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教学课件-第一章.ppt_第1页
环境化学教学课件-第一章.ppt_第2页
环境化学教学课件-第一章.ppt_第3页
环境化学教学课件-第一章.ppt_第4页
环境化学教学课件-第一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环境化学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要求:了解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a,2,第一节 环境化学,一、环境问题 二、环境化学,a,3,一、环境问题,定义: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物理性污染)。,极寒天气袭击欧洲和东亚,a,4,早期世界著名八大公害,(1)比利时马斯(Meuse)河谷烟雾事件:发生在1930年12月,重工业排放的SO2使数千人中毒,60余人死亡。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1

2、943年510月,造成400余人死亡。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冶炼厂排放的SO2和烟尘,使5911人发病,17人丧生。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1952年12月58日,四天内中毒死亡4000多人。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石油提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大气,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36人。 (6)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内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患者超过280人,死亡数十人。 (7)水俣病事件:19

3、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居民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导致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机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混入多氯联苯,造成13000人中毒,死亡16人。,a,5,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约发生200多起严重公害事件。世界瞩目的有下面7起,(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北部塞维索地区的一家农药厂爆炸,导致剧毒化学品二恶英的污染,使许多人中毒,附近居民被迫迁走,几年内当地畸形儿的出生率大为增加。 (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露事故。这次事故发生在1979年3月28日,直接经济损失

4、达10多亿美元。 (3)墨西哥的液化气爆炸事故。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所属的液化气供应中心发生爆炸,死亡1000多人,伤400多人,3万多人无家可归。 (4)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的剧毒化学品异氰酸甲酯罐爆裂外泄,受害人数20万,死亡3000人以上。 (5)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1986年4月26日位于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爆炸,造成重大放射性污染,周围十多万居民被疏散,伤数百人,死亡31人。 (6)莱茵河污染事故。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赞德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使大量有毒化学品随

5、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造成西欧10年来最大的污染事故。 (7)海湾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期间油井大火昼夜燃烧,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其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这次战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灾难性的,已给世界带来了影响。,a,6,十 面 霾 伏,厚德载 雾 万物深锁雾霾中,自强不吸 一息尚存希冀里,a,7,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新型学科。 定义: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

6、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1、什么是环境化学,a,8,研究内容: (1)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 (介质存在) (2)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环境行为) (3)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环境效应) (4)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控制),1、什么是环境化学,a,9,研究特点:以微观研究宏观;研究对象复杂;物质水平低。 核心: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tr

7、ans- fer)和效应(transformation)。 分支学科: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污染控制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环境理论化学。,1、什么是环境化学,a,10,图1-1 各圈层的相互关系,a,11,2、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五大营养元素(氧、碳、氮、磷和硫)的循环。,图1-3 氧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中的循环,a,12,3、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微量化、微观化 宏观化 复合污染、综合化 理论化 界面过程、多相性 新型化学品 学科交叉,a,13,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日本的水俣病(甲基汞中毒

8、),太湖蓝藻爆发,a,14,(1)元素:重金属、准金属、卤素、氧(臭氧)、黄磷等; (2)无机物:CO,NOx,SO2,KCN (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芳香烃、不饱和非芳香烃、多环芳烃(PAH)等;,分类:,(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 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a,15,(6)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7)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多氯联苯(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

9、酯,分类:,a,16,定义:世界各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控制。 美国从7万余种有机物中筛选出65类,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 欧共体于1975年提出有毒化合物的“黑名单”和“灰名单”。 联邦德国和荷兰也提出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名单。 中国优先控制污染物 “黑名单”:共有14类,68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其中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有12类,58种,占总数的85.29%。,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a,17,1、二氯甲烷 2、三氯甲烷 3、四氯化碳 4、1,2-二氯乙烷 5、1,1,1-三氯乙烷 6、1,1,2-三氯乙烷 7、1,1,2,2-四氯乙烷 8、三氯

10、乙烯 9、四氯乙烯 10、三溴甲烷 11、苯 12、甲苯 13、乙苯 14、邻二甲苯 15、间-二甲苯 16、对-二甲苯 17、氯苯 18、邻-二氯苯 19、对-二氯苯 20、六氯苯,21、多氯联苯 22、苯酚 23、间-甲酚 24、2,4二氯酚 25、2,4,6-三氯酚 26、五氯酚 27、对-硝基酚 28、硝基苯 29、对-硝基甲苯 30、2,4-二硝基甲苯 31、三硝基甲苯 32、对硝基氯苯 33、2,4-二硝基氯苯 34、苯胺 35、二硝基苯胺 36、对硝基苯胺 37、2,6-二氯硝基苯胺 38、萘 39、荧蒽,40、苯并b 荧蒽 41、苯并K 荧蒽 42、苯并k芘 43、茚并1,2,

11、3-cd芘 44、苯并ghi芘 45、酞酸二甲脂 46、酞酸二丁脂 47、酞酸二辛脂 48、六六六 49、滴滴涕 50、满滴畏 51、乐果 52、对硫磷 53、甲基对硫磷 54、除草谜 55、敌百虫 56、丙烯腈 57、N-亚硝基二丙胺 58、N-亚硝基二正丙胺,中国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黑名单,10种卤代烃, 6种苯系物, 4种氯代苯类, 1种多氯联苯, 6种酚类,6种硝基苯, 4种苯胺,7种多环芳烃, 3种酞酸酯, 8种农药、丙烯腈 2种亚硝胺。,a,18,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简称POPs),定义:是指那些难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

12、物途径降解的有害有机污染物。具有“三致”作用,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a,19,DDT的故事,DDT结构式,瑞克 卡尔松,a,20,重金属heavy metals:,a,21,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钡、锡、锑等,从毒性角度通常将砷、铍、锂、硒、硼、铝等也包括在内。,a,22,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speciation,水环境:吸附解吸、溶解沉淀、氧化还原、配合、胶体结合态 土壤环境: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金属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等 金属有机污染物:有机汞、有机锡、有机砷、有机硒,a,23,铝是人们家用餐具的材料,而铝

13、离子能穿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人的大脑组织, 会引起痴呆等严重后果; 铜、铅、锌离子态的毒性都远远大于络合态,而且络合物愈稳定,其毒性愈低; 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大于无机态的毒性。 价态不同毒性也不同,铬(VI)的毒性远大于铬(III)。而亚砷酸盐的毒性比砷酸盐大60倍。 价态不同,其络合能力及被土壤中腐殖酸固定程度也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威胁也随之转变。如铅(II)的移动性远远小于铅(IV)。,形态研究的意义,Al,Cu,Zn,Pb,Cr,As,a,24,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为环境效应。,二、环境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比如噪声、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如酸雨、湖泊和土壤的酸化、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地下水污染。,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如大型水利工程可能破坏水生生物的回游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