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1. 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洲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在 15C 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以及亚欧间。15C 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2.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区别?影响: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区别:贸易量迅猛增长。贸易依存度加大。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原因: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补充: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4.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5.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6. 比较 15 世纪初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和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7. 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O 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8. 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9. 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10. 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区别: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而总体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2. 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3.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 A 国有 120 名劳动力,B 国有 50 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 2 吨,B 国也是 2 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 A 国的人均产量是 10 吨,B 国则是 16 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 16 吨大米,而 A 国每人仅生产 10 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 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 0.2,而 B 国为0.125,所以 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 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4.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 Sachs 和Warner 对 78 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5.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 1 单位计算机和 1 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 600 小时,中国总劳动为 800 小时。(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 22 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 24 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1)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 100/4=25,加拿大为 60/3=202)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 1/22 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 3 小时,但生产 1/22 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 60/22 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 60/22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3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 3-60/22=3/11 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 22 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 100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 100-88=12 小时的劳动时间。如果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 24 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 60/24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3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 3-60/24=1/2 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 24 单位小麦,相当于用 24*4=96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 100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 100-96=4 小时的劳动时间。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 600/60=10 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 单位。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 U01上升到 U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 U02上升到 U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6.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 600 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 Y 需要 4 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 X 需要 2 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 U=XY2。(1) 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2 ) 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 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3) 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 2Y=300-X,大米的机会成本为 1/2 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 21) 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 ,或 X=Y 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2=12线得 X=Y=100, 0=1001002=1062) 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 Y=300-X,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 Y=2X 处。代入交换曲线得 X=100,Y=200,2=1 0=1002002=41063) 交换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 100 单位大米和 100 单位钢铁,但大米以 1:1 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 Y=200-X,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 Y=2X 处。代入交换曲线得 X=200/3,Y=400/3, , 2=1 1=20031600009 =3.210727交换所得为 , 分工所得为 10=510627 1=41063.210727=76106277.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假设小国情形出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 ,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 ,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剩余减少0 AE,但生产者剩余增加 EB,社会总体福利增加 ABE。0 0进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 ,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 ,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0 BE,但生产者剩余减少 EA,社会总体福利增加 ABE。0 08. 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画图说明。一般来说,小国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以大国向小国进口为例。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贸易后的价格均为,但是大国价格变动幅度小于小国,所以大国福利仅提高 ABE,而小国福利提高 ABE。大国原来福利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 ABE/OMEN,而小国福利原来水平为 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 ABE/OMEN,显然小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要比大国大。9.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 4 个国家生产 1 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 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 3.5,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各国大米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 4,中国 3,法国 2.5,泰国 4/3, 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 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当大米的国际价格上升到 3.5 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10.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如果美国工资是10/ 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美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为汽车 5,芯片 4,单放机 2,香蕉 0.2, 而同时美国的相对工资为10/3,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美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汽车和芯片,进口单放机和香蕉;菲律宾应该生产和出口单放机和香蕉,进口汽车和芯片。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美国的相对工资还是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所以贸易模式不会受影响。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1. 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 20 万/辆,需求量为 100 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 15 万/辆,中国自己生产 60 万辆,从美国进口 60 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社会总福利增加了。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增加了 ABDE,生产者剩余减少了 ABCE,总 福利增加了 CED。2. 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 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 0.5。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 钢铁相对价格变成 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英国出口钢铁进口大米,贸易使英国能更加集中生产钢铁,然后用 AE 单位钢铁与菲律宾交换 BE 单位大米,福利水平提高了 U1-U0。同样菲律宾把一部分资源从钢铁部门转到大米生产部门,再将多余的大米 BE与英国交换钢铁 AE,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 - 1 03. 在 HO 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 100 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 120 美元。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 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若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 1000 吨大米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 a 部分的面积的利益;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 a+b 部分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纯收益为 b,面积为 1/2*(120-100 )*1000=10000。4. “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请评论并用图说明。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Pd 为自由贸易以前国内价格,Pw 和 Pw为两种世界价格,可见后者与国内价格相差更大,比较这两种世界价格下该国的净收益,可以发现 Pw 价格下净收益为 c 面积,而 Pw价格下净收益为 b+c。5.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c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 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2)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1) 令 Dc =Sc,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 20000,产量为 1600。(2)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 10000,汽车的需求为 1800,生产为 1400,进口量为 400。(3)消费者福利增加: a+b=1/2*(1800+1600)*10000=1.7*107生产者利润减少 a=1/2*(1400+1600)*10000=1.5*107社会福利增加 b=(a+b)-a=2*1066. 假设 A、B 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 1,需要的劳动为 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 2,需要的劳动为 2。A 国拥有 160 单位劳动和 100单位资本;B 国拥有 120 单位劳动和 80 单位资本。则(1)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2)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4 )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1) 由于 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 A 国,所以 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2)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 A 国最多能生产 160/3 单位的衣服和 50 单位的食品;B 国最多能生产 40 单位的衣服和 40 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2课时 金属资源的保护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6营养要均衡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 自考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课
- 联合申报合作协议
- ICU专科护理评审方法课件
- 《第五单元 唱歌 其多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一年级下册
-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七年级信息技术 8.3制作基本动画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统计学培训课件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股权委托管理协议(2025年版)
- 2025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和垂直管理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统一笔试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英语二诊试卷
- 2025年度海鲜餐厅品牌区域合作授权合同
- 企业文化-电力与能源战略参考题库2025版
- 社会行政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险查勘员笔试试题及答案
-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运维面试试题及答案
- 山东大学教师外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招聘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