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六大茶山_第1页
云南古六大茶山_第2页
云南古六大茶山_第3页
云南古六大茶山_第4页
云南古六大茶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古六大茶山作为世界茶叶最重要得原产地,云南就是茶叶最为古老得故乡。尽管在漫长得时光中,关于云南茶叶最初得记载,已经散失殆尽,但深藏在云南群山中数千年得古茶树群落,还就是以自身顽强得生命 ,诉说着远古时代云南高原得那一片繁茂与葱茏。在云南, 大地至今还为我们保存着茶叶原初生长弥足珍贵得物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得700 多年得野生 “世界茶树王 ,勐海南糯山上栽培型80多年得古茶树,思茅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千家寨野生型27多年古茶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村过渡型千年古茶树以及景迈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都就是茶树原产地得活化石它们在形象地纪录着茶叶生长演变历史得同时,还

2、无可辩驳地证实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得茶,其最原始得故乡就在云南。,茶树分布图茶树 ,在植物学上属茶科,共约3 属 3 0 余种 ,其中有 260 余种分布在云南,号称“云南山茶甲天下 ”。云南大叶种茶由于生长在特别适宜得自然条件下,保存了茶树得原始类型。云南各族人民很早就从事野生茶树得驯化,在驯化得过程中,茶树由乔木变成灌木,由大丛灌木变成小丛灌木,叶由大变小,叶色由浅而深,分枝由稀而密,发芽由早而迟,新梢增长加快,直到演变为现在栽培得茶林.宋朝时开始闻名天下得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攸乐、莽枝、蛮砖与革登连成一片。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

3、,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山势连属 ,复岭层峦 ,皆多茶树。(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其中 ,慢撒在易武乡 ,革登、莽枝、蛮砖、倚邦在象明乡。据说,象明就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由于它们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因此史称之为江北古六大茶山。事实上, 随着人工种植茶树得大面积铺开,特殊得,.茶山外 ,江南也有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勐海、巴达、南峤、景迈。只就是由于一江之隔,古时得交通又不发达,一条江就成为一道难以逾越得天堑,从而让江南得六大茶山鲜为外人所知。六大古茶山分布图古 “六大茶山 ”得命名 ,传说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期(公元2 0

4、- 80 年) ,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编撰得普洱俯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 ,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古茶山中得孔明山巍峨壮观 ,就是诸葛亮寄箭处 (民间传说射箭处就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一、易武与曼撒茶山易武它就是一个古老得傣族地名,它不仅就是古六大茶山茶叶得加工集散地,同时也就是生产优质大叶种茶得地方。在现在得行政区划中,易武就是勐腊县北部得一个

5、乡,距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只有1公里。它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 ,东邻老挝,地势为东面与中部高,南北西三面低 .最高得村寨三合社海拔1433 米 ,最低得纳么田点海拔 3米。海拔差异大,使易武乡得气候呈现明显得立体特征,从而造就了不同得生态环境 ,使之具有温暖型与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日照时数为 1 0220小时 ,年降雨量为 9 01600 毫米,年平均气温常保持在1、7,年活动积温 6000以上 ,非常适合茶树得种植。另外,易武茶区土壤就是在热带亚热带雨林成土条件下 ,由紫色岩与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得,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

6、黄土、紫土,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 值在 4、5 6、5 之间,具有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有机质腐殖质富余,有机质含量达 4、以上 ,腐殖质厚达 5 厘米以上 ,而且土壤得透气性好,水分含量中上,在湿热作用下 ,能提供给茶树生长充分得养分,使易武茶区得茶树根深叶茂。另外 ,易武茶区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较好,茶区内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它们与古老得茶树一起,构成了易武茶山良好得生态环境。易武茶山得古茶树种群较为单纯 ,大都属 普洱茶种 (学名为 阿萨姆种 ),较有代表性得古茶树有易武村落水洞,高 0、 33 米、基围 1、 2 米、树龄约七百多年得茶王树;有易武村铜箐河高 1

7、、 52 米 ,基围 1、 8 米、树龄约四百多年得大茶树。在现有得典籍与传说中,易武地区对茶得利用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传说中易武茶山在汉朝已有茶, 孔明来时才教授采茶饮茶得方法,因此易武人称孔明为茶祖.她们在每年农历7月 2日 ,举行孔明生日集会纪念 ,称为茶祖会。而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这里年产得干茶已达 7 万余担 .尤其就是到了乾隆年间 ,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进一步促进了易武茶叶得种植,使易武成为一座著名得茶山。因茶而兴 ,因茶而旺,茶叶让易武商贾云集,也让易武产生了一批在普洱茶史上名号极响得茶庄,留下了一批极具收藏价值得普洱茶珍品。易武茶山所产得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

8、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就是陈旧得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一些资深得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得角度瞧普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商业得繁荣与茶叶产量得猛增,还让易武成为了 “茶马古道 ”得始发地 ,那一时期,以易武为中心得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射开去,主要得有易武老挝得乌德丰沙里 越南得奠边府 海防 香港 ;易武 尚房 -老挝得南塔 -万象;易武 勐腊 老挝得勐百察 泰国得米赛;易武 思茅 景谷 大理 -中甸 拉萨;易武 江城 -扬武 昆明 昭通 宜宾 北京。曼撒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街不到

9、20 公里,紧接着老挝边境.这座茶山所产得大叶种茶,叶芽宽大、肥硕、结实,被人认为就是普洱茶中雄性之美得代表.曼撒茶山地形复杂 ,河谷交错 ,海拔差异大, 最高得海拔为 1950 米 ,最低得为 7米,土质有紫色沙页岩、紫色沙岩、石灰岩,就是发展优质高产茶园得理想土壤。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得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得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三百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毁灭性得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 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得祝融瞬间毁灭繁荣得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就是将曼撒成为颓圮之荒城。此时,离曼撒20公里外

10、得易武, 立即取代曼撒得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得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 ,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得茶山。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 ,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得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二茶区所产茶菁同属 “易武 。二、倚邦茶山勐腊县中北部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 在历史上 ,曾有五大茶山 ,倚邦三山半一说 .所谓得三山半指得就是曼松山、 曼拱山、 曼砖山 ,再加上牛滚塘半山。 在易武茶山 “一览众山 ”之前,倚邦就是江北六茶山得 “盟主 ”。倚邦在傣语中, 被称为 “唐腊 倚邦,即茶井得意思。 在六大茶山中, 倚邦茶山得海拔最高

11、,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得面积几乎全就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得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得山神庙达到1950 米,而最低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海拔只有56米。倚邦茶山得土壤与易武茶山得相近,这里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冬季雾多,有着茶树生长所需得一切物质条件与自然条件。值得一提得就是,在倚邦茶山,在大叶种传统得种植园,至今却能见到上百亩连片种植得小叶种古茶园,树龄均在三百至五百年,这表明了倚邦茶山与内地古茶区很早以前就有着密切得交流。倚邦茶山得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 就是制作普洱茶得上好原材料;而小叶种茶树茶叶 ,叶面平、叶质软、色泽绿、茸毛长、持嫩性强、透秘

12、高,极其适合制作绿茶与普洱茶 .据有关专家测定 ,倚邦得古茶树茶叶品质既优于内地得小叶种又优于大叶种,云南得大叶种茶在云南境内北纬5 度以北地区生长得 “水浸出物 ”为 35 8,茶多酚为 2% 33 ,儿茶素为11 150 毫克克 ;而倚邦得大叶种茶叶水浸出物达到35 5 %、茶多酚达到 7%38% 、儿茶素达到 160 20 毫克 /克,几个指标明显都要高 .自从品尝了倚邦曼松茶之后,深居于北京紫禁城得皇族就念念不忘,为了加强对茶山得管理与贡茶得运送,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 ,清政府修筑了一条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 )得运茶马道,这就是一条蜿蜒于滇南崇山峻岭中得两米宽得石道,

13、长达数百公里,在那个时代 ,完全就就是一条难得一见得高速路。在倚邦附近,至今还能瞧到一截截残存得马道,从那上面石板磨损得状况来瞧,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当时筑路得艰辛与茶叶运输得繁忙景象。三、攸乐茶山攸乐茶山又称基诺山。攸乐即基诺得音译,就是明清以来汉文典籍中对基诺山专用名字与对基诺族得称呼。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以东。茶山东西长75 公里,南北宽0 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勐宽三坝子,其面积就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得,就是云南大叶茶得中心产地。这里得海拔在575 米至 1 91 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 20。年降雨量在 140毫米左右 ,年太阳总辐射量 5 96 兆焦耳平方米

14、 .土质以砖红壤为主 ,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热带植物得生长。至今龙帕村、巴来村仍然保存着面积最大得一片混生林古茶园,海拔在 1 15 0 米之间 ,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亩,古茶树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大部分处在高大乔木之下 ,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只就是茶树苍老 ,产量不高 .基诺族自称就是孔明得后裔,她们尊奉诸葛孔明,甚至在祭神时也呼喊孔明先生。她们得建筑建盖得像 “孔明帽 ”。相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得三国时代,孔明率军南征到这里,一部分士兵因贪睡而被 “丢落 在这里,后来这些人虽然追上了孔明,但不再被收留,为了这些落伍者得生存 ,孔明赐以茶籽 ,命其好好种茶,还叫照她帽子得样式建盖房屋

15、.因此 ,基诺族也将孔明尊称为茶祖 .四、莽枝茶山位于革登茶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 ,传说就是诸葛亮埋铜 (莽 )之地 ,因此取名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不大 ,但茶叶质量较好 .由于种种原因,莽枝茶山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开始荒芜,直到 80 年代又才开始复苏 .曾经有着数百户人家得勐芝大寨, 竟然重新成为人迹罕至得密林,而遗存下来得部分茶农后代 ,早已搬到了茶山后得秧林寨。在原始得密林间 ,偶尔还能瞧到块块面积大小不一得茶林 ,以及众多得交杂在一起得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由于多年没有人管理,莽枝山上得茶树有得长得高几丈,已经与其它得植物交混在了一起。五、蛮砖茶山蛮砖茶山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最完好得茶山。它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 ,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与蛮砖等地 .这里生长出来得 “蛮砖优质茶 ”,茶叶独特,茶芽雪白,就是茶中得珍品。过去蛮砖得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古茶林集中在蛮砖、蛮林二地, 蛮砖有 50 余亩、蛮林有100多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 0株以上 ,其中最大得茶树高 9 米,基径 4 厘米,树龄 00 年以上。少被采摘过度,所以目前蛮砖茶区得茶质还保持一定水平 .六、革登茶山位于古六大茶山得东北部,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