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分析的方法概要.ppt_第1页
毒物分析的方法概要.ppt_第2页
毒物分析的方法概要.ppt_第3页
毒物分析的方法概要.ppt_第4页
毒物分析的方法概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毒物分析的方法,2,检验鉴定步骤 1.案情调查 2.现场勘察 3.中毒症状分析 4.尸体检验 5.检材采取 6.毒物分析及其结果评价 7.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1.一般情况 2.中毒发生经过 3.中毒者既往的健康情况 4.中毒者近期的思想情绪有无异常 5.集体食物中毒 6.怀疑农药中毒 7.疑为医源性药物中毒 8.化学物质泄漏引起的中毒 9.其它,1.现场救治或送医院急救,并详细记录现场情况 2.死亡者,观察尸体位置和姿态,检查衣着和尸表 3.剩余食物、药物,指纹 4.呕吐物或排泄物及其位置 5.遗书、信件、日记 6.集体中毒事件 7.有毒气体中毒 8.现场周围的勘察,昏迷酒精、催眠镇静剂、安

2、定或一氧化碳中毒 瞳孔缩小、肌纤维颤动、多汗、口吐白沫有机磷农药中毒 注意与疾病相鉴别,1.尸体衣着检查 2.尸体外表检查 3.中毒尸体解剖,口服胃、肠及其内容物 经一定时间死亡肝、肾、血、尿 注射血液及局部注射组织 阴道阴道分泌物、阴道粘膜和血液,阳性或强阳性中毒死 弱阳性或痕迹反应不能确认 阴性不能排除,中毒案件检材的采集,中毒案件的检材可分为体外检材和体内检材两大类。这两类检材有不同的性质,其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中毒案件检材的采集,1.体外检材未经人体消化的检验材料。常见的有:药粉、药片、药丸、注射药、中草药及其药汁药渣、农药、灭鼠药饵、化学品、各种饮料和各类食品等等,

3、且有各式各样的包装。,中毒案件检材的采集,2.体内检材药(毒)物经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后,取自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包括血、尿、唾液等体液,各种内脏乃至毛发、骨骼、肌肉等,甚至包含死后久埋的尸体与腐泥等。,初步检验,1.外观检验:核对检材、包装及封签状况,有无防腐剂 2.形态、颜色、气味等检验 3.预实验或筛选实验,毒物的分离、提纯,近代毒物分离方法微量、快速仪器化 挥发性毒物微量扩散及顶空分离法 不挥发性毒物沉淀蛋白、酶消化、酸水解,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等 定量分析,对分析结果的判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发生中毒? 2.如系中毒何种毒物中毒?

4、3.进入体内毒物的量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 4.毒物是何时、以何种途径进入体内? 5.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或其它)?,鉴定书的基本要求,鉴定书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序言 2.检验 3.结论,常见毒物中毒检验,一 挥发性毒物的检验 挥发性毒物是指分子量小,结构较简单,常温常压下挥发性较强的毒物。常见的有氰化物、甲醇、乙醇、水合氯醛、苯酚、硝基苯等。,挥发性毒物的检验,这类毒物的分离方法有: 水蒸气蒸馏法 微量扩散法 顶空分离法,醇类中毒,1醇类具有麻醉作用,其作用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强。 2. 实践中甲醇和乙醇多见。 一、甲醇中毒 (一)中毒原因 1接触甲醇蒸气 2制作假酒 3

5、自杀和他杀少见,1甲醇的氧化产物(甲醛、甲酸)比其本身的毒性大,故潜伏期长,约12小时。 2甲醛的毒性:比甲醇的毒性大30倍,选择性作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引起视觉障碍。,(二)毒理作用,3甲酸的毒性:比甲醇的毒性大6倍,引起酸中毒;抑制含铁酶(递氧功能),使得需要大量氧的视网膜细胞受损。 4甲醇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含水丰富的组织中,以眼房水、玻璃体、脑脊液为高;直接损害眼球组织;引起血管麻痹;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肝脏。 5甲醇中毒的死因:酸中毒。,(三)中毒致死量 个体差异较大,15毫升致盲;3060毫升致死;致死血浓度为71mg%。 (四)中毒症状 1胃肠道症状:呕吐,腹痛 2中枢神经

6、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无力、昏迷、呼吸困难及呼吸麻痹。 3视觉障碍:数小时或23天后出现,视力模糊、复视、失明、瞳孔散大、固定。 最终死于酸中毒或呼吸麻痹。,(五)尸检所见 1皮肤青紫(紫绀) 2胃肠道、膀胱粘膜充血及点状出血 3脑、肺淤血水肿,肝、肾细胞变性或坏死 4视神经细胞变性、萎缩、坏死 (六)检材采取 1首选玻璃体液 2死后12天的检验,仍然有价值 3尿中甲酸增高,(七)鉴定要点 1有饮酒史,呼气中有醇香味。 2中毒症状中有视力障碍、失明等典型症状。 3毒物化验证实,19,乙醇中毒,1主要为意外:酗酒、醉酒及酒后各种意外,临床误用 2偶见自杀,如用50医用酒精自杀 3他杀少见,但酒精

7、常常被用来作为其他方式他杀的先行手段或投毒的掩盖剂,中毒原因,20,1由上向下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2扩张毛细血管,尤其是皮肤血管,产生温热感,麻痹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下降。 3.增毒效应,中毒机制,21,4主要在小肠吸收,分布与组织的含水量成正比 5代谢为乙醛、乙酸,最终为二氧化碳和水。,22,中毒致死量,1因人而异:一般7580g为中毒量,250500g为致死量。 乙醇中毒与血醇浓度有关: 血醇浓度 中毒程度 0.050.1 轻度中毒 0.150.3 麻醉状态 0.350.4 严重中毒 0. 40.5 致死浓度(45g/L),23,2特殊情况:中毒和中毒致死量会下降,如联合用药(安眠药、呼

8、吸抑制剂或麻醉),身体有疾病。 各种饮料中酒精含量 白酒 4565 黄酒 1620 果酒 1648 葡萄酒 10 啤酒 26%,24,1急性中毒症状(豪言壮语胡言乱言低头不语) 兴奋期:表现为皮层下兴奋,哭、闹、笑、手舞足蹈、冲动、攻击性等(酒后吐真言) 共济失调期:皮层下中枢及小脑受到抑制,步态不稳,易摔跌,动作不协调、语无伦次、舌头发硬。 昏睡期:脑干受到抑制,呼吸循环受抑制。最终死于呼吸衰竭。,中毒症状,25,1颜面潮红 2内脏充血 3体腔有酒味 4实质脏器病变:出血、脂肪变性等 5其它伴随病变(损伤、气道内呕吐物、肺炎),尸检所见,26,1一般采外周静脉血,烧死者可采心血或颅内 热血肿

9、 2脑、肺、肝、肾 3尿 4睾丸、前列腺(碎尸或难以收集血液的尸体) 5肌肉、玻璃体(腐败尸体),检材采取,鉴定要点 1血、尿中定性、定量是关键 2排除其它死因(疾病、外伤、低温等) 3注意联合中毒 4死后腐败可以产生乙醇,但同时会有大量的正丙醇产生,且尿中不会出现乙醇。,5部分换算公式: a.估计饮酒量:饮酒量(g)体重血中乙醇浓度0.8 饮酒量(ml)饮酒量(g)0.813 b.喝酒时的酒精量(g)(喝酒距死亡的时间间隔-1.5) 15检测的酒精浓度值1.4 c.肌肉与血中乙醇浓度的相关系数:0.740.94,鉴定要点,醇类的定性定量分析,1. 传统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将乙醇从检材中分离出

10、来,取蒸馏液用化学方法检验乙醇; 缺点:灵敏度低、特异性差 2.近代血醇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 优点:灵敏、快速、准确,氰化物中毒,氰化物是毒物中作用发生最快的一种,俗称三步倒,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二大类,无机为NaCN及KCN,有机有腈类(如植物果实中含腈甙),31,中毒案情,工作中意外中毒: 工业中毒 冶金、电镀、染料工业等 仓库烟熏灭鼠 捕兽丸意外中毒 氰化物自杀 氰化物他杀:投毒、注射,32,中毒机理,氰离子(CN-)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氧化过程电子传递 细胞不能利用氧 窒息 中枢NS对缺O2最敏感,加上氢氰酸在类脂质中溶解度较大,故脑组织首先受损,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中毒症状,其中毒症状是先兴奋后抑制,最终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摄入大量氰化物: 1060s:突然昏倒、呼吸困难及强直性、阵发性痉挛 2 3m: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而死亡,剂量较小时: 口腔麻木、流涎、剧烈头痛、继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眼球突出、头痛加剧、症状可持续1030m 食用含腈甙植物症状常出现在食后36h,中毒轻的有呕吐、头晕、嗜睡,重的出现昏迷痉挛,并能引起死亡,35,中毒致死量,氢氰酸0.050.1g 氰化物0.150.25g,36,尸检所见,血液鲜红色 尸斑鲜红色 肌肉鲜红色 体腔有苦杏仁气味 胃粘膜腐蚀出血 如苦杏仁中毒,胃内容有 未消化的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