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第一章 总论 目提要 *省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省 *市 *镇、 *镇、 *镇等 3 镇中的基础条件较好的 32个行政村。其中,地力、墒情监测点和施肥实验场都设在 *镇的南溪村。 根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 2004 2010年)的精神和农业部文件(农计发 20043 号)关于组织编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2004 年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结合 当前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及布局规划和 *省、 *市农业和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特提出申报建设该项目。 本项目建设标准粮田 4万亩,总投资 2 年建成。土建工程投资 元,田间工程投资 元,仪器设备购置费 程建设其他费 本预备费 项目建成后, 4万亩标准粮田可全面实现双季稻生产,稻谷 3 单位产量可由现在的 亩增加到 亩,单产平均增产率为 18%;年总产量可由现在的 29008 吨增加到 34228吨。优质米率达到 90%以上。 一、建设方案 项目 区建设标准粮田 4万亩, 以标准粮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力培肥为重点,通过完善田间排灌设施,配套林网及道路建设等工程措施,使项目区粮田达到 “田成方、渠相通、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以 提高防洪涝抗旱能力和资源环境保障能力;通过培肥地力,改善种植结构,配合测土施肥、生物节水等技术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提高项目区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种植水平奠定物质基础。 二、建设内容 (一)农田基础建设 土地平整(不破坏耕作层)、田间排灌、机耕路及其它设施。 (二)地力建设 1秸秆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或生物菌剂快速熟化。 2有机肥施用:农家肥料或绿肥。 3平衡施肥:测、配、供、施肥一体化。 4保持 20 (三)地力、墒情监测体系建设 1与土肥化验室相结合,建立一个地力、墒情监测站,配置定点实时自动监测仪和便携式监测仪各 1套,按全国农技中心统一的监测规程开展工作。 2建立地力、墒情监测与施肥实验场 100 亩( 包含在已建 4 的标准粮田中) 3配置完整的地力、墒情监测及化验设备。 本项目工艺技术主要有优质水稻生产技术、优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 仪器设备主要是地力、墒情监测体系建设所需的一系列仪器设备,共计 114件(套), 53种。 本项目建设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责任到人,实行严格的 计划管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和工程、仪器设备购买招投标制度。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 2年,起止日期为 2004 2005 年。第一年完成投资建设的 第二年继续完成投资建设的 项目总投资额 *省省级配套投资 200万元,占配套资金的 50%;*市配套投资 占配套资金的 50%。 本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年优质稻谷销售收入 利润额均为 可分配利润额为 资利润率为 投资利税率为 税后(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为 (含建设期)。 本项目社会效益巨大:一是可以改善项目区粮食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和总产,改善水稻品质,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稻谷;二 5 是可以提供全 *市有关土壤、肥料、水质、农作物和环境等方面的检测服务,;三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区种粮农民全年可增加纯收入 本项目生态效益良好,可以使田面平整,水、肥、土流失率减少 30%以上,周围江河水源农田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实施配方施肥,可以使农田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林网建设可以使田间绿化面积提高 20%,防风防沙效果显著;排灌沟渠设施完 备,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增强。 表 1 1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 目 指 标 田块形状 格田 田地连片,亩 500 地下水位, 80 耕层厚度, 18 障碍因子 基本排除(旱、涝、浅、冷、烂、瘦、酸、锈、污等) 耕层 土壤 理化 性状 有机质, g/530 碱解氮, mg/ 100 有效磷, mg/ 10 速效钾, mg/ 100 酸 碱 度, 层质地, 砂 粘 适 中 (轻壤 重壤) 肥料利用率 提高 10% 田间 排灌设施 排、灌、沟、渠、提灌站(机、电)配套齐全 6 排灌 工程 灌水标准 田间水利用系数 系水利用系数 溉水利用系数 旱 20年一遇 排水标准 防洪排涝 20年一遇 道路建设工程 机耕道 路面宽 2耕桥载重 4吨以上,使用年限 1015年 田间道 路面宽 m,使用年限 510年 水稻产量 /年, 亩 论与建议 本项目建设通 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地力建设和地力、墒情监测体系建设, 可以有效地 提高项目建设区耕地基础地力、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土肥水资源利用率、良种和农业优良技术增产潜能以及农作物抗旱减灾能力,确保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从而为解决农民增收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问题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因此能达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得到有机地统一。本项目在中央和地方财政财政配套资金的投入下,项目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建议有关部门批准本项目建设按期实施。 制依据 一、农业部关于组织编报国家优质 粮食产业工程 2004 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农计发 20043 号)附件: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2004年项目申报指南; 二、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3 2007年); 三、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 2004 2010年); 四、 2004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7 五、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六、 土地管理法 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162号) 八、农业部全国耕地类 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309 九、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与改良技术规范( 310 十、 *省 “ 十五 ”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十一、 *省宜春 市 “ 十五 ”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十二、中共 *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二 00四年经济工作重点(丰发 20041号); 十三、 *市年鉴; 十四、其它有关法规、规定等依据性文件。 8 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目建设的背景 一、 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国以民为本, 民 以 食 为天,农业是产粮的主 业,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经济意义,粮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 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 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为了稳定粮食面积、恢复和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04 年国家采取措施,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千方百计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对购买良种、农机给予补贴;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 二、土地 资源有限,粮食增 产余地不大。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用土地占用不可避免。各类开发区、小城镇建设势头过猛,圈地、毁田现象严重,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减少在网易经济 9 的高速增长,对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要求也不断增加。每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不断增加,这就意味对粮食消费也不断增加。在短时间内要使粮食有较大的增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促进粮食尽快恢复增长。 三、粮 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非常大。如果遇上风调雨 顺 的 年 景粮食就会增产丰收,如果遇上恶劣天气粮食产量就会下降,有时局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绝收 的现象。世界各地粮食产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 、 海陆分布、地面接受太阳光照不同,粮食生产出现多样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出现多样性,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不是这个地区受恶劣气候影响,就是那个地区受恶劣气候影响。有些地方不是这个季节出现风灾、水灾、旱灾和虫灾,就是那个季节发现风灾、水灾、旱灾和虫灾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从而导致粮食减产,甚至失收。粮食供需出现波动就在所难免。因此就要在粮食丰收之年搞好储备,减产之年做好调剂补缺达到供需平衡。 四、 近年粮食走低, 挫 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减产。就我国粮食生产而言 , 1998 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 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以后几年连续出现了阶段性的粮食供过于求局面,各地不同程度出现 卖粮难 现象。在粮食价格长期低速的影响下,各地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农民在进行粮食生产的时候,由于粮食卖不好价钱,大部分农民不重视田间管理,听天由命,到时能收多少就算多少,致使粮食减产。 五、 粮食生产面临着发展的机遇。首先在我国大部分地方粮食以及农副产品价格出现自 1998 年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为我国进行粮食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建立良好的粮食流通体制和动行 10 机制,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 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其 二 ,中国已加入 国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卫生安全质量有所改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所增强,使我国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得以体现。粮食出口量有所增加,为我国粮食生产销售提共了广阔市场空间,第三 、 当前粮价回升,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从人、财、物等方面的粮食生产体系倾斜,为粮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就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之一。 为提高 *市粮田标准化水平和施肥水平,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 *市项目区现有的基础条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本项目。 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标准粮田建设是提升粮田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市是 *省粮食主产市(县)之一,经过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粮食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农田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该市大中型水利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多始于六、七十年代,设施设计标准不高,水闸、涵管年久失修,沟渠过窄且淤塞严重,排灌不分,普遍存在漫灌、串灌现象,造成水资源和浪费和农田土壤肥料流失,土地肥力 下降,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作物抗灾减灾。另外,因为农户分户承包责任田致使田块无序分割,造成耕作道和排灌沟渠不畅,耕作水平高低不一导致农田肥瘦不均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农田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和机械化操作。因此,为了适应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迫切需要统一规划、 11 高标准建设“田成方、渠相通、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粮田,从而达到粮田标准化、布局区域化、操作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现代化的要求,提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标准粮田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良好手段 标准农田建设 过程中,通过治理溪流河道、挖掘田间灌排渠道、修建机耕路等工程措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居住环境,更提高了农田的抗旱、排涝能力和综合产出率。所以农民非常支持开展标准粮田建设。标准农田建设对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也将发挥较好的作用。通过标准粮田建设,实行“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的服务,可以显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良好势头。 三、标准粮田建设能增加耕地面积,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缓解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以通过对地块零碎、沟浜交错、地形高低不平、地类交叉的 土地进行平整,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和废弃坑塘,以及渠道改窄或截弯取直,都能增加有效耕地,是现阶段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 四 、标准粮田建设 是产业结构调整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要求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粮经作物种植比例,必须以高标准、高质量的 粮 田为基础。因此 ,建设高标准的 粮 田是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向现代型高效农业转变的必要前提。 综上所述,按照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地 建设粮田 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问题, 12 而且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因此, 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既十分必要,又 非常迫切。 我 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靠进口粮食满足国内之需,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必须立足国内生产,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形成粮食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正是从保障粮食安全出发,提出了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长远目标,制定了支持粮食主产区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同时,明确了建设区域、建设内容、建设步骤。这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将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基本 农田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粮食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多品种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优质专用粮食市场竞争能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七方面。其中,保持和提高基本农田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抗灾减灾能力以及粮食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至为关键。规划设计的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标准粮田、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和粮食加工转化等五大项目都与科技有关,抓住了这个关键,就能最终实现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目标。 13 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还是促进主产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 ,规划在提出增加政府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了高产和优质的目标。通过发展优质高产粮食品种,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的目的。规划还将粮食加工与粮食生产结合,系统构建了从生产到加工的粮食产业链,形成生产支撑加工、加工带动生产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粮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也是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低,产业体系不健全,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和加工增值 ,不能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入世后,在我国粮食产业面临进口的压力下,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是粮食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通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支持和发展主产区粮食加工、储运和流通,做大做强主产区的粮食产业,就能提高粮食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进而增强我国粮食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 业发展政策、产业政策要求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粮食生产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日益增强,价值规律在粮食生产中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 14 新阶段发展粮食生产要有新思路,必须用新的理念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等纲要性文件, 把科技的理念、产业的理念和区域的理念贯穿其中,为我国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本单位申报的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正是基于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目的提出的,该项目与恢复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 设规划要求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 2004 2010 年),提出在全国 13 个粮食主产省、区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加强优质粮食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省 *市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县,农业生产水平基础牢固,粮食增产潜力大,因此在本地区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根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2004 年项目申报指南对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投资方向和投资安排的原则性指导,本项目建设总投资将控制在 1200 万元左右,分两年建成 ,其中 800 万元由中央投资,另外 400 万元 *省和 *市已经承诺配套投资。根据本项目实施点的现有基础,农田基础建设投资约为 720万元,主要由中央投资;土壤培肥建设投资约为 360万元,都由地方配套资金或农民自筹解决;配肥、地力与墒情监测投资约为 120万元,大部分由中央投资解决。因此,本项目投资方向是符合国家优质 15 粮食产业工程规划的要求的。 *市是国家“六五”第一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之一,粮食产业一直是农业的优势产业。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名列全省第一。 1999 年以来, *市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平均为 中水稻播面 粮食总产年平均 中稻谷总产平均 吨,占 粮食年商品量在 45 万吨左右,在全省名列前茅(见表 2 1)。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对优质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市结合自身优势不断调整、优化水稻品种和布局,优质稻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走低,影响种粮农民积极性,水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这可以从下表 2 2 中看出。为了稳定和提高 *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非常有必要 的。 表 2 1*市 1999 2003年粮食生产情况表 单位:万亩、万吨 年度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 粮食总产 其中稻谷总产 稻谷占粮食总产 % 商品量 1999 222 188 000 219 185 001 212 183 002 202 178 003 198 175 均 2 2 *市 1999 年 2003年期间优质水稻生产情况表 16 单位:万亩、万吨 年份 水稻播面 稻谷总产 商品量 优质稻播面 占水稻播面 % 主栽品种(组合) 总产 商品量 1999 188 育 948、金优 402、金优桂 99、鹰优晚 1号 000 185 香优 80、两优培九、香两优 68、金优 402 001 183 香优 80、两优培九、香两优 68、金优 402 002 178 两优 68、新香优80、金优 402、粤优938、赣晚籼 30号 003 175 两优 68、新香优80、赣晚籼 30号、 1、中优桂 99 三章 承担单位 17 设单位基本情况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 *省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国家事业单位, 下属机构有 粮油 站、土肥站、植保站、经作站、 植 检站等业务站所,有农业推广中心 服 务部等经济实体。 本中心经费来源为全额财政拨款,开办资金为 元。 该 中心 担负着全 市 农业科 技 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农情监测、农 作物病虫草鼠害测报 与防治 技术指导 以及 技术咨询等业务工作。 本中心法定代表人为杨彪,男, 42 岁,大专学历,任中心主任。 中心所在地 *市剑南路 11 号,属 *市城区,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讯、人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形成覆盖全市的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体系。 员及技术力量 *省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共有职工总人数47 人, 其中技术人员 33 人, 管理人员 5 人, 工人 9 人。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 90%。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为:高级职称人数 7 人,中级职称人数 9 人,初级职称人数 17 人。本中心所指导的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遍布全市 31 个乡、镇、街办,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189人。 本中心长期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杂交水稻中心、浙江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农业科学院、 *省农业 厅粮油土肥局等科研院所或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关系,具有强劲的技术支持体系。 本中心从国家实施“沃土计划”、“丰收计划”等项目以来, 18 在水稻栽培技术推广方面,成功地实施了“ 42 万亩水稻综合丰产技术”、“水稻优良新品种(组合)及高产栽培技术”、“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赣早籼 31 号、 34 号及配套增产高效技术 ”、“烯效唑在水稻上的开发应用技术”、“水稻旱育稀植及配套增产技术”等多个项目,并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四项次、 *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五项次、宜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次等和有关部门的嘉奖,成为 *市 粮食产业化工程发展的中坚技术力量。 承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业绩简述如下: 1杨彪, 42岁,男,中心主任,农学专业,获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2李国华, 46岁,男,中心副主任,农艺师,农学专业,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三等奖。 3谢惠昌, 47岁,男,粮油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农学专业,获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4徐荣仔, 39岁,男,植保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植保专业,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三等奖。 5黄龙辉, 42岁,男,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植保专业,获宜春市科技进 步三等奖。 6许政良, 44岁,男,经作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经作专业,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三等奖。 7李水荣, 38岁,男,农艺师,土肥专业,获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8梁国平, 37岁,男,植保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植保专业,获宜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 9饶华亮, 38岁,男,土肥站副站长,农艺师,土肥专业,获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10王位斌, 40 岁,男,土肥站副站长,农艺师,土肥专业,获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11张美娟, 30 岁,男,农艺师,农学,获获宜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位基础条件 本中心及其主管单位 *市农业局,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全系统固定资产 9120 万元,拥有一定的土壤检测、信息处理和种子检测、精选、加工等设备;有农业技术培训大楼及辅助设施2700平方米,种子检测中心大楼 2400平方米;种子公司、良种场、农科所、园艺场和乡镇农业服务管理站等农业科技服务单位配套健全。 产与财务状况 本中心固定资产总值 1373万元,占地总面积 28亩,房屋建筑总面积: 3800 平方米,其原值为 130 万元;现净值由于增值约 358万元。中心现有主要设备有电脑网络设备 3套、实验室仪器设备 346件(套),其原值约为 7万元,现净值约为 3万元。 本中心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年总收入 其中财政拨款 元;年总支出 结余(或利润):2 万元。本中心资产总额约 元,净资产总额约 术依托单位情况 本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为 *省土肥 技术推广 站 ( 土肥测试中心 ) ,事业编制 20 人 ,具法人资格 。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15 人, 20 其中高、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12 人。化验室基本建设投资 楼总面积 2680测试实用面积 1430 有各种 仪器设备 100台(件、套),价值 170万元,主要仪器有瑞士 海惠普 3500G 原子吸收仪(带石墨炉)、日本岛津相色谱、 723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 6 台,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省级检测单位。同时,技术人员具有较扎实的分析检测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人员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结构比较合理。目前测试中心承担的检测项目有肥料、土壤常规理化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农田水质、土壤环境污染物、植株养分等六大类,共计 239个参数。近三年,年平均检验业务达6000 项次以上。近年来承担、完成了 农业部下达的“提高化肥利用率”、“统测统配”、“百县千村平衡施肥技术示范”、“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等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测土配方施肥、绿肥高产示范、 在水稻上应用、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等重大科研成果。 第四章 市场或需求预测 21 际、国内稻米市场分析 本项目旨在确保稻田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其终端产品主要是优质稻米,现将国际、国内稻米市场需求分析如下: 一、国际大米供给趋紧,库存下降,市场价格看涨 据有关方面资料分析, 2002/03 年度 全球大米产量比上年度减少 消费量比上年度减少 贸易量比上年度增长 当年产不足需,期末库存减少 是自 1987/88年来全球期末库存的最低水平,库存消费比下降到 26%,比上年度下降 计 2003/0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比上年度增长 消费量比上年度增长 当年产不足需,期末库存减少 是自 1984/85 年度以来全球期末库存的最低水平,库存消费比下降到 比上年度下降 计后年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国际 市场大米价格将有所上扬。 二、稻米种植结构调整,市场基本面形势利好 根据资料显示, 2003 年我国早稻面积、产量连续第七年减少,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但品质较好,优质稻所占比例继续提高,达到 75%以上。中、晚稻遭遇高温干旱,面积大幅下降,产量大幅减少;但中后期天气较好,部分地区单产提高、品质好于往年。稻谷总产量降到历史低水平。 2003 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 2708 万公顷,比上年减少 2003 上年再次减幅 5%。其中,早稻产量为 2000万吨,同比下降 中 稻产量为 10500 万吨,同比下降 晚稻产量为 3200万吨,同比下降 产量下降使市场可供数量出现调减,供需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市场基本面形势利好, 22 而优质稻米比重增加,则对整体稻米市场起到拉升效应。 三、供需状况出现转变,市场价格上行受到促进 近年来,在产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市场需求数量却在稳步增加,库存水平不断调低。据有关部门测算, 2003 年我国大米产量 上年减少 而当年全国大米消费量预计为 2002年增加 20万吨。在 食用消费 占 饲料用粮 660万吨,占 工业用粮 164 万吨,占 其中饲用稻米消费量增加最多,原因是玉米价格上涨,大量陈化稻处理,一些饲料企业用价格较低的早籼稻替代玉米做原料。 2003 年产不足需状况表现明显,为满足市场需求将不得不挖掘库存,库存水平进一步降低,据不完全统计, 2003 年我国大米库存水平将下降至 4839万吨,较上年大幅减少。库存总量下降,陈粮抛售已基本上不对市场构成冲击。春节前是余粮出售的又一高峰期,上市量将增加;但农民可供出售的余粮大幅减少,有余粮出售的农户 惜售思想比较明显。供需状况的转变,对于市场价格走强起到促进作用。 四、稻米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新的需求增长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稻米市场需求数量的平稳增长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政策性需求量扩大。 2、市场粮需求也呈明显增长的态势。 3、节日消费旺盛。 4、大米出口大幅增长,进口持平略增。在政策促进、节日刺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大米市场的需求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市场需求的稳步增加对于市场价格具有有效的促进效应。 五、政策和其他方面因素变化较大,以有利于价格上行为 23 主 众所周知,政策因素一直以来就是粮油市 场发展走势的主线,对于价格走势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而一些阶段性市场因素变化对于价格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于: 1、购销市场化促使收购市场竞争加剧,主渠道对价格调控作用减弱。 2、税费改革影响粮食部门的收购量。 3、收购资金不足影响粮食收购量。 4、收购企业不适应市场变化。 5、运输趋紧、运价上涨、运费提高,相关产品涨价,使稻米价格成本增加、并对价格有抬高和放大作用。 区或经济区域市场 *市盛产粮食,主产大米,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之一。近年来,本市积极推行标准化绿色大米发展计划,示范种植“两优 68” 、“新香优 80”、“株两优 02”、“赣晚籼 30”、“丰园香稻”等优质稻品种,高档优质大米市场供不应求。本市每年有大量优质稻米销往广东、福建、浙江、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 *毗邻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贷货运朝发夕至,使本市稻米商品生产受惠不小。 *市风味食品首推“冻米糖”,其年转化优质稻米在 3 万吨以上,冻米糖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携带方便,加上厂商开发营销能力强,产品畅销人国,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另外,本市酿酒业、饲料业转化粮食能力日益增强,对稻米的需求量增大,这些都为本市的粮食 生产注入了活力。 目产品或服务市场预测 一 、国际大米市场预测 近年来,全球大米产量增幅较慢,根据美国农业部的 估计 , 24 2003/2004 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 吨,较上年产量增加 1060 万吨。但是,全球消费却在不断增加,根据国际方面报告, 2002/2003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预期为 上年度 良好的消费,有利于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因此, 在 2 至3 年内优质大米价格相对看好。 二 、 国 内大米市场预测 水稻连年减产,需求增加,国内大米尤其是优质大米价格上调有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 结构的不断调整,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减少,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稻谷连续 4 年减产,今年国内早稻总产量预计为 589 亿斤,比上年减少 17 亿斤,在稻谷减产的同时,需求却在增长。首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作为口粮的大米需求也不断增长;其次,今年以来,各地陈粮大量销售,需求不断增加,产需出现的缺口,库存不断减少,大米价格提升有支撑。今年稻谷减产,新增供给不足当年需求,缺口继续扩大,动用库存较多。第三是由于我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加上世界大米库存量下降,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我国出口大米数量不断增加,为 国内大米价格提供了有力上行空间,这为项目基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场风险预测与对策 一、 市场风险 预测 1、市场机制不完善 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市场需求很大,但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发育仍然不太成熟,粮食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市场价格波动不能充分反映供求关系,市场机制不完善对本 项目产品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产生一定的影响。 25 2、市场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存在着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导致粮食市场的发展不平衡,目前沿海地区的粮食市场较为发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及边远地区的粮食市场发育水平 较低。粮食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可能会影响 本项目 产品市场的拓展和盈利水平的提高。 3、加入 食 产品的进入 使竞争加剧 我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方面有利于本 项目 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外 粮食 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虽然粮食行业作为基础产业,国家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但国外产品的进入会占领一部分中国市场,可能会限制本 项目产品 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对 本项目产品 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 市场风险对策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加入 食市场将逐步发育成熟,粮食价格 的市场化程度将会不断提高,这将为本项目 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本 项目建设单位 将进一步利用 本项目 产品目前在市场上的 各种 优势,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和功能,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营销管理,健全销售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以我国加入 契机,拓展 国内外 市场。 26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设规模 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本项目建设规模主要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2004 年项目申报指南所要求项目建设规模的要求以及项 目实施点所具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为依据,其原则主要有: 1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化建设规划( 2004 2010年)的要求,以及中央和地方投资额限度,先在确定的 3个镇统筹规划本粮田基本建设项目布局和实施,并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向其它条件适宜的乡镇进行辐射。 2突出重点的原则。本项目实施点应是以水稻生产为主、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强、增产潜力大的村委会。 3适度规模的原则。本项目实施点应考虑本身的技术水平、组织管理和劳动力配套的能力,建设以万亩连片为基 准则(最小单元不小于 500亩连片),项目区三个镇实施总面积为 4 万亩。 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实施点确定在 *镇、 *镇和 *镇的 32个村委会,标准粮田建设规模总量为 4 万亩,其中 *镇实施面积 亩, *镇实施面积为 *镇实施面积为 目区单个工程集中连片规模至少在 500亩以上,最大的田块规模可达 2000亩以上。 *镇、 *镇和 *镇耕地总面积为 142937亩,其中水田面积为136056亩,本项目实施面积分别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28%、水田面 27 积的 *镇 耕地总面积为 61157亩,其中水田面积为 57035亩,本镇项目实施面积分别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镇耕地总面积为 34185亩,其中水田面积为 32761亩,本镇项目实施面积分别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镇耕地总面积为 47595亩,其中水田面积为 46260亩,本镇项目实施面积分别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主要是稻米,项目建成后, 4万亩标准粮田可全面实现双季稻生产,稻谷单位产量可由现在的 斤 /亩增加到 斤 /亩,单产平均增产率为 18%;年总产量可由现在的 29008吨增加到 34228吨。优质米率达到 90%以上。 另外,随着土壤农化和地力、墒情监测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可为项目区 4 万亩水稻实施的配方施肥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并向全市 90 万亩以上水稻田辐射。项目建成后,按每500亩取一个土样计,项目区一年取土样 80个;每个土样进行 8 10个常规农化参数分析,年分析土样农化技术参数 800 1000个。 28 第六章 选址与建设条件 目选址原则、依据及要求 标准粮田建设 项目选址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项目区标准粮田建设必须在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内,并保持 30 年不被转为非农用地;现有粮田外部水利设施基本建成,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田间工程和设施的配套完善;项目区粮田单个工程规模不小于 500亩,并在此基础上集中连片。项目区粮田现有生产能力在当地为中上等水平。 二、项目区农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具有较强的项目实施和技术服务能力;项目配套资金能力强,有具体的资金配套方案,落实配套资金的途径和项目资金管理方法切实可行;有项目建设监理机制,项目协调机制完善;粮田工程项目与农机装配推进 项目能够结合;村级领导班子和农户有建设需求和热情。 目选址 本项目建设标准粮田总面积为 4万亩,分布在 *镇、 *镇、*镇等三镇中的 32 个行政村。其中 *镇实施面积为 亩,主要分布在 *村、东岭村、上泽村、王家村、范桥村、桥头村、灌山村、长坑村、白马村和金山村等 10 个行政村; *镇实施面积为 要分布固庄村、徐家村、邹家村、朱揭村、茂溪村、田溪村、南溪村、兰溪村、横岗村、门前村、长宁村、和口前村等 12 个行政村; *镇实施面积为 亩,主要分布在邓圩村、中社村、岭源村、坪上村、 *村、埠下村、前坊村、苟仂村、朱家村和斗溪村等 10个行政村。 本项目地力、墒情监测点与施肥实验场 100亩选址在 *镇的 29 南溪村,该村建设标准粮田面积为 600亩,其中包含 100亩的施肥实验场。 设条件分析 一、项目区所在地 *市情况简介 项目区所在地 *市是 *省的农业大市,全市区域面积 2845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向东北倾斜,南部为低山区,地势最高,约占总面积的 17%;中部相对低平,赣江蜿蜒其间,形成河谷冲击平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24%;西北和东南地形起伏,为丘陵地区。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以红 壤土、水稻土和潮土为主,水田土层深厚,土壤渗雨不漏,渍而不滞,富有较多有机质,土质较好,适宜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中水田 地 人口 中农业人口 总人口的 高于 *省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约 (一)自然条件优越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霜期短,农作物生长季节长。,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极端高温 极端低温 稳定通过 10有效积温为 全年无霜期长达 273 天,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 1500间,年均日照时数 时,年均太阳年辐射总量 水稻生长非常有利。 全市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赣江斜贯中部平原,境内长 52公里,自西向东流域面积 河自东向北擦境而过,长 里,锦江由西向东在北部边境环绕,直下河口 30 入赣江,长 33 公里。全市有药湖和稀湖两个主要湖泊,还有众多的小水系,地表水多年平均总水量 立方米,地下水有求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三种,地下水径流量为 (二)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 通过国家扶持和省、宜春市的大力支持,经过 *市政府的多年努力,全市现有紫云山灌区、筱洛灌区、潘桥灌区和一干灌区,建有大型水库 2 座,中型水库 8 座,小()型水库 32 座,小()型水库 318座,山塘水库 1115 座,塘坝蓄水量 库容量 立方米。水利设施星罗棋布,引水电排灌站 2314 座,装机容量 92770 千瓦,总灌溉面积 107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 涝保收面积达 (三)交通优势明显 *市位于东经 115 25 7 ,北纬 27 42 之间,地处 *省中部、赣江中下游, 距省会南昌仅 60公里。*市交通非常便利,已形成以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和 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为主干线,以丰抚公路、丰高公路、丰乐公路、拖铁公路为次干线,以全面硬化的市乡公路为支线的纵横交错的陆路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同时,赣江穿境而过,抚河、锦江沿境延伸,水上运输条件较好;加上 *城区离昌北机场仅 70 公里,形成了水、陆、空立体的交通网络,非 常有利于商品和货物的运输及流通。 (四) 能源供应充足 *市俗称“煤海粮仓”,有国家大型煤矿 1 家,市办及乡镇办煤矿 30 多家,年产原煤 500 多万吨。市内有装机容量 120 万 31 千瓦的火力发电厂 1座,常年电力供应充足,加上农村电网改造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安防系统设备维修与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乡村旅游开发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2篇
- 2025年度企业公务车借用与车辆保险理赔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机维修配件进出口贸易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农业劳务用工合同范本(含劳动争议调解)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实验室储能技术研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维修兼职技师雇佣合同3篇
- 2025年度XX能源公司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贷款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租赁管理服务协议3篇
- 南阳名校联考八年级生物期末试卷
- 2024年度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开发合作合同6篇
- 借用模具合同范例
- 测绘地理信息与地图编制作业指导书
- 实验诊断学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网络加速器提供商服务合同
- 2024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电线电缆采购合同2篇
- 国家药包材检验标准培训
- 肿瘤科危急重症护理
- 2024-2030年中国加速器行业发展趋势及运营模式分析报告版
- MOOC 药理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