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_第1页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_第2页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_第3页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_第4页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评价 个性发展“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结题报告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基础 1、新世纪呼唤优质教育,即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优化学校教育系统内外教育因素及其结构,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现高效能的运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进一步满足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应是综合优化了的、高质量的、高效益的教育。”2、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我校的教育评价研究起步较早,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到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的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学校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发挥了积极意义。 3、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在这样的背景与基础上,学校确立以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课题研究为“十五”期间的主攻方向,有着明确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前瞻性。 二、评价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1对“多元化”的理解与把握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含多元的评价目标(如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文化科学素质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审美素质评价、心理素质评价等)、多元的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把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性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多渠道反馈。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 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2对“个性化”的理解与把握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我们应当寻求一种能够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应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看到学生的身上中所蕴藏的可取性,正确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评价时,依据学生不同的背景和特点,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正确判断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缩短评价与矫正的时空距离,让学生从中真正获得正确的认识和锻炼,张扬学生个性。评价要建立在一个理念之上,就是“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二)理论依据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1、文献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 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 号)中指出: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的发展。评价要注重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注重适应新课程的标准,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关于评价的改革,将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是筛选与甄别的工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 号 )对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方法不仅要多样、科学,还要简便易行;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2、重要理论依据。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小学生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其理论基础集中在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一)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教师评价学生再也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能力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二)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奠基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先驱们给我们现时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给我们的学生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的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 使“ 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指导,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2、加强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努力攻克这个难题。对学生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及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3、建立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找到坚实的科学依据,改变操作性较差,体系过于庞杂,影响教育评价信度和效度的现状。4、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工作,需要在提高每个教师专业素质上下功夫,以适应和满足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二)研究内容通过研究与分析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出本校较有突破性的较容易操作的多套并行的评价模式,以推进评价工作的整体变革,使评价充满人文关怀,使校园显现“评价”特色,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到自己的成功。主要内容体现在三方面:一、在课程和学科整合、教学活动革新中评价,初步形成学生多元化评价的体系。 1、课程设置的改革和评价。一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艺术综合课程”,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中观察记录学生的言行,制定评价目标,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把课程内容和科技、实践、生活活动整合,体现学生能力多元化的特质。学校开设“双语”教学,并作为本校的办学特色,积极努力提高其教学质量,设置相应的评价尺度。2、基础性发展教育活动和评价。将对学生多视角的评价拓开到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教育活动主要和少先队活动结合,和社区活动结合,和相关社会团体、机构结合。活动细化到各个年级,根据各年级学生年纪的差异,形式各样的对学生设计不同评价指标和标准。3、教学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于网络运用,课程和各学科(如数学、语文、科技等)整合的评价,网络资源库建设的评价都是促进评价体系更完善的必要组成部分。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体现评价形式人性化。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把学生评价从根本上由量的评价向质的评价转换。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量体裁衣,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学有所长。评价方式要改进得更人性化,除了笔试、面试、免试外,还可增加操作性内容的测试,活动性内容的测试等,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定还要参考家长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三、教师评价的形成和完善。对学生评价是要依靠教师操作完成的,因此,不但要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实践工作能力,还要加强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再认识,强化课题指导思想,增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意识。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促进教师进步和自身完善发展的必要手段,可采取多种形式:自评、互评,以个人或集体形式(年级组、教研组等)评等等。实验由以下四个系统组成:、指标系统: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将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融合,建立全面合格+某些特长(强项)的多元评价制。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目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它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重视。例如,在评价学生参与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机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发展不同的潜能。制定全面合格+某些特长(强项)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以最大的个别化方式,促进个体价值的最大程度的体现。、操作系统:倡导从量性评价到质性评价,强调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的融合是新课程评价领域的主导话语。质性评价追求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的深度和全面性。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的线性模式,确立起“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新观念,真正认识到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合理之处,在两者之间寻求到一个合理的合理的平衡点,以更有效地实现课程评价的功能。由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既有“量”上的表现,也有“质”上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实验采用多样的灵活的评价方法,努力做到该量化的和能量化的进一步趋向于精致化,而对于学习结果无法预定,很多因素无法用量化测验进行衡量的,则侧重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 “质”上的鉴定。综合运用两种评价方法,实现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 实验将推行多套并行的评价制如(1)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分制或等级制。 (2)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查评价,如某些课程的笔试与操作、考试与平时作业的相互替代评价、学生对答题的选择性的体现等。 (3)创建个性描述式评价制、交互式评语评价制、个体成长档案袋等。、管理系统: 对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周到而全面的管理。每一个子课题的研究都包括评价基本理念的运用研究及评价新理念的学习研究;不同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的研究;不同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目标的研究;不同评价手段操作步骤的研究以及各种案例的积累和分析,以利于不同评价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和对各阶段评价工作的及时总结与调整。 、保障系统: 课题从提出到实施,从内容到思路,不断深化和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不断地作更广泛地查找和动态地收集。对研究工作的定位问题不断深入思考,要切实,易落实,吸引教师作为实质性主体参与。学校在理论和方法上多层次指导,鼓励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提供进行实验所必须的硬件与软件,帮助教师尽快形成具有独立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学术共同体。四、研究过程与方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总课题的整体研究采用文献法与经验总结法,子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 2001 年 9 月-2002 年 11 月)1、确定课题领导组成员。由李建钧校长接任课题组组长,带领学校中层领导全力投入课题实验的前期准备。 2、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实施前的教育现实背景,以确定本课题方案。3、组织相关学习。采用文献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力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以及课程标准等。4、召开现场研究会。2002 年 11 月 7 日在学校百年校庆之际,召开了现场研究会,并听取了市教委谷公胜副局长、教科所陆天池所长、任苏民副所长、基教处林红副处长的指导。5、开展教育教学评价实验。各教科组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各种教育教学评价实验,形成积极探究的氛围。第二阶段:实施深化阶段(2002 年 12 月-2005 年 1 月)1、实施推进阶段(2002 年 12 月-2003 年 12 月)(1)专家论证。认真研究专家的指导意见,对“构建要面向全体学生”,“多元化是可以不断创新的 ”,“评价系统的建立要便于操作”,“评价指标如何细化”等部分作具体论证。 (2)确定课题深入研究方向。各教科组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与主客观条件及研究优势,确立子课题研究方向;制定出研究方案,包括课题人员的落实、课题组学习研究的安排、课题实验研究的落实、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成果的积累等。(3)定期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多元化、个性化评价体系。在此期间,学校实施了对各子课题的管理和监控、指导。还争取了市教科所、区教科室(教研室)的关心和帮助,进行了讲座、现场研究等。2、调整深化阶段(2004 年 1 月-2004 年 12 月)(1)与新课程同行。通过实践性的学习(如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实验、制作成长档案袋),体验评价改革可能带给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上的变化,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开放的姿态参与评价改革实验。搞好阶段总结,调整实验方案,形成“师生在共同学习中有所体验,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创造”的良好态势。 (2)如期进行课题中期汇报。我们强调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如:围绕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课交流评比活动、结合课题进行各类竞赛活动、针对课题组织讲座研讨活动、深化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活动、阶段课题小结举行综合汇报展示活动等。2004 年 5 月 28 日中年级段的“苏州与世遗会”为主题的 3 堂作文指导课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得到区教研室、教科室领导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个大胆的举措”。活动得到苏州市语文特级教师许红琴的指导,“世遗会”筹委会来信作信息传递,苏州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媒体宣传。(3)逐步形成校本研究的独特做法:经过一系列教科研校本培训活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教科研的良好氛围。教师们把工作的过程变成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研究的过程。可以说培训结硕果,开辟了教科研新局面。以 2004 年为例,我校有周丹华、宋协琪等 4 名教师参加了市级校长培训班学习,有王莉琴、朱晓芳等 4 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课题论文交流及课件交流、培训学习。这些接受培训的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课题对学校教师进行了集体培训,作了 2 次讲座。教师们的“观点发布”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为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学校经常派教研组成员(如:叶莲芳、马红霞等)到无锡、常熟等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结合自己学校的研究工作与外界交流。更使教师们欣喜的是,教师已有机会走出国门,去日本、韩国作考察。3、推广整合阶段(2005 年 1 月-2005 年 12 月)(1)学习评价理论,创新评价手段,积累评价经验评价课题研究的浓厚气氛已在我校形成,并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学校教科组织及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2) 学校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诸如精心撰写评语等较为成熟的经验在全校推广,学生讨论决定班级表扬标准、设计运用班级表扬方法、制作班级表扬图章等已逐步成为教明显的教育特色。(3)2005 年 6 月 6 日下午,以区教科研特色展示为目的的中期汇报研讨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分教学研讨、课题汇报和领导专家论证三项主要议程。由金瑛执教牛津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12;吴艳执教品德与生活我与小动物;叶虹执教四年级习作指导 我的一家。课题小结由唐丽艳执笔。李校长将学校的实际操作介绍得简明实在。活动得到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的重视,朱文学院长,许红琴、沈小春教研员及苏州教育杂志沈梦兰主编莅临指导,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提出了中肯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06 年 1 月-2006 年 6 月)1、组织好教育研究活动,做好相关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汇总;2、撰写结题报告,实验教师撰写个人实验论文;3、汇总各课题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总报告、校本教材、优秀论文集、学生作品集及相应的教育硬件设施和各类软件,编撰沧浪区实验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五、研究成果与实效(一)研究成果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评价理论,提升教育理念,追寻教育本义。A、准确把握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的特点多元性。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整体性。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能够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力求长其长、短其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逐步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B、始终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中,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根本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