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XXX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XXX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5年12月项目来源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起止时间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查人报告审定人报告审批人报告编号目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目标任务3121项目目标3122项目任务313原则依据7131工作原则7132工作依据82项目县基本情况1121自然地理情况11211地理位置11212地质地貌与水土流失12213气候条件13214河流水系14215土壤类型及分布17216植被类型及分布1822社会经济情况1823历史山洪灾害情况19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33准备工作2531组织实施2532调查范围划定2633技术准备26331技术方案编制26332工作底图与基础数据分析30333山洪灾害调查技术培训3234仪器设备购置324内业调查3441行政区划基本情况统计3442防治区与拟调查对象统计35421防治区基本情况统计35422拟调查沿河村落和城(集)镇统计36423拟调查企事业单位统计3743水文气象资料收集38431基础水文气象资料收集3844现有山洪防御措施资料统计38441自动监测站统计38442简易雨量报警器统计40443简易水位站统计41444无线预警广播统计42445涉水工程统计4345需防治山洪沟统计4446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44461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44462居民家庭财产分类调查与统计45463农村住房情况分类调查与统计4647标绘4948内业调查成果整理505外业调查与测量5251防治区基本社会经济情况调查5252危险区调查5253小流域基础信息核查5354需防洪治理山洪沟基本情况调查5455沿河村落和重要城(集)镇现场详查与测量55551沿河村落与重要城(集)镇现场详查55552沿河村落及城集镇河道横断面布设与测量56553沿河村落河道纵断面布设与测量57554居民户住房屋基高程测量58555典型洪痕测量5956涉水工程调查59561塘坝工程调查59562路涵工程调查60563桥梁工程调查6157典型山洪灾害与历史洪水调查61571典型山洪灾害调查61572典型历史洪水调查6258拍照与标绘6359外业调查成果整理646成果与建议6661主要成果6662主要问题7763主要建议781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XXX地处滇中高原东南部,金沙江水系与元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地表崎岖,山岭纵横,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坝子)交错,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19,坝子占81。XXX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四季分明的气候区,气候总特点是类型多样化,时空变异大,冬干夏湿,春季多风,秋多雨、春夏多旱,雨热同季,冬温高,无严寒,夏温偏低,无酷暑,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62,最高年为169,最低年为154,变幅为15。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45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85天。由于县境内主要河流大都发源于县内,河源短,降雨后容易暴涨暴落,形成山洪灾害。同时由于地处分水岭地带,山高箐深,大部分岩层为新生代紫色页岩,易风化,降雨后山洪较大,洪灾较为突出。据史料记载,从1948年至1986年,共发生洪灾17次,平均每22年一次,山洪灾害防治是XXX防洪减灾的重要任务。根据XXXXXX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报告及云南省2014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供的初步情况,XXX防治区总人口为1825万,其中,受山洪威胁的人口为134万,县城及14个乡镇受山洪灾害威胁,受山洪威胁的行政村达79个。XXX于2011年开始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2设了一批自动监测站点、预警设备、监测预警平台等山洪灾害防治设施,为山洪灾害防治打下了基础。但是开展山洪灾害调查仍然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一是在前期开展的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受投资和技术方法等的限制,山洪灾害普查等前期基础工作深度有待加强。由于没有调查分析小流域基本情况,主要凭借经验确定预警指标和可能受山洪威胁的行政村及其大致位置,划定的危险区没有与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成果建立对应关系,存在着范围偏差、预警时机和级别难以适时确定的实际困难,导致预警范围不够准确、人员转移安置难度大等问题;二是监测站点和预警设备仍需进一步完善、监测站点通讯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平台基础信息仍需充实和进一步补充完善。随着XXX山丘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极端气候条件下,山丘区沿河城集镇、人口密集居民点极易受到山洪冲击,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工程措施进行保护。因此,XXX开展全面深入的山洪灾害调查是防灾减灾工作中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开展XXX山洪灾害调查也是实施方案中规定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此次工作,进一步对XXX防治区总体情况进行普查,并在重点防治区内选择典型和重要沿河村落及城集镇开展详细调查,基本查清XXX山洪灾害区域内人口分布、灾害程度、主要诱因,现有山洪灾害防治设施的数量、分布、运行状况,以及需防洪治理重点山洪沟的基本情况。这些成果将为3禄丰城县进一步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工程治理等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和支撑。12目标任务121项目目标通过开展山洪灾害调查工作,全面、准确地查清郴XXX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人口分布情况,摸清XXX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情况,掌握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历史山洪灾害、涉水工程、山洪沟基本情况以及XXX山洪灾害防治现状等基础信息,并建立山洪灾害调查成果数据库,为XXX山洪灾害分析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重点山洪沟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122项目任务根据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以及XXX山洪灾害调查工作任务(具体见表11有“XXX山洪灾害调查工作量任务表”)。本项目任务如下1、普查XXX山洪灾害防治区的基本情况。即通过内业整理和现场调查,获取XXX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村民小组)和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工矿企业、学校、医院、景区等)的基本情况和位置分布,包括居民区范围、人口、户数、住房数等,初步确定山洪灾害危害程度。2、以水文分区或XXX为单元,收集整理XXX山洪灾害防治区水文4气象资料和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方法。3、小流域及其基础数据现场核查。基于统一划分的小流域基础数据和工作底图开展,XXX核查面积为2219KM2,具体工作为根据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和涉水工程现势性变化情况,以及分析评价工作需要,使用现场采集终端,核查小流域出口节点位置、土地利用和土壤植被,对有变化的区域进行修改。4、涉水工程调查。充分运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有关成果,重点调查XXX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影响居民区防洪安全的塘(堰)坝、路涵、桥梁等涉水建筑物基本情况。5、调查和统计XXX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内容包括山洪灾害发生次数,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灾害损失情况;时间为建国至今,不能遗漏发生人员伤亡的山洪灾害事件。6、详查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典型沿河村落。具体包括56个自然村。通过现场查勘、询问、洪痕调查和专业分析等方法,调查历史最高洪水位或最高可能淹没水位,调查成灾水位,综合确定可能受山洪威胁的居民区范围(危险区),调查危险区内居民基本情况、企事业单位信息,在工作底图上标绘出危险区范围及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点。7、典型历史山洪事件调查。对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历史山洪,参照水文调查规范开展调查,调查洪水痕迹,并收集历史洪水对应的降雨资料。58、需要防洪治理山洪沟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山洪沟名称、所在行政区、现状防洪能力、已有防护工程情况;山洪沟附近受山洪威胁的乡(镇)、村庄数量;人口、耕地、重要公共基础设施情况;主要山洪灾害损失情况、需采取的治理措施等。9、XXX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已有成果调查与统计。内容包括自动监测站、无线预警广播(报警)站、简易雨量站和简易水位站等主要类型的数量、位置、运行维护状况。10、重要城(集)镇、沿河村落河道地形与断面测量。此工作具体包括56个自然村;控制断面测量成果要反映河道断面形态和特征,标注成灾水位、历史最高洪水位等重要信息。11、居民户详查。即在防治区山洪灾害普查基础上,对XXX重点防治区56个自然村内受威胁的居民区人口、住房位置、高程和数量等进行现场详查,以获取居民沿高程分布情况。此外,调查工作的还包括配备5套硬件设备、定制5套软件供现场数据采集,购置CORS测量仪器1套,为XXX山洪灾害调查工作提供支撑。6表11XXX山洪灾害调查工作量任务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一前期基础工作二山洪灾害调查1水文基本资料收集处理县12小流域基础信息现场核对KM2,2193社会经济调查自然村4224涉水工程补充调查县15历史山洪灾害调查县16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调查自然村4227沿河村落现场详查1沿河村落山洪灾害详查自然村562沿河村落处沟道控制断面测量自然村568现场数据采集终端1硬件设备套52软件定制项59测量辅助仪器1CORS测量仪器套1713原则依据131工作原则在XXX山洪灾害调查工作中,遵循了全面普查与重点详查相结合、调查成果准确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工作成果完整性与现范性相结合、充分运用已有成果等原则。1、全面普查与重点详查相结合。为反映XXX山洪灾害整体情况,并通过典型村落与城集镇的分析评价,获取XXX的山洪灾害的小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现状防洪能力、危险区等级分布以及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等重要信息,应当注意全面普查和重点详查相结合,突出重点,反映XXX全县总体情况。2、调查成果准确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山洪灾害调查环节多,涉及的行业和学科复杂,调查内容之间关联多,为了反映实际情况,XXX调查工作中注意了调查成果的准确性;但是,由于调查成果主要由采集终端进行管理(如历史洪灾中过程降雨只能填数值,不过,过程降雨往往不知道实际值的)以及如需防洪治理山洪沟调查内容的客观要求等原因,故在最后整理XXX山洪灾害调查成果时,还注意了成果的合理性。3、工作成果完整性与规范性相结合。在XXX的调查成果完整性中,注意了将所在规定的附表填写完整,调查成果填写完整,并配上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规定的照片,保证不漏项,确保成果的完整性;同时,8还注意各表中字段信息的填写符合规范。4、充分运用已有成果。已有成果主要包括2010年以来,XXX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建设已建自动监测站、无线预警广播(报警)站、简易雨量站和简易水位站等设施以及县级平台;2008年的水利普查工作成果;中小水库设计、病险库整治的资料;防汛工作中统计的历史洪水资料等;XXX原有水文建设基础。调查中,注意充分运用了这些已有成果,或直接引用,或作为复核和评估调查成果的参考资料。132工作依据本项目的工作依据主要分为3类,即(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有关规划、文件与技术要求,(2)国家有关规范与要求,(3)地方有关规划、文件与要求。根据与本项目关系密切程度,主要依据列举如下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有关规划、文件与技术要求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国函2006116号);2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发改农经2012774号);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水汛2013257号);4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5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处理及工作底图制作技术说明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96山洪灾害调查工作底图制作技术要求(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7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小流域划分及基础属性提取技术要求(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8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9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国家有关规范与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13);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令第14号);3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03);5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6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2762002);7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范(DL/T50511996);8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9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10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2006);11水文基本术语和标准(GB/T5009598);101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3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SL262012);14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2012);15中国水库名称代码(SL2592000);16水文测站代码编制导则(SL5022010);17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18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93);19基础水文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SL3242005);20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程(SL5372011);2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3、地方有关规划、文件与要求1XXXXXX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报告(2011);2云南省2014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4);3XXX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12项目县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情况211地理位置XXX位于云南省中部,XXX东部。地处北纬24512530、东经1013810225之间。东西最宽约76千米,南北最长约68千米。总面积3536平方千米。东邻昆明市的富民县、安宁市和西山区,南接易门、双柏,西依牟定、楚雄,北连武定、元谋。图21XXX所在XXX位置图图22XXX行政区划图212地质地貌与水土流失XX位于。分布全县较多是朱罗纪白垩系红层,岩性为砂页岩、页岩,富水性差、易风化。其次是分布于东部的罗次坝子、腰站、土官、川街的东部一带的昆阳群板岩、砾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石坚硬、性脆、溶裂发育、偶见溶洞、透水性好,泉水露头较多。河谷地区广泛分布有粘土砂砾石,冲洪积沙质粘土,有四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断裂,北起禄劝是汤朗,往南延伸至禄丰罗次坝子至易门,断裂呈近南北向。12根据1986年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应用卫星遥感调查,1996年县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81669KM,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09,其中轻度流失75431KM2,占流失面积的415,中度流失52282KM2,占流失面积的287,强度流失45368KM2,占流失面积的249,极强度流失8036KM,占流失面积的44。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6276KM,占全县流失面积的365,其中轻度流失2829KM,占流失面积的426,中度流失18714KM,占流失面积的283,强度流失14276KM2,占流失面积的215,极强度流失4444KM,占流失面积的67。213气候条件XXX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四季分明的气候区,气候总特点是类型多样化,时空变异大,冬干夏湿,春季多风,秋多雨、春夏多旱,雨热同季,冬温高,无严寒,夏温偏低,无酷暑,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62,最高年为169,最低年为154,变幅为15。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45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85天,有三个特点一是时空分布不均,5至10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95,11月至次年4月为全年降水量的105,形成冬干湿夏的特点;二是地域分布不均,北部海拔2200M的嗄力寺水库,年均降水量为1235MM,少的是南部海拔1600M的中山水库,年均降水量6559MM;三是年际分布不均,据史料记载,最多13的为1966年1445MM,最少的为1984年6478MM。年均蒸发量为20825MM,蒸发量为降雨量的227倍,一般除7、8月蒸发量小于降雨量外,其余各月均大于降水量。214河流水系境内河流分属金沙江及元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73,除龙川江、老鸦关河属过境河外,其余均发源于境内,一般具有源头短、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来得猛去得快。(详见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11)。图23XXX水系图215土壤类型及分布XXX土壤类型多样,土质较肥沃。成土母岩主要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较好。根据2015年度XXX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土地总面积35502048公顷。其中农用地3142959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53;建设用地125705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54;其他土地共281540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3。农用地中,耕地面积5529085公顷,园地面积334267公顷,林地面积23703787公顷,牧草地面积201公顷,其它农用地面积1862255公顷。14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910805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29839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7856公顷。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133659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2681743公顷。216植被类型及分布XXX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林木种类多,野生菌类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已形成规模开发。松茸、牛肝菌产品出口日本、欧美。全县土地面积为35502048公顷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6330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00;非林业用地面积9251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600。全县林地用地面积263300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29627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721;疏林地面积295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11;灌木林面积28415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7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08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23;苗圃地面积33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01无立木林地面积1225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47;宜林地面积3080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7,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6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01。22社会经济情况XXX全县土地面积3536KM2,辖14个乡镇,人口423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84万,占总人口的256。XX矿产资源丰富,2009年已查明的金属、非金属矿产有铜、铁、盐、芒硝、石英砂等29种。禄丰水15利资源丰富,全县水利普查流域面积50KM2的河流有35条,总长1709KM,有小(二)型以上水库244座,总库容246亿M3,是云南省水库最多的县之一。根据2012年统计年鉴,XXX地区生产总值1153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3000万元,增长1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4815万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485817万元,增长16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1,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339、4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945元,增长145。根据2012年统计年鉴,XXX总人口4237万人,行政村157个。由实施方案知,XXX统计防治区人口1825万,其中受山洪威胁人口为1017万,部分分布在山丘区,主要部分分布于县城城区和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乡镇。XXX辖3乡,均不同程度受山洪灾害威胁,其中受严重威胁的集镇有5个,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数达944万人。23历史山洪灾害情况由于县境内主要河流大都发源于县内,河源短,降雨后容易暴涨暴落,形成山洪灾害。同时由于地处分水岭地带,山高箐深,大部分岩层为新生代紫色页岩,易风化,降雨后山洪较大,洪灾较为突出。据史料记载,从161948年至1986年,共发生洪灾17次,平均每22年一次。1990年以来共发生42次,频率越来越高,损失已越来越大。最典型的山洪灾害有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根据实施方案,XXX统计防治区人口1825万,其中受山洪威胁人口为1017万,受山洪威胁乡镇14个。截止至2014年底,XXX共统计自动监测站29座,无线预警广播站99座,简易雨量站110座,简易水位站5座,设施主要分布在XXX境内的山丘区、山洪灾害重点监测区域。根据水利普查成果,XXX有水库244座,包括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42座,小(二)型水库199座,水闸57座、堤防2条,影响居民区防洪安全的塘(堰)坝、路涵、桥梁等涉水建筑物187座。防洪预警措施主要靠防汛办与各个乡镇进行电话联系和山洪灾害预警短信平台两个措施。173准备工作31组织实施XXX山洪灾害调查的准备工作在中央、省、区/县各层级均有分工,XXX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相关部门填报数据,提供资料,开展了以下工作1组织制定本县调查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调查工作;2负责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选聘工作,落实调查人员;3开展调查宣传,组织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负责基层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4负责各种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5组织调查对象的登记、复核,编制调查对象名录;6确定调查表格的填报单位,通过档案查阅、外业调查、现场查勘等方法收集、复核调查数据,组织填报、审核调查表;7负责全县调查工作的检查、指导,调查数据质量的抽查、验收;8负责检查本辖区调查数据的录入、审核、汇总、上报;9企事业单位的调查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各单位填报,行业主管部门汇总;10审核XXX山洪灾害调查成果内容与实体。1832调查范围划定根据本次调查工作的目标,XXX防汛办基于本区多年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和需求,初步确定了本次调查的范围;在此基础上,XXX防汛办召集各乡镇水管站站长及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确认,通过开会商讨、实地走访和工作底图查找等方式,最终确定了将调查的所有自然村和重要集镇,并根据受灾严重程度对所有防治区进行了排序。本次XXX山洪灾害调查范围包括(1)普查范围一是全县14个乡镇、165个行政村和1457个自然村,其中,在1457个自然村中,还需进行440个村落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山洪灾害威胁情况调查;二是受山洪威胁的企事业单位;三是XXX内需防洪治理山洪沟基本情况。(2)详查范围重点防治区74个调查对象,包括沿河村落56个。33技术准备331技术方案编制(一)技术方案确定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目标任务、环境条件、各项工作的布置及其工作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人员组织、技术及质量保障措施、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经费预算、工作限期和预期成果等。项目组根据现场调查对象(如塘(堰)坝、桥梁、路涵等涉水工程)的具体19情况确定相应的调查方法。(二)调查方式山洪灾害调查的各项内容根据专业性质和工作要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承担,山洪灾害防治区基本情况调查、小流域基础信息现场核对、涉水工程补充调查由XXX防汛办承担;水文基础资料收集处理由州水文局负责收集整理;历史洪水调查、河道断面测量和地形测量,由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实施。(1)山洪灾害防治区基本情况调查由内外业两部分组成,内业调查充分运用山洪灾害防治已有成果,收集有关资料、档案,调查统计并获取山洪灾害调查的对象名录清单,对内业能够填报的内容先行填报;外业则利用统一配置的现场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笔记本、数码相机、便携GPS终端、标杆等和软件),开展实地调查,结合内业调查成果,补充完善山洪灾害调查对象信息。(2)山洪灾害防治区基本情况现场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所有防治区内的人口分布与财产,将以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组)等居民聚落为单元,调查其中的居民户数和居民人数、财产和住房分类情况、政区其它基本情况,调查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洪水调查和现场查勘,对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组等居民聚落划分危险区,调查相应危险区内的居民户和居民人数、财产和20住房分类情况;对重要的沿河村落进行详查,以居民户为单元,调查居民户的人员和住房情况,测量宅基高程;对于重要城集镇,则以住房座为单元,调查每座楼房内的人员和住房情况,测量宅基高程。(3)由州水文局收集水文气象资料,根据本技术要求的调查内容和要求,参照相应技术技术标准规范,整理出满足要求的成果。(4)由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进行历史洪水调查、河道断面测量和地形测量,根据本技术要求的调查内容和要求,参照相应技术技术标准规范,整理出满足要求的成果。本次山洪灾害调查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大比例尺地形图、近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水利工程资料、水利普查成果和其他有关专题调查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资料、禄丰地方史志等,具体方式包括直接引用和作为复核和评估调查成果的重要参考资料等。在充分应用已有资料的同时,对原有文档、图、表等进行有效检核,对现场调查,应加强过程控制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对发现的有关调查设计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应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反映。内业调查和外业调查即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完善的两种调查形式,又是相互印证、相互检验的两种分析方法。在XXX的山洪灾害调查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多次利用内业的成果来指导外业工作人员选测点、找位置、定路线,也多次利用外业调查测量成果反推内业成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1(三)技术路线在获取包括下垫面条件、降雨特征、人类活动等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展开内外业调查。针对一般防治区和重点防治区的资料获取要求不同,分别对应相应标准进行现场调查。在工作底图分析、信息偶合分析和表格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房屋、人口、涉水工程等受威胁对象进行调查、测量、拍照。调查的结果在核实后应用于分析评价工作。(四)工作流程XXX山洪灾害调查主要步骤可分为前期准备、内业调查、外业调查和检查验收四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XXX防汛办编制了内外业调查方案,印发了相应技术要求,收集处理基础数据,准备调查工具,成立调查机构、落实调查人员,开展调查业务培训,以及宣传动员等工作。并利用工作地图,在现场数据采集终端软件上开展准备工作。(2)内业调查阶段。内业调查由县防汛办组织全县14个乡镇水管站实施,针对调查对象的特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调查人员登记调查对象名录,包括调查对象名称、位置、规模等基本信息。对于可在内业完成的调查任务,直接填写相应对象的调查信息。对调查的信息进行审核、检查,确保调查对象不重不漏。(3)外业调查阶段。根据内业调查阶段的成果和调查对象的实际情22况,调查表填报单位或调查员分别通过基层填报、实地访问、现场测量、工程查勘、推算估算等方法获取调查数据。(4)检查验收阶段。县级调查机构采取交叉作业的方式,抽取一定比例调查信息进行抽查,与已有成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错误率,不满足验收标准要求重新调查,直至满足验收标准为止。通过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软件按预先设定的审核关系进行自动校审,发现错误及时处理。上级调查机构指导下级调查机构审核工作,进行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系统性偏差。除了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进行之外,XXX本次山洪灾害调查项目组与XXX防汛办相互沟通,相互督促,共同组织的创新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很好应用。项目开展之初,XXX防汛办组织各个乡镇座谈了解容易发生山洪影响的村落,查阅历史文献(水利志、地方志),确定详查村落名录(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乡镇水管站、村委会成员按照确定的详查村落名录,收集包括总面积、耕地面积、总人口、总户数以及户主姓名等相关信息。外业调查测量人员,在获得以上基本信息之后,在各乡镇水管站工作人员或村干部的指引下,选择合适河道及房屋进行测量,同时进行该村落或城(集)镇的历史洪水调查工作。332工作底图与基础数据分析工作底图和小流域基础数据由中央层级统一组织制作,以县(区、市)为单元提供给省级,再由省级下发各县区使用。XXX山洪灾害调查评价23工作底图包括主要要素的数字线画图(DLG)、数字正射影像(DOM)遥感信息、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信息,较为全面地反映山丘区小流域地表信息;小流域基础属性数据反映了现阶段技术条件下小流域在地形地貌、几何特性以及一定的水文学特征。在进行山洪灾害调查技术准备工作时,基于工作底图和基础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工作,主要包括(一)确认XXX行政区划信息。对缺少的恐龙山镇政区信息进行补充,并对其中村落和集镇的名称也根据现在的情况进行了更新。(二)初步分析普查范围情况。由于工作底图提供了主要要素的数字线画图(DLG)和数字正射影像(DOM)遥感信息,故将这些信息进行叠加,对XXX普查范围内的山洪灾害防治区、沿河村落、典型企事业单位、受山洪威胁的重要城集镇、可能需防洪治理的山洪沟、水利设施、交通干线、主要耕地、已有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等,都进行了初步分析,以夯实内业基础。(三)初步分析详查范围的对象。针对XXX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的74个调查对象,包括沿河村落56个,在工作底图上找出其位置,并与其所在河道和地形地貌相关联,对详查对象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四)初步核对小流域基础信息。基于工作底图和小流域基础数据,充分挖掘工作底图中XXX的土壤质地与植被情况,并与所下发的小流域对照,初步对小流域的基础信息进行核对。24333山洪灾害调查技术培训为了顺利开展XXX的山洪灾害调查工作,召开了培训会议,主要包括(1)2015年3月19日会议会议地点XXX水务局大会议室参与人员县防汛办3人、乡镇水管站28人。会议内容1)确定2014年度XXX山洪灾害调查工作内业工作正式开展;2)讲解山洪灾害调查工作流程;3)讲解内业表格填报要求;4)集中填报内业表格。(2)2015年4月1日至4月3日会议会议地点XXX酒店参与人员州水文局6人,十县市防汛办共20人,十县市乡镇水管站100人。会议内容1)讲解XXX2014年度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方案;2)培训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要求;3)培训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4)培训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采集终端使用;5)内业调查表填报;6)外业调查现场培训(地点为XXX金山镇炼象关)。34仪器设备购置为保证顺利实现XXX山洪灾害调查工作的目标,还根据本次调查的25任务与目标需求,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如表31所示。表31仪器设备购置清单序号产品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DL5C1数传电台台12DL5C数传线根13DL5C电源线根14电台天线连接座个15鞭状天线根16电台天线加长杆(含铝盘)套17RTK基准站仪器箱只18RTK移动站仪器箱只19数据线根110锂电池块411GPS天线转接头个212USB20转RS232串口头个113I60GNSS移动站接收机台214LT30C手薄主机台115LT30C电池块116LT30C数据线根117LT30C适配器个118LT30手簿托架套119棒状天线根120外置GPRS天线根221电源适配器个122电源适配器电源线根123C100B座式充电器个124伸缩对中杆(含中杆包)套125铝合金脚架套226长水泡基座个127蓄电池台128蓄电池充电器个129LT30CGIS数据采集器台430LT30C电池块831LT30C数据线根432LT30C适配器个4338GTK卡张434塔尺根435笔记本电脑台236台式电脑台137数码相机台438车载充电器个4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统一采购分配264内业调查41行政区划基本情况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对XXX最新的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要求以XXX所辖乡(镇、街道)级为单元,统计和提供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及自然村(村民小组)行政区划名录,以便为确定各级行政区内山洪灾害的基本信息提供行政区划信息,并填写“表A01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表A03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调查中,中央层级下发的工作底图中,已编入了省、市、县、乡、行政村五级行政区划代码。调查时,在工作底图上对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和行政区划代码进行核对和修改,对自然村(组)等调查对象填写名称、统一编码,此外,根据XXX的实际情况,对于小于10户的散户居民区,也填写了名称,进行统一编码。XXX山洪灾害调查中的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由XXX防汛办组织乡镇水管站填报,资料收集基本完善、真实、可靠,但依然存在部分自然村资料不完整的情形,主要有(1)由于南方地区自然村的概念相对薄弱,致使自然村的行政边界无法确定,以至于这些自然村的面积、人口、耕地面积以及总户数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2)因为“合乡并镇”导致中央层级下发的XXX底图与现阶段XXX行政区划上出现不少遗漏、错名、错位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项目组调查人员除了在工作底图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之外,27还加强了对村民和村干部的询问,并对不确定数据进行了修正,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数据的可信程度。此项工作共统计了XXX14个乡镇,165个行政村,1457个自然村的情况。14个乡镇即金山、恐龙山、彩云、土官、勤丰、碧城、仁兴、和平、一平浪、广通、黑井11镇,中村、高峰、妥安3乡。其中1457个自然村包括一般防治区中的440个、重点防治区中的440个(56个沿河村落)。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A01行政区划名录表,表A03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2行政区划总体情况表(表C02)”,附件7083页;(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11XXX行政区划图”,附件2页。42防治区与拟调查对象统计421防治区基本情况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对XXX的各防治区进行基本情况统计和初步分析。根据XXX防汛办提供资料及内业整理资料。调查中确定了防治区基本范围如下(1)全县164个行政村及社区;(2)全县受山洪灾害影响的32个企事业单位的详细信息;28(3)全县440个自然村,包括440个重点防治区。422拟调查沿河村落和城(集)镇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根据XXX山洪灾害调查的任务要求、防治区统计基本情况以及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实际情况需求,拟定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沿河村落和重要城(集)镇进行详查,为分析评价提供详细信息,为填写“表B08沿河村落居民户调查表”、“表B09重要城(集)镇居民户调查表”作好准备。工作中,采用工作底图及基础数据分析、XXX防汛办与与各乡镇水管站技术人员交流、沿河村落走访等形式,得到了拟详细调查沿河村落名录。具体统计内容包括村落名称、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建筑面积类型以及是否临水切坡等,将在外业中进一步工作,并对调查对象内的受灾房屋进行精确测量,采集坐标、高程等信息,为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提供支撑。经初步统计,XXX14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山洪灾害威胁,其中受严重威胁的集镇有金山镇、碧城镇、勤丰镇、黑井镇、仁兴镇5个,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数达10398人。为了给调查评价提供支撑,必须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沿河村落进行详细调查。经与各乡镇水管站交流沟通,开展了拟调查沿河村落和城(集)镇统计工作。(一)拟详细调查沿河村落成果经过初步分析,XXX共拟定了需详查沿河村落56个,分布于金山镇、29恐龙山镇、彩云镇、土官镇、勤丰镇、碧城镇、仁兴镇、和平镇、一平浪镇、广通镇、中村乡、高峰乡共12个乡镇;共涉及2952人,672户。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B08沿河村落居民户调查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13重要沿河村落居民户调查成果表(表C15)”;(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22XXX防灾对象及人口分布图”。423拟调查企事业单位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列出拟调查的XXX企事业单位的名录,填写“表A02企事业单位名录”、“表A04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具体工作由XXX组织,以乡(镇)或行业主管部门为单元填报,用于统计企事业单位调查名录。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范围为常驻人口10人以上。经过初步分析,XXX共拟定了拟调查企事业单位32个,涉及中小学、医院、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类型,对于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均是很弱的。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A02企事业单位名录;表A04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9防治区企30事业单位汇总表(C10)”;(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33XXX企事业单位分布图”。43水文气象资料收集431基础水文气象资料收集本项调查任务是收集基础水文气象资料,为后续XXX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信息。资料由州水文局进行收集整理。并统计了XXX历史洪水与山洪灾害情况,填写“表A05历史山洪灾害情况统计表”。经过初步统计与分析,XXX共取得了较为完整的50场历史山洪灾害信息,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A05历史山洪灾害情况统计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10历史山洪灾害情况汇总表(C12)”;(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31XXX历史洪水与山洪分布图”。44现有山洪防御措施资料统计441自动监测站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调查统计XXX山洪灾害防治中已建、建设中、拟建及共享到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的自动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31气象站等自动监测站,并填写“表A07自动监测站统计表”。本表资料由XXX防汛办统一提供、整理、统计和编写。经过初步统计,得到以下分析结果一、在数量和类型方面,截止至2015年3月,XXX共有自动监测站29个,密度为08个/100KM2。按报汛等级划分,省级重点报汛站8个,山洪报汛站21个;按监测站类型分,雨量站22个(其中2个为省级重点报汛站,20个为山洪报汛站),水库水文站3个,为省级重点报汛站,河道水位站4个,为山洪报汛站。二、在地区分布方面,金山4个、恐龙山1个、彩云1个、土官2个、勤丰2个、碧城1个、仁兴2个、和平4个、一平浪1个、广通3个、黑井2个、中村1个、高峰1个、妥安4个,14个乡镇均有布设。三、在建站年代方面,大部分站点建于2012年,年限较短,资料序列不够长;少数站点建于1958年,观测收集了一定序列的资料,但可能仪器设备老化需更新。四、在管理单位方面,涉及山洪灾害(21个,均为山洪预警)、州水文局(8个,为南瑞和一方一期、一方二期)。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A07自动监测站统计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16自动监测32站点汇总表(C18)”;(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23XXX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图分布图”。442简易雨量报警器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调查统计XXX山洪灾害防治中已建、建设中、拟建的山洪灾害防治简易雨量报警器,填写“表A09简易雨量报警器统计表”。本表由XXX防汛办统一组织填写、整理、统计和编写。经过初步统计,得到以下分析结果一、在数量方面截止至2015年3月,XXX共有简易雨量站110个,密度为3个/100KM2。第一批84个,第二批26个。二、在地区分布方面,金山12个、恐龙山8个、彩云5个、土官6个、勤丰7个、碧城7个、仁兴5个、和平8个、一平浪8个、广通7个、黑井11个、中村8个、高峰9个、妥安9个,14个乡镇均有布设。三、在建站年代方面,第一批84个是2012年建设的,至今已有将近3年的运行时间,已有少数停用,绝大多数快接近更新年限;其余26个为2014年建设,目前运行正常。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A09简易雨量报警器统计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18简易雨量33站汇总表(C20)”;(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23XXX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图分布图”。443简易水位站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调查统计XXX山洪灾害防治中已建的山洪灾害防治简易水位站信息,填写“表A10简易水位站统计表”。本表由XXX防汛办统一提供资料,调查小组整理、统计和编写。经过初步统计,得到以下分析结果一、在数量方面,截止至2015年3月,XXX共有简易水位站16个,密度为045个/100KM2。二、在地区分布方面,基本上都位于河道,其中土官镇指挥营村委会阿车铺1个,仁兴古城新大桥1个,碧城西河村委会崔家营大桥1个,勤丰北甸砂帐村1个,一平浪大桥1个及其他乡镇。三、在建站年代方面,均为2012年建设,至今已有将近3年的运行时间,已有少数停用,绝大多数快接近更新年限。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A10简易水位站统计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19简易水位站汇总表(C21)”;34(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23XXX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图分布图”。444无线预警广播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调查XXX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已建的无线预警广播设备,填写“表A08无线预警广播统计表”。本表由XXX防汛办统一组织填写。经过初步统计,得到以下分析结果一、在数量和类型方面,截止至2015年3月,XXX共有无线预警广播站99座,密度为28个/100KM2,全部为型。二、在地区分布方面,主要分布在县级和各乡镇、村委会,具体分布为县级4个,分别在县水务局、官洼社区、县水务局物资站、小北厂村;乡镇14个,全县每个乡镇1个;村级79个,金山4个、恐龙山9个、彩云5个、土官2个、勤丰4个、碧城7个、仁兴5个、和平7个、一平浪6个、广通7个、黑井5个、中村6个、高峰5个、妥安7个;水库2个,东河水库1个、石门水库1个。三、在建站年代方面,99个于2012年左右建设,绝大多数预警广播站设备运行良好,预警通讯顺畅。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A08无线预警广播统计表;35(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17无线预警广播站汇总表(C19)”;(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23XXX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图分布图”。445涉水工程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针对XXX水库、水闸、堤防等水利工程,以及对塘坝、路涵和桥梁工程,根据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复核XXX在全国水利普查中有关水利工程的调查表格,调查与山洪灾害防治密切相关的工程,填写“A11涉水工程数量统计表”,并核实水利普查水利工程成果中与山洪灾害密切相关的内容,即表格“D01防治区水库工程调查表”、“D02防治区水闸工程调查表”、“D03防治区堤防工程调查表”。根据现场调查和XXX防汛办提供水利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在本次XXX山洪灾害调查中共调查统计了全县水库工程244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42座,小(二)型水库199座,水闸工程47座,堤防工程2座的具体信息。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A11涉水工程数量统计表;表D01防治区水库工程调查表;表D02防治区水闸工程调查表;表D03防治区堤防工程调查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20防治区水库工程汇总表(C22)”、“附表21防治区水闸工程汇总表(C23)”、“附表3622防治区堤防工程汇总表(C24)”;(3)报告附录一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图之“附图13XXX水系图”,“附图32XXX山洪灾害涉水工程分布图”。45需防治山洪沟统计本项调查任务是通过内业,调查和统计XXX需要采取防洪治理措施山洪沟的基本信息,并填写“表A06需防洪治理山洪沟清查表”。调查中,严格按照需防洪治理山洪沟的标准和要求,选择山洪灾害严重、影响人口较多、治理效益显著、具备形成综合防御体系的重点山洪沟进行。由XXX防汛办统一填报。调查表明,XXX需要采取防洪治理措施的山洪沟共计41条,涉及10个乡镇。具体调查成果详见以下材料(1)表A06需防洪治理山洪沟清查表;(2)报告附录二XXX山洪灾害调查报告附表之“附表15需防洪治理山洪沟基本情况成果表(C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从网上下载图片》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1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设计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4 不做“小马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二年级数学上册 六 测量练习四配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节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 三年级数学上册 6 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 2023年赤峰龙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
- 专利申请培训课件
- DPtech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统培训胶片课件
- 竞争性谈判二次报价单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3年版
- 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技术服务合同模版
- (完整)康复医学考试题(含答案)
- 延期还款申请表
- 江苏省地图矢量PPT模板(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