镇残疾人低保每人每月享受额提高 50 元,农村残疾人低保每人每季提高 10元。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全面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乡镇配备了专职残联理事长,乡镇残联、社区和村残协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临猗县 县 委 、 县 政 府 始 终 把 发 展 残 疾 人 事 业 作 为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建 设和 谐 文 明 新 临 猗 的 重 要 内 容 来 抓 , “十 一 五 ”期 间 不 断 创 新 , 使 全 县 残 疾 人 康复 、 教 育 、 就 业 、 扶 贫 、 社 会 保 障 等 各 项 工 作 再 上 新 台 阶 , 连 续 五 年 受 到 省 、市 残 工 委 的 表 彰 。 临 猗 县 是 一 个 有 56 万 人 口 的 农 业 大 县 , 全 县 残 疾 人 达 4.5万 人 , 是 全 省 残 疾 人 较 多 的 县 区 。 该 县 根 据 自 身 实 际 , 深 入 调 查 研 究 , 创 新性 开 展 工 作 , 取 得 了 可 喜 的 成 绩 。 县 委 、 县 政 府 把 加 快 推 进 残 疾 人 “两 个 体系 ”建 设 列 入 重 要 议 事 日 程 , 出 台 了 全 面 加 快 残 疾 人 事 业 发 展 的 39 条 意 见 , 并 在 低 保 、 养 老 、 医 疗 、 失 业 、 危 房 改 造 、 扶 贫 等 项 目 实 施 中 , 优 先 照 顾残 疾 人 。 以 点 带 面 , 全 面 改 善 残 疾 人 的 生 产 、 生 活 状 况 , 先 后 为 7000 余 名 残疾 人 解 决 了 低 保 和 五 保 问 题 , 为 823 人 实 施 了 定 期 救 济 , 为 残 疾 学 生 和 残 疾人 子 女 减 免 书 费 和 学 杂 费 , 为 300 余 户 农 村 特 困 残 疾 人 实 行 了 危 房 改 造 , 为2000 余 名 残 疾 人 实 施 了 复 明 手 术 、 唇 腭 裂 修 复 、 聋 儿 康 复 、 假 肢 装 配 、 捐 赠轮 椅 等 康 复 救 助 项 目 。 先 后 对 4000 多 名 残 疾 人 进 行 了 农 村 实 用 技 术 培 训 , 并从 食 用 菌 种 植 户 中 选 出 10 户 , 每 户 给 予 2000 元 资 金 扶 持 。 还 为 10 户 贫 困 残疾 人 免 费 发 放 10 头 母 牛 犊 , 引 导 更 多 的 残 疾 人 从 事 种 植 养 殖 业 。先进乡镇、街办(60个)杏花岭区敦化坊街道办事处 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残联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 “十一五”期间,街办残疾人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多次受到市里和区里表彰。近年来承办了“全省残疾人文化活动周” 、 “山西省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启动仪式”等多项活动,形成了关爱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五年来,对残疾人放发用品用具近千件,200余名残疾人享受低保,每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生活困难补贴费70余万元,为140余名重度残疾及多重残疾人免费办理了医疗保险。作为市“686”精神病随访试点单位(2010年11月由卫生部门接管) ,长年对社区符合条件的精神病人进行全年随访并办理免费住院和免费用药手续,对140余名精神病人进行全年的随访工作,住院人员为20余人,争取到免费住院指标,帮助精神残疾人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精神病人的监护率达到100,显好率75以上,参与率80,无一例肇事。通过和驻地单位协调配合,利用社区资源,尽可能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同时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残疾人就业从业率达90以上。迎泽区老军营街道办事处 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整体规划中,残疾人就业率达 90以上。主任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配备了专职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职委员,在 10 个社区建立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助残联络站,设立法律援助指导站。几年来,发放残疾人事业宣传资料 10000 余份,张贴标语 150 余条,发动驻地单位和社区居民为残疾人捐款近万元。成立了由办事处工、青、妇、计生、民政助理员及社区干部参与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残联工作。注重把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纳入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助残意识,努力营造对残疾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 “换位”思考的社会助残氛围。把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街道的“爱心超市” ,多次为贫困残疾人户送米、面、油、被褥等生活必需品上门,开展了“爱心服务卡”活动,联合辖区内的各个商户、单位为残疾人解决生活中诸如理发、洗澡、看病等困难。小店区小店街道办事处 在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过程中,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把有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纳入到街道的重点帮扶计划。五年来,围绕上级部门的工作目标,共解决了 40 余名残疾人就业,为30 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免费复明手术,为 10 名精神病患者发放免费购药卡,为 30 余名卧床重度肢残人配发了轮椅,给 10 户肢残人家庭安装了无障碍设施, 180 余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特困残疾人纳入了低保范围,88 名重度残疾人免费加入了“城镇居民医保”,20 余名残疾人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金额 10 万余元,累计资助 30 余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以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为契机,对全街道人员进行摸底排查,专门聘请市残联就业部教师对本街道多数“无文化、无工作、无收入”的残疾人,进行了多期中国结编织、串珠编织、盲人按摩、电脑应用等技能与技术培训。 古交市镇城底镇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加快发展,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镇政府制订了进一步对残疾人实行政策优惠的若干规定 、 关于做好残疾人扶助工作的通知 、 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从各个方面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关注度,进一步营造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五年来,克服多种困难、因地制宜,多途径解决就业,多方面开展扶贫,共创建扶贫基地 5 个,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康复治疗,施行复明手术 62 例,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服务 156 件,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 285 户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清徐县清源镇 “十一五 ”期间制定出台了清源镇关于加强残联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清源镇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若干意见,从根本上保证了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实施。全镇 23 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加强了镇村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了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为广大残疾人康复、就业、医疗、娱乐等,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帮助。大同市城区东街街道办事处 多年来,组织建设加强,残疾人工作进展顺利,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每年 5 月邀请市、区残联工作人员举办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班,全街 7 社区主任及残疾人工作者全部分期分批讲授培训。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服务内容,为 123 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组织白内障手术 18 例,有 33 名贫困精神病人接受了医疗救助,指导 13 名肢残患者开展了家庭康复训练,为 3 名肢残儿童提供了康复治疗,供应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 25 件。近年来,有 32 名残疾人参加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点(基地)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在社会保障方面,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家庭,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报尽保,并实施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每月给低保家庭发放燃气补贴、临时生活补助,累计为 280 户残疾人低保家庭发放了住房补贴。南郊区口泉乡 “十一五”期间,在乡党委、政府关心重视下 ,残联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到位,残疾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所辖 35 个行政村,均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成绩显著。五年来,通过区残联联系市眼科医院,为 300 多人进行了免费检查,共完成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40 例,肢体矫治 2 例,免费验配助听器 8 台,发放轮椅 5 台,拐杖 50 副,盲杖 25 根,座便椅 5 个,20 名精神病患者 5 年内免费服药,17 名 1 年内免费服药。残疾人教育工作方面,全乡共有在校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共 87 人,入学率 82%,教育部门为其减免学费、杂费等学习费用近 3 万余元,受益学生 30 余人。残疾人家庭子女考入专科以上学校,可以享受一定的补贴。白内障康复、肢体矫治、用品用具供应、假肢安装等康复工作成绩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