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 次模拟考试(语文) 评讲解析.ppt_第1页
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 次模拟考试(语文) 评讲解析.ppt_第2页
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 次模拟考试(语文) 评讲解析.ppt_第3页
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 次模拟考试(语文) 评讲解析.ppt_第4页
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 次模拟考试(语文) 评讲解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评 讲 解 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树冠/衣冠楚楚 塞车/闭目塞听 症结/对症下药B给以/家给自足 便利/大腹便便 载重/怨声载道C脉络/恪尽职守 殉难/徇私枉法 缉拿/打躬作揖D逡巡/怙恶不悛 裨益/稗官野史 褴褛/滥竽充数,D 3分。 A.gun;si /s;zhng / zhng。B.gi / j ;bin/ pin ;zi 。 C. lu/k;xn ;j /y。 D.qn / qun;b /bi;ln / l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全社会关注

2、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C(3分。A项错在“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错在“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错在两面对一面),3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4分)自主招

3、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答:,“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4分。符合定义形式1分,“自行组织”1分,“签订协议”1分,考试对象1分),4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

4、: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分)答: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答:,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2分。语意1分,修辞1分),(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乞者赵生传 苏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5、。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

6、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

7、言时有合于道。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岁岁莫,生来见予 莫:通“暮”,年末B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暴:糟蹋C自此知生非特挟术 特:特别D居兴国,畜骏骡 畜:蓄养,C(3分。只是),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3分)( )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吾意欲见君耳此亦邪术,非正道也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A B C D,B(3分。是赵生对养性的议论,是赵生对“道”、“术”的理解,是表现赵生的狂妄而非率性),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 A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内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很守法,经常蓬头垢面,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止息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C作者贬居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见,与之探讨夜游太山、出入阴阳两界的“邪术”与“正道”,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忿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A(3分。因果关系不当),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未尝识,皆

9、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3分)译文: (2)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3分)译文: (3)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4分)译文:,(1)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的多年疾病和他平生善恶行迹。(3分。“虽”、“宿疾”、语句通顺各1分),(2)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3分。“然”、“不吾见”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3)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良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4分。“恶”、“恶言秽行”、“自晦”、语句通顺各1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江湖伟观刘黻柳残

10、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2分)答: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4分)答: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1)残柳、老荷。(2分。各1分,只写柳、荷、风不得分),(2)第二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11、(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 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3) 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4分。一点2分,2点3分,3点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夙兴夜寐, 。(诗经氓)(2)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3)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

12、白行路难)(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8)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靡有朝矣 (2)来者犹可追 (3)疑义相与析 (4)直挂云帆济沧海 (5)术业有专攻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濯清涟而不妖 (8)气吞万里如虎,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麻鞋之歌 叶 梓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

13、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

14、,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

15、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

16、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

17、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11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答: 1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答: ,11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扣合标题;首

18、尾呼应;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4分。一点1分),12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4分。每点2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13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答: 1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答: ,13(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4分。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为2分) (2)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

19、做铺垫。(2分。每点1分),14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对麻的尊重;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6分。前三点每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满分6分,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517题。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林思浩(出版人,任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林思浩:你的新书城门开写的是北京记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的心意?北 岛: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不如说是“哀悼”。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我猜想,一个199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

20、其实根本不止北京如此。前几年也去过我的祖籍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之极。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全都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林思浩: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些用回忆来复原文化名城的例子,一代文物的倾毁反而成就了文学的不朽,文学又反过来令文物增添了传奇的吸引力。你怎样看待这种关系?北 岛:我既没有文学不朽的野心,也没有考古热情,何况北京作为城市算不上什么文物,人们至今还住在其中。我只是希望我们从紧迫的节奏中停下来,哪怕片刻也好,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

21、,是借助文字追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我生命的开始,很多事都是在那时形成或被注定的。,林思浩:你在写作城门开时是否想过在北京这座城市和您的生活间做一区分?哪一部分更令您着迷?北 岛:就我的成长经验而言,城市与人事是不可分割的,有某种镜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我并没有刻意写城市,而所有大小事件都折射出城市的变迁。至于说哪一部分最让我着迷?细节。正是个人的可感性细节,如同砖瓦,让我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林思浩:光和影,味道和声音,你一开始三篇写的这些显然都是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这些能说是悠长岁月仍留在你身上的感受吗?这种感受对你接下来写到的人物和情节发挥的作用大吗?北 岛: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我在大学教散文写作,让学生写写他们的童年,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与人的感官紧密相连的。正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