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_第1页
《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_第2页
《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_第3页
《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_第4页
《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经宴饮诗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摘 要】宴饮诗是诗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描写君臣上下、同宗近族、亲朋好友之间觥筹交错、宴饮欢聚的诗歌,表现了贵族的威仪礼节,体现了宗族的和睦和好,展现了周代礼乐文化丰富内容。【关键词】诗经;宴饮诗;礼乐文化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西周到春秋中叶各方面的生活,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伟大成就。诗经宴饮诗是周王朝宴饮礼仪的产物,是中国周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一 诗经宴饮诗的主要内容诗经中的宴饮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

2、、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宴饮诗,顾名思义,或作于宴会之上,或用作宴会的音乐,或以宴会为题材。最早的描绘宴饮场合的诗,包括大雅中的行苇、既醉、凫鷖、假乐,以及周颂丝衣,这些诗多与祭祀有关,如周颂丝衣,既有祭祀的内容,又涉及到饮酒。大雅中的一部分宴饮诗如既醉、凫鷖,都与尸宴有关。而后来随着宴饮诗的丰富和发展,与各种重大典礼相关的宴会都成为宴饮诗

3、产生的摇篮。大雅中的行苇,根据朱熹的说法,可能是祭祀结束之后宴饮族人的诗歌;假乐则是写天子宴群臣。越是早期的宴饮诗,越是倾向于典雅庄重,但是发展到后面,则越加轻快活泼。小雅中含有大量的宴饮诗,一共有十三首有词的诗歌,包括: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以及以下六首有声无词的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从其形式来看,大多有着轻快和平的调律,与大雅和周颂中那些与大型典礼,包括祭礼、射礼等相关的宴饮诗大不相同。前者是多是充满宗教气息的庄严肃穆的祝祷场面,而后者则充满了世俗人伦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温情。宴饮诗的出现,从一个细

4、微的方面体现了周礼的逐渐完备而且往世俗方向发展。在宴饮诗大量出现的年代,礼乐也是相当繁盛和完备的。虽然这种兴盛和完备只是暂时的繁荣,但是从这些宴饮诗本身来看,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反映周代礼乐精神的一些特征。鹿鸣作为小雅之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在众多宴饮诗中,也正是这首诗最符合正统的价值观念。诗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是起兴。朱熹注曰:“呦呦,声之和

5、也。”又注曰:“盖其所望于群臣嘉宾者,唯在于示我以大道,则不必以私惠为德而自留矣。此其所以和乐而不淫也与。”1通过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君臣之间的“礼意之厚”,不在于“私惠”,而在于“示我以大道”,如此,则符合“和乐而不淫”的审美品味。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在诸多宴饮诗中间,才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鹿鸣就是一首贵族宴宾歌,主人之乐,在于与有贤才合德的“嘉宾”相聚。既饮食之,又实币帛匪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也。全诗三章均以鹿鸣起兴,使鹿这种仁兽所象征的和融一体的含义,伴随着欢乐的呦呦鸣声,一开始便造成了笼罩全篇的欢乐而庄重的气氛。三章之中,嘉宾与仁鹿相照,琴瑟笙簧的奏鸣与仁鹿呦呦的呼声相应,筐匪币

6、帛又与革篙芩草互映,水乳交融;三章又层层递进,主题逐步深化,从首章“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周王向臣宾垂询治国大道,到“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要贵族们树立起为民众所仿效的榜样,再到第三章“以燕乐嘉宾之心”,在“和乐且湛”中奏出了君臣和融,浑然一体的主题。这正是周代贵族通过宴饮所达到的目的。从这首鹿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客好礼的君主,以及有德有才的嘉宾,宾主之间和乐融融的气氛,从容有仪的应对,透过这一切,更可以感觉出对礼的热忱,从这种热忱中,我们所窥见的是一个已逝王朝曾经的辉煌,以及当时的贤哲们对理想的追求。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是从上古到今天的人们的梦想和不懈追寻。宴礼的一大功用是“

7、通上下之情”,通过宴会的一整套礼仪,既宣示了等级的尊严不可侵犯,又表达了君主对贤才的热爱。而臣下也以治国大道来回报君主的厚爱。作为宴礼之诗,鹿鸣给人带来的是一片和乐融融的光明景象,是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是昌明的礼乐和繁盛的太平景象。君主以币帛饮食表达对臣子的厚爱,而臣子则以治国大道呈现给君王,在上下相交中显现了一派“和乐且湛”的景象。对王朝功业的自信,对治国大道的向往,和乐而不淫的典雅氛围,都显示了宴礼作为“礼”的一部分的深远意义。礼乐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核,就是“和”。“和”的含义,除了通上下之情外,还有一个就是中庸守礼,如果说前者属于外在修养,那么后者就是统治阶级任何一个成员所必需的内在修养。

8、内在的品德修养是治国的前提。对礼仪的遵行,对内在品德的砒砺,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都塑造了一个“嘉宾”的“德音孔昭”的美好形象。对内在品德的追求,体现了礼乐精神的内在特质,是一种从个人的内心世界向外散发的雍容自在的气度,这种属于个人的气度风范投射在社会生活中,则呈现出一派乐舞升平,政清人和的气象。诗中对嘉宾“德音孔昭”的赞美,体现了周人对内在品德修养的重视,也说明礼乐精神并不是一套物化的礼仪所能完全涵盖的。诗中的首章即强调,“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在宴乐嘉宾的同时,不忘探询治理天下的大道,对王朝功业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周人生气勃勃、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怀抱天下的气度。诗经的祭祖宴饮诗和朝会宴饮诗

9、生动地表现了周族宗亲之间血浓于水的亲密感情和团结和睦的关系,这也可以看作对周礼的“亲亲”原则和对这一原则的礼治精义的反复强调。祭祖宴饮诗如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济济跄跄,絜而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四是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这首诗开头写经过辛苦劳作喜获丰收,于是备办酒食,宰杀牛羊,祭祀先祖。然后叙述祭祖盛况,和祖先神对子孙及时丰盛的祭祀表示赞赏并予以赐福;最后记述祭祖彻除祭品后宗族宴饮的盛况。“诸父兄弟,备言燕私。”毛传曰:“宴而尽

10、其私恩。”郑笺云:“祭祀毕,归宾客之俎,同姓则留与之宴,所以尊宾客,亲骨肉也。”“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肴既将,莫怨具庆,”郑笺云:“宴而祭时之乐复皆入奏,以安后日之福禄。骨肉欢而君之福禄安。女之肴羞已行,同姓之臣无有怨者,而皆庆君,是其欢也”。“既醉既饱,小大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郑笺云:“小大,犹长幼也。同姓之臣,宴已醉饱,皆再拜稽首曰:神乃歆嗜君之饮食,使君寿旦考。此其庆辞”。“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郑笺云:“惠,顺也。甚顺於礼,甚得其时,维君德能尽之,愿子孙勿废而长行之”2尝祭既有报答上天赐与农业丰收之意,其祭祀先祖也有培养宗亲情感、强化宗族观念(包含“尊尊”与

11、“亲亲”两个方面),加强宗族团结的目的。这些内容生动地表现了周人宗族宴饮宾主尽欢的情况,也生动地体现了周人对宗亲团结和睦的高度重视。朝会宴饮诗同样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亲亲以求天下之和”的思想,如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这首诗,毛序曰:“湛露,天子宴诸侯也。宴,谓与之宴饮酒也。诸侯朝觐会同,天子与之宴,所以示慈惠。”“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毛传曰:“厌厌,安也。夜饮,私宴也。宗子将有事,则族人皆侍。不醉而出,是不亲也。醉而不出,是渫宗也。”“湛湛露斯,在

12、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毛传曰:“丰,茂也。夜饮必於宗室”。郑笺云:“丰草,喻同姓诸侯也。载之言则也。考,成也。夜饮之礼,在宗室同姓诸侯则成之,於庶姓其让之则止”。孔颖达正义曰:“湛湛然者,彼露斯也。此露在彼丰草之上,丰草得露则湛湛然,柯叶低垂,以兴王之宴饮於彼同姓诸侯,此同姓诸侯得王宴饮,则威仪宽纵也。王与欢酣,至於厌厌安闲之夜,留之私饮,虽则辞让,以其宗室之故,则留之而成饮,不许其让,以崇亲厚焉”。“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郑笺云:杞也,棘也,异类,喻庶姓诸侯也。令,善也。无不善其德,言饮酒不至於醉”。孔颖达正义曰:“湛湛然者,露斯。此露在此杞棘之木,此杞棘之木得露

13、则湛湛然,柯叶低垂,以兴王之宴饮在彼庶姓之诸侯,此庶姓诸侯得王宴饮,皆威仪宽纵也。此庶姓明信之君子,虽得王之宴礼,饮酒不至於醉,莫不皆善其德,使之无过差”。“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郑笺云:“桐也,椅也,同类而异名,喻二王之后也。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饮酒不至於醉,徒善其威仪而已,谓陔节也”。3其所表现的“诸侯朝觐会同,天子与之宴”的宗族宴饮盛况及其所体现的周天子与宗族诸侯在礼的基础上的和睦亲密却是显而易见的。这类诗篇在当时的诗教和礼乐活动中无疑具有强化宗族亲密和睦观念、加强宗族和睦团结的作用。二 宴饮诗与周代礼乐文化西周建立以后,周初的统治者积极地总结历史的经验

14、教训,对殷商之所以失天下、周之所以得天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为了确保天命永在,江山永固,王权永续,他们殚精竭虑,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统治上合天意,下得民心。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们采取了宗法封建的政体和礼治天下的方略,制定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礼制规范,创造了辉煌的礼乐文明。正如陈来所说,中国文化在西周开始定型成比较稳定的精神气质,达到了理性化的阶段,周代是礼乐时代。4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不过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周代统治者对于诗经的重视,己经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不仅仅表现在各种礼仪场合中使用诗经中的乐歌

15、,而且表现在正式场合中以背诵、引用诗经的内容为雅事。正如孔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5诗经从诞生起就与礼乐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西周的礼乐文化具有以下两个特征:其一,仪式特征:巫祝文化的残存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是以仪式的形式存在的,这表明盛行于殷商的巫祝文化对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在继续。如小雅楚茨中的祭祖仪式清晰呈现在读者眼前。其二,礼乐文化的政治功能:在西周,礼乐文化的政治功能是通过对上下、尊卑关系的规范来实现的。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成员的地位、权利以及义务,也是以礼的方式来明确的。在小雅湛露中,天子宴宾客,同姓诸侯与庶姓诸侯在醉与不醉上的细微差别即为礼的规范作用的具体体现。礼制是

16、一个完整的体系,整个礼制,并不仅仅是单一的礼的设定。如果礼制只是单一的礼的设定,那么它与一般的社会规范便没什么区别。虽然礼的最大功用是区别各种身份地位,使得上下尊卑和血缘关系得以确立,实现 “亲亲”、“尊尊”的目标,但是,如果仅限于此的话,礼制将成为一个毫无归宿感的权力关系牢笼,而礼也将成为没有感染力的单纯仪式。因此,礼制才成为一个复合体。礼不仅同种种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刑法、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礼制自有一套教化人、感染人的机制。那就是礼制的整个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乐。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乐者为

17、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义以正,如此则民治行矣。6在礼仪活动中,无论是礼仪还是辞令都只是以理性的方式强化了各人的角色和地位,真正以非理性的方式深入人心,并且产生共鸣,使每个参与者身处其间而乐此不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的权威和教化的,是音乐。周人制礼作乐,礼乐并称,乐的作用,也正是在于它把礼的精神感召力通过音乐而作用于人。音乐与礼仪相辅相成。在各种礼仪场合中,音乐不仅成为整个礼的过程的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作为精神纽带感染、联结着这个过程中处于不同地

18、位,扮演不同角色的每个人。这就是乐的“和同”作用。另外,对“亲亲”原则思想的一再强调在诗篇中也有表现。典型的如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及创作目的,序曰:“常棣,宴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毛传曰:“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

19、歌之以亲之”。这首诗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兄弟与朋友对比,揭示出二者在情分上的差别及遇事临难的不同表现,从而突出兄弟和睦团结、妻子好合、宜尔家室、乐尔妻孥的重要性。联系诗序所说的创作背景,更可见这首诗所强调的兄弟和睦团结、妻子好合、宜尔家室、乐尔妻孥的重要性不仅是在家庭中,在宗周其重要性宗法政治方面,对于统治的稳定和巩固意义尤为重大。故孔颖达正义曰:“作常棣诗者,言宴兄弟也。谓王者以兄弟至亲,宜加恩惠,以时宴而乐之。周公述其事,故作此常棣之诗,言兄弟不可不亲,以敦天下之俗焉”。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不但从正面阐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观点,突出了主题,而且其背景正是将这一观点和

20、主题通过对违背这一原则的行为以及对于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的不断反思表现出来。当然,这首诗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和睦兄弟、妻孥,也是强调和睦宗族的:“兄弟既具,和乐且孺”郑玄笺云:“九族,从己上至高祖、下及玄孙之亲也。属者,以昭穆相次序”。强调的正是团结和睦九族之亲,而且要序昭穆,按照亲疏尊卑以礼和会。孔颖达正义曰:“上章已来,说兄弟宜相亲,故此章言王者亲宗族也。王有大疑非常之事,与宗族私议而图之,其时则陈列尔王之笾豆,为饮酒之饫礼,以聚兄弟宗族为好焉。为此饫及宴礼之时,兄弟既已具集矣,九族会聚,和而甚忻乐,且复骨肉相亲属也。言由王亲宗族,故宗族亦自相亲也”。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孔颖达正义曰:“上章并陈饫、宴之礼,此又论内外之欢也。王与族人宴於堂上,则后与宗妇宴於房中。王之族人见王宴其宗族,知王亲之,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