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ppt_第1页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ppt_第2页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ppt_第3页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ppt_第4页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一、 概念解读,一、概念解读,什么是修建性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的关系 什么是住宅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小区)、社区、邻里单元 什么是居住用地? 城市用地、居住用地、住宅用地的关系,一、概念解读,1.1规划编制体系(层次)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或控详)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简称详规或修规)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一、概念解读,1.2详细规划的任务 控规:在城市

2、规划区内,应根据旧区改建和新区开发的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 详规: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一般开发地块都以控规为依据),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项目安排和空间布置。,一、概念解读,1.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建筑、道路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对住宅、医院、学校和幼托等建筑的日照分析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竖向规划设计;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效益投资。,一、概念解读,1.4城市设计 以城镇

3、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经济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对应于规划的不同层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一、概念解读,1.5居住区相关概念 1.5.1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基本可以在居住区内得到解决,居住区实际已具备小型城市的功能。,1.5.2居住小

4、区 一般称小区或住宅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山体、廊道等)所围合,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5.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一、概念解读,1.5.4社区 社区概念最早是由费孝通引入我国的,但社区真正得到关注和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社区的含义很丰富,简单地讲,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社区形成的四个条件: 有

5、一定社会关系;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一、概念解读,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的概念,以小学的服务半径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并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50年代出引入我国,并在上海曹阳新村的建设中得到体现。,1.5.5邻里单元,50年代末按照苏联的小区理论先后建设了不少居住小区,并且一直延用至今,影响深远,并不断发展完善。近年来在国家建设部门的指导下,我国居住区组织结构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上海曹杨新村总平面(1952),1.6居住区规模等级 以人口和用地规模来表示,主要以

6、人口规模为依据划分为三个等级。,一、概念解读,一、概念解读,1.7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居住区小区组团 居住区组团 小区组团 独立式组团 居住区-小区,特点:强化小区的整体性,强调小区中心绿地或绿带的统揽作用,弱化组团空间的独立性,1.8居住区用地分类 在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作为城市四大类主要用地之一,一、概念解读,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0-32%,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18-28/人。,1.9居住用地构成 1.9.1住宅用地包括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包括宅间绿地、宅间小路、住宅内院等)。 1.9.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建用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建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建筑

7、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1.9.3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1.9.4公共绿地满足规定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一、概念解读,1.10居住区用地平衡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一、概念解读,通过平衡和控制居住区用地指标,来衡量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经济。同时也是规划方案审定的依据之一,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1住宅用地规划设计要点 2.2公建用地规划设计要点 2.3道路用地规划设计要点 2.4公共绿地规划设计要点,二、居

8、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1住宅用地规划设计要点,2.1.1住宅群体空间组织形式 行列式 周边式 点群式 2.1.2住宅设计技术要求,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1.1.1行列式,2.1.1住宅群体空间组织形式,优点:日照通风条件较优越,利于管线敷设和工业化施工; 缺点:但形式单调,识别性差。 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1.1.2四周式,特点:具有内向集中空间,便于绿化、利于邻里交往、节约用地、防风防寒; 缺点:但东西向比例较大,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漩涡风、噪音及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等。 适用:对日照要求较弱的南方地区,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1.1.

9、3点群式 优点: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边角余地 缺点:是外墙面积大,太阳辐射较大,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1.2.1住宅间距,正面间距:按照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计算。,正南向为0,表中方位为正南向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的条式住宅之间。,2.1.2住宅设计技术要求,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侧面间距 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侧面有窗时不宜小于8m);高层 与各种层数(低层、多层、高层)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

10、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多层条式住宅间距,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1.2.2日照间距:在住宅群体组合中,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系数=L/(H1+H2-h) L前后两排房屋外墙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H1遮挡房屋建筑高度(从室外地坪至坡屋顶檐口或女儿墙上沿) H2室外地坪高度 h北侧房屋一层窗台上沿设计高度,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镇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于第气候区(夏热冬冷地区),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镇江,不同城市的日照间距标准,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大城

11、市:50万人以上,中小城市:50万人以下,不同城市的日照间距标准,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镇江市属于第气候区,应按大寒日日照不小于2小时标准计算日照间距系数为1.34,现行标准为新区建设1.34,旧区改建1.31(大寒日日照不小于1小时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满窗日照2小时的标准。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满窗日照1小时的标准。,日照间距特定情况下的规定,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1.2.3住宅层数的相关规定 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

12、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 十二层及其以上住宅每单元应设置两个电梯。 2.1.2.4住宅净密度控制(按不同气候区控制) 对于伊犁地区来说,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最大值为低层35%,多层28%,中高层25%,高层20%,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2.1居住区公建配建的主要项目 2.2.2公建布置形式 沿街布置 成片布置 混合布置 集约布置 2.2.3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2.2公建用地规划设计要点,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住区公建按照功能性质可以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

13、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等八类。 公建的配套建设最主要的是要与其所服务的人口规模相对应,才可能既方便居民使用又发挥各配建项目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千人指标即居民每千人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2.2.1居住区公建配建的主要项目及规模,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建表,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注:为应配建的项目;为宜设置的项目。 在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应按人防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2.2.2.1沿街布置 街道具有购物、交通和人际交往等多种功能。街道空间的限定元素主要是各类公共建筑,通过空间的层次限定,

14、功能组织,景观塑造等创造良好的街道交往空间。 沿街布置的形式可分为双侧布置、单侧布置以及步行街等。 特点:节约用地,易于出租 缺点:不利于街道景观的整体控制和有效管理 适合:旧城区改造的生活区和用地紧张的地区,2.2.2公建布置形式,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2.2.2集中布置 在地块内的独立区域或者城市道路围合的独立地块内,以建筑组合体或群体联合布置公共设施的一种形式。它易于形成集中的公共活动中心 优点:集中设置,避免商业、居住功能的相互影响;方便使用,便于管理,城市形象较好 缺点:一次性投资量大,交通流线较为复杂 适用:成片开发的新区,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2.2.3混合布

15、置分散和集中布置相结合,综合体现两者的特点。 适用:规模较大的,成片开发的独立地区,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住区级不大于800-1000m 居住小区级不大于300-500m 组团级不大于150-200m,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2.2.3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3.1路网布置的基本形式 2.3.2道路等级 2.3.3停车设施与无障碍设计 2.3.4出入口,2.3道路用地规划设计要点,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3.1.1贯通式:主要道路贯穿整个地段。 优点:整体性较强,利于有效的组织交通 缺点:容易引起穿越式交

16、通,需实施有效的管理,2.3.1路网布置基本形式,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3.1.2内环式: 适于较方正的地块,道路的可达性好。 缺点为不利于人车分流,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3.1.3外环式: 适于较方正的地块,便于实现人车分流,避免干扰,可以有效防止破墙开店 缺点为道路通达性及使用率较低,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3.1.4尽端式: 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应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三、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住区级道路整个居住区的主干道,用于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它可视为城市的支路,在中小城市可作为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车行道宽

17、度不应小于9m。 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干道,对居住小区来说则是小区的主路,用于划分组团的道路。路面宽度宜为6-9m。,2.3.2道路等级及人车组织,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组团级路是居住小区的支路,对居住组团来说是主路,用以沟通组团内外关系。路面宽度按单车道加上行人的正常通道计算,一般为3-5m。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路面宽度为2.5-3m,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人车交通组织形式:人车混流(车流量小的基层道路)、人车分流和局部分流。,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3.3.1停车方式 平行式 斜列式(304560) 垂直式,2.3.3停车设施与无障碍设计,二

18、、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汽车停车率住宅区内居民汽车停车数量(包括地面、地上及地下)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住宅区内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居住区内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解析:汽车停车率10%只是全国最低控制要求,随着近年来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该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求,很多城市的汽车停车率指标已经控制为0.8或者更高的水平。 对地面停车率10%的控制是出于对地面环境的考虑,对于超过10%的停车应采用地下停车库或地上停车楼的方式解决,2.3.3.2停车设施与无障碍设计要点,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

19、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车位数大于50个时,应设置2个出入口,大于150个时应设3个以上出入口,出入口净间距大于10m 地下停车库单项出入口宽度应大于4m,双向出入口宽度应大于7m。 无障碍设计室外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宽度为0.3-0.6m。,2.3.3.2停车设施与无障碍设计要点,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

20、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2.3.4居住(小)区出入口,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4.1绿地布置的基本形式 2.4.2各级公共中心绿地 2.4.3居住区绿地规划的相关还念及控制指标,2.4公共绿地规划设计要点,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盖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规则式 自由式 混合式,2.4.1绿地布置的基本形式,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4.1.1规则式 布置形式较规则严整,多以轴线组织景物,布局对称均衡,园路

21、多用直线或几何规则线型,各构成因素均采取规则几何型和图案型。,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4.1.2自由式 以效仿自然景观见常,各种构成要素多采用曲折自然形式,不求对称规整,但求自然生动,适于地形变化较大的用地。,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4.1.3混合式 两者结合,既能和四周环境相协调,又能在整体上产生韵律和节奏,对地形和位置的适应较灵活。,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住区公园:用地规模不小于1ha,一般为1-2ha; 居住小区小游园:用地规模不小于0.4ha,一般为0.4-0.6ha,步行10分钟左右; 居住组团组团绿地:就近布置但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用地规模不小于0

22、.04ha,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不小于0.05-0.2ha,服务半径步行3分钟左右(约200m)。,2.4.2各级公共中心绿地,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应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少于400的要求。,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4.3.1绿地率=(各类绿地总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100% 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附图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屋顶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和垂

23、直布置的人工绿地。 2.4.3.2公共绿地率=(公共绿地总面积居住区总面积)100% 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1%的雕塑、亭榭、水池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2.4.3绿地规划的相关概念及控制指标,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2.4.3.3绿化覆盖率=(所有绿化植物覆盖的投影面积地块总面积)100% 包括屋顶、晒台人工绿地和树冠覆盖的其他用地面积。 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公共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表示了居住区内绿化覆盖的水平,一般不作为规划设计条件的依据,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绿地率指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组团不小于0.5/人,居住小区不小于1/

24、人,居住区不小于1.5/人。旧区改建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 公共绿地指标:公共绿地在居住区中占到7.5-18%,居住小区中是5-15%,组团中是3-6%。 此外,居住区内如以高层住宅楼为主,则绿地设计应考虑鸟瞰效果。,二、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三、居住区规划其他技术要点,3.1管线综合 3.2用地面积与征地面积 3.3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3.4居住区中绿地面积的计算规定,三、居住区其他技术要点要点,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或污水管; 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