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助理模拟试题解析 238--264_第1页
口腔执业助理模拟试题解析 238--264_第2页
口腔执业助理模拟试题解析 238--264_第3页
口腔执业助理模拟试题解析 238--264_第4页
口腔执业助理模拟试题解析 238--26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模拟试题Al型题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深龋患牙的临床表现有 A食酸甜食物不痛 B. 食物嵌入洞内痛 C偶在夜间隐痛 D温度测验一过性敏感 E牙髓电活力测验迟钝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该题考试的知识点是深龋的临床表现。要仔细分析每一条答案,排除干扰答案,确定唯一的正确答案。B是正确答案,其他均为干扰答案。A肯定不是深龋的临床表现,因为中龋时,患者已有食酸甜食物痛的主诉。深龋时患者不仅食酸甜食物痛,而且有冷热食痛的主诉。C意味着患牙有自发痛,已非深龋的临床

2、表现,而是牙髓炎的临床表现了。D和E均不是深龋的临床表现。因为临床诊断为深龋,则意味着患牙牙髓尚未累及,因此牙髓的温度测验和电活力测验结果均为正常的反应。2牙本质发育不全主要的病理变化是 A牙本质小管稀疏 B牙本质小管密集 C球间牙本质减少 D牙髓腔增大 E牙本质色素沉着带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牙本质发育不全时,近牙釉质的一薄层罩牙本质结构正常,但其余牙本质结构均发生改变。牙本质内小管数目减少、不规则、管径变大,并存在无小管的牙本质区。球间牙本质增多,髓腔变小。牙本质色素沉着带见于四环素牙,所以,答案应选A。3尖牙保护输的理论依据是 A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

3、大的咀嚼力 B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 C尖牙往往在恒牙中存留到最后 D尖牙较易在牙列中处于唇侧位,侧方合时可引导下颌运动 E尖牙在咀嚼中作用小,所以用来保护其他的牙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尖牙不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智齿是萌出最晚的恒牙。尖牙在恒牙中多为存留到最后的牙,是义齿修复的重要基牙,但是与问题不符。正常的尖牙位置是位于抛物线形的牙列中,不是处于唇侧位。在咀嚼中尖牙作用重要,其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尖牙具有粗大的牙根,牙周膜感受器丰富,对合力刺激敏感;有适合制导的舌面窝;尖牙位于牙列的前部,咀嚼时构成的类杠杆,受力小。因此,侧方合时,以尖牙作支撑,在舌面窝引

4、导下颌滑向牙尖交错位,当接近牙尖交错位,合力方向主要为轴向力时,其他后牙才有接触,因而有保护其他牙的作用。所以,正确答案为A。4髁突颈部完全性骨折,造成髁突向前内方移位的原因为 A患侧咬肌的牵拉 B患侧颞肌的牵拉 C患侧翼内肌的牵拉 D患侧翼外肌的牵拉 E患侧颊肌的牵拉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此题考试要点为肌肉的起止点及其相应的功能。备选答案E颊肌为表情肌,备选答案A、B、C虽为咀嚼肌,可以运动下颌,但是,这些肌肉的起止点均与髁突毫无关系,不可能参与髁突运动,故可除外。备选答案中只有翼外肌的下头止于髁突颈部,依据肌肉的起止点及肌纤维的方向可以分析出,当翼外肌收缩

5、时起点不动,则必然会导致髁突向前内移位。所以,正确答案为D。5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常用于检查邻面龋的检查方法是 A下颌横断咬合片 B咬合翼片 C曲面体层片 D根尖片 E华特位片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咬合翼片特点的掌握,其特点是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槽嵴顶形态和高度等。所以,正确答案为B。6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关闭见于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心动周期中心室射血过程各期的理解。心室射

6、血过程,包括室内压变化、瓣膜的启闭、心室内容积和血流方向等的变化。心室的收缩期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缓慢射血期等三个时期。心室舒张期包括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等四个时相。心室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动脉内血流向心室方向反流,推动动脉瓣关闭,使血液不能倒流人心室。此时室内压仍然明显高于心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肌继续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但容积不变,处于等容舒张期。所以,正确答案为D。7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 E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

7、析:该考试题是对概念的理解分析型题目,考查考生对胸膜腔内压的理解。胸膜腔内压又称胸内压。胸膜腔内压受两种方向相反力的影响,即大气压与肺弹性回缩力,所以,胸膜腔内压=大气压一肺弹性回缩力(备选答案D)。若将大气压作为零,则胸膜腔内压=一肺弹性回缩力,所以,胸膜腔内压实际是由肺回缩力所决定的。该考试题备选答案A、B、C中除大气压外,涉及的概念均与胸膜腔内压无直接关系,而备选答案E中,肺弹性回缩力与大气压方向一致,则不会形成正常胸内压,所以,正确答案为D。8欲检测血清中一种微量的小分子肽,下列方法中最敏感的是 A免疫荧光技术 BELISA法 C双向琼脂扩散法 D单向琼脂扩散法 E对流免疫电泳 标准答

8、案:B 试题难度:难 解析:该考试题考核常用免疫等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备选答案A)通常用来检测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抗原抗体,不适用于对血清中小分子肽的检测。血清中小分子肽为可溶性抗原,备选答案B、C、D和E提及的方法均可用来检测。其中,双向琼脂扩散(备选答案C)、单向琼脂扩散(备选答案D)和对流电泳(备选答案E)均属琼脂扩散试验,虽然,其临床应用有所不同,但试验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EI。ISA为免疫标记技术,其灵敏度明显高于琼脂扩散试验,所以,正确答案为B。9人类的牙属于 A槽生牙 B侧生牙 C端生牙 D多牙列 E单牙列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该题属于

9、基本知识型考试题,考核知识点是牙齿的演化特点。动物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条件和功能的需要,牙齿的形态、数目、牙列的多少发生了演化。牙齿的演化特点包括:牙的形态由单一同形向复杂异形演化: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牙根由无到有;由端生向侧生、槽生牙演化。人类是高级动物,是槽生牙、双牙列,所以,正确答案为A。10.符合牙齿演化特点的是 A牙数由少到多 B牙根从无到有 C形态从复杂到简单 D从单牙列到多牙列 E生长部位从集中到分散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该考试题属于基本知识型题目,考核知识点是牙齿的演化特点。牙齿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性与动物的各种食物相适应

10、,其演化特点有5方面:牙的形态由单一同形向复杂异形演化;牙数由多变少;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牙根由无到有;由端生向侧生、槽生牙演化。举例来说,鱼类为低等生物,鲨鱼的牙主要用以捕捉食物,无咀嚼功能,为同形牙;牙数多,去旧更新终生不止称为多牙列;牙分布广,不仅生长在上下颌骨,而且布于腭、翼、犁骨等表面;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易于更换,为端生牙,进化到哺乳纲,牙已经发展为异形牙,双牙列,有完善的牙根,槽生牙。所以,正确答案为B。11.不属于牙功能的是 A发音时限定了舌的活动范围 B通过咀嚼可以刺激颌骨正常发育 C通过咀嚼增进牙周组织健康 D保持面部形态正常 E保持口腔的自洁作

11、用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该考试题属于基本知识类题目,考核的知识点是牙齿的功能。牙齿的三大功能为: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备选答案A与发音有关,备选答案B和C与咀嚼有关,备选答案D是保持面部形态正常。与牙齿有关的保持口腔自洁作用是牙冠轴面的生理凸度。具有适当的生理凸度时,咀嚼后排溢的食物顺着牙冠的凸度滑至口腔,摩擦牙面,可保持牙冠的唇、颊、舌面自洁,这一点属于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因此备选答案E不属于牙的功能。所以,正确答案为E。12.位于上颌骨的是 A额突 B喙突 C翼突 D颞突 E锥突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该考试题属于基

12、本概念类题目,考核上颌骨的解剖特点,正确答案为A。上颌骨分为上颌骨体及“四突”(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该题目考试实践结果难度为0.4753,属于中等难度。该考试题答错率较高的答案为C和D。翼突属蝶骨,颞突属颧骨,喙突属下颌骨,锥突属腭骨。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上颌骨的解剖特点。13.位于上颌骨的是 A眶下窝 B. 关节窝 C翼腭窝 D翼肌窝 E尖牙窝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该考试题属于基本概念类题目,考核上颌骨的解剖结构。上颌骨分为一体四突,上颌骨体又分为四个面,其中前外面在眶下孔下方有一深窝,称为尖牙窝。所以,正确答案为E。该考试题考试实践分析结果正确

13、答题率为0.6948,属中等难度。选择错误的答案主要为备选答案A和C。眶下窝(备选答案A)无此解剖术语。翼腭窝(备选答案C)乃位于上颌骨体后方的一个间隙,不属上颌骨。髁突颈部前方的小凹陷为翼肌窝。关节窝(备选答案B)与翼肌窝(备选答案D)均与上颌骨无关。14.在下颌骨外侧面可见 A下颌切迹 B下颌小舌 C下颌孔 D下颌隆突 E下颌舌骨线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该考试题属于理解类题目,考核下颌骨的解剖结构。正确答案为A。考试题考试实践分析结果难度为0.4417,属于较难考试题。其中备选答案B、C、D、E均为干扰答案,它们都位于下颌骨内侧面,从下颌骨侧面是看不到的,只有

14、下颌切迹可从下颌骨外侧面见到。考生选择的错误答案主要集中在备选答案D,其原因为将下颌支外侧隆突与下颌隆突两者混淆,误将下颌隆突认定为下颌骨外侧面的下颌支外侧隆突。15.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面是 A关节结节前斜面和髁突前斜面 B. 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突后斜面 C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突前斜面 D关节结节前斜面和髁突后斜面 E关节结节顶面和髁突前后斜面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该考试题属于基本概念类题目,考核颞下颌关节的组成。该关节的功能面为髁突前斜面和关节结节后斜面,所以,正确答案为C。该考试题考试实践分析结果难度为0.6534,属于中等难度。考生选择最多的备选答案为D,其原因

15、可能为记忆混淆。髁突的前斜面与关节结节的后斜面是一对负重区,关节结节的前斜面除非在髁突前脱位时才可能与髁突后斜面发生关系。在记忆时,可以仅记住髁突的前斜面为功能面,与其相对应的关节结节后斜面自然也是功能面。A2型题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患者,女性,32岁,近1周来左上后牙持续钝痛,头痛、体温高和全身不适。检查左上牙未见任何牙体疾病,但均有叩痛(+),温度测验同对照牙,右面颊相应处扪压痛,医师诊断最可能考虑的疾病是 A急性牙髓炎 B慢性牙髓炎 C急性根尖炎 D急

16、性上颌窦炎 E三叉神经痛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该题考试的知识点是牙痛的鉴别诊断。患者虽然主诉近一周来左上后牙痛,但痛的性质为持续钝痛,不是阵发性和尖锐性痛,而且检查左上牙未见任何牙体疾病和温度测验同对照牙,说明症状不是牙源性的,排除了A、B和C。另外,检查结果未提及痛有扳机点,也排除了答案E。题干中提供的主诉症状和临床检查结果均为左侧急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如左上后牙自发钝痛、头痛、体温高和全身不适,右面颊相应处扪压痛。而且,上颌窦底部距上颌后牙很近,炎症时常波及这些牙的根尖周组织,引起均有叩痛(+)。因此,确定唯一的正确答案是D。27患者,女性,2个月,啼哭

17、,哺乳困难2周来诊。检查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的斑点及斑块,可擦去,基底黏膜发红。临床应当初步诊断为 A鹅口疮 B复发性口腔溃疡 C疱疹性龈口炎 D球菌性口炎 E克隆病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临床表现为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斑点或斑片,用力可擦去。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该病例具有上述特征,因此选A。3患者,男性,48岁,上颌多个后牙陆续因龋患缺失近4年,曾做可摘义齿修复。检查:87654578缺失,牙槽嵴丰满,余留牙正常,上颌隆突明显,呈结节状。可摘局部义齿的大连接体应采用 A前腭杆 B前、后腭杆 C前腭板 D马蹄形腭板

18、E全腭板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该题考查可摘局部义齿上颌大连接体设计。正确答案是D。该病例为上颌双侧远中游离缺失,因此,只设计前腭杆(A)或前腭板(C)无法有效地将两侧后部鞍基连接。前、后腭杆(B)或全腭板(E)虽然可用于连接双侧后部游离鞍基,但由于该患者的上颌隆突明显,大连接体覆盖此处会造成上腭隆突处黏膜压痛,此种情况正属于马蹄形腭板的适应证。马蹄形腭板可坚固连接两侧后部鞍基,同时又避开上颌隆突,避免压痛。4患儿,男性,4岁,手持木棍奔跑时摔倒致硬腭穿孔,口鼻腔相通。穿孔边缘整齐,位于腭中缝,约1.5cm0.5cm,无明显组织缺损。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缝合口

19、腔侧黏骨膜 B分别缝合口腔侧黏骨膜和鼻腔侧黏膜 C在穿孑L口腔侧周围转移黏骨膜瓣封闭穿孔 D硬腭两侧行松弛切口,翻瓣拉拢关闭穿孔 E舌瓣修复穿孔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中,对各个部位软组织创伤的处理原则。考试题中所列出的5个选项,都是处理硬腭穿通伤的正确方法,具体的治疗措施应当根据硬腭穿孔大小和有无组织缺损进行选择。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情形,最佳选项为答案B。5患者,男性,23岁,刷牙时牙龈出血半年。检查:全口牙牙石(+)(+),牙面有色素,牙龈缘及龈乳头轻度水肿,色略红,探诊后牙龈出血,探诊深度3mm,未探查到附着丧失。最可能的诊断

20、是 A增生性龈炎 B慢性牙周炎 C坏死性龈炎 D边缘性龈炎 E侵袭性牙周炎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边缘性龈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从题干中可以看到,患者表现中无牙周附着丧失,可排除牙周炎的诊断,即备选答案B和E;患者的临床表现中没有牙龈的肥大增生和坏死,可排除备选答案A和C;患者的表现符合边缘性龈炎的表现,所以,正确答案为D。6镰刀形红细胞贫血患者,代替其血红蛋白链N端第6个氨基酸残基谷氨酸的是 A缬氨酸 B丙氨酸 C丝氨酸 D酪氨酸 E色氨酸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本试题考核“镰刀形红细胞贫血分子机制”。镰刀形红细胞贫

21、血患者亚基中的肽链N端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缬氨酸,所以,正确答案为A。分子病是当前分子医学发展提出的重要概念,类似该题“突变”虽属简单记忆内容,但对现代医学来说十分典型,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中应当注意记忆掌握。7患者,男性,46岁,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有瞳孔缩小、肌震颤和流涎等症状,被抑制的酶主要是 A乳酸脱氢酶 B肌酸激酶 C胆碱酯酶 D碱性磷酸酶 E超氧化物歧化酶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该考试题属分析理解的基本知识型题目,考核“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及症状表现”。有机磷酸酯类药属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与胆碱酯酶牢固地结合后可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

22、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轻度中毒以M样症状为主,如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多,胃肠平滑肌兴奋可以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及其他心脏抑制和血管扩张等;中度中毒同时出现M样和N样症状,N样症状有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肌震颤,抽搐甚至肌麻痹;重度中毒除有M、N样症状外,还出现中枢先兴奋后抑制症状。结合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被抑制的酶应当是胆碱酯酶。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择正确答案的考生占69.9%,大多数考生掌握了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及症状表现。部分考生选择碱性磷酸酶显然是错误的。8患者,男性,27岁,因发热可疑伤寒于3日前人院。人院时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肥达反应T0 1:80,TH l: 8

23、0。为确诊应当进一步检验的最佳方案是 A骨髓细菌培养及再次肥达反应 B荧光抗体检测粪便中沙门菌 C协同凝集反应检测尿中沙门菌 D检验血清中Vi抗体 E进行粪便沙门菌培养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该考试题为应用题,考核肥达反应的诊断价值和以病原学诊断伤寒时,不同标本的取材时机。肥达反应系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进行半定量凝集试验。在一般地区人群中,O凝集滴度(TO)1:80,H凝集滴度(TH)1:160有诊断意义。伤寒发病2周后,血清滴度明显增高,如在发病后期或恢复期TO和TH滴度较发病初期达4倍增高者亦有诊断意义。伤

24、寒于发病13周时取骨髓标本或发病l周内取血清标本,进行伤寒沙门菌培养的检出率高。于发病2周后进行粪便及尿液的伤寒沙门菌培养,检出率较高。检验血清Vi抗体,是对伤寒慢性带菌者的辅助诊断手段。因此,本例处于发病初期的可疑伤寒患者,首次肥达反应滴度不高,应复查肥达反应,观察是否有滴度增高,尤其是是否有4倍增高;同时,应当进行骨髓液或血液细菌培养,以便确诊。所以,正确答案为A。9某患者,在正中殆位时,其下颌切牙切缘咬在上颌切牙舌面的中1/3,应当诊断为 AIo深覆合 Bo深覆合 CIo深覆盖 D. o深覆盖 Eo深覆合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该题属于基本概念的简单应用型

25、考试题,考核知识点是正中狳的合剖标志。在正中合位时,即上下牙弓合面接触最广,牙尖相互交错咬合时,上下牙弓间存在着覆盖与覆合关系。正常情况下,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以盖过的距离不超过前牙唇面切1/3,超过者为深覆合。深覆合的程度取决于下颌前牙切缘咬在上颌前牙舌面的部位而定。咬在切1/3以内,称为正常覆合,咬在中1/3以内称为Io深覆合,咬在颈1/3以内称为o深覆盖合,超过颈1/3的称为o深覆合。所以,正确答案为A。10判断对刃合时,下颌应当处于 A正中关系 B息止颌位 C正中狩位 D肌位 E非正中关系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该考试题属于基本概念型题目,考核知识点

26、是正中滁的解剖标志。对刃合时有牙接触,因而,正确答案应当为无牙接触的颌位和关系,如正中关系(备选答案A)、息止颌位(备选答案B)可以除外。在正中位时,上下牙弓间存在着覆盖与覆合关系。正常情况下,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其水平距离在3厘米以内,垂直距离以盖过的距离不超过前牙唇面切1/3。在正中合位时,上下牙彼此以切缘相对,或以颊尖相对,称为对刃输。备选答案D“肌位”,即下颌由息止颌位上提,闭合与上颌牙最初接触时的位置(第3版口腔生理学)。有的人肌位与牙位(正中合位)一致,有的则不在一个位置。所以,正确答案为C。11:患者,女性,50岁,近口角处颊黏膜白色斑块近1年,不能擦去。组织学见上皮增生,内有中性

27、粒细胞浸润和散在微脓肿,角化层有垂直于上皮的PAS阳性菌丝,结缔组织内慢性炎细胞浸润。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白斑 B红斑 C口腔结核性炎 D念珠菌病 E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该考试题考查口腔念珠菌病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方面的知识。口腔念珠菌病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急性假膜性、慢性增殖性和慢性萎缩性,其中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又称念珠菌白斑,常发生在近口角的颊黏膜和舌背,表现为非均质性的白色斑块。病理变化较具特征性,有上皮增厚、表层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微脓肿形成、PAS阳性菌丝侵入上皮、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所以,正确答案为D。35%的考生只注意到题干中对于临

28、床表现的描述,而对此病的病理变化不熟悉,导致选择了错误答案A。12患者,男性,50岁,左腮腺区无痛性肿块数年。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囊腔,细胞排列成假复层,间质中淋巴细胞密集,并形成淋巴滤泡。病理诊断为 A多形性腺瘤 B肌上皮瘤 C基底细胞腺瘤 D嗜酸性腺瘤 E腺淋巴瘤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该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的唾液腺肿瘤腺淋巴瘤的病理表现。顾名思义,腺淋巴瘤由腺上皮和淋巴成分构成。肿瘤形成较多的囊样腔隙,内有假复层排列的腺上皮衬覆,间质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并形成淋巴滤泡。所以,正确答案为E。有22%的考生选择了备选答案A,是对多

29、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病理变化均不熟悉的结果。13.患者,男性,29岁,腭前部肿胀3个月,X线见腭中线前部一圆形透射区。镜下见衬里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鼻腭管囊肿 B鼻唇囊肿 C球状上颌囊肿 D根尖周囊肿 E牙源性角化囊肿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该考试题涉及鼻腭管囊肿的临床病理表现。实际上除部分牙源性囊肿(如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腺牙源性囊肿)有较特殊的病理变化外,多数非牙源性发育性囊肿的病理表现不具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据病变分布部位。该考试题虽有镜下描述,但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是临床表现和X线所见,它们提示囊肿位于鼻腭管内,

30、所以,正确答案为A。鼻唇囊肿(备选答案B)位于鼻翼偏下方的软组织内,球状上颌囊肿(备选答案C)位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根尖周囊肿(备选答案D)位于根尖周围,牙源性角化囊肿(备选答案E)有特殊的病理表现,因此,备选答案BE都不符合题目要求。14.患者,男性,28岁,右上后牙近几日咬合痛,并有患牙发麻浮出感觉,咬紧患牙,疼痛可缓解,检查发现到近中邻合面龋坏,叩痛(+),冷热诊(一),探诊无反应,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B慢性根尖周炎 C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D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E不可复性牙髓炎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该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

31、现。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时,患牙根尖周组织水肿充血,患牙咬合痛,有叩痛,有浮出感。咬紧牙时扩张的血管受挤压将血液压到周围组织,疼痛可以缓解,这是“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特有的临床表现。疾病发展到化脓性炎症时,这种表现消失,咬合痛加重,因此该患牙的诊断是“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所以,正确答案为A。慢性根尖炎的重要诊断指标是X线片上的根尖周透影区,该病历没有提供此证据。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疾病引起,该患牙冷热诊已经无反应,故已不可能考虑牙髓炎了。15.患者,男性,18岁,上前牙受伤,但未折断。半年后,该牙逐渐变色,变色的原因是 A患牙失去血液供应 B细菌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 C. 脓性分泌物进入牙本质小

32、管 D胆固醇结晶进入牙本质小管 E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该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牙齿外伤的临床表现出现的原因。牙外伤最易发生在前牙。外伤牙的根尖部受撞击后,根尖孔部位的血管折断、撕裂,牙髓血液供应障碍,发生渐进性无菌性坏死,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使患牙变色。所以,外伤牙冠变色的原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进入了牙本质小管,即该考试题的正确答案为E。Bl型题答题说明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考题前列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

33、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直接盖髓术 B活髓切断术 C牙髓摘除术 D根管治疗术 E干髓术1患儿,10岁,龋深,腐质未去净时露髓应选用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该题考试的知识点是乳牙慢性牙髓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C是标准答案,因为10岁患儿龋深,腐质未去净时露髓应诊断为慢性牙髓炎,而非深龋,因此,治疗应选用牙髓摘除术。因为深龋导致的慢性牙髓炎不宜选用答案A和B;龋深引起的牙髓炎,并非感染根管,合适的治疗应称为牙髓摘除术,而不应称为根管治疗术;患儿10岁,下方的恒牙胚正在发育,还有2年乳牙被替换,不应选择答案E。2患儿,8岁,半

34、小时前11外伤冠折1/3,露髓孔小而敏感,X线片示11根尖孔未形成,应选用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该题考试的知识点是年轻恒牙外伤的治疗原则。A是标准答案。因为患儿8岁,11仅萌出23年,根尖孔未形成,外伤冠折1/4,露髓孔小而敏感,应选择直接盖髓术,以保存生活的牙髓,使牙根能继续发育,形成根尖孔。如果冠折面积较大,不适合行直接盖髓术,则应选择活髓切断术;如果露髓孔大或露髓时间长发生感染,则可选用答案C或D;年轻恒牙外伤不应选用答案E。(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多形性腺瘤 B牙瘤 C腺样囊性癌 D黏液表皮样癌 E鳞状细胞癌3软骨样组织常见于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

35、:中 认知层次:记忆4筛孔样结构常见于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5角化珠常见于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这是关于口腔常见肿瘤病理变化特点的考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多形性腺瘤中可同时有上皮成分、黏液样物质和软骨样组织,其他肿瘤中无软骨样组织,因此,3题的答案应选A。腺样囊性癌的组织病理学的最典型的形态类型是形成筛孔样结构,其他的结构特点还有腺管条索样和实性排列。备选答案中的其他肿瘤不具备筛孔样结构。因此,4题的答案应选C。角化是鳞状上皮分化的特点。备选答案中的黏液表皮样癌中有鳞状上皮的分化,但很少出现角化珠,口腔鳞状细胞癌多数为高分化,容易出现角化珠

36、。因此,5题的答案应选E。(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 B咀嚼过程中咀嚼肌实际发出之力 C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 D合力计测得的上下牙间的咬合力 E粉碎食物所需的力6合力值是指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7最大合力是指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8咀嚼力是指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问题6“合力值”是通过将合力计的咬头置于牙齿验面或切嵴进行咬合测出的数值,正确答案为D。问题7“最大合力”主要由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所决定。咬合力刺激牙周膜本体感受器,感觉传人反馈调节咀嚼肌力的大小,使产生的合力不超出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范围,正

37、确答案为C。问题8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称为“咀嚼肌力”或“咀嚼力”。这一力量的大小是根据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断面积大小和肌纤维附着部位与方向计算出的。咀嚼肌力较最大合力大,正确答案为A。(9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面神经颞支 B. 面神经颧支 C面神经颊支 D面神经下颌缘支 E面神经颈支9某面部刀砍伤患者临床检查发现同侧额纹消失,分析可能受损的面神经为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10.某面部刀砍伤患者临床检查发现同侧眼睑闭合困难,分析可能受损的面神经为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11某面部刀砍伤患者临床检查发现笑时对侧口角高,分析可能受损的面神经为

38、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此题考点为面神经的分布及面神经颅外段损伤后的临床表现。颞支分布于额肌,支配额肌运动,损伤后会导致同侧额纹消失,所以,问题9的正确答案为A。颧支分布于眼轮匝肌,支配眼睑闭合,损伤后导致同侧闭眼困难,所以,问题10的正确答案为B。下颌缘支分布于笑肌等面部表情肌,损伤后导致患侧口角下垂,笑时对侧口角相对变高,所以,问题11的正确答案为D。(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B舍格伦综合征 C阻塞性腮腺炎 D腮腺结核 E腮腺管炎下列X线影像应当诊断为上述哪种病变?12.主导管扩张,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末梢导管呈弥漫、散在的点状扩张 标准

39、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13.主导管扩张,呈腊肠状,分支导管扩张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14主导管形态正常,分支导管数目较少,末梢导管点状扩张。8年后复查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完全消失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腮腺常见病变的腮腺造影表现的掌握。主导管扩张,边缘不整,大量末梢导管点状扩张是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所以,问题12的正确答案为B。主导管和分支导管扩张是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要点。所以,问题13的正确答案为C。多数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并有自愈倾向是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诊断要点。所以,问题14的正确答案为A。(15

40、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B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 C食物中缺碘 D食物中缺蛋白质 E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15呆小症的病因是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16侏儒症的病因是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选析第15题。该题是结合临床的理解记忆考试题,考查学生对某些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疾病的理解。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A)可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又称Cushing病。食物中缺碘(C)可致单纯性甲状腺肿。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E)可致侏儒症(矮小症)。食物中蛋白质与此处提出的问题无关。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致呆小症,所以,正确答案为B。(17

41、19题共用备选答案)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多巴胺 E5-羟色胺17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18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19.交感舒血管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问题17,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该考试题正确答案为A。问题18是理解记忆型考试题,考查考生对植物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纤维末梢递质释放的了解。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备选答案A);交感舒血管神经节

42、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备选答案B)、多巴胺(备选答案D)和5-羟色胺(备选答案E)均不是该组考试题提供的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所以,正确答案为C。问题19,交感舒血管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所以,正确答案为C。(2021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衣原体 B病毒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真菌20只有一种类型核酸的是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21.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问题20为基本知识类型题目,考核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其遗传物质位于病毒核

43、心,且仅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借此将病毒分为RNA病毒或DNA病毒。衣原体(备选答案A)、支原体(备选答案C)和螺旋体(备选答案D)均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其核质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真菌(备选答案E)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细胞核内染色体,亦由DNA和RNA两种核酸构成。所以,正确答案为B。 问题21为基本知识类型题目,考核支原体的细胞结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及支原体,其中,仅支原体缺乏细胞壁结构。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最小的,直径仅0.20.3ptm,最外层即为细胞膜。所以,正确答案为C。(22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咬合曲线 B横滁

44、曲线 CSpee曲线 D补偿曲线 E合曲线22.连接同名磨牙颊舌尖所构成的曲线称为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23.连接下颌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颊尖所构成的曲线称为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24.连接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或远中颊尖直至最后磨牙颊尖所构成的曲线称为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选析第23题。问题23属于基本概念型考试题,考核知识点是合曲线。连接下颌尖牙牙尖、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构成的胎曲线是下颌纵合曲线。下颌的纵将曲线称为Spee曲线。位于上颌的纵骱曲线称为补偿曲线。连接两侧同名磨牙颊舌尖所构成的曲线称横合曲线。合曲线是纵合曲

45、线与横合曲线的统称。所以,正确答案为C。(25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颢下颌韧带 B蝶下颌韧带 C关节囊 D茎突下颌韧带 E盘锤韧带25限制下颌过度向前运动的是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26.悬吊下颌并保护进入下颌孔的血管、神经的是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27防止下颌侧方脱位的是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问题25,属于理解分析型题目,考核关节韧带的功能。与下颌运动有关的关节韧带共有3对。颞下颌韧带起于颧弓和关节结节,止于下颌骨髁突和关节盘,其固定点在关节前方,所以,根据其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判断其作用为限制下颌过度向后向下运动及防止

46、关节向侧方脱位。蝶下颌韧带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作用为悬吊下颌及保护进入下颌孔的血管和神经。茎突下颌韧带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及下颌支后缘,其作用为防止下颌过度前伸。盘锤韧带起于锤骨颈和锤骨前突,止于关节囊、关节盘及蝶下颌韧带,牵拉此韧带可以引起听小骨和鼓膜运动。该试题考试实践结果分析难度为0.3447,属于难题。选择备选答案A者几乎与回答正确者相近。该题要求回答的是限制下颌过度前伸的韧带,应当选择备选答案D,因为茎突下颌韧带的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决定了它可以防止下颌过度前伸。要认真分析韧带起止点及纤维方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问题26,考试实践结果分析难度为0.2837,属于难题。选择备选答

47、案D者几乎与选对者相差无几,而选择备选答案A者多于选对者。蝶下颌韧带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下颌小舌的后方为下颌孔,所以,此韧带可以悬吊下颌并保护进入下颌孔的下牙槽神经、血管。该考试题的正确答案为B。 问题27,考试实践结果分析难度为0.2768,属于难题。选择备选答案C者最多,几乎与正确选择者接近,其次为错选D、B、E。从颞下颌韧带的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分析,左右一对颢下颌韧带有防止关节向侧方脱位的作用。所以,正确答案为A。(28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朗格汉斯细胞 B麦克尔细胞 C角质形成细胞 D组织细胞 E成纤维细胞28.与感觉功能有关的细胞是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48、29.与免疫功能有关的细胞是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30.构成黏膜上皮的主要细胞是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问题28考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学基本知识。口腔黏膜上皮的主要细胞是角质形成细胞,构成上皮的基本形态。除此细胞外,还有数种非角质形成细胞,其中之一是麦克尔细胞。麦克尔细胞(又称梅克尔细胞)位于口腔上皮的基底层。电镜观察见麦克尔细胞和进入上皮的神经末梢有突触连接,因此它是一种具有感觉功能的细胞。所以,正确答案为B。50%以上选择错误答案的考生主要是未能掌握麦克尔细胞的基本知识。 问题29考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学基本知识。口腔黏膜上皮除了角质形成细胞外

49、,还有数种非角质形成细胞,其中之一是朗格汉斯细胞。朗格汉斯细胞位于上皮的棘层和基底层,有较多的树枝状细胞突起。此种细胞表达多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抗原,具有抗原呈递功能,被认为与口腔黏膜上皮的免疫功能有关,所以,正确答案为A。约35%选择错误答案的考生对该知识点了解不够。 问题30考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学基本知识。口腔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其中绝大多数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命名来自于细胞的生物化学特点,即在此种细胞的生命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被称为角蛋白的蛋白质。有人称角蛋白为角质,所以,正确答案为C。约47%选择错误答案的考生主要是对此知识点掌握不够。

50、(3133题共用备选答案) A糜烂 B棘细胞层内疱 C基底层下疱 D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E溃疡31.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32.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33.天疱疮破溃后的病理变化之一是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问题31是关于口腔黏膜疱性疾病病理特征的题目。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上皮下疱,即上皮的全层构成疱壁。此点变化是与其他疱性疾病如寻常性天疱疮鉴别的主要依据。所以,正确答案为C。有约27%的考生选择了备选答案B,即棘细胞层内疱,显然是将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病理改变与寻常性天疱疮混淆所致。 问题,32是常见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的题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上皮过度角化、上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等,所以,正确答案为D。糜烂(备选答案A)是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继发性表现,不是红斑狼疮本身的病理变化,所以,不能选择备选答案A。而备选答案B和C是疱性疾病的病理变化,也不能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