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项遗迹发掘记录房子、灰坑、陶窑、水井等工地统一编号的以及记录,记录这就是他的情理者。发掘记录基本内容:1 遗迹编号2 绘图号、照相号、记录者、记录日期3 以及在探方中的位置和直接地层关系4 发掘经过程和情理手段主要交待情理过程和细节,清理人员和用工情况,清理的技术路线,清理时遇到的问题及结局方案,判断和清理使得失误及补救措施5 遗迹形状、结构和尺度描述入,灰坑记录平面和剖面形状,细部结构的观察,对坑口、坑底、开口距地表的深度和与总基点的相对设深度,各细部的度量记录等房子结构要复杂的多,但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样6 遗迹的堆积物和出土遗物自上而下描述以遗迹的堆积如灰坑,首先介绍坑内堆积是否分层,分几
2、层。各层厚度、土质土色、包含物、遗物出土情况、代表性遗物的表述及草图。注意区分窖穴等的使用堆积和废弃后的填土堆积。如房子,分上部结构的倒塌堆积、使用期间的堆积、基础结构部分堆积依次描述。房子的结构复杂,每项都要作详细记录。每个细部都要记录到。如,每个柱洞及填充物、居住面各个层次等都要有详细介绍和记录。7 自然遗留的标本采集情况8 废弃原因和用途推测9 时代推测10, 解释与声明主要记录上数个条目中未能列出的,但又有必要记录和说明的内容。2)探方发掘记录田野考古规程1探方编号、在遗址上的方位、与邻方的相对位置、方向和规格2本探方的全部图纸编号和全部照片的编号,记录者和记录日期3。探方发掘经过包括
3、参加人员、发掘日期、主要遗迹的从判断到清理完毕的工作总结、发现和遗留的问题、发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等。4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按地层堆积顺序,自上而下依次记录每一层堆积。直到整个探方最下一层文化层及其叠压的遗迹全部记录完毕。最后,记录生土情况。每一层都应包括以下内容:A叠压、打破本层的遗迹及这些以及间的地层关系B本城在探方内的分布情况、深度和厚度、土质土色、包含物。C遗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态、数量、类别和对其中有代表性遗物的描述和草图D对该层年代及文化性质的初步判断等。E记录被本层叠压并打破下一层的各种遗迹的地层关系。除去由单项记录者外,其他以及现象都要在此作详细记录。5探方内所有文化堆积单位的关系总
4、表。3)工地发掘总记录:由发掘负责人来完成4)遗迹单位登记表主要用于地层、灰坑、柱洞坑等地层单位,它是根据上述记录内容和要求而设计并使之规范化的表格,其功能与上述各类记录基本相同,它是在田野工作时完成的,5)文字记录中以及名称的标写1标写发掘年份公元纪年的后两位阿拉伯数字2发掘地点遗址所在县市和遗址名的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第一个字母3。遗迹单位用以及单位的以一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探方t房子f灰坑h水井墓葬m瓮棺w小坑k灰沟或沟hg或g4单位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5工地单位编号遗迹单位的简写+单位序号如t104等6完整的名称标写举例91txt1041991年发掘的天门市蕭家屋脊遗址第104
5、号探方6)文字资料的建档7)关于context方法和context方法的编号记录体系二、图纸记录1)工地图1遗址环境图一万、五万2遗址地形图一千、二百3发掘区以及分布图总坑位图50、100是整个发掘区内所布设的探方和除地层之外的所有统一编号的遗迹的分布图4发掘区主要剖面剖面图50、1002)探方图1。探方各层平面图50、20表现的是开口在第一个地层表面上的各种以及现象,以及开口在更晚层位,却打破本层的遗迹现象的残余部分。直接反映这些遗迹在探方内的位置、大小、形状、相互关等内容。首先绘制探方4*4部分,清理完隔梁和关键柱后,需将补测的隔梁和关键柱的地层平面补绘于图纸相应位置。为了在测图上反映出一
6、个层面微地貌特征情况,要在图上标示出特征点的高程。2四壁剖面图比例与探方平面图一致,50、20表现的是探方壁上的地层层次和各层面开口的遗迹剖面状态和地层关系。通常是待探方4*4部分清至生土后再测绘此图。但若要打隔梁,就要提前测绘已清理部分。隔梁清理完毕后,要补齐关键柱部分的地层剖面,并于相邻探方对接。这样,才能将真个发掘区的地层串连起来,形成一份完整的网络资料。探方倒地后,再将其余部分补齐。3遗迹单位图单项遗迹的平面、剖面图20灰坑、10房址、墓葬、瓮棺比例每个遗迹至少要有平面和剖面各图一张。结构复杂的,还要增加平面和剖面图。4遗迹关系图比例同3如果是开口于同一层位下的相互间有直接地层关系的一
7、组遗迹,还有要有反映该组遗迹间相互关系的平、剖面关系图。该图要力求全面反映遗迹间的层位关系。5遗迹分布图又叫“坑位图”,是探方内所有遗迹的平面位置图。探方内所有遗迹都要画在这张图上。比例与探方平面、剖面图一致,多采用50、203)注意事项:1保持图纸情节,画面线条要纤细、清晰、均匀、流畅三、照相记录1)记录内容1遗址环境和遗址全景照片2发掘区照片:发掘中和发掘完工后工地全景,大型遗迹全景3以及照片:整体及局部特写4以及清理过程各个环节的照片5工作照2)胶片:黑白、彩色正片和负片3)数码照片:500万像素以上4)登记:内容为胶卷型号、胶卷编号、张数、拍摄对象、拍摄方向、天气、光圈、速度、摄影者、摄影日期等。第五节 墓地的发掘51 墓地的发掘墓地发掘多采用布设10*10规格探方对整个墓地进行大面积揭露。发掘时要严格按照由晚及早的地层关系,逐一清理。墓葬的地上52 墓葬的清理墓葬堆积主要有两部分:一, 墓室中被葬死者和围棋安排的葬具、服饰和随葬品等二, 封闭墓室的材料,通常包括墓室的填图及上部封土墓葬发掘一般是从确认墓开口层位、母口形状和与其它单位的地层关系等开始。如果幕上有享堂之类。1 竖穴土坑墓的清理1) 找墓口除了要注意与其它以及叠压和打破关系外,还要判断有无后期盗掘留下的盗坑、盗洞。盗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先清理。2) 填土的清理 小型墓的填图通常一次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