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模块文化史 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单元知识主线,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主要表现: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2)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3)中国古代的文

2、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主干知识整合,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抓主干,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

3、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推动教育发展;士阶层的兴起。,井田制,2.主要派别 (1)儒家,为政以德,仁政,亚圣,性恶论,礼法并施,仁,(2)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 的政治主张,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战国时期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和“ ”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 ”。 (3)法家:战国后期韩非 地位: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 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影响: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战国时期墨子 地位:墨家学

4、派创始人。 主张:“ ”“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影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但到战国以后不受 重视。,无为而治,逍遥,不相胜,君主专制,兼爱,3.影响: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其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5、。 (3) 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政治理想,变革精神,汉武帝,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 (1)形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 .而形成。 (2)内容 “ ”学说(基础)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同时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政。 君权神授神化专制皇权,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4.实质: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法家思想,

6、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受到重用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巩固手段 (1)原因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7、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重理解,(2)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 3.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原因 (1)内因 自身特点: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 体系开放:能不断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 适应时代: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调整。 个人贡献:历代儒学家的创新发展。 (2)外因: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 探究重点,主题一 转型期的文化震荡百家争鸣,【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要求回答“历史背景”“历

8、史使命”,条件是“依据材料”,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概括。 (2)联所学,找关联: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 (3)提信息,找关键: 反映出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 反映出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答案】 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历史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深化拓展】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的崩溃,土地私

9、有制的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上的条件。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3.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主题二 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问题】(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 (2012北京卷,37;2014海南卷,1及2010山东卷,9改编) (2)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有何体现?(原创题),【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概

10、括思想主张。第(2)问,结合各家中具有现实意义的主张作答。 (2)联所学,找关联: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这些学派的思想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3)提信息,找关键: 反映的是仁政思想。 主张君贵民贱,属于法家的思想。 主张视人如己,属于墨家的兼爱思想。 【答案】 (1)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的思想;墨家“兼爱”思想。 (2)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

11、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深化拓展】 一、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 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

12、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二、儒家思想的特点 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主题三,儒学的官方化董仲舒的新儒学,【问题】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首先

13、根据材料概括观点,然后根据限定条件“以董仲舒为例”从两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2)联所学,找关联:汉代,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提信息,找关键: 秦汉士人在面对政治权势时,流露出一定的怯懦和奴性。 不能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因为该思想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 【答案】 观点:秦汉士人在面对政治权势时,虽然流露出一定的怯懦和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 论证:汉武帝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

14、体定型。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并主张以文化的“一统”巩固政治的“一统”。这些思想和主张,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限制君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主观努力。,【深化拓展】 一、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1.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糅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2)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实现“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4)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5)

15、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维护现实统治。 2.影响 (1)“大一统”是符合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符合时代潮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3)“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二、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 (2)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

16、,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3)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 教材补缺,角度一儒学对历史传统的重视,【典例1】 (2016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

17、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试题定位】本题考查儒学的文化背景,是2016年全国卷中难度较大、争议最多的一道试题。,【试题分析】 “五经”是儒家经典文献,涵盖了文学(诗经)、哲学(易经)、政治(周礼)、历史(尚书、春秋),都是中国先秦文化的代表,论语在秦汉没有列入儒家经典,原因有两个:第一,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的,在汉代的时候该书无论体例还是思想都不成熟,不具备权威性。第二,论语及春秋战国儒家思想不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如

18、儒学宣扬“君视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这样的思想就连后来的朱元璋都接受不了。汉代儒学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化皇权,因此,论语不列入五经就很自然了。这显示出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因此C项正确。,答案:C,角度二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共通之处,【典例2】 (2015海南卷,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试题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分析理解能力,以

19、“百家争鸣”为考查点。,【试题分析】 高考试题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考查一般着眼于其思想的不同点,突出诸子百家思想各自的特色,本题另辟蹊径,考查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共通之处”。本质上讲,诸子百家思想都是治世之道,所不同的是治世的手段和方法,儒家重视道德和人伦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君主以德治国,百姓克己复礼,以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法家重视运用君主专制和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强制臣民遵守国家制度,以稳定统治秩序。两派各走偏锋,实际上中国古代大部分朝代都是“德治”和“法治”并举,战国时期,两派思想就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荀子是这一趋势的代表人物,经过西汉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儒家吸收了法家的一些思想主张,两派

20、的思想实际上融为一体,B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是法家主张,儒家少有论述,排除A项。厚古薄今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信奉发展的史学观,主张今必胜古,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则经常被人批评忽视人伦道德,D项错误。,答案:B,角度三汉代以后儒家伦理的强化,【典例3】 (2014全国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试题定位】本题以秦朝与西晋法律制度的不同之处作为载体,考查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地位得到强化

21、这一所学知识。,【试题分析】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两大基本手段,但各朝代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相对而言,秦朝更加重视法制,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法制建设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援儒入法”,相对于法律制度,“三纲五常”居于核心地位。汉代以后,各个朝代大体继承了西汉重视道德建设的做法。D项正确,B项错误。 给定材料只说明父亲(养父、亲父)的权益,并没有说明养子、亲子权益有何变化,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宗族利益的信息,C项也是错误的。,答案:D,【教材补缺】 法律儒家化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

22、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从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的、民事的、婚姻家庭的、行政的、诉讼的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和灵魂,也就是说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角度四 儒家的理想政治与社会追求,【典例4】 (2015全国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

23、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试题定位】 本题考查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分析能力。试题难度较小。,【试题分析】题干提供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常见的现象:儒家学者在批评现实政治时,以夏、商、周三代“圣世”作为对现实的评判标准,以尧、舜作为专制君主的榜样。据此设计了四个选项,要求考生加以辨析。孔子崇尚周代礼制是先秦及秦汉法家人物对儒家的批评,经常指其“复古”“厚古薄今”,但儒家的精神实质并非返古,而是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的追求,这影响了后世儒者的价值观念。儒家学者的上述主张虽然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但是,对于君主暴政有一定

24、的约束力。,答案:C,【教材补缺】 儒家学派的历史观 1.“春秋笔法”:儒家思想家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仁义道德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所以一旦王朝兴盛,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大臣贤良,是施行儒家的仁义礼教的结果;一旦王朝灭亡,他们便咒骂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因此,儒家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是不完整的。 2.厚古薄今:孔子主张“厚古薄今”,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要人们“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 3.道德理想主义: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

25、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以“内圣外王”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无法实现。但是,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 夯实基础,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2016广西桂林调研)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解析:B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孟子更多继承孔子仁的思想,荀子更多继承孔子

26、礼的思想,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是其外在表现,而孔子的“仁”“礼”“德治”和孟子的“仁政”不适应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需求,是逆历史潮流的,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才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错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时已明确提出“仁”“礼”,故D项错误。,2.【易错题】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解析:B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

27、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应提升自身修养,从而让百姓对自己恭敬、信服,并非百姓的重要性,A项错误;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新知生成】 仁和仁政、礼和礼治 仁和仁政: “仁”是一种道德概括,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仁政”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仁政”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称之为“小康”。 礼和礼治:“礼” 是指周礼,是实现仁而具体化的制度或者行为方式,是修身的手段。 “礼治”就是要通过“正名”,使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

28、言行,履行义务,从而规范社会秩序。礼治就是人治,即仁治。,3.(2016江西南昌一模)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 D.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解析:A题干中“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意是政事分给地方官员来做,大权集中在中央;圣明的君主独掌大权,四方的官员都要来效力。这反映出韩非子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张,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4.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A

29、.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解析:B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礼法并举且认为礼是法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故B项正确,D项错误。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其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经典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B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

30、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民贵君轻”,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认为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原始儒学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有涉及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德治并没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6.(2017山西太原月考)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董仲舒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

31、 B.论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 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解析:A董仲舒借用谶纬神学改造儒家思想, 使之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 从而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取得正统地位,A 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说明了天人感应的观点,但是并未涉及天人感应为什么正确,B 项错误;决定后世儒学发展趋势的是儒家思想的不断与时俱进,C 项错误;董仲舒在继承孔孟儒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并非背离孔孟学说,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7.【新题速递】 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二独立人格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