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60张).ppt_第1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60张).ppt_第2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60张).ppt_第3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60张).ppt_第4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60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让战火烧尽。 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有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学习目标: 回顾新闻的特点; 梳理结构和线索; 品味景物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 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5个部分,有的新闻就没有导语和背景。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集中营大

2、门上文字(ARBEIT MACHT FREI) 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

3、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人性的思考!,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被饿死的囚犯,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集中营里的万人坑,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

4、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巨大的焚尸炉:“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没有比这再震撼人心了!,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 。

5、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重点词语: 沼泽(zho) 噩梦() 窒息(zh) 婆娑(su) 处决(ch),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导语(1-3段) 主体(4-1段) 结语(第16段),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问题探究,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

6、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2.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这样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的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假如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现在的一切。现在却物是人亡,悲上加悲; 在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是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

7、示着作者内心汹涌澎湃。,3.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首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呼吁我们要远离战争,珍爱和平。,4.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8、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众多的参观者(游客),参观者的感受、反应,记者(罗森塔尔),参观,产生,观察,别具一格的描写角度,侧面烘托法西斯的罪恶。,5.共同揣摩:细节描写,“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

9、理解这个细节? 14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微笑着在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个姑娘?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怎么理解14段“在奥斯威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细节有两个作用: 一是“推微知著”,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 一是“搜间传神”,披求一般人不注意处,即找到好的细节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鉴赏品味,传神美,崇高美,细节之美,本文线索: 1.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及情况。 2.参观者的感受和心情(主要)。 特点: 1.双线展开,紧密结合; 2.情景交融,安排巧妙,真实深刻地揭露主题。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小 结,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拓展延伸,二战时,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

10、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不回答时,就对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了。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

11、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她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人们沉默着,死亡是如此真实地逼近着每一个生命。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

12、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暴力真的能摧毁一切?不,在天真无邪的爱和人性面前,暴力让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恶和渺小。刽子手们在这颗爱的童心面前颤抖着,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道长拜奥斯维辛,共同慰藉110万亡灵,表达后人六十年不衰的哀思、感悟世人六十年不变的希望。,拓展延伸,法国总统希拉克参加纪念活动,意大利总理点燃蜡烛缅怀遇难者,美国副总统切尼参加纪念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纪念活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参加纪念,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参加纪念活动,欧洲议会决议,新华社布鲁塞尔

13、月日电(记者吴黎明)欧洲议会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以票支持、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决议,倡议将每年的月日定为“欧洲大屠杀纪念日”。 决议指出,造成1万人被屠杀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让欧洲人铭记,它还提醒人们要高度警惕在欧洲时而发生的反犹事件。,“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前以色列总理拉宾,奥斯维辛委员会柏林集会 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 2005年01月27日 12:01 新京报 德国必须直面过去,“尽管遗忘和排斥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 从1996年起,德国将奥斯维辛集中

14、营的解放日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 轻描淡写错误历史 2005年01月27日 20:17 文汇报 如果说日本已深刻认识到其过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1970年12月7日,时东德总统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献上花圈。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获诺贝尔和平奖。,军国主义魂灵的复苏,靖国神社,小泉在靖国神社内参拜,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残杀。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时间长达6个星期,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耻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性质比二战时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更严重,毕竟纳粹屠杀犹太人是一个党屠杀一个民族,而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南京大屠杀后,日 军在活埋中国平民。,牢记历史血泪,南京市区被日机“无 差别级”轰炸后的惨景。,日军活埋小孩,日军把无辜的中国人反绑双臂枪杀后,掷入城郊池塘。,日军把中国人当作“活靶”,“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