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_第1页
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_第2页
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_第3页
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_第4页
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2007 年-2010 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情况一 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 年到 2010 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募集资金规模由893.38 亿元增长到 1768.37 亿元。资金来源构成如下:2007 年-2010 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募集资金及来源表(RMB 亿元) 募集资金总量 政府资金 海外资本 企业资本 金融机构资本 个人资本 其他资本2007 年 893.38 95.59 496.72 212.62 31.27 41.10 16.08 2008 年 1,018.67 129.94 503.02 204.71 55.17 99.52 26.30 2009 年 963.29 109.97 457.69 266.65 5.81 118.66 4.50 2010 年 1,768.37 272.00 646.72 287.48 226.46 286.58 49.13 摘自 2007 年-2010 年度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通过此表看出,风险募集资金总量只有 2009 年金额危机爆发后有所减慢,其他年份增长明显。2010年度募集资金额为 1768 亿元,比 2009 年度增长了 84%. 政府引导资金规模也增至 272 亿元,同比增长了147%.海外资本投入增长了 41%,企业自有资本也增加了 20.8 亿元,同比增长了 8%, 金额机构资本同比增长了 3795%,个人投资也增长明显,达到了 142%,其他类型资本增长了 992%.二 调研结果显示,截至 2010 年底,在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风险资本总量由 2007 年的 1205 亿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2406 亿元。年份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总金额(亿元) 1,206 2,506 1,782 2,407 机构平均管理额(亿元) 4.38 6.23 3.09 3.34 风险投资机构数量 275 402 576 720 摘自 2007 年-2010 年度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风险投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由 2007 年的 275 家增加到2010 年的 720 家增长的原因:1 创业板给 PE 退出创造了更好的通道,在高回报的刺激下,社会资金急剧涌入 VC/PE 行业。2 中国政府严控地产投资,设限煤炭等资源行业,在国内投资渠道日益减少的情况下,VC/PE 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待开发的资金出口。3 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引导了社会大量资金进入该行业4 国内民间信贷无法正规化,大量民间资金寻找投入到 VC/PE 行业中来。造成的影响:1. 优秀项目源的缺乏,2. 项目估值过高3. 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缺乏4. 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三 调研结果显示,2007 年到 2010 年投资项目情况由 741 个项目,投资金额 398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1225 个项目,投资金额 976 亿元。2009 年,随着政府基础建设投资增加、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的宏观经济得到复苏,整体呈现止跌回升的状态。加之 IPO 重启以及创业板推行,退出渠道不断完善。利好消息催生风险投资投资市场信心稳步回升,机构投资速度加快。根据 CVCRI 统计,2009 年风险投资总额为 316.64 亿元人民币,共投资了 689 个项目,投资金额和数量与 2008 年的 339.45 亿元和 506 个项目相比,投资金额略有下滑,而投资项目数却有所增加。而投资退出情况,随着 2009 年 5 月 1 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的实行,2009年创业板首批企业挂牌上市。中国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国创投企业实现本土退出提供了更好的途径。这使得在随后的2010 年度中,项目投资数量和金额创了新高。2008 年度到 2010 年度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情况一. VC/PE 机构投资项目投资行业情况1. 2008 年度投资项目行业分布为:数据来源:CVCRI2. 2009 年度投资项目行业分布为:3. 2010 年度投资项目行业分布为:表 2 2010 年度风险投资行业分布传统产业 消费服务 软件 医药保健 电子商务 文化传媒 节能环保 新能 源 新农 业 狭义 IT 其他行业 合计项目数 298 82 76 72 61 47 46 42 39 62 26 851投资金额(亿元) 235.2 89.98 31 141 59.78 18.28 22.81 30.54 92.23 33.7 37.25 791.2数据来源: CVCRI从风险投资行业分布来看,VC/PE 非常青睐 TMT,新能源及新农业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也非常符合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顺应了国家的政策导向。重点关注:TMT,新能源,新农业和环保领域二 投资阶段分析2009 年度,受金融危机和创业板的影响,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阶段偏好前移,初创期企业明显增多,成长期企业仍最受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均是最多,成长期企业的案例数量占总案例数的 33.67%,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额的 29.6%,与 2008 年扩张期的企业获得的投资规模最大的特点有所改变,案例数量均居第二位的是初创期企业,占案例总数量的33.16%。创投是一种青睐“临门一脚” 促企业上市后获利的逐利者。随着中小板、创业板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创业板的造富神话,很多企业待价而沽,高估值成为创投机构头痛的问题。在投资过程中,好的项目遭多家创投哄抢,需要融资的企业反成甲方而采取竞标方式选择创投机构的成本不断升高。重点关注:投资阶段前移延伸,并且运用专业水平把投资阶段往前移,在其他机构尚在关注扩展及成熟期的企业时候,把握行业趋势,投资初创期及成长期的企业,通过方法还是可以规避目前市场过热对 PE 机构带来的风险。二 VC/PE 退出及回报分析创业板各板块市盈率板块名称造纸印刷石化塑胶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运输储存信息技术批发零售社会服务传播文化创业板平均市盈率2009.11 131 99 121 115 89 83 118 223 91 145 1102009.12 113 90 128 129 102 84 111 186 82 136 1022010.11 77 72 93 75 81 46 71 92 125 102 812010.12 77 68 90 74 75 42 70 89 120 104 802011.08 51 41 45 47 46 35 47 80 66 54 482011.09 47 34 39 40 40 27 41 71 54 46 41摘自深圳证券交易所自从 2009 年创业板打开以来,中国的风险投资有了便捷的退出方式,在 2009 年资产泡沫的情况下, 作为 VC/PE退出的渠道之一的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从 2009 年度一度达到了 110,随着欧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下降到目前的41。 另:随着风险投资企业的增多,好的项目以至于几家创投争抢的地步,增大了风投的项目成本。目前 Pre-IPO 的项目的增多,这导致 PreIPO 企业估值不断抬高,股权投资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处于“死亡谷”阶段的种子期或者初创期企业却被忽略重点关注:虽然股权投资在我国风生水起,但投资初创期企业的 VC/PE 并不多。股权投资在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创业板“三高”的现象严重、投资行为过于短期化、缺乏专业人才和成熟的有限合伙人等。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有非常清醒认知的机构,同时还需要有较精准的差异化战略定位。投资机构差异化战略的内容涵盖广泛,例如 LP 资源差异化,风险控制体系差异化,投资对象差异化,投后服务差异化等。2007 年到 2010 年 外资 VC/PE 发展情况一外资 VC/PE 的资金来源海外机构投资者,LP 基金和个人是外资 VC/PE 的三个主要来源,外资 VC/PE 募集资金由2007 年度的 496 亿人民币增长到 646 亿人民币。二. 外资 VC/PE 的投资趋势外资机构热情不减,投资规模胜过本土机构,2010 年度,由本土机构主导的投资项目数量为 906 个,占总投资数量的 73.96%,投资金额为 443.78 亿元,占总投资金额的 45.44%,由外资机构主导的投资项目为 319 个,占总投资数量的 26.04%,投资金额为 532.84 亿元,占总投资金额的 54.56%,本土机构投资项目占优,外资机构在投资金额上优势明显。2005-2010 年度中外投资数量对比表2005 年-2010 年中外投资金额对比表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投资领域一、 “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要大力发展的产业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8左右。二、重点产业发展状况1、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2009 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近 5 万家,从业人员超过 350 万人,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 9500 亿元,较 2008 年增长 18.9%,产业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并逐渐加速的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增长率估计在 15%-20%之间,2010 年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10000 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包含三个子产业: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链长,覆盖传统产业经济的上中下游,涵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垃圾处理等行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节能环保产业有望在未来 5-10 年迎来飞速发展,整体增速有望保持年 15%-20%,重点行业龙头有望达到年 30%的规模增长。(1)节能产业市场容量:5 年内达约 1 万亿。投资重点: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材料。“十一五”期间我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从 76 家递增到 782 家,相比“十五”期末增长了 8 倍,从业人员同期增长 10 倍。节能服务产业年平均增速在 60%以上,期末总产值 836 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 16 倍。“十一五”期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累计投资额达 683.95 亿元,与“十五”相比投资总量净增 15 倍,年均增速 85.47%。在当前激励政策维持稳定的情况下,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从 782 家发展到 2500 家,节能服务产业将实现总产值 3000 亿元。(2)环保产业市场容量:5 年内达约 2 万亿。投资重点:脱硝行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子行业。2009 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近 5 万家,从业人员超过 350 万人,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 9500 亿元,较 2008 年增长 18.9%,产业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并逐渐加速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增长率估计在 15%-20%之间,2010 年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 10000 亿元。环保产业市场容量未来 5 年将翻番,预计“十二五”我国环保投资将达 3.1 万亿,比“十一五”期间的 1.54 万亿翻一番;预计 2015 年行业产值 2.2 万亿,比 2010 年 1.1 万亿翻一番,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 15%-20%,行业龙头增速可达 30%以上。(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市场容量:5 年内达约 1.5 万亿。投资重点:工业废弃物、炉渣、废钢、餐厨垃圾回收等。“十一五”以来,中国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用领域逐步拓宽,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的主要目标。2009 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值超过 5000 万元的企业超过了 2800 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在“十二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到 2015 年相关产业产值有望达到 1.5 万亿元。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又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1)下一代通信网络(NGN)从我国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来看,“十五”以来,我国移动通信、光通信等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把新一代网络作为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采取优先发展的原则,并要求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看,到 2011 年 3G 建设总投资 4000 亿元,3G 基站超过 40 万个,3G用户达到 1.5 亿户。未来五年,我国 IP 地址需求量将激增,我国未来 IP 需求量将达到 345 亿。3 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 1500 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 5000 万。另外,未来无线网络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应用需求的牵引,预计到 2013 年将达 15.03 亿美元。其中 3G 智能手机增长最为迅速,预计将会从 2008 年的 0.92 亿美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6.56 亿美元。(2)物联网“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同时重点推动以物联网为特征的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到 2015 年将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的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与此同时,各省市和产业园区也将相继出台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中国各省市将全面“抢滩”物联网产业。从 2011-2015 年市场容积变化趋势来看,RFID、智能芯片将成为物联网产业中重点发展的细分行业,这一部分也是上市的重点领域。资本市场未来将至少存在 50-60 家物联网上市企业,从目前的 23 家概念企业来看,2013-2015 年将是我国物联网企业上市集中期。中国物联网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赛迪顾问认为到 2015 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7500 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单个市场。(3)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例如“IPTV”、手机电视等跨行业应用。从提出三网融合,到 2010 年 6 月 30 日首批试点城市的确定,三网融合进程几经曲折,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三网融合的重视程度。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 2009 年底,全国电视用户约 4 亿、有线电视用户约 1.74 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 6500 多万、双向覆盖用户 3000 多万、实际双向机顶盒用户只有 200 多万。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可拉动投资和消费 6880 亿元,其中广电有线网络双向改造、机顶盒产业升级和音视频节目内容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就将达到 2490 亿元。在电信方面,到 2011 年,我国光纤宽带端口将超过 8000 万。3 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 1500 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 5000 万。随着“三网融合”全面实现,网络将具备承载大容量信息的交互能力,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预计 2011 年国内票房有望破百亿,国内动漫市场规模将达 400 亿元以上,国内电影和动漫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三网融合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启动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将超过 6000 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电信宽带升级、广电双向网络改造、机顶盒产业发展,以及基于音视频内容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有效投资,估算达 2490 亿元;可激发和释放社会的信息服务与终端消费近 4390亿元;数字内容开发制作、机顶盒生产与安装等将新增就业岗位达 20 万个。由此推动的固网宽带业务将拉动增长 0.8 个百分点。(4)新型平板显示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相继出台鼓励和扶持平板显示的相关政策,促进了平板显示、液晶显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平板显示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07 年,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超过千亿美元,成为继半导体之后第二个超千亿美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布局方面,国家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以昆山、南京为核心发展极的华东区,以北京为核心发展极的华北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发展极的华南区,以成都、绵阳为核心发展极的西南区,同时支持本土企业资产整合,选择 5-8 家企业作为龙头。在技术方面,将以 TFT-LCD 为重点、PDP 为辅助、AMOLED 为未来发展方向、其他新型显示技术百舸争流的显示技术发展格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下游强劲需求的带动下,TFT-LCD 将是未来 10 年平板显示的主流。据DisplaySearch 预测,2015 年 TFT-LCD 总产值有望超过 1300 亿美元,占整个平板显示产业的91%。(5)高性能集成电路我国作为集成电路技术的新兴国家,目前我国 IC 产品普遍较为低端,高端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处于成长期。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 1440.2 亿元,仅占全球市场的8.6%。集成电路在经历了 201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预计市场增速将在10%左右,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仍然主要来自 PC、手机、液晶电视已经其它产量较大的电子产品。根据国家规划,到 2015 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在 2010 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销售收入超过 3000 亿元,占世界集成电路市场份额提高到 14%以上。不管是相关行业政策,还是集成电路本身政策来看,我国的集成电路都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也将迅速得到发展。(6)高端软件在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始于本世纪初。得益于国务院于 2000 年发布的 18 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国软件服务业 2009 年业务收入为 9970 亿元,是 2000 年的 16 倍;出口 196 亿美元,是 2000 年的 49 倍。IDC 调查显示,未来五年 IT 企业支出将成长近 3 倍之多,预期 2012 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可达 420 亿美元。目前企业导入云计算已逐渐普及,并有逐年成长趋势。估计到 2012 年,企业投入云计算服务的支出将占整体 IT 成本的 25%,甚至在 2013 年提高至 IT 总支出的 1/3。3、生物产业生物产业已被视作国内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将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几大领域重点发展生物产业。30 多年的蓄势,我国生物产业拥有了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迄今为止,我国已建成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拥有约 26 万种生物物种,1.28 万种药用动植物资源。2006 年至 2009 年,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保持了年均 25左右的快速发展势头。目前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还很小,包括医药在内的广义生物产业规模只有 500 亿美元左右,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约为 50 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约为 1左右。专家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 万亿元。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时期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中,最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将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其次将是卫星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最后是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根据 2009 年各国统计局数据,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 2.2 万亿美元,美国则由 2 万亿美元下降至 1.5 万亿美元,日本为 1.23 万亿美元。预计到 2015 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 6 万亿美元以上。到 2020 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 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 25%。5、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细分领域具有不同的集聚特征。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为制造基地、中西部为原材料供应基地的产业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早的光伏产业基地,随着产业链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阳和四川乐山等地成为国内硅片制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风电产业:环渤海区域是国内外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地,长三角区域也培育了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而西北区域是风电场建设的集中区。核电产业: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装备制造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中国已建成的4 座核电站与在建的 13 座核电站均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主要核电常规岛、核岛供应商及其制造基地则主要分布在四川、黑龙江。生物质能产业:我国 2/3 以上的生物质资源集中在内蒙古、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 12 个省区,约 70%的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和气体燃料产业分布在这些省区,其他省区相对较少。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 25%的速度增长。由于看好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商机,大型能源集团,民营企业、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争相发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乐观。业内人士认为,预计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后,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 5 万亿元。6、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随着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核技术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材料的高技术化,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经超过 4000 亿美元,而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市场则更为广阔,年营业额突破 2 万亿美元。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的年均扩张速度将保持在 20%以上,将引发多资本进入,从而进一步加快扩张速度。2010 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 800 亿元,至 2015 年,这一数值将达到 2000 亿元左右,增长空间巨大。7、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 、纯电动汽车(BEV) 、燃料电池汽车(FCEV) 、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2011 年以来,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1-2015 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按照新能源汽车十年规划意见稿测算,我们预计 2015 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将达到 3 千亿元。结论按照近几年我国 GDP 发展速度及规模测算,预计到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 4.3 万亿元,2020 年将达到 11.4 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投资资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十二五”规划区域布局来看,深圳仍将作为经济特区深化发展,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在金融建设方面,2010 年初,国家决定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深圳成为继北京中关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