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1违法构成要件_第1页
第二编1违法构成要件_第2页
第二编1违法构成要件_第3页
第二编1违法构成要件_第4页
第二编1违法构成要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编犯罪论本编体系图犯罪论犯罪概说犯罪构成特殊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构成要件符合性责任要件责任阻事由违法阻却事由却犯罪?第一节犯罪概念被告人王某,男,45岁,工人。被告人蒲某,男,41岁,某医院主治医师。被告人王某的母亲刘某在1984年检查身体时被发现患告知王某,其母亲的病情已无法控制,无救治可能,生命只可能维持半年左右。 刘某因癌症的折磨,曾多次要求其子王某终止治疗或让医生注射能立即致其死亡的药物。王某经过反复考虑,便找到主治医师蒲某,请求其为母亲注射能立即致其死亡的药物,使母亲能摆脱癌症的折磨。1986年4月5日,蒲某按照王某的要求,为刘某注射了一支药物,致其死亡。本案是一起安乐死案,这种

2、为免除被害人的痛苦而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罪?犯罪概念:解决“什么是犯罪的问题,着重表述的是一切犯罪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政治本质和本质,从宏观上认识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一、犯罪概念的定义 A.依据法律后果定义: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B. 按照犯罪的成立条件定义:犯罪是该当、违法、有责的行为(德日) C.结合程序定义:可提起刑诉程序并致刑罚的违法行为(英美) D.根据性定义:的行为或社会侵害性的行为E.综合本质特征与法律特征: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行为二、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刑法第13条:正文+但书即: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社会的行为就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立法?司法?)第

3、二节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解决“犯罪是怎样产生的”,成立犯罪需要哪些条件。从微观上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具备某种犯罪的特征;犯罪构成模式大陆法系苏联英美法系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本体要件构成要件符合性责任充足要件违法性有责性大陆法系犯罪构成模式大陆法系犯罪构成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 阻却事由违法有责性责任阻却事由性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特点(1) 层层限缩逐步排除(2) 三元区分结构立体刑法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英美法系犯罪构成模式英美法系犯罪构成模式犯罪本体要件责任充足要件犯罪行为犯罪心态合法辩护英美特点程序与实体相合;立法与司法相结合;苏联犯罪构成模式苏联犯罪构成模式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客体主体苏联模式特点将行

4、为整体的不同部分划分为多个构成要件, 逐个判断后平面整合。(堆积木,拼凑四要件三种犯罪构成模式孰优孰劣?炒菜比喻大陆法系:何时放菜、何时放肉、何时放配料英美法系:如何放,对立方监督苏联: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有菜、肉、配料即可我国应采取哪一种模式?Q:大陆法系如此构建犯罪构成模式的目的?Q:为什么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此的研究冰火两重天? 犯罪论体系的起源德国 现代意义上的犯罪论体系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那么德国为什么在此一时期而不是别的什么时间提出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呢? 德国学者之所以在这一时期提出构建犯罪论体系,乃是为了确保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而罪刑法定原则的根本目的又在于防止罪刑擅断

5、,以,因此犯罪论体系是罪刑法确保定主义的产物,其初衷在于防止法官的恣意入罪行为。因此,从根源上说,犯罪论体系构建的最初目的在于保障。 既然犯罪论体系的首要目的在于保障,那么什么样的犯罪实现论体系有助于保障目的的实现呢?犯罪论体系又是通过什么保障的呢?途径实现 答案是通过培养法断的思维方式控层式判官的思维进而影响法官的定罪过程。 既然德日等国采用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官的官的定罪过程,从保障。那么为什么以卫士”自称的英美法系国思维来控而实现“家对于这种保障措施毫无兴趣呢?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阶层式犯罪论体系对于要作用吗?保障的重 大陆法系学者之所以对控官的定罪过程看得如此重要,并精心设计

6、出阶层式犯罪论体系来控官的思维并进而控官的定罪过程,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大陆法系实行的是职权式的模式。在该职权式模式下法官享有较大的权力。因此,大陆法系国家的理论界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如何通过控官的官的定罪过程,阶层式的犯罪论思维来控体系便由此而生。 与大陆法系国家不同,英美法系实行对抗式 对抗式模式。模式与职权式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对抗式模式强调法官的中立。通过强化辩护以及强调法官中立来控官的定罪过程。 两者的不同仅是路径的不同而已中国情况?对于法官的定罪过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控制模式。模式法官权力过大我国:超职权式苏联平面结构黎力案辩护律师的作用平面封闭性犯罪论体系与职

7、权式模式相结合,给我国刑事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程序的有效运教材采用构成要件模式说明大陆法系:三要件。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张明楷:二要件。违法构成要件、有责性教材采用构成要件模式说明总论:张明楷教材分论:高铭暄马克昌教材三要件与四要件只有在疑难中才会出现相反结论犯罪构成责任要件违法构成要件责任阻事由违法阻却事由却犯罪罪行罪责具体含义:行为 一切犯罪的要件;结果一切犯罪的要件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手段)选择性要件刑法因果关系只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不属于犯罪客观要件。行为讨论Q1:何为刑法上的行为? Q2:刑法上不作为的成立条件?案例一(找出案例中的行为) 吴某(男,45岁)为减少继

8、承父亲遗产的法定继承人的人数,以便分得更 多的遗产,便极力怂恿其兄乘坐飞机 出差。为达到此目的,吴某甚至自己 掏钱为其兄购买飞机票,因为最近一 段时间,民航客机频繁出事,吴某便 希望通过让其兄乘坐飞机而飞机失事,从而达到杀死其兄的目的。 其兄为吴某表面的热情所动,遂乘坐飞机外出。果然,飞机因遇到强烈风暴坠毁,其兄也死于空难。吴某突然良心不安,于是到,以致案发。(让他人坐飞机能否成为刑法上的行为?)案例二:酗酒、吸毒、自陷精神病发等后实施的交通肇事、行为如何评价?(不受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静是否为行为?)案例三: 被告人刘某因与丈夫金某不和,离家出走。一天,其女(时龄12周岁)前来刘某住处, 刘某

9、指使其女用家中的鼠药毒杀金某。其女回家后,即将鼠药拌入金某的饭碗,金某食用后中毒身亡。因其女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对被告人刘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假他人之手是否是自己的行为?)案例四:不作为?例1:被告人邹某,女,31岁,某县幼儿教师。 2005年5月25日上午10时,被告人邹某带领4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李某(男,5岁半)失足掉入路旁粪池。邹见状惊慌失措,但不肯跳入粪池中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 此时,有一中学生田某(男,16岁)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粪池边观看,并同邹在附近找到一根小竹竿,探测粪池深浅,测得粪水深约75公分(半人深),但邹、田二人均不肯跳入粪池内救幼儿,只

10、是一起高呼求 救。最后,农民范某闻声赶来跳下粪池抢救, 但为时已晚,幼儿被救上来时,已经停止呼吸。(没有作为的行为是否为刑法上的行为?) 例2:在某局工作的被告人Z陪副局长X一起到下属某县检查工作。当晚22时许,X醉酒后乘坐Z驾驶的车辆驾驶的车辆欲返回市区,当行至某高速公路甲路段时,X因故下车,Z随后跟着下车。由于想尽一切办法权X上车未果,Z就独自驾车返回市区。次日8时许,X被发现死于高速公路甲路段的右行车道,经查其系被过往车辆轧死。Z是否可以成立不作为犯罪?(该行为是否为刑法上的行为?) 例3,昔日中的甲不愿再维系恋爱关系,女方乙为此携带毒药去甲男住处,声明如果甲与其断交,就死在甲处。但是,

11、甲完全不为所动,乙见恢复恋爱关系无望即决意,甲见此情景关上门离去,乙最终死亡。以不作为的故意罪甲有期6是否有道理?(此种不救年。的助行为是否为刑法上的行为?) 例4,与交通肇事行为无关的A,发现被害人B因无法查明的第三人所制造的交通事故深受重伤,躺在血泊中,即将B抱上自己的汽车,准备送到医院。但是,途中发现被害人B实在伤得太重,害怕自己做好事反被冤枉为肇事者,又临时改变主意,将B抛弃,致其得不到救助死亡。 A是否成立不作为犯罪?(救助后再抛弃的行为是否为刑法上的行为?) 例5:甲为抢劫乙的财物而在某偏僻场所对后者实施暴力侵害,乙奋力反击,当场将甲打成重伤。乙发现甲躺在地上,不止,非常痛苦地呻吟

12、,但没有对甲实施任何救助行为,而径直离开现场。4小时后,甲死亡。乙是否因先前行为而对甲负有作为义务?(合法行为引起的行为是否为刑法上的行为?) 例6,副食品商店的店主A曾经亲眼目睹B醉酒后打伤人,在B气势汹汹来买酒,并声称“要干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时,仍然应B的要求,将高度白酒卖给B。B在A的商店门口喝醉后,到大街上杀死了2个人。店主A卖酒的行为,是否产生阻止B作恶的义务?(正常经营行为是否可以为刑法上的行为?)行为体系:(一)行为的概念(二)间接实行行为(三)原因上的自由行为(四)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五)关于不作为(二)行为的概念与性质 “无行为则无犯罪”,行为是犯罪的基础。刑法中的行为具有以

13、下性质:1行为的客观性:(1) 行为不同于思想(2) 行为也不同于言论思想(绝对的权利)言论行为(易受约束)2行为的侵害性:行为必须会造成一定的法益侵害结果(执行VS.故意)我国刑法上的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体动静。社会的身1、动作)行为是人的身体动静(动作或者不2、行为人的身体动静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支配的(是人在其意志支配下的活动)3、在人的心理活动支配下的身体动静必须对社会具有性(行为本身必须具有法律意义,违犯了刑法的禁止性规范或命令性规范)A1:怂恿坐飞机的行为在案例一中,被告人吴某主观上虽有致其兄死亡的意图,但在客观上并没有采取行为,而是意图通过飞机失事使其兄死亡,因而不存

14、在刑法中的行为,不构成犯罪。A2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概念: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的状态,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的状态下实现犯罪的情况。 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实现犯罪的行为成为结果行为;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的行为称为原因行为或者设定原因的行为。 由于行为人对是否设定原因行为原本可以自由决定,故称为原因自由行为。 原因行为(酗酒、吸毒、自陷精神病发等) 醉酒、吸毒状态下的实行行为不自由 处罚否?根据? 处罚依据:因作为其无责任能力之原因的饮酒等行为之时该行为人尚有责任能力,因此该行为人实际上是在故意利用自己丧失刑事责任能力之后所为之犯罪行为的有责性缺失来希图规避法律,因此一般仍予以处罚。

15、A3间接实行行为(间接正犯)法益侵害既可由行为者亲自实施也可由行为人利用他人实现。当行为人自己不直接实施侵害行为而是将他人作为道具利用的场合称为间接正犯。具体情形: 1、将被利用者(的身体活动)单纯作为工具使用 2、利用欠缺构成要件要素的人(被利用者需无罪过) 3、利用他人较轻故意的情况 4、利用他人无目的行为 5、利用无身份有故意的人作为工具(二)行为的分类1作为2不作为(一)作为作为,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当为而为)行为(不。(二)不作为 1. 概念: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律要求必须履行的某种特定的义务,本来能够履行却有意不履行的行为,也即是当为而不为。区别:为:违反

16、的是禁止性规范不应为而为之作不作为:违反的是命令性规范应为而不为2.不作为的分类A. 纯正不作为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犯罪遗弃罪B. 不纯正不作为犯:刑法未明文将不作为表述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故意罪(三)作为与不作为的混合犯 如抗税罪对于应缴税而不缴,属不作为;但暴力抗拒行为,又属作为。 偷税罪对于应缴税而不缴,属不作为,但法律列举的偷税的方式,又属作为。3、不作为的特点 (1)不作为与作为具有同价值性(应为而不为,应被评价为不作为犯罪,但究竟是哪种不作为犯罪,需要与作为行为在主客观方面大致相同)例如,母亲不给婴儿喂奶,致其饿死的行为。与积极地打击他人头部、刺杀心脏为具有同等的

17、犯罪性等作例如,某发现罪犯正在疯狂地妻子,在履行救助义务具有容易性、可能性的情况下,拒不履行保护、救助义务,最后被害人死亡的,成立玩忽职守罪还是故意罪?行为与重罪之间是否具有同价值。(的不救助行为原则上成立玩忽职守罪。但若是现场唯一能够救助、保护被害人的人,而且救助也比较容易,但是其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的故意心态极其明显,对可以考虑定故意罪。) (2)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并且能够履行的义务为前提 (应为、能为)法律格言:刑法不强人所难 (3)行为人没有履行义务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作为的特定义务的来源(1)法定的义务 例如,婚姻法夫妻之间有扶助的义务。丈夫与妻子发生激烈的口角之争,在妻子言

18、明要上吊时,丈夫完全不予理会,关上门离去,妻子果真上吊的,最终以故意罪丈夫有期。 法定义务必须是具体的,不能是宪法中的原则性内容。 (2)职务上和业务上的要求 消防队员有扑灭火灾的义务。 (3)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如保姆在劳务合同有效期间,必须按照合同照顾孩子,如因不负责情况,致使孩子发生意外事故受到伤害的,可被追究刑责(4)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 先行行为:行为人因自己的行为导致产生发生一定结果的危险,而产生的采取积极行动防止果现实发生的义务。结(先行行为是足以使他人陷入危险境地的行为,所以先行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如一对情侣吵架,男子说女的变心了,女的被其男友羞辱不堪,说愿意一死以明心志就

19、跑到楼顶阳台并跨在外面一条腿,男友追了上去以后,料她不会跳, 就又用言语刺激,说:你少拿死吓唬人你要真是清白的就死给我看。结果女子坠楼。后来她的男友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过于自信)。先行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吗? 有学者认为,不包括。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后,有义务承担刑事责任,但没有义务防止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自动防止结果发生,这是减轻刑罚的理由;如果行为人没有防止更为严重的结果发生,则负结果加重犯的责任。 交通肇事已成立犯罪,隐藏,故意罪。不作为义务的扩展大陆法系的扩展: (1)紧密共同体义务:虽不具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保护范围,但基于一定事实形成了社会上通常认为的对危险应当予以共同承担、相互照顾的关系,

20、因而,在对方发生危险时,应当具有排除危险的义务。(德 国)Z (2) 支配领域性:假如行为人的积极作为是避免法益损害的唯一方法,作为对法益有支配力。(日本)交通肇事A可以成立不作为犯。状态犯关于持有的讨论1、持有的概念持有是以行为人对物的实力支配关系为内容的行为例如:非法持品罪2、持有的性质(1) 作为说:处罚根据在于禁止规范 (禁止行为人取得特定物品)大陆法(2) 不作为说:处罚根据在于命令规范(命令行为人上缴有关部门)(3) 独立行为说:非静非动,而系一种状态英美法私见:持有属于作为理由:A.持有是对特定物品的实力支配控制。例如:携带、窝藏B.刑法处罚的重点在于禁止持有而命令上缴06年真题

21、4、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 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

22、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但不构成非法持上交公安部门, 品罪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无行为则无犯罪WHY?罪三年以下有期、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抢劫罪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并处罚金 为什么处罚不一样?行为性质不同。 为什么行为性质不同?侵害法益不同。 为什么侵害法益不同?结果不同。结果?是什么?有哪些种类?研究其有何意义 ?一、概念概念:(通说)结果: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害结果或者具体物质性损害结果。1、根据通说, 构成要件要素结果并非一切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一下尤其故

23、意。罪 :故意的,处、或十年以上有期。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3、其他学说: 构成要件要素结果是一切犯罪的 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的损害现实性和损害实际可能性,后者又包括损害危险和损害威胁两种事实状态。二、结果的种类影响定罪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2、影响量刑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3、单一结

24、果:行为只发生了一个罪复合结果:行为发生了两种以上抢劫罪结果结果直接结果:行为直接引起的结果间接素而间接引起的结果:结果行为介入中介因例如1:甲乙,导致乙重伤例如2:甲在其所种瓜果中下毒, 并以醒目标志告知他人,乙偷甲瓜果后赠与丙, 丙食用后死亡案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选择性要件)(一)犯罪的时间1、影响定罪的犯罪时间(属构成要件,时间犯),如非法狩猎罪 341条: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拘役、管制或者罚金。2、影响量刑的犯罪时间 破坏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拘役或者管制;破坏重要装备

25、、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或者。战时从重处罚。(二)犯罪的地点1、影响定罪的犯罪地点(属构成要件,地点犯),如非法捕捞罪2、影响量刑的犯罪地点入户抢劫的;(三)犯罪方法 1、影响定罪的犯罪方法(属构成要件,方法犯),如携带凶器抢夺的抢劫罪等。 2、影响量刑的犯罪方法行为结果:因果关系 例1:甲基于轻伤的意思,对乙使用暴力,乙的伤口不止。丙开车运送乙去医院救治,但路上遇到突发的车祸,乙受到撞击后,伤情加重,成为重伤。到医院后,由于医生丁处置重大失误,乙于当晚死亡。甲应当对乙的轻伤、重伤还是死亡结果负责?(介入他人因素)(归因归责) 例2:A在

26、某堆满材料、极其混乱的建筑工地门口B,将其砍成重伤,B不久就因颅内,陷入昏迷状态,但其在3小时以后必死无疑。A误以为B已经死亡,就迅速逃离现场。1小时后, 无法查明的第三人顺手拣起建筑工地的装修材 料,击打B的身体,导致其提前死亡。A要不要对B的死亡负责?(加速过程) 例3:罪犯AB,向C提出勒索财物的要求,D等人奉命前往判5小时未果后,但罪犯不为所动。B。在与A连续谈又多次命令A释放准备开枪击毙A。在D,瞄准A开枪的一瞬间,A看出了的意图,当D的刚刚射出,A将B迎着的飞来的方向推去。D发射的击中B的头部,B当场死亡,A也迅速被抓获。对于B的死亡,能否要求罪犯A负责?(介入他人因素) 例4,甲

27、欲杀乙,在其坐飞机以前半,乙在飞机起飞45分钟后小时必死无疑。但在飞机起飞10分钟后,恐怖组织成员丙劫持航空器撞击建筑物,甲是否对乙死亡负责?(加速过程) 例5,张某故意伤害李某,并致其轻伤,李某在医院治疗时,医院发生火灾,李某被烧死,张某的伤害行为与李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介入自然力) 例6,甲某日下午三时给乙五万元,令其于当晚9时丙,乙满口应承,并在当晚杀了丙。但事后查明,乙与当日下午2时,已经接受了丁的教唆, 决心杀丙,并从丁处拿了10万元,只是他向甲隐瞒了此事实。甲是否要对死亡后果负责? 例7:甲在与乙发生口角后,对准乙的胸脯轻轻打了一拳,乙倒地后抽 搐,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28、。后查明, 乙是因为受刺激,心脏病发作而死, 乙的邻居都知道其疾病,但甲对此毫不知情。甲是否要对乙的死亡负责?(特殊体质) 例8:甲欲杀乙,在山崖边对乙砍了5刀,乙重伤昏迷,甲以为乙已经死亡,遂离去。但乙自己苏醒后,刚迈了两步即跌入山崖摔死。甲是否应对乙死亡的结果负责?(介入被害人自己行为) 例9,甲欲杀乙,在河边对乙猛砍数刀,乙重伤昏迷,甲以为乙已经死亡,遂将其扔到河里,然后离去。两小时后,乙被溺死。甲是否应对乙的死亡的结果负责?(介入行为人的行为) 例10,A重伤B,B住院时遇地亡,A是否对B的死亡的后果负责?(介入自然力)归责归因哪一种后果是起的(归因)?行为引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实

29、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因果关系理论的意义在于任何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负责,但又要排除各种形式的株连。因果关系的认定一:认定标准条件说(德国理论与实践上的通说)主张: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无前者即无后者的条件关系,即前者是后者原因(无即无)优点:有别于判断,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司法实践缺点:具有无限回溯性,易扩大处罚范围例如1:甲打伤乙后,乙在去医院的途中被车轧死例如2:甲欲致乙死亡,便劝乙乘火车,期待乙偶然事故中死,乙果真死亡例如3:甲欲杀乙,但只造成乙轻伤,乙在住院期间,由于地震起火而死弥补:因果关系中断论(2)原因说(逐渐没落)主张:从导致结果发生的条件中以某种规则

30、为标准挑选出作为原因的条件,该原因 和结果之间才存在因果关系缺陷:A.挑选原因的标准困难当承认复数条件竞合的共同原因B.应(3)相当因果关系说(日本理论上的通说,但实际操作中采用条件说)主张: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在通常情况下,某种行为产生某种结果被认为是相 当的,则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若A即B)相当性的判断基础:A. 客观说:以行为时的一切客观事实作为基础进行判断宽B. 主观说:以行为人认识到或者可能认识到的事实为基础进行判断窄C. 折中说:以一般人能认识到的以及行为人特别认识到的事实为基础例如:甲轻伤乙,乙为心脏病病患者死亡(4) 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我国的通说)结果时

31、,行为与结果间就是必然因果关系即刑法上因果关系缺陷:A.认定标准不具操作性事责任的范围B.缩小了刑偶然因果关系说:当行为本身并不包含着产生结果的根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并由其合乎规律的引起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就是偶然因果关结果之间是必然因果关系,系,介入因素与两者都是刑法上因果关系。缺陷:同上A.判断相当性时需考虑因素第一,行为本身是否极有可能引起生。结果发案例1,对轻伤有因果关系,对轻伤负责 第二,中途介入的行为是否异常。所谓异常,是指通常情况下,会不会介入该种行为。在介入行为属于异常情况下,前面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就被切断,二者之间没有相当因果关系。但是,在介入行为的

32、出现并不属于异常的场合,结论则相反。例1与死亡不具有因果关系。例8介入行为不异常,有因果关系。例3不异常,5异常与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例 第三,中途介入情况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在前面的人生命垂危,中途介入的行为已经导致被害对他人的死亡进程并没有产生实质的影响,只是使被害人的死期稍稍提前的场合,尽管看起来死亡结果似乎是中途介入行为引起的,但是,也应当将其归咎于先前的行为。例2有因果关系。相反地,在中途介入行为属于“故意射杀,之类的对于正在进行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能够具有实质性影响的事情的时候,不管被害人已经负有什么样的重伤,都应当说,中途介入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例4不具有因果关系。练习题

33、:06真题2.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以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C. 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D. 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 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2、下列中,行为人甲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甲向乙食物投放毒药,乙中毒后不至于死亡,但因中毒疼痛难忍,便上吊 B甲杀乙,乙仅受轻伤,但乙因身亡。鬼神,而以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