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教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教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教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教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里山纪行一、教学目标1 感受优美的语言,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2 学习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3 理解海峡两岸人民心连心的情结;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本文融情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2、本文富有音乐美与情韵美的语言三、教学设想1、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我的设想用个性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放手去体味, “与其告诉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如让学生饱含感情地读两次 ”(魏书生语)3、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四、媒体设计: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滚动阿里山图片,学生跟唱,营造气氛,感受阿里

2、山的美丽。“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这首台湾少数民族歌谣高山青 可以说是在大陆传唱最广的台湾歌曲。对于企盼祖第 1 页共 7 页国统一的中国人来说, 阿里山悄然矗立在我们的心湖之畔,令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阿里山,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二、预习检测1、积累的字词2、层次划分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 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1 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第二部分( 2 9 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主体部分。第 3 段是过渡段。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 然后交代进

3、入神木的经过。第 4 段,写潭水清澈。第 5 段,写林区的宁静。第 6 段,写山间的青苔路。第 7 段,描写无边无际的森林。第 8 段,描写看到的神木。第 9 段,写 “神木 ”经历的一次巨创。第 2 页共 7 页第三部分( 10 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3、(1) 阿里山给人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文中哪句话交代的?(2)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全文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风古式的火车景清澈的水潭美静谧的森林爱我河山如厚密的青苔爱我中华画无边的林海神奇的神木三、课堂展示。1、如果你是导游,请根据文章写一个150 字左右的解说词,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并注意

4、礼仪常规。并体会写法。步骤: 1、个人大声读课文,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2、小组合作交流明确移步换景2、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从文中找出几例,谈谈你的感受。1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节奏美第 3 页共 7 页2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修辞美3 、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

5、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融情于景情韵美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 、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 ”,通过反复诵读, 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 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以声衬静,突出林区的寂静、安宁。2 、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 “恰似一片汪洋 ”,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 ”,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 “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

6、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3、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 收到“以少胜多,情貌无遗”的效果。第 4 页共 7 页四、 巩固拔高1、阿里山风光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呢?风清澈的水潭景静谧的森林美厚密的青苔如无边的林海画古老的神木2、课文开头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人各自喜欢唱的两首歌,结尾有提到高山青这首词,在表情达意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作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3、思考:你认为神木美不美?它有哪些丰富而

7、深邃的文化内涵?师生互动教师指导: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有风风雨雨, “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其不折不挠、威武向上的精神品格。 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神木昂扬向上,生机勃勃,不折不挠,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 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第 5 页共 7 页3、“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

8、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 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 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四、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大陆人和台湾人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 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结构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表情达意上为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作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含蓄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汇起来的共同愿望; 结构上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五、总结全文第 6 页共 7 页在作者笔下, 阿里山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 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悠远的歌。我们喜爱美如画的阿里 山风光,而台湾同胞又何尝不是呢?在台湾有这样一句民谣:“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明年我们回大陆! ”可见台湾同胞多么想回大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啊!我们又何尝不想到宝岛台湾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到那里去感受万顷林涛, 到日月潭去领略清纯碧波, 到玉山去一览众山小呢 ?让我们不再像诗人余光中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