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Cultural Landscape五台山风景区“僧民关系”探析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Local Community in Mount Wutai王应临 / WANG Ying-lin杨 锐 / YANG Rui邬东璠 / WU Dong-fan摘要:五台山风景区200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较大规模的社区搬迁贯穿其“申遗”过程并延续至今。当前社区搬迁政策 在实施过程和效果方面均出现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对五台山地区的“僧民关系”缺乏理解与研究。以考察五台山地区“僧民关系”的发展演变作为出发点,并将旅游发展和规划政策作
2、为影响其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继而探索当前情势下当地居民与佛寺间的相互关系,反思风景区社区搬迁政策,最后提出一些思考。 关 键 词:风景园林;五台山;居民;社区搬迁 文章编号:1000-6664(2014)04-0063-04 中图分类号:TU 986 收稿日期:2013-10-14;文献标志码:A 修回日期:2014-02-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51278266、51008180)共同资助 Abstract: Mount Wutai Scenic Area wa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in 2009. During the n
3、omination process, there were large- scale community relocation projects which are still ongoing now. Currentl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elocation policy. The reason may be lack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l
4、ocal community. Taking examin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mentioned above as a beginning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policies effects into accoun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local community. In the end, the paper rethinks th
5、e community relocation policy and proposes some thoughts.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ount Wutai; habitant; Buddhism; community relocation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之一,具有历史悠久的传3 期: 一期工程为2006 年, 二期工程为20072008 年, 三期工程为20092010年3。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还在实施,进展缓慢,并遭遇了较大的问题,具体包括: 成功申遗后,各方对于搬迁政策的重视程度减弱,搬迁所需的补偿资金难以到位,第二期搬迁工程进
6、展缓慢; 第一期搬迁的社区居民并未真正居住到位于金岗库乡的搬迁安置房,而是依然在原居住社区附近的其他社区租房居住,承,丰富多样的文物遗存,雄浑绚丽的自然风光,幽雅怡人的清凉环境1,是我国文化保护与研究的重要场所。2009年五台山风景区作为“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文化价值被识别出来。根据世界遗产中心委员会对五台山价值的陈述,五台山完美地体现了自然景观与文化的融合、凝结于自然风景中的以及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 为申请成为世界遗产,五台山风景区在提交给世界遗产搬迁政策事实上“搬房不搬人”,并未真正实现规划初衷; 为建设搬迁安置房,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一亩地(约667
7、m2)3万元的价格征收了金岗库村等地居民的耕地,导致居民不能继委员会的申遗文本和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中制定了核心景区社区搬迁的政策,这是基于当时核心景区内社区的建设规模和风貌极大破坏风景区价值的现实状况做出的重大决策。据续从事原来的农业种植活动,不少居民因此待业在家,生活无以为继; 此,五台山风景区管理局开始大力实施社区搬迁工程。其中核心景区内已搬迁的原居住用地一部分成为商业气息浓厚核心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将核心景区内的村庄全部予以移的旅游服务区,另一部分成为具有城市风貌的绿化用地,景观民搬迁,将这些村庄搬迁安置到金岗库至石咀旅游服务基地风貌与原有质朴宁静的乡村环境差异依然巨大(图13)。 内;
8、景区内不保留和设置永久性旅游服务设施,现状旅游服务设施全部搬迁拆除;对核心景区内拆除地段,以生态修复为原则,进行绿化美化环境景观设计和建设,还其原有景观 风貌等内容。综合整治期限为20062010年,共5年,分为 上述种种问题让人不得不反思现行的风景区社区搬迁政策,并思考位于风景区核心景区的社区在五台山价值中的地位作用,即它与五台山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诚然,寺 庙和在其中居住修行的是五台山价值的核心构成,因此 63 专题 文化景观 对五台山地区“僧民关系”的追问有助于回答上面的疑问。 1 历史上五台山地区的“僧民关系” 五台山地区是先有村后有寺,五台山地区的居民为文化在此处的孕育守住了一片净土
9、,而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佛学思想和佛事活动影响当地社区,既使居民保护当地环境,又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台怀地区拥有悠久的人居史,五台县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落。五台山境域内古为戎狄所居,公元前541年,晋荀公败狄于大卤(太原),渐拓而北,地归于晋。后经历代建制变革或战乱。而五台山最初传入图1 五台山台怀镇原有景观风貌4和创建寺庙的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是东汉永平年间,此外较可信还有东晋初期和北魏时期5。 民前来放牧,因而改名为“六月骡马大会” 8。 关于五台山由来的也与当地百姓有着密切的联系。侯五台山思想中的环境观念也深深影响着当地居民。“诸恶莫作,众
10、善志华在五台山的由来中记载:远古时代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奉行”的基本价值取向、“众生平等,万法皆有佛性”的道德基础、“因果业报”的道德约束机制等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约束当地和居民不要破坏环境,对当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地自然生态起到保护的效果。而在五台山特有的文殊中,其菩萨道是施予一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有生命者以慈爱和怜悯。这不仅是文化基本道德价值准则的具体运用,而且也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
11、,那里一下就变成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包含了对自然生命的关爱。善与恶的基本价值取向不仅没有局限于人伦范围,还扩展到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9。 1.2 经济联系 场。此后那条山谷也被叫作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6。 历史上五台地区的寺庙与当地居民之间有着和谐的相互关历史上五台山地区的寺庙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主要体现在寺庙出租土地给居民、等方面。 与居民之间进行经商往来、居民接待前来云游的系,集中体现在文化、经济、社会和景观风貌等方面。 1.1 文化联系 五台山的寺院经济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租寺院所有的土地获得收益。寺庙土地的来
12、源主要是历代帝王封赏和寺庙出资购买。五台山寺庙的土地分布在五台、繁寺庙的礼制传统一直熏陶着附近地域的民俗文化,尤峙、代县和河北省阜平。在1935年,拥有最多土地的显通寺收租860石,菩萨顶收租其是忻州的民俗文化。忻州地域内甚至山西的当地居民大多形1 438石8。同时,寺庙的也从事开矿、种地、造林和经商等行业,不可避免地成了拜佛的习惯,广大农村历代均有寺庙建筑,其中,五台县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往来。由于五台山显赫的地位,吸引了四方信徒前往朝拜寺庙多达数百座,代县、原平、定襄、河曲、宁武等也皆有著名寺庙7。例如位于五台山风景区范围内的金岗库村, 其地理位置极为靠近台怀寺庙群,也依然在村内设有村庙和前
13、广场,供村里百姓拜佛使用。此外,很多先有寺庙后有移民的村庄往与学习,当地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接待服务的功能。 据文献记载,“近年设学筹款,分三股摊捐,一为黄衣僧寺,一为青衣僧寺,往以寺庙名、遗迹或者传统命名,如佛光村、塔沟一为佃户”5。 村、大插箭村等7。 五台山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1.3 社会联系 五台山地区寺庙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社会联系主要体现在信徒前来云游对当地社区社会结构的改变。五台山的寺庙分子孙庙和十方庙,前者按照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 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后者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其组织管理形式为选贤制5。云游的 均可前来挂单修行,因此可以说五台山的碧云寺等十方庙是最早对云游 提供“
14、旅游住宿接待”的场所。 和庙会活动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休闲和商品交易的机会。五台山六月庙会(六月骡马 大会)是从清乾隆年间历史悠久的古庙会演变而来的,每逢农 历六月,四方僧众、香客、游人蜂拥而至。在庙会期间,唱戏一月,更增添了庙会的热闹气氛,丰富了当地社区居民的 与此类似,有的或者居士云游至此,除了在五台山的寺庙住宿之外,还 文化生活。后因五台山地区六月牧草丰美,又吸引了四方牧 即五台山。 64 Cultural Landscape会选择在当地村庄居住一段时间,借宿或者租住当地居民的住宅,在当地社区生活,同时接受五台山自然环境和氛围的。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村庄居民的社会结构。在传统村庄
15、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1.4 景观风貌 寺庙的选址既要考虑生存需求,又要考虑远离尘世。因此在景观风貌方面,五台山的寺庙群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2形成寺庙、山林、农田和谐共生的格局。 于1911年游览五台山的朱远峰在五台山记中写道,“四五里许,林峦四围,纵横屋舍,土人曰:此台怀镇,僧商往来交通之地,即游客夜宿处也。山怀水抱,寺宇纷如, 与目谋者,山光之飘渺也,与耳谋者,山水之清音也,与心与神谋者,禅机之渊然而静,悠然而廓处也”10 。描绘出了当时林地、村庄、山水、寺庙构成的“林峦四围”“纵横屋舍”“山怀水抱”“寺宇纷如”的景观格局,以及这一
16、场景 下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体验,是这种和谐关系的完整体现。 2 旅游发展下的僧民关系 旅游发展对于五台山僧民关系的影响最先体现在经济关系3图2 台怀镇当前旅游服务设施(赵智聪摄于2012年8月) 图3 台怀镇当前景区绿化风貌(赵智聪摄于2012年8月)上。由于大量游客的强势介入,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的社会背景,僧民经济关系被居民与游客、与游客之间的经济关系山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当地居冲淡,同时也改变了僧民关系中的文化、社会联系和景观风貌。 民不能从事传统农牧业生产,进一步促进了居民的旅游业转向。 而五台山的寺庙的生活费用和寺院经济开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国家供给,也不再经
17、营土地出租、农业、工业和、化缘和朝拜等11。台怀镇在前清曾为从事公务、行商业。1983年旅游发展之后,各寺庙凭票参观,五台山的门票宫,康熙、乾隆多次巡山即居住于此。台怀又是当地集镇,接纳过无数旅游客商8。 最初台怀镇的旅游并不发达,是小规模、居民自发的活收入每年约18万,由各寺庙支配。此外,普化寺利用寺庙房屋办旅社,还有信徒施舍财务,为五台山僧众增加了收入8。 由此,原有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土地出租和商业贸易往动。根据袁希涛() 的游五台山记, “ 距佛寺萃集之来的关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居民与游客、与游客之地约一二里有台怀镇,店铺二三十家。街衢,贸易亦不间的经济联系。 盛。各寺附近, 别有杨林
18、、营坊两市, 多以蒙人习用之木在社会与文化联系方面,旅游的经济利益吸引了不少外地碗、铜器及佛像、念珠等,与蒙古人为贸易。至五台住民, 除寺僧外, 大抵为承种寺地之佃户。附近二三十里小村土屋,率皆此辈。其经商营业者,仅寥寥若干家耳”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五台山旅游大发展,当地居民参与经商者和务工人员在当地社区居住和工作,改变了原来居民和信徒构成的社会结构;同时随着与外界信息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一方面扩大了五台山一方面也改变了当地村庄原有的文化的影响力,另文化特征。景观风貌方旅游服务经营的比例与规模不断增大,台怀镇出现了大量宾面,为发展旅游不断增加的建筑规模和密度、大量的旅游服馆、饭店和
19、商铺。镇上居民普遍从事商品兜售、餐饮住宿、 务设施的建设等改变了原有林地、村庄、山水、寺庙构成的 照相导游和租车等行业,收入水平也不断提升。1982年五台 景观格局,“人声鼎沸”代替了原来的“悠然恬静”,台怀 65 专题 文化景观 镇的很多地方已经与普通的商业集镇没有什么差别。 应该说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僧民关系变化具有复杂性。一方面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文化的传播与转变、经济关系的变化等,很难判断这一变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另一方面,在景观风貌方面的变化则展现了明显的消极趋势,在这一情势下,有必要在早期就通过适当的管理干预与引导进行控制。 的费用,将无缘在五台山修行,这与大
20、乘“普度众生、自利利他”的思想有所违背。没有居民居住的核心景区的物价必将进一步上涨,发展成专门面向游客的旅游消费模式, 的日常生活成本也不得不随之大大提高。 总之,尽管社区规划政策的初衷是修正由于旅游发展对传 统“僧民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事实是采取直接“切除病灶”的方法,将“僧民关系”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3 规划政策下的僧民关系 为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缓解旅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五4 思考与讨论 历史悠久和不断发展的文化是五台山作为世界遗产文台上山风景区管理局制定了核心景区整治的规划政策。风景区化景观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的核心价值,而“普度众生”管理委员会的理想状态是使得核心景区内没有社区,
21、游客可以文化精神的传承需要深入民间,表现为顺应大部分信徒的利益当天进出景区,在景区门区的游客服务区住宿。同时不鼓励在寺庙或者社区内的外来信徒挂单行为,认为这会增加景区管理的难度,由于其身份难以判断而带来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 社区搬迁的规划政策考虑了对旅游带来不良影响的干预和和需求,并不断扩展的传播,给信徒足够的信心和希望13。另外,自唐宋以来寺院经济经历了财产大量积聚到流散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与世俗生活的紧密联系14。因此,文化的保存与当地民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管理,但并未将居民社区纳入“保护”的视野中,只关注了寺历史上五台山地区的寺庙和与当地民众之间的文化、庙的保护,使得原本已被削弱
22、的僧民关系更加薄弱。已经搬迁经济、社会和景观风貌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大乘与世俗生出风景区的社区居民仅有一部分人因为所从事的旅游服务业而回到风景区,与之间的交流更为有限。可以预见未来社区活的紧密结合;旅游发展之后,这种联系在文化层面进一步扩大到居住在更远范围的游客和信徒,同时在经济、社会和景观风貌方面也引起了变化;而以景观风貌整治为出发点的社区搬居民将越来越少受文化的熏陶,两者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联系减弱。如果核心景区内不再有社区存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迁政策则有可能使得核心景区内的“僧民关系”变得更加薄寺庙与村庄共同构成的景观风貌也将彻底消失。 弱。这一状况对于五台山文化的保护会造成如何的影响,对于五台山核心景区的寺庙来说,社区的搬迁对的可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五台山核心景区的社区还未被完全搬能影响主要是寺庙接受前来挂单的能力大大减弱,很多迁,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再研究,进而对现行的 社区规划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 远道而来的不可能承担得起长期居住于风景区高级酒店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Z.2007. 2 邬东璠,庄优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圆周接力课件教学课件
- 2024乙丙双方关于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与维护的合同
- 2024保险合同保险标的及属性规定
- 2024年司机配驾汽车租赁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度工程建设项目融资担保合同
- 2024年居住区绿化托管协议
- 2024年广告制作委托合同
- 2024年展览厅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4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解释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 2024年度汽车销售业绩奖励合同
- 手术室耗材的管理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3版 课件第5章 并行口及应用
-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T 15-60-2019
- 小学生急救知识主题教育
-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两章测试题(含答案)
- TB-T 3356-2021铁路隧道锚杆-PDF解密
- 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员工手册
- 自动化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图
- 河北开放大学2024年《应用写作》形考作业1-4答案
- 智鼎在线测评题库答案2024
- 小学阶段少先队仪式教育研究基于少先队员身份认同的视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