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课型研究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课型研究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学课型研究_第3页
对外汉语教学课型研究_第4页
对外汉语教学课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对外汉语课程研究概论课程与教学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和课程设置 对外汉语教学中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及课程设置 一、一般意义上“课程”的含义、特点及内容(一)一般意义上“课程的含义”课程是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这个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二)一般意义上课程的特点 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其一般特点在于: A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这是一种“静态”的课程观念。 (三)一般意义上“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Comenius)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Comenius,Johann Amos(1592 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课程 ”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据说这是汉民族对于“课程”一词的最早记录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虽然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但这一概念已经与现代“课程”的意义十分接近了。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Currere” 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 “跑道” ,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的学习轨道。 “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 “奔跑” ,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由此课程就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含义 我们眼中的“课程” 实际上, “课程”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反映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概念,它涉及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多方面因素,隐含着特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反映出学科、学生、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概念。 我们的学科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课程即学习过程,即语言的内化过程。2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文化意识的再造。 以只是归纳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一些基本含义。从课程定义的层次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归纳出具有不同意义的、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的课程。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和课型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设置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 ,我们在此主要是从总体层面归纳分析度对汉语教学课程的基本类型以及课程设置的一般性特点。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一般包括语言课、语言知识课、翻译课、文学课、相关文化知识课等几大的类型。这是课程类型总的范围,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不一定一一对应设置。 “课程”与“ 课型 ”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内容有相对独立的系统叫“ 课程”,属于一门课程的分支的叫“课型”。 如:“现代汉语”是一门“课程” ,如果要分别进行听力、会话、阅读、写作训练,那么,听力课、会话课、阅读课、写作课等就是“课型” 。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类型实际上是指课程内容的性质或课程功能,包括课程和课型两个不同层次。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是课程性质的类别。课程的性质是由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课程类型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性质。 例如,语言课和语言知识课是不同的课程类型,前者的教学内容是语言,后者的教学内容是语言知识。 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语言课、翻译课、语言知识课和背景知识课。 1、语言课。 语言课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课就是汉语课。汉语有可以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有相对独立的语汇和语法系统,不能和现代汉语完全混同起来,应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不是对所有学生都必须要开设。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是一门阅读课。现代汉语课是基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包括口头汉语交际能力和书面汉语交际能力。 2、翻译课。 这也是一门语言课,但它的基本教学内容是两种语言间的对比和对译,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语言课。翻译课有不同语种之间的翻译,例如汉英、汉法、汉俄、汉日、汉韩,等。就像不同语言的语言课都有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都是独立的课程一样,不同语种的翻译课也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也都是独立的课程。翻译课也只适用于学术目的者、职业目的者和职业工具目的者,对其他教学对象可以在汉语课中作一些对译练习 。 3、语言知识课 语言知识课属于语言学课程,主要内容是系统地介绍语言知识,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目的语的认识,提高目的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学习语言学和展开相应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而言,可以分别开设汉语语音、汉字、汉语语法。汉语方言等课程。这类课程只适用于学术目的者、职业目的者和职业工具目的者,对其他学生不必专门开设汉语知识课,必要的汉语知识可以在汉语课中介绍。 4、背景知识课 背景知识课的范围很广,有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等等。教学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增加目的语知识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加深对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有关的知识而不是语言本身,教学方法都是着眼于知识传授,而不是着眼于技能训练。但是也不能忽视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兼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听、读、写的技能。背景知识课的开设要从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和接受程度出发,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要有所区别。对目的语程度较高的学术目的者、职业目的者、职业工具目的者可以比较系统地开设,对目的语程度不高的其他学习者可以用他们的母语或媒介语开设概论性质的课程。 3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型 我们这里只讨论语言课的课型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有关的内容可以分解,在教学上也必须分解;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不完全相同,教学上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加强针对性。因此,一门语言课程的教学往往要通过不同的课型来进行。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课的课型设计,主要是从技能训练和语体教学的角度划分,同时开设一些从语言要素教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课型。这些不同课型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也有重叠交叉。 1、综合课 综合课也叫精读课,主要特点是综合教学,主要任务是全面进行语言要素、语用规则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全面进行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把语言要素、语用规则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与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教学。 2、专项技能课 这是从技能训练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课型,已经开设或曾经开设的有听说、读写、听力、口语、视听、视听说、热门话题、阅读、写作等。这类课型的特点是侧重于某一项或某两项技能训练,多半是与综合课同时开设。 3、专项语体课 这是从语体角度划分出来的课型,已经开设或曾经开设的有口语(作为口语体的口语) 、外贸(商务)口语。文学阅读、报刊阅读、新闻听读、商务(经贸)汉语、科技汉语等等。这类课型的特点是除了侧重于某一项或者某两项技能训练以外,更侧重于特殊语体和专业语汇的教学。其中商务汉语和科技汉语等也可以作为综合课开设。 4、以专项语言要素为中心的技能训练课 这是从语言要素教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课型,已经开设或曾经开设的有汉字、语音练习、语法练习等。这类课型的特点是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专门的训练,基本上是作为其他课型教学的补充,属于辅助课型。 在课程设置上,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明显的课程整合性特点。大多数的教学形式均已汉语综合课为主干核心,以专项技能课为重点,采用分技能设课的方式。各课程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横向联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要求上具有共同的指向性,以便学习者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汉语交际能力。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各课型的特点 (一)综合课的技能培养取向 综合课也称精读课,传统的综合课以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系统掌握语法知识为目标,现代综合课则具有明显的技能培养取向。 传授语言知识和规则可以看作综合课的首要任务或基础性任务,但它的核心任务还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以听说技能为重点,包括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综合课中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比例也明显偏向于后者 。 (二)专项技能课的微化训练倾向 技能就是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随着对言语技能的深入研究,技能的细化分解成为可能,专项技能课越来越倾向于各项能力的微技能训练。 微技能训练就是把各项言语技能划分为更小的微技能,通过对其中一些主要微技能项目的逐一训练和对相关微技能项目的组合训练,促进该项技能的整体提高。 (三)各类课程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心化倾向 口语交际能力中心化倾向是指各类课程大多以口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或落脚点。 口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占据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地位,课程教学必须体现这一原则。 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语言交际能力中的特殊位置和作用。 (四)课程的活动化倾向 语言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课程除了要向学生呈现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通过一系列有4意义、有计划的活动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特别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学用平衡,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不少课程中的活动项目比例明显提高 。 (五)课程的教材一体化倾向 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是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一对关系,课程不仅体现为具体的教材,而且深受教材水平的制约,课程与教材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许多学者研究课程是通过研究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而进行的。 许多教学形式的课程设置也重点考虑教材的教学效果和教材的适用程度,而且教材的设计人员、教育者、学习者对教材的关注也远远超过了对课程本身的关注。 不少新设课程和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包括听说课、视听说课、实况听力课等,都是通过教材的确立而普及推广的。 (六)课程的规范化倾向 课程的规范化倾向是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的一个特殊研究成果,也是对各类课程研究成果的一个全面性总结。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规范 所谓课程规范,就是对课程本体和课程实施这两部分内容的规范。其中课程本体部分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即课堂教学,是指课程的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步骤和课程测试等过程。 作为一种教学规范,它对课程实施具有指导性和规约性,同时,作为一种教学范式,它必须体现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规律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课程规范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现行的课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具体内容: 1、对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的规范 2、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规范。 3、对课程内容的规范 。 4、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规范。 5、对测试进行规范。 课程规范实质是对课程及其实施进行的标准化、程序化的设计 。 (一)对课程进行规范的原因 1、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是对外汉语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学人才这一核心问题。 2、课程规范是对外汉语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二)怎样对课程进行规范 1、要明确课程规范的可行性40 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成立各种机构、从事各项研究、编写各种教材、组织各种公开课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工作走向有序。7080 年代以来,全国对外汉语教师已经完成十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 40 余部,教材编写近 300 种,发表论文千余篇。这些研究虽不能代替课程规范研究,但却为课程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使课程研究成为可能。 2、规范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 “约定俗成” 规范是长期实践中被共同认可的; “明文规定” 规范具有“法”的性质,必须遵守。 “规范 ”的定义决定了课程规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 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B 要有足够的学科理论知识; C 要有广大教师的参与。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5 核心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 的中心环节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 “提高教学质量” 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能力。 课程规范的前提人的能力的规范; 课程规范的理论和知识 学科意识、主体意识、交际意识、对比意识、文化意识。 A 学科意识: 树立学科意识的目的在于把握课程规范的方向。 B 主体意识: 学习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课程规范必须树立主体意识,规范的各项内容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出发。 C 交际意识: 着眼于交际,课程规范必须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因为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总和。 着眼于交际,课程规范对语言要素的教学要从交际实际出发,突出它们的使用规则。 着眼于交际,课程规范必须重视课文教学。 D 对比意识: 需要与同一阶段的不同课程对比;也需要跟不同阶段的同类课程对比; 与第一语言教学和其他外语教学的同类课程对比; 汉外对比和汉语自身的对比。 E 文化意识: 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 一般说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包括语言。 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更多表现为相互包容。 语言教学应立足于语言,着眼于文化。 文化研究的重点是差异现象。 文化差异分为两类: (1) 、语言要素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2) 、语篇中的传统文化思想。 (三)课程规范的内容 1、对课程的本体规范: (1)课程的性质; (2)教学目的; (3)课程的内容; (4)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的规范: A 对教师的规范 (A)工作方面: a、课前准备 b、备课; c、上课; d、课下。 (B)能力方面: a 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具有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授多种课型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分析错误原因的能力;使用电化教学设备的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汉外对比的能力。 b 掌握汉语理论,了解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规律,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6 c 有较宽的知识面。 B、对教案的规范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 一 、语言技能课与语言知识课 语言教学在汉语言专业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汉语言课程是该专业的主要课程。 汉语言课程又分为语言技能课和语言知识课。这两类课程的关系到底怎样呢? (一)语言与言语 (二)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 (三)语言运用能力的层次性 (四)语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 汉语言理论知识课的设置与技能课有所不同,它是以语言结构系统设课,设立语音文字 词汇语法 修辞课程,而每一门课程又按照这一学科的内在系统进行编排。当然在强调系统性的同时,兼顾外语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这种课程编排大体上符合顺序性及整合性原则。 二 、综合课与专项技能课 综合课围绕语言基本要素与相关文化内容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这门课有融合性特点,处于主干、基础地位,是各专项技能课的纽带与核心。 专项技能课围绕某项技能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以达到专项技能的提高。每门课突出一项或两项技能,使其向纵深发展。专项技能课在初级阶段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受到综合课的制约,处于配合性位置上;而到中高级阶段,该课程的独立性特点便突出出来。 三、语言课与文化课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底座。 1.在语言课程中应注意与文化内容的逐步结合,在语言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语言知识讲授中要体现文化要素对语言的影响。 2.在文化课程中既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又应注意学生的语言接受水平,在编排文化课及文化课的讲授时,既要按照这一学科的自身系统,又要从学生文化及语言的接受能力出发进行安排。 3.语言课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课以文化教学为主,语言与文化的融合,两者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度。 四、课堂课程与课堂之外课程 在汉语言专业课堂之外的课程有四类 : 第一类是某一课程在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 第二类是完全以课堂之外形式组织的课程 社会学习。 第三类是毕业论文。 第四类课程即课外活动。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 教学类型是指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别,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期限、授课方式等划分出来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一、按教学内容划分出来的教学类型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专业班、专修班、普通班等不同教学类型。 1、专业班 2、专修班 3、普通班 二、按教学期限划分的教学类型 根据教学期限,可以分为常规班和短期班等不同的教学类型。 按照我国学制,教学期限在一学年和一学年以上的是常规班,不到一学年的算是短期班。 短期班具有更明显的速成性质。 三、按授课方式划分的教学类型 根据授课方式,除了班级教学以外,还可以分出个别教学、函授、刊授、远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类型。 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期限划分的各种教学类型,除了采用班级教学以外,都可以采用个别教学、函授、刊7授、远程教学等不同的授课方式。 班级教学是最普通的授课方式,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目的者。 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类型,这种个别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教学目的,也能够满足各种教学对象的特殊需求。 远程教学有多种形式,例如函授、刊授、广播教学、影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多媒体教学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人们对它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多媒体教学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本章节所提到的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都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等基本上是举例性质的,并不是说第二语言教学只能有这些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 本章内容到此结束,各位辛苦 本章内容的学习目标:熟悉、了解。 第一节:听力课的特点、目的、要求与内容 Q1:什么是“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是通过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和解码的过程;是对语音信息特征进行的辨别,包括辨音、辨调、辨重音和节奏,在此基础上,应用语法知识并结合上下文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所传达的意思。 Q2:听力理解的重要性? Q3:真实听力过程为何难以监控? Q4:听力技能训练的作用和任务是什么? 听力技能训练的作用和任务就是“打听力基础、培养听的技巧、培养注意力与开发智力” (吕必松 1996) 听力理解被提高到了学习过程的认识层面。 听力理解与语言知识学习相互结合,增强了听力课程的实践意义,因而产生了听辨训练、听读训练、听写训练、听说训练、听后模仿训练、听测训练等几种教学方式。 一、听力课型的特点 (一)听力课既依赖于综合课,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Q: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听力课是综合课的复练课,这种说法 你认为恰当吗? (二)听力课是以输入为主,讲授为辅的课程 Q: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Q:教师在听力课上的作用? (三)听力课应该结合多种训练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Q: 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是指什么? (四)听力课是语言技能课,不是听力测验课 (五)听力课既是技能课,又是语言知识课 通过听力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汉语听力理解技能,顺利完成复杂的听力理解过程,这就是我们听力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听力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一) 、一些重要观念 听力课的目的是要训练听力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要促进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策略。 听力训练的基本环节是信息输入、信息储存、信息检索、信息归纳和信息转化、交换等。 听力训练的具体技巧应考虑重复、扩展等方式,并应注意对听话技能与其他技能的结合性训练。 以上这些应该体现在听力课教学的各个阶段。 (二) 、听力教学的三个阶段 在教学实践中,听力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听力阶段、中级听力阶段和高级听力阶段。 8 A 初级听力阶段:因为初级听力阶段的听力课程与综合课关系密切,所以与初级阶段综合课的划分相同,初级阶段听力课也细分为语音阶段、语法阶段、短文阶段,各个听力阶段的教学目的有不同的侧重。 A 初级听力阶段: 初级语音阶段:能够基本听准普通话的声、韵、调,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 120140 字的语料,以及教师用较慢的普通话所作的讲解。主要训练学生的辨音辨调能力,对语流音变的适应能力以及掌握语调变化所体现的交际功能的能力等听力理解的微技能。 初级语法阶段:能听懂没有新语法点、语速为每分钟 160 字、新词语不超过 1%的语料。主要训练学生对句法结构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和各种句式的变换形式的感知理解能力,重点是对句子及对话的理解能力。听力技能训练的重点是记忆储存能力和联想猜测能力,此外还要训练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初级短文阶段:能听懂非关键性生词不超过 2%、无新语法点、语速为每分钟 180 字的语料。训练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语的能力,以及理解较长对话和语篇的能力,逐步具备条件反射式听觉理解能力。听力技能训练的重点是联想猜测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B 中级听力阶段: 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 180220 字的比较朴素的(成语、惯用语比较少的)标准普通话和略带方言的普通话,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听懂语速正常的、内容熟悉的连贯性讲解,基本具备在高等院校入系听基础课的能力;在日常交际中,能够大致听懂语速正常的一般性会话及一定范围内的工作用语。 中级听力阶段重点训练的听力技能是: 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联想机制的应用能力; 跨越障碍的能力; 快速反应的能力; 语言上的变通能力; 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 C 高级听力阶段: 能听懂用普通话或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所做的语速稍快的、内容较复杂的讲话或会话,以及语速正常或稍快的广播、电视中的新闻类节目,语速为每分钟 200240 字。 这个阶段要训练学生的精听和跳听能力,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获取所需主要信息的能力,理解说话人真实用意和说话人内心活动的能力,要加强预测能力和听记能力的训练。 三、听力课课型以及各课型的教学内容 (一)普通听力课 普通听力课是指必修课之一的听力课,是针对一般汉语进修生和汉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听力课,其听力语料和听力技能有别于科技听力、实况听力和视听说等专项听力课。普通听力课一般开设一年,是一年级的重点课程。由于一年级是学生的汉语能力从无到有变化最大的一年,这个阶段的听力课又可以细分为语音阶段听力课、语法阶段听力课和短文阶段听力课。 语音阶段:教学内容基本上是辨音辨调的训练,其中包括听辨声母和韵母、听辨音节和听辨声调的训练,还要训练学生的语音模仿能力。 语法阶段:教学内容包括训练学生对词义、句法结构及其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能力,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及对话,了解说话人的主要意图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初步的猜词能力;训练学生感知句子重音和一定语境里句子语调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抓关键词语、跨越生词障碍和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短文阶段:教学内容包括训练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理解言外之意的能力;抓关键词语和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通过关联词和篇章结构特点进行预测和推理的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个阶段的听力语料为短对话和 400 字以内的短文。 (二)科技汉语听力9 科技汉语听力课的基本训练项目与普通听力课相同,但它还有两项特别要训练的内容,即:训练学生利用连词和语法关系理解句子和语段提供的信息的能力以及识别重述和变换措辞的能力。 由于科技汉语听力语料难度比较大,其语速应该比同等级的普通听力语速稍慢。 (三)听说课 听说课实在听力课中加入了口语训练,使听和说相结合。听和说的语料中生词量比较大,并含有少量新语法,篇幅较之短文阶段要长,每一课都向学生传授大量新信息,对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很有帮助。 听说课的教学方法与普通听力课教学方法区别较大。词汇、惯用语和俗语的学习占有一定比重,学习词汇重在介绍其使用的语境,侧重口语与书面语的比较。听力技能训练重点在于听记能力训练,语义、语用的深层理解能力训练,概括总结能力和复述能力的训练。 听力和口语的比例一般为 60%和 40%。 (四)实况听力课 实况听力课训练学生听带有方言或有背景音干扰的实际语声材料的能力。 实况听力课要加强辨音辨调能力的训练,另外要训练快速反应能力和记忆存储能力。实况听力采用的是真实语料,学生普遍觉得难,但这正是这门课的特点。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适应这种听力形式。 (五)视听说课 视听说课是看、听、说三者结合的一种听力教学形式。视听说课是一种情景式教学,它的教学材料来源于音像教学片以及电影和录像。 视听说课主要训练学生对所看的视听材料进行模拟的能力以及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说话人的态度、语气、身体语言等理解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和意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对口语和熟语的理解能力。 另外,还要承担起介绍中国文化的任务。 (六)新闻听力课 新闻听力课的一部分内容视听人工录制的新闻报道,另一部分是收看电视新闻片段。 新闻内容题材广泛,长度、难度各异,所以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新闻内容,并针对每条新闻编写练习。 新闻听力课录音内容的语速以高级阶段的听力要求为准,实况新闻则不予限制。 第二节:听力教学的性质与任务一、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听力的重要性1.从语言学习的过程来说,听总是先于说。2.从语言交际的角度说,听的能力总要大于说的能力。(二)听力训练的必要性1.我们这里的“听力训练”是指“专门的”听力训练,也就是根据话语理解能力的发展规律,通过专门的听力课训练或专门的听力教学环节所进行的听力训练。2.听力训练:训练学生识别语音的能力和透过语音理解词义和语义的能力。3.专门的听力训练有特殊的作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