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_第1页
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_第2页
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_第3页
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方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差异摘要:称赞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是公开地对某个人或某件事做出积极地评论。无论在何种文化中,称赞都能起到联络感情,巩固人际关系的作用。称赞语是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交用语。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称赞语的使用形式却不尽相同。本文讨论了东西方恭维语与应答语差异及其成因,从而使人们正确的理解并加以运用,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高交际能力。关键词:称赞语;应答语;跨文化交际称赞语是是交际的“润滑剂”,它使交际得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向前推进,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还可以联络感情。但是由于由于东西方文化根源的差异

2、,中西方在使用称赞语方面有典型的差异性。其会话模式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人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心态和价值观念。一、东西方恭维语差异(1) 侧重的内容不同 一般说来,汉语称赞语中能力、外貌和个性是主要话题。而在英美国家 中,能力和外貌是主要话题,对个性方面的称赞不多见。而无论是在汉语称赞语还是英语称赞语中,外貌方面的恭维大多是给女性的,例如,“The new nurse is pretty.”而对于男性则集中在能力或者成就方面,例如,Our boss works really hard.在称赞外貌时,英语侧重修饰性方面,例如“Your new ha

3、ir-style looks nice.”而汉语则倾向自然的外表,例如“你的发质不错!”对于能力的称赞,英语偏向赞扬对方经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就,如“You did a good job.”而汉语除了赞扬对方的成就之外,还会提及对方为此所做的努力,如“你这个学期的成绩不错,看来是下苦功了!” (2) 运用的场合不同 研究表明,英语称赞语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而汉语则侧重于表示尊敬和关心对方。例如别人请客吃饭,英语文化背景下的客人除了表达感谢多数会表示自己很享受这样的待遇,例如“I really enjoyed tonight.”而汉语文化背景下,称赞的话更多以道歉的方式来传达,如“点了那么

4、多菜,真是让你破费了”。这在汉语文化里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也正因为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称赞语强调双方平等一致,所以英语里称赞语几乎成了一种习惯用语,用于打招呼、致谢等,例如,朋友之间见面,可能会说:“Hey, you look good today.”英语文化里称赞出现的频率很高,汉语文化背景下的人通常觉得那些称赞有点言不由衷或是多余。同样,在汉语文化背景下,因为称赞语强调尊重对方,表达称赞是有必要才为之,所以汉语称赞语的出现频率并不及英语高。这也让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觉得中国人似乎不太爱称赞别人。笔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人的赞扬可以是陌生人之间也可以是熟人,甚至家人之间。而中国人对陌生人和熟人

5、的赞扬相对谨慎,对家人则甚少赞扬,父母长辈对孩子的鼓励性赞扬除外。例如,英语中丈夫表扬妻子的厨艺时说:“This dish tastes good.”这样的赞扬在西方家庭中很常见,而中国的家庭中则甚少听见。(3) 选择的词句不同 以语言学家Mancs与Wolfson在关于交际行为的研究为例,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美国英语的称赞语大部分是形容词与副词的表达组合。他们认为,美国称赞语中形容词所占比例高达80%,动词占16%,更重要的是80%的形容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只有五个:good、nice、great、pretty和beautiful,而16%的动词中最常用的词只两个:love和like(例子见下)。

6、而中文称赞语中,根据左焕祺教授资料统计,46%是形容词,43%是副词,动词仅有7%。同时,中文称赞语中副词有很高的使用频率(43%),而且绝大多数称赞语都含有副词、形容词,例如,妈妈对孩子说:“宝宝,你真是太棒啦!”同时,在中文称赞语中动词也常常有副词作强度修饰语。在句型选择上,英、汉称赞语的差异也比较大。Manes和Wolfson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称赞语最常用的句型有三种:1)Np is/look(really)ADJ(53.6%) 例如,“You look very good.” 2)PRO(really)like/love NP(16.1%) 例如,“I like your skirt.

7、” 3)PRO is(really)(a)ADJ NP(14.9%) 例如,“Your daughter is sweet.”而中文称赞语最常用的句型为“YOU V ADV”(你动语副词)(左焕祺,1998),使用频率高达41%。例如:“你儿子学习真努力!”或“张老师,您工作可真卖力!”中国人和美国人称赞语句型选择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社会文化对语言表达形成的规约。从英汉称赞的句型差异也能看出:美国人自我意识强,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评价人物事物直截了当,重在突出个人感受。而中国人注重个人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和谐,往往从对方立场出发考虑问题,相对谨慎,更多称赞出于取悦对方。二、应答语差异 称赞是一种配

8、对性结构,即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称赞时,另一方通常得做出相应的回应,这种回应就是称赞语的的应答语。应答语大概有这样几种方式:接受式、缓和式和拒绝式。人们对称赞的不同反映及应答体现出各自社会独特的文化内涵。一般说来,对他人的恭维、称赞,西方人趋向于接受称赞。说话人可能对对方的称赞表示感谢,如:A:Your Chinese is very good. B:Thanks. ;或者表示同意对方的评价,如:A: Your daughter is so cute. B:Yes, she is.;也或者回赠称赞,如:A:Nice skirt! B:Your shirt is nice too.。有时候,英语文化

9、背景中,说话人也会使用相对缓和的方式应答,以此来转移称赞目标,或降低对方的称赞程度,如:A:I like your tie. B:oh really?Its my birthday gift from my wife. 在英语中,很少使用拒绝的方式来应答别人的称赞。诸如:A:Your English is good. B:No,its not good.。 因为这种应答模式在西方文化中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他们往往会把这种否定看作是不同意对方的评价,是对谈话对象的无礼。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在受到称赞后常采用这种“拒绝否定”的模式来接受他人的赞美之词,例如中国人在受到称赞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说“哪里

10、,哪里!”、“不行,不行”、“还差着得远呢”、“真是惭愧啊!”、“过奖了”、“不敢当”等之类的话语。这和英语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称赞一般选择欣然接受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英美人听到中国人断然否定他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时觉得无法理解;而中国人在听到英美国家的人受到赞扬时,用“thanks”,甚至用“yes”,“sure”这样一些词句回答时觉得太过直接毫无谦虚的原因所在。3、 称赞语以及应答语的差异透视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一)中西方“谦虚”的传统价值观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是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因而对中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抑的谦

11、谦君子作为楷模,这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做为原则的,“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不及”或“过”都需要反对。对“过”的贬斥表现在处世哲学上,即反对过分地显露聪明才智,提倡“大智若愚”,“谦恭虚己”。这在旧谚语中得到反映,如“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烦恼皆因强出头”,“树大招风”等等。”而西方人从西方的希腊、罗马古文明中继承了求异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时强调问题的矛盾和冲突的对立。因而在这种思维方式,求“新”求“变”的文化观念自然的孕育而生了。因此,“谦虚”在西方的文化中价值是忽略不计的。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这种社会风气可以说是与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的社会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有本事,有才能

12、的强者得到重用,而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靠边站。西方人人也提倡对他人恭敬有礼,但不象中国人那样贬抑自己,而是“恭而不谦”。他们认为肯定自己是“自信”的表现,过分谦虚反而给人畏首畏尾,虚伪的印象。因此,西方人的落落大方和中国人的过分自谦体现了两个民族的不同文化特征。(二)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表现为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价值体系的对比。中国长期以来把“个人主义”定位在实现集体主义的社会价值中,重视群体合作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一致。而在西方国家将社会活动看作是个人价值体现和发挥个性的场合,注重个人奋斗及自身价值,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英语中“I”开头就不足为奇了。中西方在对待称赞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反映就是其不同价值观的必然产物。四、结语对称赞语的研究表明,在中西方两种语言环境中,人们在使用称赞语的侧重、使用场合、词句选择及其和应答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既有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也有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而学习和了解目的语与本族语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往往是有效交流的最大障碍。作为语言学习者,应该更多地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在一定的语境中,语言是如何被使用的以及它们的交际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