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语文学科调研卷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1页
浙江语文学科调研卷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2页
浙江语文学科调研卷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3页
浙江语文学科调研卷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4页
浙江语文学科调研卷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调研测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倒(do)叙 绷(bng)脸 挑(tio)大梁 强(qing)人所难B. 症(zhng)结 泊(b)位 和(h)稀泥 相(xing)机行事C. 字帖(ti) 应(yng)允 掰(bi)手腕 玲珑剔(t)透D. 踮(din)脚 作(zu)坊 捋(l)袖子 退避三舍( sh)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在诵读诗歌时,要应声求气,涵泳诗韵,以求完美地再现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B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心浮气躁、急功进利的不良风气,在这种风气的

2、裹挟下,有的人也就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了。 C儒雅内敛而不事张扬,孜孜以求而艰韧不拔,宠辱不惊而镇定自若,这种风范值得我们推崇。D在诸多科学家眼里,科学与艺术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孪生姊妹,犹如人类文明史上的两朵奇葩,在真善美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西部创业成功的浙商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当地创办了留守儿童学校,免收贫困家庭孩子的费用,并向他们赠送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B. 某面馆店主“来我店里吃碗面,助我筹集手术费”的微博朴实真诚,吸引网友纷至沓来,不少人吃完面还将百元纸币放在碗底下,悄然离开。C. 近一个世纪来,由于众多艺术大师的倾力付出与有心人

3、的精心呵护,我们今天才能够看到保存如此完好的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原稿。 D. 得悉“铁榔头”郎平出任国家队新一届主教练,人们期待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女排能因人成事,踏上复兴之路,再次在奥运赛场夺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民居由正房、东厢、西厢、倒座和中间天井构成,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和上海石库门,都是这种适于合家聚居的结构。 B. 人类多年来普遍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使得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强,病菌的基因突变加快,致命的新型病菌也许会在未来五年内出现。C.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后,入馆人数激增,参观者不仅有教师、学生和其他市民,还有进城务工人员也享受到同

4、等的公共文化服务。D. 由“女大学生占领男洗手间”行为艺术表演引发人们热议,有人认为这体现男女平等的诉求,也有人提出公共设施设计与管理应体现公平理念。5下列对联,用于高中毕业典礼上教师勉励莘莘学子,恰当的一项是( )A. 慕师恩众星北拱,瞻学谊群贤南飞。B. 融贯中西学已成,博通古今业无疆。C. 格物致知循大道,求真本信立高标。D. 学富雕龙文修天下,才雄走马星陨人间。6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春天 读书声 雨声 河边 柳树7解说下面这幅漫画,概括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60个字)(5分) 解说:寓意: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5、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近日,一项针对人们观看艺术作品时大脑情况的监控实验结果显示:观看一幅艺术杰作,会带给你类似热恋般的愉悦感。主持这次实验的是伦敦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森马塞奎。在实验中,塞奎教授在一个屏幕上向志愿者们展示28幅艺术史上的名家名作。与此同时,在一个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上,志愿者们观看名画时的脑部图像被扫描记录下来。 塞奎教授发现,当人们观赏这些画作时,他们和愉悦感相关的大脑区域血液流量会增加。他解释说,观看艺术作品会引发大脑大量产生一种令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进入大脑表层的眶额皮层,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

6、感。有趣的是,当你注视一幅伟大而美丽的艺术杰作和当你浪漫地爱上某人,你的大脑中受到刺激而产生愉悦感的部位是相同的。 而神经递质多巴胺以及眶额皮层二者都通常被认为和欲望、喜爱的感受相关,可以唤起大脑中愉悦的感觉。它们常常和浪漫的爱以及非法吸毒的毒瘾有着紧密联系,对大脑产生愉悦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塞奎说:“当我们看到那些美丽的事物时,我们大脑中的愉悦反射中心的活动就会增加。在这个区域中,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事实上,大脑中的愉悦感受中心是需要被刺激的,这种感觉和爱以及欲望的感觉很接近。观赏画时这种反应是很直接的。” 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音乐能引发大脑释放更多神经传递介质多巴胺,让人体会到类似美食和

7、金钱带来的愉悦。研究人员找来8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热爱音乐,有时听到最爱音乐还会禁不住“颤栗”。研究人员说,“颤栗”会让他们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皮肤电反应改变。这些都是人心情愉悦的表现,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测量。 研究人员给志愿者播放古典、爵士等各种风格的音乐,其中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德彪西的月光等。志愿者听音乐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和正子扫描,观察大脑活动情况。扫描显示,与听到一般音乐相比,志愿者听到最喜爱的音乐时,大脑纹状体中产生更多多巴胺。 研究人员认为,这代表期待音乐高潮以及真正高潮到来都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觉。这一研究结果

8、也许能帮助解释为何即使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也能欣赏同一种音乐。 艺术基金会的创立者伊恩麦克尤恩说:“一个国家的幸福感不是仅仅简单地由它的GDP或者经济发展来衡量的。我们的幸福必定和文化的富有紧密相连。”8下列有关“多巴胺”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多巴胺的产生、传递分别与大脑纹状体、大脑眶额皮层有关。B多巴胺属于神经传递介质,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并进而引起与愉悦感相关的大脑区域血液流量增加。C享用美食与欣赏音乐相比较,大脑被刺激的部位、多巴胺产生的机制、科学测量的手段是相同的。D人们在欣赏自己最喜爱的音乐时,大脑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有时还会禁不住“颤栗”。9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作本文标

9、题的一项是( )A艺术为什么会令人愉悦?B赏画与恋爱:作用于大脑同一愉悦区域C人们听到喜欢的音乐为什么感到愉快?D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能欣赏同一种艺术吗?10解读文末画线句“我们的幸福必定和文化的富有紧密相连”。(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周志国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

10、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嗞嗞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

11、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

12、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

13、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本文有删节)11. 结合具体语境,简析第三、五段中加点词语的情感内涵。(2分)(1)连滚带爬:_(2)抵足而眠:_12. 赏析第

14、六段关于父亲“铺床”的细节描写。(4分)_13. 第九段写“席梦思”,有什么作用?(4分)_14. 简析本文的结构特点。(4分)_15. 结尾处,为什么“我”睡在“稻草上”和“父亲身边”,会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_三、 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江阴邑令战死(明)李诩六月廿三日,邑父母钱公晚出擒倭,被杀,从公者二十余人皆死。公先御之于石撞,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有团长吴兑死之,公祭以文曰:“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呜呼,予以千人拒贼之来,千人走而予独后,汝以百人追贼之往

15、,百人免而汝独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伤,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劝一惩,风纪攸系,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颔之。尚飨。”是文既书于轴,因无暇发,留于前库中。公从兵宪王公从古命,方率邑兵援靖江,不虞侵城之至也,得报,亟驰接战,身罹数刃,马跃陷泽中,不幸死。贼且持公首悬于营,募谍者得之,始克完殓。夫公之死,非仓卒遘也,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应支俸,己独不支,曰:“民伤如此,何以俸为?”潜以印印其里衣,已预计郊原之莫辨矣。呜呼伤哉!始闻倭信时,各乡民拥入城者几万计,王公将不纳,钱公独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难。王与任公同入城,万民齐声呼曰

16、:“惟苏州任兵爷救得小民,王兵爷在此,我等无靠。”哭声震天,余所亲见,诚哉莫作乱离人也。识者曰:“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为计,钱公岂遽及此哉!”钱公名錞,号鹤洲,湖广显陵卫官籍,嘉靖庚戌科进士,中时年二十六,战死时才三十一岁耳。【注】兵宪:领兵的长官。任公:苏州领兵副帅任环。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予心而颔之 颔:点头。B不虞侵城之至也 虞:忧虑。C身罹数刃 罹:遭受。D乃平日所素植也 植:这里指埋下。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鹤洲主人悯吴

17、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吾尝终日而思矣B汝其有知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C夫公之死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D以保民为计至通州,几以不纳死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钱錞在抗倭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及其死难经过与原因,刻画了一个果敢顽强、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B钱錞不顾主将王从古反对,毅然挺身担责,接纳数万乡民入城,使他们免于倭患,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 C作者以倒叙手法开头,引发悬念,选取钱錞的祭文、“识者曰”等材料来组织篇章,使文章详略得当,文势起伏。 D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抗倭英雄钱錞的钦佩之情,但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19用“/”给文中画

18、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4分)_(2)民伤如此,何以俸为?(3分)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早行(宋)刘克庄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何烦看堠子,来往暗知津。【注】堠(h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21本诗颔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 的特征。(2分)2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5分)_(三)阅读下

19、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23孔子为什么说“起予者商也”?试简要说明。(2分)_24谈谈你对后两段文字的理解。(3分)_(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论语)(2)曲终收拨当心画,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

20、不可用。_,_。(司马迁报任安书)(4)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5)_,渔梁渡头争渡喧。_,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人有理想,是源于精神的追求;人有欲望,是来自生命的驱动。理想是从前面引导人,欲望是从后面推动人。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语文测试题B答案及评分参考1.A2.D 3.D4.B 5. C6(4分)示例:略。五个词语全用给1分,两种

21、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给2分,语言表达流畅给1分。7(5分)示例:解说:这幅漫画中,一只瘦弱的小鸟挡不住笼里食物的诱惑,钻进去吃食,吃肥之后,再也出不来了。寓意:接受诱惑的代价是失去自由。写出解说给2分,写出寓意给2分,语言简明、准确给1分。有其它理解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9分)8C 9. A10(3分)人们欣赏艺术时,可以体验到高度的愉悦感。欣赏艺术不仅能愉悦心灵,也能满足感官,让人得到幸福感。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幸福,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丰裕的物质财富,更取决于是否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二)(20分)11(2分)(1

22、)状写归途艰难,自嘲的背后深含归乡情切。(2)形象地表现了父子间关系亲密,骨肉情深。每点1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12(4分)“捏”“撸”“切”“铺”等一系列动作细节,显示出父亲“铺床”的娴熟与细致,倾注了对儿子深沉的爱。虚境实写,使想象的情景更加真切;在情意相通的感念中,凸显父恩难忘。每点2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13(4分)“席梦思”与“稻草床”,指代城市与乡村两种生活,隐含现代与传统的差异。告别“稻草床”而习惯“席梦思”,暗示久居城市的人们逐渐失去与乡村的精神联系,含有反思的意味。每点2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14(4分)梦起梦结,首尾呼应。以“稻草床”为线索,使文章成为有机

23、整体。现实返乡与精神“返乡”彼此对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虚实结合,深化文章的主题。每点1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15(6分)故土情真,父子情深,游子思乡的渴念得到满足。“稻草”“父亲”别有意蕴,寄托了传统乡村的文化理想。迷茫的现代人,借归乡之途完成了精神的寻根之旅,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每点2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19分)16B 17C 18D19(3分)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概赴之/卒陷不测对两处给1分。误断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20(7分)(1)(4分)不知道

24、那些以前逃跑而未死的人与那些听到风声就逃避的人,是不是羞愧万分呢?译出“走而免”、“闻风而避”、“愧死”各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句通顺给1分。(2)(3分)百姓困顿成这样,(我)凭什么领取薪俸呢?译出“伤”给1分,译出“何以为”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二)(7分)21(2分)比喻 朦胧每空1分。第二空意思相近即可。22(5分)首联写出发之早,突出“认未真”;颔联承接次句“认未真”,以“云似雪”、“树如人”写早行者的错觉;颈联移步换景,从时间的推移中转写途中景物“认渐真”;尾联再写“早认真”,流露出惯于早行者的感慨。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言表达流畅给1分。(三)(5分)23(2分)子夏好学善问。孔子的话引发了子夏对礼与仁关系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