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技术规程》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技术规程》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技术规程》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技术规程》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技术规程》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 / T XXXXXXXX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ctyophora Fungus Cultivated By Instead Of The Material On Layer Fram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 XX发布 XX XX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XX/ T 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提出。本标准

2、由贵州省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织金县农业农村局、贵州织金毫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农业展览馆、毕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织金县果蔬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彦军、王波、周韬、阳旭、李伟、雷强、李启华、张林、韩沁、杨念龙、刘德宾、李娇、郑越平。 DBXX/T XXXXXXXX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场地、栽培季节、大棚及覆土消毒、菌棒准备、出菇管理、追肥等。本标准适用于红托竹荪代料菌棒层架栽培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

3、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3 栽培场地要求栽培场地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排灌良好,三年内未种植红托竹荪的田块作为生产场地。产地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规定;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规定。4 栽培季节春季栽培时间:2月5月底;秋冬季栽培时间:10月1

4、1月下旬。5 大棚及覆土消毒5.1 大棚消毒栽培前用气雾消毒盒按6g/m3对大棚进行熏蒸30min消毒。5.2覆土准备挖取5cm10cm表土,过孔径1cm1.5cm筛,将粗土捡出,每亩准备细土12m3。细土和腐殖酸肥 0.5kg/亩拌匀,堆放备用。5.3 覆土消毒用咪鲜胺50%可湿性粉剂按0.4g/0.6g/拌于覆盖土或喷淋透棚内深10cm以内土壤。闭棚3d后,用高氟氯氰甲阿维4.3%乳油按0.13 g/1000.22 g/100喷雾。闭棚3d后,用噻菌灵40%可湿性粉剂按0.3g/0.4g/对全棚及覆土喷雾。6 红托竹荪菌棒准备6.1 菌棒培养料配方桦槁树木屑85%,玉米粉3%,麸皮7%,黄

5、豆粉2%,白糖1%,石膏1%,过磷酸钙1%,pH67。红托竹荪菌棒培养料质量安全按NY/T 1935 规定。6.2 装袋、灭菌、接种将栽培料按配方称取,混合搅拌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5%,装入17cm33cm的聚乙烯塑料袋,98以上常压灭菌16h。菌棒冷却到30以下后,在接种室中无菌操作接入栽培种,然后移入2426的养菌室,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70%左右,避光培养。接种工具及栽培筐用0.25%的新洁儿灭溶液浸泡消毒。6.3 脱袋、摆筐、上架 菌丝满袋、菌包变硬后,脱袋进行覆土出菇管理。先在800mm600mm340mm塑料栽培筐的四周铺上黑色的塑料膜,在其底部铺上细沙,再铺上已消好毒的泥土,土面摆

6、放脱袋菌棒,覆盖3cm厚的土壤,以此方法每筐摆放两层脱袋菌棒。每层脱袋菌棒摆放量为6棒/筐。覆土时在菌棒间填满土,浇一次重水,再在菌棒表面覆盖4cm5cm厚的土壤,再浇一次水,保持覆盖土壤湿度在60%65%。在土面上覆盖消毒处理过松针,厚度 2cm3cm。将栽培筐摆上栽培层架,可立体栽培5层6层,封闭棚门遮光培养。7 出菇管理7.1 光照子实体的形成需要微散射光,光照度300LX500LX。7.2 温度在原基形成期温度控制在2023,出菇期温度温度控制在2225。夏季棚内最高气温不高于30。7.3 湿度红托竹荪菌丝爬土期,棚内相对湿度60%70%,出现小原基后,保持相对湿度85%90%,菌蛋成熟至出菇期相对湿度80%90%。7.4 通风换气在每天对大棚进行通风换气2次,每次需30min以上。7.5 土壤含水量控制覆土含水量60%65%。7.6 追肥 7.6.1追肥配方葡萄糖0.05%0.1%,氨基酸0.01%0.05%,钙镁0.01%0.05%,磷酸二氢钾0.01%0.05%,Vb1 5mg/kg10mg/kg。7.6.2 追肥方法红托竹荪转潮期应结合补水追肥,追肥应符合NY/T 496规定。子实体直径达到2cm时,每7天结合补水追肥一次,下一潮子实体直径达2cm后参照施用,采收前7d不应施用。8 采收栽培80天120天,当竹荪菌柄已完整伸出菌蛋,菌柄长10cm20cm,菌裙从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